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員裏有一個北大的高才生,他在我的指導之下,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知乎粉絲數量就破了1萬。最近,他開了個線上訓練營,月收入也超過了1萬元。
但是,一直以來我很困惑的一點是:他是那種推一下才動一下的人,明明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為什麽不能夠持續地努力做下去,實現更大的目標呢?
最近,我跟很多年輕的朋友交流了一下,發現賺錢的欲望有一搭沒一搭這個事還挺普遍的。有的同學跟我講:“想了一下,覺得目標實現的可能性不大,就不行動了。”還有的同學反饋的是:“因為努力了一段時間想要歇一會兒,結果一下就休息過頭了。”
賺錢的欲望都能有一搭沒一搭的,這是病,真的得治。
我見過很多在各自領域裏實現財富自由的人,他們靠的從來都不是這種間歇性努力,而是持續性投入。隨著時間的積累,他們的優勢也會越來越明顯。
在行業top5%的人,有更大的機會賺走行業裏50%的收入,你也能做到。
●●
賺錢的欲望有一搭沒一搭的外在體現就是執行力差。
我見過一個特別聰明的90後,他做事情完全憑自己的感覺。如果他覺得這件事不是他想做的,馬上就放棄。
“感覺”有時候是靠不住的,完全靠感覺做事情的結果可想而知。很多情緒的背後其實是與大腦分泌的各類化學激素有關,這些激素的分泌來得快去得也快。靠感覺驅動去做事,其實是一種不專業的體現,也不可持續。
比起感覺,我們更應該相信的是自己的信念。什麽是信念呢?就是你願意為之付出10年以上時間的事業。很多人有賺1億元的野心,但是卻沒有堅持1周的耐心,更別提10年以上了。
信念是可以激發我們做出更大成就的動力。對於我自己而言,我的信念就是幫助100萬名高管去提升他們的個人影響力。
●●●
我們如何提升自己增加收入的欲望呢?分享以下幾個方法。
把收入目標具象化。
今年我帶團隊成員一起去看了房,他們確定了自己要買的房,就知道自己今年的收入目標應該定多少了。
對於一個為收入負責的團隊而言,最好的狀態不是你要他們賺錢,而是他們自己要賺錢。
對收入進行估算,就是估算每個業務要賺多少錢以及每個月要賺多少錢。
把收入的目標具體拆分到每個月,甚至每周。一個不夠量化的目標是無法激勵團隊去實現的。不光是激勵團隊,激勵個人也是一樣。
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一個籠統的收入目標無法實現。比如,對於廣告公司而言,如果你要實現900萬元的營收目標,可以把收入拆分成廣告、品牌策劃和電商,這樣每個業務隻要實現300萬元的收入就可以了。
拆分後的目標會變得更有可行性,也更容易激勵團隊去實現。
對於部分同學而言,需要設立金錢之上的成就目標。
我見過一些同學,他們對金錢不敏感。對於這些同學而言,我要告訴他們的是:金錢代表的是一種認可,你能夠收到錢代表別人認可你這個人,而你願意為別人花錢代表別人有你認可的一種能力。
我們可以鼓勵他們通過賺錢去實現社會價值目標,比如,給公益事業捐100萬元,或捐建一所希望小學。
實事求是,不想努力的時候就去看看自己的銀行卡餘額。
很多時候人都有僥幸心理,所以,就像以前有個段子講的,“每天不想上班的時候,就去看看銀行卡餘額,我就願意去上班了”。
休息也需要規劃,保持自己成交的節奏。
在拚了一段時間去做成交之後,我們不可避免地會有疲勞感,這時,我們就需要休息一下。休息本身沒有錯,但是休息這件事也需要有所規劃。比如,周末休息兩天之後,周一就要要求自己調整回工作的狀態,避免過長的休息讓你丟掉了那種成交的狀態和節奏。
小結
金錢的背後其實是價值——你願意為別人花錢,代表別人有你認可的能力;別人願意為你花錢,代表別人認可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