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幼兒性欲的來源
關於性本能起源的追溯性研究表明,性興奮源於:(1)與其他器官相聯的滿足經驗的再生;(2)對快感區周圍的適宜刺激;(3)特定“本能”(如窺視與殘酷)的表現,隻是其根源尚未徹底搞清。精神分析對童年期的回溯性研究及對兒童的直接觀察,還向我們揭示了性興奮的其他活躍源頭。但直接觀察的弱點在於資料易被誤解,精神分析的困難在於要獲取資料及結論則需繞很長的路,然而兩者的結合必使發現獲得滿意的確信度。
對快感區的研究已使我們發現,這些區域對刺激有特定的敏感性,其實整個皮膚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因此,當對皮膚的一般刺激會產生性的效應時就不必大驚小怪了,在此尤應提到溫度刺激,因為它的重要性可幫助我們理解熱水浴的治療效果。
機械性的興奮(mechanical excitation)就此而言,我們還應提到由對身體的節律性刺激而引起的性興奮。這類刺激一般有三種作用方式:對前庭神經(vestibular)感受器,對皮膚及對皮膚的深層部分(如肌肉及關節組織)產生作用。這些快感的存在(需要強調的是,在此處“性興奮”與“滿足”在很大程度上無法區分。此後我們會專門解釋)即由於對身體的機械性刺激而引起的快感,被兒童的下列活動所印證:即孩子特別喜歡被動運動的遊戲,比如讓人搖晃或拋入空中,並要求不厭其煩地重複。[103]眾所周知,搖晃可誘使仍在興奮的孩子入睡。馬車及火車的晃動可使大一些的孩子產生暈眩效應,故每個孩子,至少在其生命的某一時期想當司機或車夫。令人費解的是,男孩對與火車有關的事情產生了如此強烈的興趣,以至於在幻想最富有的時期(青春期稍前),將這些事情當做了性象征的中心。與火車有聯係的這種性衝動顯然源於運動感的快感特征,由於壓抑的作用,這種孩子的偏愛開始逆轉,進入青春期或成人期之後,會對搖晃與旋轉產生惡心的反應,火車旅行令他們精力衰竭,或在旅行中產生焦慮,竭力避免火車旅行痛苦經驗的重演。
同樣我們還應提到這樣的事實,盡管對此尚未完全理解,即恐懼與機械刺激的結合造成了嚴重的癔症式的創傷性神經症。我們至少可以設想,這些影響本不強烈,若被誇大,就會變為性興奮之源,導致性機製或性化學過程(sexual mechanism or chemistry)[104]的極度混亂。
肌肉活動(muscular activity)我們都很清楚,孩子需要大量的肌肉活動,並從中獲得極大樂趣。這種快樂是否與性有關,它是否包括性滿足或能否引起性興奮——所有這一切均受到公開的批評,前文中關於被動運動會產生快感,並具有性的性質或能產生性興奮的觀點同樣可能受到批評。然而事實卻是,許多人報告說,他們性器的首次興奮正是在與玩伴打鬧中產生的。這時,除了整個肌肉的緊張之外,雙方有著大量的皮膚接觸。與某人的體力之爭,像成人善於與人發生口角一樣[105],都表明對象選擇正落在這人身上。虐待本能的根源之一便是肌肉活動所激起的性興奮。兒童期的打鬧與性興奮的關係,決定了許多人性本能的方向。[106]
情感過程 兒童性興奮的其他來源就存疑較少了。無論是直接的觀察還是以後的回溯性研究,都很容易地證明,所有強烈的情感過程,甚至包括恐懼,均與性有關,這肯定有助於對情感病理過程的解釋。上學的孩子對考試的恐懼或由於作業較難引起的緊張,不僅會影響孩子在學校中的人際關係,還會引發激烈的性表現。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孩子會有觸摸性器的衝動,或者導致類似遺精的過程,結果卻令人難堪。對孩子的學校行為大惑不解的教師,的確該從行為與“萌芽的性”的關係認識他們。許多情緒的性興奮結果本身就令人不快,如憂慮、害怕、驚恐等在許多人的生活中持續終生。無疑,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麽如此多的人尋求這種感受的機會,但條件(如幻想讀書或看戲)是這種不愉快的感覺由於某些事實而被抑製。
