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寫到這裏,很多山西的朋友讀起來可能會有些壓抑。山西已經混到五千年來最落魄的地步,如果未來還是希望渺茫,那真要無顏麵對祖先了。山西究竟該向何處去?這是所有念茲在茲的山西人都會思考的一個問題。

我認為有三方麵需要重視。

第一,山西要認清、接受並尊重現實。

今日山西的重要性遠不如昔,這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

在高鐵時代,省域的概念將會弱化,樞紐的重要性會得到極大凸顯,北京、鄭州、西安作為北方的三大樞紐,均勻地分布在山西周圍,大同、忻州向北京靠攏;長治、晉城與鄭州打通;臨汾和運城,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區域定位,基本算是西安的輻射範圍。新“三家分晉”局麵正在形成,而這種趨勢從未來五到十年來看幾乎無法避免。

現實如此,認清、尊重並接受是山西最明智的選擇。其實這很正常,曆史的舞台上誰都有機會成為主角,也終將迎來謝幕時刻。世上哪有萬世不熄的香火?當大而強已經成為過去式,山西的未來一定要立足精品,發現特色,打造有識別度的區域名片。

第二,山西需要一批有所為的官員。

在2010年左右,一位不速之客去北京拜訪我,邀請智綱智庫為他主政的城市進行戰略策劃。這個人就是時任大同市市長。

半天交流下來,他說得唾沫飛濺,但其實我隻聽懂了四成,剩下六成要靠猜,因為他那一口山西話真是難懂。但就是在連蒙帶猜中,我發現了這個市長有點能耐:其一,極度倔強,認準的事情幾頭牛都拉不回來。其二,眼光非常長遠,他提出的大同古城修複計劃極其宏大。智綱智庫在中國操盤過太多城市區域項目,雖然中國正處於高速城市化階段,但我一眼就看出了這件事情的難度遠超他的權力範圍,別的不說,單單財政壓力就能把人壓死。其三,我發現他是個精於謀事、拙於謀身的愣頭青,也就是俗話說的不會“做官”。

我曾經認識一位相當高級別的領導,在他退下來之後某一天,他的秘書突然聯係我,說他身體快不行了,希望我去見見他。那次我遠赴海南和他聊了兩三個小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講到,政治人物最怕的就是半渡而擊,事情做到一半的時候被調任,老百姓不知道原委,隻看見你留下的爛攤子,所以把髒水都潑到你身上。而政治人物最喜歡的就是“功成在我”,這是人性,無可厚非,誰都隻想生娃娃不想當保姆。一為自保,二為政績,因此很多官員都隻考慮兩三年見成效的項目,頻繁創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成為常態。

頻繁創新倒沒有問題,可怕的是短期行為。真正重大的項目,沒有十年之功幾乎不可能,但這麽長周期的事情隻有兩種人會幹:一是背景深厚、有政治抱負的人傑,二是他這樣不會當官的愣頭青。這種現象從全世界看都概莫能外。西方的政治人物為討好選民,急功近利是必然,相比之下中國的製度延續性還更好一點。

盡管我判斷他的委托難度很大,但他真的打動了我,我們的團隊隨後跟進了整個大同古城開發總體戰略策劃方案。雖然由於種種原因,後來合作沒有向縱深推進,但我內心還是很認可這個人的。

這段時間以來,大同古城遭遇了非常嚴厲的官方批評,這很正常。他一直是個爭議人物,四平八穩反而不是他的風格。但是,我反倒認為看似愣頭青的他,實則有大智慧,他也圖名利,但計的是天下利,求的是萬古名。

在他去之前的大同,背負著煤都的沉重名聲,一隻腳踩在懸崖邊上:

垃圾基本靠風刮,汙水基本靠蒸發,遊商基本沒人抓,市容基本沒人誇。

他看似急躁和愣頭青的大興土木背後,是殫精竭慮為這一座瀕臨枯竭的城市尋找突破口。正如他所說:“中國高速城市化的窗口即將關閉,大同將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作為中國這幾十年來城市化的深度參與者,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絕對是大實話,也是極富戰略眼光的預判。

