團隊中有一個之前自己創業的同學,她跟我請教了一個問題。她感覺認識的很多人都把個人品牌做起來了,而且賺了不少錢,但她自己由於一直沒有找到內在的方向而停滯不前,真的很痛苦,問我:普通人怎麽開始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

我就問她:關於個人品牌,目前麵臨什麽問題?為什麽不能夠開始呢?

她列出了普通人創立個人品牌麵臨的困難,主要有3點:

1.如何找到定位,給他人創造價值?

2.如何持續地輸出?

3.如何在看不到“錢途”的情況下堅持,直到變現?

●●

我認真地看了看她列的這3個問題,我發現普通人想要打造個人品牌,比那些在行業裏已經積累了5—10年的人去打造個人品牌更難,而且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

那些告訴你一夜之間就可以打造個人品牌的人,大概率是為了坑你的錢。但其實也有好消息,就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一個普通人比之前有了更多的展現自己的方式。

做個人品牌,10年前我們用得最多的詞叫“投稿”。它意味著,決定你的文章能否被大量的讀者看到的權力掌握在主編手裏。但是,現在移動互聯網提供了太多的平台和機會讓你被別人看到。

你寫不了文章,你可以寫朋友圈;你不想寫朋友圈,你可以拍短視頻。

●●●

如何找定位,提供價值?是不是隻有出了一本書或者成為行業大佬,才能打造個人品牌呢?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一件最簡單的事,就是把日常工作當中碰到的問題如實地記錄下來,包括是如何解決的,這就是找定位的過程。

公式:碰到的問題+理論知識點+3個你實踐過的小技巧

你碰到的問題,對於剛入行的新手,他也會在職場上碰到。

日本有名的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最早是麥肯錫的谘詢顧問,被《金融時報》評為日本唯一成功的管理大師,在日本的管理界有“日本戰略之父”的美名。他寫過數本暢銷書,至今仍然筆耕不輟。

大前研一剛入門谘詢行業的時候,可以說是一竅不通,連很多基本的概念都搞不懂,所以,他做了大量的筆記,最終他把這些筆記整理成了一本書叫《戰略家的思想》,結果一下子就出名了。後來他成了麥肯錫總公司的董事兼日本分公司的總經理。

在剛入行一個新領域的時候,90%的人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會把它記錄下來,更不會寫成一本書。這就是有個人品牌的人和沒有個人品牌的人在行為上的本質區別。

●●●●

如何持續輸出?

在打造個人品牌的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輸出——把你的所思所想輸出給別人,然後用你的觀念去影響其他人。

很多人一聽到要寫文章、要輸出就開始犯怵,想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哪有那麽多東西可以寫?

其實生活當中可寫的選題很多。

1.在工作和生活當中碰到的問題。

比如:為什麽很多人不願意發朋友圈?

2.客戶跟你的抱怨。

比如:說話沒條理怎麽辦?

3.可以分享你對一些熱點問題的看法。

比如:電影《西虹市首富》上映的時候,我寫過一篇文章叫《西虹市首富:你和金錢關係有5個層次,你在哪一層?》,閱讀量達到了幾百萬次。

4.對自己的成長進行階段性的回顧。

比如:你辭職了,可以寫一篇文章總結這段職業生涯。我當時寫過一篇很火的文章叫《離開騰訊一個月,我照樣可以賺10萬》。

持續輸出還要麵臨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你自己的心態:60分開始,關鍵是不要放棄。

說實話,我的文章一開始寫得那叫一個爛啊,最早給媒體投稿的時候,隻寫了500字就把想要寫的話給寫完了。我公眾號早期的一批讀者經常會反饋說:“看你的文章剛找到一點感覺就沒有然後了。”

我後來慢慢地才把一篇文章的字數從500變成了1000,從1000字寫成了3000字。

我在寫文章的過程中不止一個大V跟我說過:“賀嘉,你其實更擅長做活動,不擅長寫文章,你要不還是別寫文章了。”

即便是這樣,我還是沒有放棄。不放棄的原因也很簡單,隻要我持續寫持續改進,我的文章一定會越寫越好。如果聽從他們的建議,放棄了,我就永遠這麽爛了。

現在,我的全網粉絲量破了100萬,而且我還出版了一本書叫《表達力》。

●●●●●

個人品牌如何變現?

有不少人做個人品牌的目的是短期快速變現,最好能夠日入過萬元,或者月入10萬元。但我的觀點是,這種想短期變現的心態是有問題的,會讓你走上更急功近利的道路,甚至你很有可能會被一些非法集資和詐騙帶溝裏去,給別人當了“韭菜”。

做個人品牌,是一個長期創造價值的過程。

說一個我自己的真實故事吧。當時在珠海,我開了個公眾號寫“有意思的珠海人”。有一次,我采訪了當時的金山副總裁陳飛舟。那篇文章被很多金山的同事和前金山員工轉發,閱讀量有6000多次。

當時還有一個導演找到我說:“賀嘉,有機會我們合作一把。”後來他給我介紹了一個寫劇本的活兒,讓我賺到了1萬塊錢。作為一個程序員,我從來沒想過,我有一天還可以靠寫劇本賺到1萬塊錢。當時還有一個創業者拿了IDG資本的A輪投資,因為這篇文章認識了我,在我從銀行離職以後,給了我一個市場總監的工作邀請。

這裏真的非常感謝陳飛舟老師,因為他願意接受我的采訪,這件事也給我後續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帶來了很大的信心。

在我看來,要想做個人品牌帶來收入分為4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因為你寫的文章,你身邊的人對你有了更新的認識,這個時候個人品牌帶來的收入低於一個月1萬塊錢。他們可能會給你推薦一些職業上的機會,或者說有一些工作上的項目找你合作。

第二個階段:當你的關注者多了之後,你有機會接廣告或是參與一些創業項目。這個階段的個人品牌收入在3萬—5萬元。

第三個階段:通過為企業服務或者做谘詢培訓進一步變現。你可能會開始招募一個助理,這個時候你的個人品牌的收入會達到10萬元,甚至10萬元以上。

第四個階段:團隊化運作你的個人品牌,你的收入才有可能達到單月100萬元以上。

很多人連持續輸出都沒有做到,就想要一個月賺三五萬元,這完全是不可能的。在做個人品牌變現這件事上,我經常見到的一個誤區就是,很多人算一算覺得自己不可能賺到錢,就放棄了。

其實,我們要關注的不隻是未來,更重要的是當下。因為不關注當下的人,根本就沒有未來。

(1) 指中國互聯網公司三巨頭:百度(Baidu)、阿裏巴巴(Alibaba)、騰訊(Tencent)英文首字母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