如果相似的性效應中伴有強烈的痛苦體驗,尤其在特定的條件下,這種體驗會減弱或保持在一定的距離內,那麽施虐與受虐本能的又一主要根源便發現了,對它的複雜性我們漸漸有了認識。[107]
智力活動(intellectual work)最後,還有一個事實,無論在青年人中還是成人中,集中精力於一個智力任務和一係列智力活動通常也會產生伴隨的性興奮。毫無疑問,平時說的用腦過度(overwork)會導致神經性障礙便在這裏找到了唯一的解釋。[108]
盡管我對嬰兒性興奮的起源尚未給予徹底而充分的描述,但僅以有限的假設至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最充足的證據表明,幼兒的性興奮來自運動。盡管我們承認對這一過程的實質仍不甚清楚。這一運動或多或少來自感受部位的興奮(如皮膚及感官),最主要的來自快感區的刺激活動。對性興奮的來源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刺激的“性質”(quality),當然,刺激的強度(如在痛楚中)也不能低估。除此之外,體內的許多生理過程若超過了一定限度也會引起伴隨的性興奮。所謂性活動的組元本能要麽直接源於這些內部過程,要麽由這些過程及快感區的合作造成。或許可以這樣說,有機體的任何部分對性本能的興奮都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讓我在此對這些結論做出更清晰、確定的陳述幾乎是不可能的,其原因有二:一是整個研究方法都很新穎;二是我們對性興奮的實質尚不能全然了解。然而,以下兩個方麵對未來研究的擴展恐怕會有所裨益。
性構造的多樣性 如前所述,由快感區發展的多樣性我們可推知人的性構造先天具有多樣性。此處我們亦可指出,性興奮也有間接的來源。可以設想,雖然在每一個體中,這些來源均做出了貢獻,但其強度卻未必相同,於是,性構造的不同會使性興奮的來源存在差異。[109]
相互影響的渠道 如果我們現在放棄使用性興奮“來源”(sources)的形象性比喻,那麽我們就會推想,由其他功能導向性活動的相通渠道也可出現逆向性活動,如口唇區,兩種功能並存,性滿足可在攝取營養的過程中得到實現;同樣,若這一共同區的性功能出現障礙,營養的攝取也會受到幹擾。再者,我們知道集中精力會造成性興奮,那麽同一渠道若出現逆向,性興奮就會幹擾注意力的集中,神經症的諸多症狀中,都表現為“非性的”(nonsexual)軀體功能障礙,由此我追溯為性過程的障礙。由此看來,若性興奮原為反方向的影響所致,那麽一定令人費解的情形就不致繼續傷神了。
然而,性障礙幹擾其他身體功能的同一渠道,對正常的人還有其他重要功能,即將性本能引向性以外的目標上去,也就是說,實現性的升華。不過我們必須承認,除了知道這些渠道的存在及可能按雙方運動外,其他方麵幾乎就無法確定了。
第三篇 青春期的變化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幼兒的**已銷聲匿跡,代之以正常的**形態的出現。在過去,“自體性欲”主宰了性本能,如今性本能則發現了性目標。於是,一係列相互分離的本能與相互獨立的快感區的活動,便以尋求特定的快樂作為唯一的性目的。隻不過在所有的組元本能尋求這一新的性目的之時,快感區的活動開始位於生殖區的主宰之下。[110]既然新的性目的使男女兩性的功能具有明顯區別,那麽,兩性的發展也便差異顯著。
男性的發展更為直接而易於理解,女性則出現某種形式的退化。正常的**,隻有在“情潮”和體質匯聚指向性對象和性目的之時方可實現(情潮包括幼兒性活動萌發的殘餘)[111],如同挖掘一條隧道,須從山的兩側同時動工。
在男性,新的性目的表現為精液的釋放,當然,這與早先尋求快感的性目的並不相悖,恰恰相反,最大的快感是在性過程的最後動作上實現的。此時的性本能已臣服於生育功能,也就是說,開始具有利他性(altruistic)。隻有本能的原始傾向及所有特征全部介入這一過程時,這一轉變才能完成。眾所周知,同生物體必須做出新的組合和調整才能實現新的複雜機製一樣,在這一轉變過程中,若沒有新的調整就可能出現病理現象,而**中的任何病理現象都可視做發展受到抑製的結果。