榆次老城、常家莊園、大同古城、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他一路走來,留下的很多作品可能短時間不被理解,但長遠來看,這些建築不僅是當地招牌,更是山西乃至中國的招牌,價值無限。

他離開大同時,萬民送行,盛況空前;他卸任太原時,一篇普通的離職公文刷爆朋友圈,網友廣泛懷念。這隻說明一個道理,公道自在人間。很多權傾一時的名字被人尊重,掌權者自我感覺良好,殊不知別人尊重的隻是權力本身。當年晉惠帝在龍椅上發表“何不食肉糜”的高論時,百官山呼聖明之聲同樣不減。這種官當得再大,於青史無足輕重。

2019年我又一次走訪山西,最令我欣慰的就是太原、大同兩座城市的嶄新格局。

太原多少年建不起來的立交橋拔地而起,再加上原本就有的大山大河,整個太原眉清目秀;大同,這座千年古城也從懸崖邊上拉了回來,不見兵荒馬亂、烏煙瘴氣,重現北魏皇城氣象。尤其是大同的美食,取自農耕、遊牧兩大文明之所出,揉造品鑒於王公巨富之口,沉澱至今,可謂絕品。

平心而論,時任市長的工作有不少敗筆,也不乏靡費公帑之舉,但我相信他是真想給百姓、給家鄉做事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句話對於他不是說說而已。幾十年來,仕途的波折與事業的昭彰互為因果。如今他年滿退休,也算是一種成全。

借由他,岔開聊幾句山西人的性格。如果把各省的中國人比喻成一個班級,那麽山西人就是那個不搗亂也不突出、不聰明也不太笨的,默默待在角落裏的,不太顯眼的那個人。

表裏河山的封閉體係使得山西人總體偏保守,兩山夾出的一連串斷陷盆地更弱化了內部交流,曾經橫跨農耕、遊牧兩大文化區讓山西人性格更加多元,且難以說清。

山西人既保守也激進,“百度”的李彥宏很保守,“融創”的孫宏斌很激進,“樂視”的賈躍亭更激進;山西人既摳門也豪爽,“九毛九”的故事讓人忍俊不禁,煤老板的豪爽也讓人詫異不已;山西人既戀家也敢於闖**,如今山西人外出打工極少,但當年晉商的足跡踏遍歐亞大陸;山西人既活在過去也活在未來,封建思想嚴重者不乏其人,也有像劉慈欣那樣的怪人,坐困愁城的小工程師,筆下卻是光年之外的浩瀚文明……

這些形形色色的老西兒,讓人很難看清山西人的性格特質,但背後還是有兩點共性。

一是鄉情,山西人鄉土觀念極重。盡管當年晉商匯通天下,流寓四海,但最終一定要葉落歸根,建起一座座深宅大院。我曾聽老輩描述過“西商”(即晉商)的樣子,他們穿著過時,麵黃肌瘦,單身在外,從不吃喝嫖賭,一心想著賺夠錢回家蓋宅子,他們的想法也很簡單,富貴不還家如錦衣夜行。時代在變化,“鄉情”是山西人不變的情結。

二是較勁。從寧死不出山的介子推,到千裏走單騎的關羽,再到武則天、於成龍、陳永貴,直到今天的這位前大同市市長,甚至是《又見平遙》裏麵那位虛擬人物趙東家,耗盡家財與二百三十二名鏢師遠赴沙俄,一去七載無人生還,隻為保住分號王掌櫃一條血脈。

再比如說署晉三十八年的閻錫山,曆經數次政權更迭,卻始終能牢牢把握山西政權,將山西打造為獨立王國。整個民國時代的山西,在閻錫山的治理下,於瘡痍滿目的神州大地上保持相對的富庶、平安。閻錫山盡管毀譽參半,甚至被矮化為修窄軌鐵路的守財奴形象,但其近四十年如一日的保境安民之舉,讓山西人到現在都還很懷念他。

