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跟隨李世民從太廟獻俘歸來。
文武百官齊聚大殿之上。
秦牧、程咬金和李靖三人站在殿中。
頡利等人突厥俘虜則是被押在殿外等候。
突利則被請到偏殿等候。
顯然是將其當做藩國君王來對待。
這讓突利顯得十分興奮。
而大殿之中,百官恭敬地等待李世民發話。
李世民的目光掃過眼前的李靖和程咬金。
輕笑著說道:“藥師和義貞,此戰功勞卓著。”
“賜子光祿勳,賞千金,奴百人,馬百匹、東海珍珠千顆。”
聽到李世民的賞賜,李靖和程咬金連忙上前行禮。
雖然李世民並沒有讓他們兩人加官進爵。
但是卻得到了真金白銀的賞賜。
兒子也被賜予光祿勳。
成功蒙蔭子孫。
朝臣們對此也沒有什麽意見。
畢竟兩人本就是李世民的近臣,得到這樣的賞賜也無可指摘。
李靖和程咬金謝過李世民的賞賜後,便站在隊列之中。
大殿之中就剩下秦牧一人。
然而李世民並沒有急著賞賜秦牧。
而是話鋒一轉,命令衛士將殿外的頡利等人帶入殿中。
秦牧見狀沒有多言,心中推測李世民此舉可能是別有用意。
於是便靜靜站在大殿之中,看著衛士將頡利等人帶上。
李世民看到頡利之後直接從龍椅上起身。
大步走向頡利。
不少官員見狀連忙護在李世民身前。
“陛下,切勿靠近賊酋,免得傷到龍體!”
聽到此言,李世民輕笑著說道:“有秦牧在此,賊酋可敢放肆?”
想要趁機獻殷勤的官員被李世民一句話打回原形。
灰溜溜地退回自己的位子。
秦牧則跟著李世民身後看向被押上來的頡利。
“頡利,朕有話問你,你抬起頭來!”
頡利抬起頭看向李世民說道:“你有什麽話要問?”
此時的頡利如同喪家之犬一般,整個人都萎靡不振。
說話的聲音也如同蚊子嗡鳴。
李世民見狀輕笑著對頡利說道:“朕有一事不明?”
“若是沒有秦牧,或者說你攻破長安後會如何?”
聽到李世民的話,頡利愣了一下。
文武百官也愣住了。
眾人都不太明白李世民為何要問出這樣的問題。
頡利愣了片刻之後,忽然臉上露出陰狠之色。
掃視周圍的大唐文武說道:“若是沒有秦牧,渭水之時我定會南下攻破長安。”
“長安城中的錢財將會被我突厥洗劫一空。”
“長安城中的男人將要成為我突厥人的奴隸,女人將成為我突厥人的玩物。”
“你們這群人,將會被我砍下首級掛在長安城門上...”
此時秦牧上前一腳將頡利踹倒在地,打斷了頡利的話。
不過周圍的文武百官卻已經各個怒發衝冠。
尤其是武官們,各個咬牙切齒,恨不得將頡利扒皮抽筋。
“賊酋休得猖狂,如今你不過是我大唐的俘虜。”
文官們開始對頡利口誅筆伐,更有甚者直接跪求李世民將頡利梟首示眾。
然而李世民卻輕笑著示意文武百官安靜。
接著李世民轉身坐回龍椅。
再度掃視文武百官,並出言說道:“眾愛卿,可都聽見了。”
“若是頡利攻破長安,我等的首級都要被掛在長安城門上。”
此時長孫無忌忽然反應了過來,眼睛看向殿中的秦牧。
接著李世民便開口說道:“秦牧自渭水之戰,連戰連捷,大破突厥,擒得突厥賊酋。”
“上皇有言謂之曰,大唐開國第一功。”
文武百官聽到李世民的話,紛紛思索起來。
秦牧則抬頭看向李世民,等待李世民的封賞。
李世民目光掃過眾人,最後落在秦牧身上。
“秦牧有功於社稷,封上國柱、護國公,食邑三千戶。”
“賞賜千金、馬百匹、東海珍珠千顆。”
秦牧連忙行禮謝過李世民。
文武百官此時也反應過來,之前李世民為何要問頡利。
分明就是想要用頡利的話,來堵住自己的嘴。
沒有秦牧擊潰頡利,自己就可能會被斬首掛在長安城門上。
若是自己出言反對加封秦牧,那麽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而上國柱和護國公,說到底隻是勳爵,並沒有實權。
還是要看李世民準備任命秦牧為什麽官職。
這才是和文武百官切身相關的東西。
接著李世民輕笑一聲說道:“拜為左威衛大將軍、定襄都督、暫領禮部侍郎。”
文武百官聞言皆是一愣。
若是讓秦牧為左威衛大將軍和定襄都督,這是因為秦牧的戰功的話。
那麽暫領禮部侍郎是為什麽啊?
秦牧得知自己暫領禮部侍郎,也是一愣。
秦牧低頭打量了自己一番。
感覺自己怎麽也和禮部兩字掛不上鉤啊。
難道李世民想要禮部重拳出擊。
對周圍的小國實行戰略恫嚇?
雖然多數人包括秦牧都不解李世民此舉的含義。
但是長孫無忌已經猜到了李世民的意圖。
看來李世民想要把秦牧用在科舉之上。
隻是秦牧能夠勝任嗎?
眾人還沒有緩過神,李世民便又召見突利。
在偏殿等候的突利得知李世民要召見自己。
連忙快步走到大殿之中。
學著漢人的禮儀拱手便拜。
“臣阿史那什缽苾拜見陛下!”
一旁的頡利看到突利這副諂媚的模樣。
當即出言大罵突利。
衛士們見狀直接用布團堵住頡利的嘴巴。
同時有按住頡利讓他無法掙紮。
“臣此番前來,以番邦之產物進獻陛下!”
說著突利便拿出一份名單。
名單上皆是他之前告知給秦牧的東西。
李世民點點頭輕笑著讓宦官收起名單。
接著又笑著說道:“你既願意歸順我大唐,朕自當冊封於你。”
言畢,李世民起身走到突利麵前。
對著身旁的宦官揮手示意,宦官當即端著一個托盤走出。
“朕冊封你為大唐突厥汗國汗王,位同大唐諸王!”
突利聞言連忙跪在地上雙手接過托盤。
托盤之中放著一枚金印。
隨後宦官們又端著數個托盤走出。
這些托盤上則放著綬帶、朝服等等。
一旁的頡利見狀,拚命掙紮著想要嗬斥突利。
卻無論如何也掙脫不開衛士們的壓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