一、生殖區的主導性與前期快感
我所描述的過程的起點與終點已清晰可見,然而,過程的許多中間環節我們仍不甚清楚,因此難解之謎不止一個。
一般認為,青春期最根本的變化,便是外**的明顯生長(在潛伏期,其生長幾乎是停止的)。與此同時,內**的生長也足以使它釋放精液,也就是說可以製造新生命了。因此,一個十分複雜的器官已準備就緒,隻待進行必要的活動了。
這一器官的活動由刺激引起。觀察表明,刺激主要來自三個方麵:一是外部刺激,由我們已熟悉的快感區的興奮引起;二是內部刺激,其內容尚需探討;三是心理生活,它貯存了外在印象和內在興奮。所有的刺激均產生同樣的效果,即“性興奮”,以心理和軀體的指標為標誌。心理指標表現為極度衝動的緊張感;在軀體指標中,起初和最重要的變化便是**,隨時準備性活動(男性性器的**及女性**潤液的分泌)。
性緊張(sexual tension)性興奮會引起緊張的事實,向我們提出了一個難以解決但對理解性過程又十分重要的問題。盡管心理學家對此眾說紛紜,但我堅持認為,這種緊張感帶有不愉快性。對我而言,最具決定性的事實是,這種體驗總伴隨著改變心理情景的衝動,其急切的活動方式完全有悖於快感。然而,若將性興奮的緊張視為不愉快,那麽就與它快感的事實不符。在性過程引起的每一種緊張之中都有快感相伴,即使在**的準備過程中,某種程度的滿足感也清晰可見。這種緊張的不愉快與快感又是如何相安共處的呢?
任何一個涉及到愉快與不愉快的問題,都是今日的心理學所無能為力的。我的目的旨在從我們現在的討論中了解到盡量多的東西,但我不會觸及問題的所有方麵。[112]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快感區是怎樣適於這種新的安排的。它們在引發性興奮方麵必須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眼睛也許離性對象最遠,然而在追尋性對象時它卻最常受到特定興奮質的刺激。我們把發生在性對象身上的這一特質謂之“美”(同樣,性對象身上的優點可稱做“吸引力”)。這刺激一方麵有快感相伴,另一方麵又會引起性興奮的增強,或使性興奮產生。若這一興奮擴展至其他快感區,如擴展到手,用手撫摸,效果也一樣:一方麵快感從準備性變化中產生並有所增強(**);另一方麵性緊張也會增強。若這種緊張不伴有快感的繼續產生,便會轉向明顯的不愉快。另一種情形也許更清楚,若一個並未性興奮的人的快感區(如女性的**)被撫摸,那麽快感就會產生;它同時又會要求快感的增強。問題在於,一種快感體驗怎麽會引起更大的快感需要。
前期快感的機製 快感區在此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而且這種情形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它們均是通過適宜的刺激引發一定程度的快感,快感則引起緊張度的增強,從而為性行為的完成提供必要的能量。這一行為的最後階段再次需要適宜對象(**黏膜)對快感區(陰莖的**)的刺激。由興奮引起的快感提供了能量,通過反射渠道釋放性物質。這最後的快感最為強烈,其機製也有別於早先的快感。它完全由釋放引發:得到完全的快感滿足,力比多的緊張此時也煙消雲散。
我認為,由快感區的興奮所引起的快感,不同於性物質釋放時所形成的快感,二者的區分隻有明確其名方可清楚。前者要稱為“前期快感”(fore-pleasure),後者則叫做“終期快感”(end-pleasure)。前期快感與幼兒性本能所曾產生的快感相似,隻不過範圍更小。後期快感是新型的,恐怕要到青春期的某些條件出現時才能產生。快感區的這一新功能或許可描述為:通過快感區的前期快感之途(像在幼兒生活中一樣)達到更大快感的滿足。