這樣的“一意孤行”在其他地方很難理解,但在山西太多了。

山西人的較勁,與陝西的倔強、湖南的霸蠻、貴州的日鼓鼓都不太一樣:山西人不善言辭,主意又正,不僅敢想還敢做,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常常越走越孤單,以至於變成孤臣孽子式的堅守。

別的不說,近四十年來,大大小小官員我見過上千個,像這位前市長這樣一路死磕、不留後路的官員從來沒見過,真是山西這片黃土地上孕育出的怪才。

由於較勁對象不同,山西人較勁的體現形式很多:有時候是氣節,有時候是忠義,有時候是清廉,有時候是誠信,有時候是一諾千金,有時候是造福一方,總之就是憋著一口氣,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態度幹好一件事。

如果說鄉情是山西人心靈世界的最終歸依,那麽較勁就是隱藏在山西人略顯木訥外表下的精神源動力。這是山西人複雜性格的兩條主線。

講完山西人的性格,我們言歸正傳,講山西向何處去的問題。

第三,山西的未來,離不開以文化旅遊抓手的發展模式。

為寫好這篇文章,我特地再訪山西。一路走來,跨黃河入晉,縱覽三晉大地,訪“武聖”故裏,古槐尋根,晉國溯源,呂梁踏青,河邊訴閻,大同探魏,真是令人感慨!千年的時光遇見的都是厚重,山西有很多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絕版的資源,山西的國家一級文保單位在全國三十四個省區市中高居第一,70%以上的元明古建築都在山西。

過去山西旅遊業欠發達,一是因為煤炭大省名聲在外,令人望而卻步;二是因為僵化的管理體製,導致軟環境太硬,硬環境太軟。

不過,得益於近年來的煤炭產業轉型,山西的大氣狀況有了極大的好轉,我兒時印象中那個高天流雲的山西正在成為現實。山西省內也高度重視文旅的發展,這條路是很有遠見的,但一定要重視市場的作用。文旅是麵向消費者、麵向未來、麵向美好生活的產業,在快速迭代的時代,需要非常敏感的觸角才能感知到細微的變化,而這正是市場的長處。

山西做文旅還有一大優勢——煤老板多。

在煤炭黃金十年中,讓煤老板來做文旅幾乎不可能,要知道文旅不是“養豬”,而是“養閨女”,需要花時間、花精力、花財力去“富養”。不管是誰做文旅,都需要有耐心、有信心、有定力,能細心去養好文旅這個“閨女”。過去,習慣了賺快錢的煤老板們,根本安不下心來慢慢做文旅。然而,如今煤炭黃金期已過,一代煤老板也慢慢老去,他們的子女麵臨著重大接班考驗。

煤老板多,意味著錢多。我把世界上的錢大致分為三類:對於花錢享受生活的人來說,錢是財富;對於用錢投資做生意的人來說,錢是資本;對於德不配位的人來說,錢是浮財,而浮財是會砸死人的。

煤老板們積累了一輩子的錢,究竟會成為財富、資本還是浮財?要看下一步二代的選擇方向。這批二代們通常接受過高等教育,喝過洋墨水,大致了解未來行業發展趨勢,對簡單粗暴的煤炭產業也沒有興趣,而文旅恰好是一個周期長、投入大、需要精耕細作的行業,兩者間一拍即合。如果說過去的山西是為了一個黑色產業而犧牲其他產業,那麽現在到了用一個健康的黑色產業來孵化培育其他產業的時候了。

山西發展文旅的優勢,還有一點很重要:山西位於中國地形第二級階梯上,平均海拔一千五百米。對於華北平原來說,山西是夏天絕佳的避暑勝地:不僅涼爽,而且文化底蘊厚重,環境日漸改善。在通達性日漸好轉的今天,抓住京津都市圈的四千萬氣候移民,是山西可以好好打的一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