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作裏麵不僅有比喻,還有擬人。擬人也是一種常用的寫作技法,它和比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什麽叫擬人呢?

如果我給你和一群人拍了一張合影,然後把照片給你看,請問你先看哪個?是看站得最高的人嗎?

不是。

你一定會先看自己,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關注自己。

人最常接觸和觀察到的都是人。擬人也就是用人來形象、生動地表現事物,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動作、思想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思想和情感。

就像一根魔法棒一樣,讓我們眼前的事物活了起來。“魔法”這個詞的英文是magic,而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魔法寫作”——magic擬人法。

M是movement,動作。

人會有動作。

例如:

蠟燭上的火光歡快地舞蹈著。

從動作的角度,寫了火光是在歡快地舞蹈,氛圍是開心的。如果不開心,還是從動作的角度,如何寫呢?

那就是:桌上的蠟燭,就像人哭泣一樣在滴著蠟淚。

A是affection,情感。

例如:

天公樂開了花,派春姑娘裝扮了世界。

把春姑娘、天公都變成了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喜歡人間,所以撒了花,讓春天變得特別美麗。

G是gesture,姿態。

人會有姿態,人會化妝,讓自己變得更漂亮。

例如: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北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西湖就像西施,無論淡妝、濃妝都很美,這就很生動。

I是intelligence,思考。

人才會思考。當你把事物當作人,讓它會思考,就會很生動。

例如:

他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老舍《濟南的冬天》

濟南是被山圍繞著的,老舍居住在這個地方,對它很有感情。群山保護著濟南,就像看護著一個小嬰兒一樣,很形象地寫出了這個被群山圍繞的濟南的地勢。

C是communication,溝通。

人跟人之間才會說話,植物、動物之間的交流我們聽不懂。當植物、動物也能說話時,語言的魔力就出來了。

例如:

寧靜的夜晚,隻有那天上的星星對你耳語。

星星不會說話,但作者把星星當成了人。

以上五點,總結起來就是M:動作;A:情感;G:姿態;I:思考;C:溝通。當然,這五點並不窮盡。

人還有很多別的特點,如果你想用擬人的手法,卻無從下手,可以試著從這五個方向來尋找思路。

擬人的遊戲:把“我”推銷出去

你可以試著做一個遊戲,以進行練習:請用擬人的手法把隨處可見的東西推銷出去。

比如杯子、羽絨服、電子手表、保溫杯、文具盒、沙包等。

怎樣推銷呢?有一個特別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擬人手法,直接用“我”來說話。

比如你要推銷杯子,就要和杯子合二為一——我就是這個杯子。

你現在說你不打算買我,我就要流眼淚,眼淚就裝滿我了。你看,杯子裏都是我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你買我吧!

當你把自己當作杯子時,你就能將讀者也帶入進去。

接下來,我們再來推銷羽絨服:

我在冬天的時候可以給你溫暖的擁抱,雖然你穿著我,感覺胖胖的,但我可以溫暖你。

然後是推銷電子手表:

表盤上的時間,有如一位跳動的舞者,在飛速地走動著。(動作)

以黑色為主色調的手表,像一名帥氣的男子。(姿態)

我時刻監測著你的健康,這就是運動手表。(溝通)

接著,推銷一個紅色的沙包:

我是你工作之餘的玩伴,在你疲勞的時候可以陪你玩耍。(情感、溝通)

在你生氣的時候,我可以幫你發泄。(情感)

名師答疑

家長:

孩子們記了很多名人名言,但是寫作文的時候為什麽就沒有什麽可寫的?

唐屹:

很多時候,我們在生活中對孩子的標準要求特別高,總是教他們很多名人名言,急於讓孩子用名人名言來做總結。

事實上,孩子的真情實感才是最能打動人的。

很多家長以為老師不喜歡學生表達真情實感,所以讓孩子背誦名人名言,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會。老師都希望學生能寫出自己真實的感情,隻是很多學生的技巧不足而已。

如果孩子能夠用比喻、擬人的手法,把語言表達得動人,會比引用名言名句更有溫度,更能感染人。

家長:

唐老師您好,您講了比喻和擬人的運用。那麽,比喻和擬人這種手法,在文章中用得越多越好嗎?

唐屹:

修辭是語言文字運用的一種技巧,但是所有事情都得適度,應當把握一個度:能不能非常完整地表達你的意思。

所有的修辭手法,都是為了讓文章的意思更完整,都是輔助孩子進行表達的。孩子覺得表達清楚了,就沒有必要把各種修飾層層累加了,否則反而會失去真實的意味。當然,寫文章要想達到收放自如的境界,還需要長久地練習。

實踐作業

用比喻和擬人,為你生活中常見的某個產品寫一段廣告詞。

寫作是二度思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也會對身邊的客觀事物有所看法,會有自己的知識和信息儲備。然而,很多人隻是止步於在頭腦中想想,或者跟朋友聊聊,卻沒有用文字的形式成文。寫作實則是二度思考,而再加工的輸出過程就是打破固有思維和加深思維深度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