最近,在心理生活的另一領域裏我還發現了類似的其他情形,即少許的快感卻引發了更大快感的獲得,如同“額外誘因”(incentive bonus)發揮了功效。由這種相同的聯係我可以對快感的實質做出更深刻的探討。[113]
前期快感的危險 然而,前期快感與幼兒**的聯係由於可能產生的病態現象而更趨昭然。正常性目的的實現明顯地會受到前期快感的機製所威脅。在性過程的準備階段,若前期快感較為強烈而緊張度太小,那麽危險就出現了。此時,性過程繼續推進的動機已經消失,整個過程被攔截,準備動作替代了正常的性目的。經驗表明,這樣情形之所以出現,是因為這一相關快感區或相應的組元本能在童年期曾有過大量不尋常的快感;若有新的因素介入,導致固著,那麽以後生活中就很容易產生一種強製性行為,即抵抗前期快感進入更新的狀態。許多性變態者的形成機製便是如此,在性過程的準備動作上滯留不前。
假如**的主導性在童年期就初具形態的話,前期快感所引起的性功能失敗就可避免。在童年期的第二階段(從8歲到青春期),這種情形似乎已經出現了。此時,生殖區的活動已與成熟期形式相差無幾了,每當其他快感區的快感得到滿足之後,生殖區便會有興奮感覺,並有準備性變化。隻是它還沒有目的,即不能使性過程繼續下去。因此,在童年期快感被滿足的同時,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性緊張,隻是不夠持久,數量較少。在討論性的根源時,我們現在已能理解:為何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認為性滿足的過程也就是性興奮的過程了。我已注意到,在探討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我誇大了幼兒**與成熟的**的區別,現在我想加以糾正。無論是變態的還是正常的**,均決定於幼兒性欲的表現。
二、性興奮問題
快感區的快感在被滿足的同時卻伴有性緊張,對這種性緊張的根源及實質我們尚一無所知。[114]說緊張源於快感本身雖最清楚,但這不僅全然不可能,而且難以立腳,因為在最大的快感到來之時,隨著性物質的釋放,緊張非但沒有產生,而且還被排遣。因此,快感與性緊張隻是通過間接的方式聯係的。
性物質的作用 正常情況下,除了性物質的釋放才使性興奮趨於停止外,在性緊張與性物質之間還有其他的聯係。過著禁欲生活(continent life)的男人,其性器在不同的間隔時間裏並非總受製於清規戒律。比如在夜裏就可釋放性物質,並伴有快感,這是夢中幻化的性行為的產物。就這一過程而言[夢遺(nocturnal emission)],恐怕不能不做出這樣的結論,性緊張借助幻覺對真實行為的替代,將性物質中的精液釋放了出來。性機製已枯竭的體驗也說明了同樣的道理。若精液枯萎,不僅性行為無法產生,快感區對刺激也會變得遲鈍,其相應的興奮也便無快感產生而言。由此可見,一定程度的性緊張對快感區的興奮也是必需的。
如果我沒有弄錯的話,這會導致一個已經廣為流傳的假設,即性物質的積聚產生並維持了性緊張。性物質的壓力作用於性儲存器的內壁,作為一種刺激傳至脊髓中樞,更高的中樞接收了信號後便意識到了所熟悉的緊張感。如果說快感區的興奮增強了性緊張的話,那麽隻有一種假設可能成立,即這些快感區早已與這些中樞建立了解剖學的聯係,從而增強了興奮的強度。性緊張達到一定水平後便產生性的動作,否則就刺激了性物質的產生。[115]
這種理論雖被接受,比如埃賓在解釋性過程時就采用了,其弱點卻在於,它適於成年男性的性活動,然而卻無法解釋下列三種情形,即孩子、女性與被閹割的男性。在這三種條件下,都不存在性物質的積聚問題,這便使得該理論的應用陷入困境。不過還得承認,這一理論的某些方麵也許還適用。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應過分強調性物質積聚的作用。
