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成交的過程中,我觀察到了一類特別有意思的現象:有的客戶付幾萬塊錢就是10秒鍾的事,確定了就刷卡;有的客戶付99元,也得考慮1個小時。

不同的客戶購買行為背後,其實有不同的購買決策行為。一方麵涉及客戶對於當下問題的識別,另一方麵涉及客戶購買決策的過程。

對於一個初級的銷售人員而言,特別容易從金額出發去區分不同的客戶。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因為同樣是為了解決一個健康方麵的問題,比如體檢,有的人可以付500元,有的人卻可以付5萬元。

我的方法是按照客戶的消費心理需求來區分。

一、消費是為了解決問題

客戶會在什麽時候想去購買呢?一般來說,是他遇到問題的時候。所謂的問題,就是他理想中的自我狀態和現實中的自我狀態不一致而引起的。

比如,客戶肚子餓了,想吃烤肉,他就會有搜索餐飲商家的需求。

比如,家裏冰箱的菜吃完了,他就會有去超市購物的需求。

二、消費是為了建立鏈接

有的時候,女性客戶去購買一些課程或者參與社群,其實並不一定是為了解決自己的一些問題,而是純粹希望獲得一些同伴,讓自己擁有一種歸屬感,來消除孤獨感,同時建立更穩定的鏈接。

三、消費是為了社會性炫耀

大家會購買一些明星同款的化妝品、衣服等。原因之一是希望身邊的人能夠羨慕自己。

比如,去網紅餐廳打卡,對於很多人而言,如果不拍照發朋友圈,這個餐廳就跟沒去一樣。

而且我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發現,就是這種心理層麵的動力,要比單純的金錢更能刺激人的行為。

四、消費是為了搶占機會

我觀察過這種消費心理的客戶,特別是在我的企業家學員中非常明顯。他們會為了一個可能的機會,而願意付一大筆錢。

對於這些人而言,與其說是“消費”,不如說是“投資”。

比如,有一個創業者學員跟我講過,如果是去學習一個企業管理或者流量經營的課程,他願意付30萬元去買一個可能性。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現在的營業額一年有1億元,稍微學到一點有用的東西,這30萬元很容易就能賺回來。

隻有先理解了客戶這4種不同的心理需求,再結合後麵要講到的3種購買決策行為,我們才能知道針對不同的客戶,如何抓住他的深層心理需求,更快地實現成交。

●●

理解3種不同的客戶購買決策行為:名義型、有限型、擴展型。

第一種叫作名義型決策。

比如家裏沒米了,冰箱裏沒有菜了,這種購買行為是一種名義型決策的行為。

在這種名義型決策行為中,購買金額不大,決策也不複雜,我們往往是基於習慣和偏好去購買。

第二種叫作有限型決策。

這種類型的決策是在有限定的情況下去搜集一些信息,基於我們對這個產品的態度做出判斷。

圖片來源:《認識顧客》

你覺得這個產品能不能幫助到你?你喜不喜歡它帶給你的感覺?這個時候購買決策相對較快。

比如,你在超市貨架上看到三四個品牌的咖啡,你憑借的很重要的一點是印象中覺得“雀巢咖啡的口感會更好一些”,你不會再去搜集額外的信息,就不會太猶豫,而是直接購買。

再如,報名我的演講課程,你判斷我可以幫助你解決自身演講領導力方麵的問題,很喜歡我傳遞給你的那種感覺,你就會報名。

有限型決策,有時是基於情境需要產生的。比如,你之前一直是用某個品牌的洗發水,你不一定很討厭,但是已經厭倦了,你就會想找一個新的品牌。這時,你的購買決策主要會涉及產品新奇度的評價。

第三種也是最複雜的一種,叫作擴展型決策。

我們要進行大量的內部信息搜索和外部信息搜索,並且對多種備選方案進行複雜的判斷,同時給出一個明確的購後評價。

比如,你計劃買一套房,這對你的人生決策影響肯定是很大的,而且你也很容易對這個購買決策的正確性產生懷疑。

再如,你計劃買一輛車或者給自己買一份高額的保險,很明顯都屬於擴展型的購買決策。這種購買決策過程長達半個月到一個月都是很正常的。

●●●

針對4類客戶心理需求,結合3種購買決策行為,如何更快地成交?

對於要解決問題的客戶,我們的重心應該是有幫助客戶解決問題的能力。

1.準確地診斷出客戶當前麵臨的問題。

2.給予真實的客戶案例。

診斷出客戶當前麵臨的問題後,客戶就會對你建立起一定的信任。而告訴他們我們替什麽客戶解決過什麽問題,也是為了讓客戶對你產生信任。

比如,對於購買養老金保險的客戶,你可以給他舉一兩個之前的客戶已經住上了理想的養老院,過上了自由的老年生活的案例。

再如,對於購買重疾險的客戶,你可以跟他講,過往客戶理賠的真實案例。

對於追求建立鏈接的客戶,你要告訴他的第1點就是我們的圈子裏還有誰,第2點要讓他去感受圈子的氛圍。

比如,在我組織的新媒體聚會上,我會直接告訴他們,在北京的自媒體聚會上有“十點讀書”的創始人林少,這種千萬粉絲級別的行業大咖。

再如,我們專門給“批量成交研習社”做了一張海報,列舉了幾位優秀的學員,就是告訴大家還有誰來報名。

對於第三種消費心理——消費是為了社會性炫耀這種類型的客戶,需要注意維持你的高級感。

如果是線下類的活動,一定要考慮整個場地是否高級;如果是線上類的活動,就需要考慮設計感了。

我曾經有一個線下課的學生說:“我之所以大老遠地來參加賀老師你的線下活動,第一,是因為你有百度百科,我能搜得到;第二,是我看了一下活動在麗思卡爾頓酒店,場地不錯,所以我才來的。”

你會發現,對於一部分客戶而言,他很看重你的服務本身是否傳遞了一種高級感。

相對而言,有第四種消費心理——消費是為了搶占機會的客戶不會太挑剔產品和服務,他們關心的是你能否幫他解決一個足夠有價值的問題,以及你提供的服務是否代表了未來的趨勢。

針對這類客戶,你要多談一談自己對於未來趨勢的看法。

比如,我經常會跟我的客戶講,短視頻和直播是現在很重要的趨勢。我們團隊自己在嚐試視頻號一個月之後,就實現了每日引流超過30個客戶,最近準備把這塊的流量放大10倍。

如果我剛出道,我也會選擇做短視頻和直播來完成我的客戶“冷啟動”,就是從零客戶開始積累客戶的過程。

其實,法官出身的阿裏巴巴金牌銷售陳國環,他的銷售方法也是這樣的,就是跟客戶直接聊趨勢。最後客戶給他打錢了,還讓他有空多來指導工作。

小結

為什麽有的人成交起來特別困難,是因為他隻是在賣產品。

但是,客戶買的不隻是產品,他內心的需求也要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