內**的重要性 對閹割後的男性的觀察表明,性興奮可獨立於性物質的產生而達到相當的程度。閹割手術雖旨在對力比多加以限製,然而結果卻往往不盡然。此外,人們早就知道,被疾病剝奪了男性性細胞的病人,雖然已無生育能力,但其力比多與**能力卻未受損害。[116]因此,當裏格爾(Rieger,1900)認為成年男性失去性腺後對其精神行為不產生作用時,我們就不必大驚小怪了。[117]不過,若閹割在更柔弱的年齡即青春期前施行,或許會影響性特征的形成。然而問題在於,除了性腺的真實喪失外,對發展過程中其他因素的抑製(與性腺的喪失有關)也起了作用。
化學理論 性腺移植實驗,包括動物睾丸與卵巢及人類中兩性間的移植[118],多少使性興奮的起源問題有了新的進展,同時也使性物質積聚的重要性有所消減。實驗[如斯坦納(Steinach)]已可使雄變雌或雌變雄。在這一過程中,隨著身體性征的變化,心理性欲(又譯性心理的)(psychosexual)行為亦出現相應改變。然而,性腺雖可產生特定的性細胞(**和卵子),但性征卻似乎與此無關,倒是被稱為“青春腺”(puberty-gland)間隙組織的分泌物決定了性征,更進一步的研究或許將表明,青春腺也是雙性[119]的。果真如此,那麽高等動物的雙性(bisexuality)理論便獲得了解剖學基礎。同時,青春腺或許不是造成性興奮和性征的唯一器官。無論如何,我們已經知道的甲狀腺對性的作用與這種新的生物學發現是吻合的。因此,可能的情形是,性腺的間隙部位產生了特殊的化學物質,然後被帶入血液係統,造成中樞神經係統某些部位的變化,形成性緊張(我們已熟知毒物進入人體的現象,特定的器官會出現類似的毒性變化)。性興奮如何由快感區的刺激引起?純粹的毒性刺激與生理刺激在性過程中會起什麽樣的作用?諸如此類的問題,即使在假設的層麵上,也非我們目前的知識所能解釋。我們要執意堅持的無非是性過程中最根本的是什麽,即性代謝產生某些特定的物質。[120]這種已為事實支持但不乏專斷的設想雖很少引人注意,但卻值得更進一步審視。在因**受到幹擾的神經症患者身上,其臨床症狀與因吸毒或麻醉而引發的中毒現象或禁欲現象十分相似。
三、力比多理論[121]
為理解**的心理表現(psychical manifestations),我們已建立了基本的概念,這與性興奮具有化學基礎的假設是極吻合的。我們已將力比多的概念,界定為一種量化力量,可對性興奮的過程與變化進行測量。力比多作為精神過程的背後能量,由於其起源有別當然也就有量的差異,但我們同時認為也有質的不同。之所以對力比多與其他的心理能量做出區分,無非是要做出這樣的假設:由於特殊的化學因素(special chemistry),有機體的性過程與營養過程是有區別的。關於性變態與精神神經症的分析表明,性興奮不僅源於所謂的性部位,而且源自身體的所有器官。這樣我們就有了力比多的量化概念,將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稱為“自我力比多”,它的產生、增強或減少、分配與轉移,無疑有助於我們對所觀察到的性心理現象的理解。
然而,隻有當自我力比多用於性對象的貫注,即變成對象力比多時,才適於精神分析的研究。此時我們看到,它聚集、固著於對象之上[122],或將對象放棄,遊動於對象之間,由此導引著性活動趨向滿足,即力比多實現了部分和暫時的消解。精神分析關於移情性神經症(癔症與強迫性神經症)的研究終於使我們對此茅塞頓開。
我們可以對對象力比多的變化進行追蹤性的研究。當它從對象撤回之後,便進入了一種特定緊張的懸浮狀態,最後又返回自我(ego),再次成為自我力比多。與對象力比多相對應,我們亦可稱自我力比多為“自戀”力比多。以精神分析之見,我們隻能在無法超越的邊界的另一側觀望自戀力比多的活動,並在它與對象力比多之間建立某種觀念性的聯係。[123]自戀或自我力比多如同一個大倉庫,將對象貫注送出又收回。對自我的自戀力比多貫注,是在童年早期就形成的原始狀態,雖為力比多的擴散所掩蓋,但仍在幕後保持原色。
在神經症和心理障礙中,力比多理論應用“力比多”這一簡單明了的概念去表述所觀察到的現象和所推斷的過程。不難設想,力比多的各種變化在解釋疾病,尤其是深層的心理障礙方麵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所麵臨的困難在於,我們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即精神分析,隻可為我們提供對象力比多轉換(transformations)的確切知識[124],卻不能對自我力比多與在自我中起動力作用的其他形式做出直接的區分。[125]
因此,目前除了進行某些推論之外,力比多理論不可能有什麽新的發展。[126]如果誰跟隨著榮格將力比多的意思僅等同於一般的心理本能力量(psychical instinctual force),那麽由精神分析觀察所獲得的所有成果都將毀於一旦。我已說過,性功能具有特殊的化學基礎,這一設想對將性本能衝動與其他本能衝動區別開來,並使力比多概念保持在原來的有限範圍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男女的分化
眾所周知,男女兩性特征的明顯區分直到青春期才確定。自此之後,這種差異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更能決定一個人的生活形態。的確,男女特性早在童年期就極易辨認出來。不過,在性壓抑方麵(羞怯、厭惡、同情等),女孩比男孩來得要早,且它受到的抵抗也較弱,女孩的性壓抑傾向似乎更大,當性的組元本能出現時,也多采取被動形式。然而,快感區的“自體性欲”活動在兩性間卻無差異。有鑒於此,兩性間的差異在青春期前是不可能發生的。就“自體性欲”及性活動的“**”(masturbatory)表現而言,我們或許可以說,小女孩的性活動全然具有男性特征。的確,如果對“男性”和“女性”概念給以更確切的定義的話,我們就會認為,力比多在本質上注定為男性的,不管它出現在男性身上還是女性身上,也不管其對象為男性還是女性。[127]
既然我們已熟悉了雙性概念[128],那麽,我認為它具有決定性作用。若不考慮雙性理論,那就不可能理解在男性和女性身上所觀察到的性表現。
男性與女性的主導區 除此之外我隻想再補充一點。女孩主導性(leading zones)的快感區在**,它類似於男性的陰莖。我的經驗表明,所有小女孩的**行為均與**有關,而與以後在性功能方麵具有重要作用的外**無關。我甚至懷疑,女孩是否會因引誘,而對**之外的部分進行**。這種情況即使出現,恐怕也是罕見的。小女孩常出現的性興奮的釋放總通過**的**表現出來。即使不經指導,這一器官的經常**也會使女孩對男性的性表現做出正常判斷,僅從自己的性過程她們就可猜出男孩的感受。
如果要了解小女孩如何變成女人的,我們必須對**興奮性的變化做追蹤性研究。青春期的到來,使男孩的力比多更加增強,而女孩此時卻出現了新的“壓抑”之潮,**的性活動尤其受到影響。因此,被壓抑的便是她身上的男性的性特征,女人身上由青春期壓抑所造成的性抑製的增強,對男人卻成了一種刺激,並使力比多的活動得以加強。與此同時,若女人潔身自好,拒絕性活動,那麽男人對其性的估價反而更高。當女人被允許有性活動,**被激動之後,它也仍保持著將興奮傳至鄰近的性部位,如同一小堆細鬆木被點燃後引發一堆硬木燃燒起來一樣。但在這種轉移完成之前,常需要一段時間,隻不過年輕的女子卻是麻木不仁的。如果**區拒絕放棄興奮,那麽這種麻木不仁會持續長久,這往往是童年期**活動過度的結果。眾所周知,女性的麻木常是表麵的、局部的,她們的**雖然麻木,但這並不意味著**及其他區都不能興奮。性的麻木除了生理因素外,心理因素也有作用,它們都由壓抑造成。
如果性刺激能成功地由**轉向**,那就意味著女性開始形成了新的性活動主導區,而男性的主導區卻一直不變。主導區的變化及青春期的壓抑,使女性失去了童年的男性特征,故極易患神經症尤其是癔症,這些因素與女性特征有著密切的關係。[129]
五、對象的發現
生殖區的主導性在青春期開始確立,男性的陰莖已能**,並開始尋找新的性目的,即進入能使生殖區興奮的空洞。與此同時,從心理方麵開始於童年早期的對象尋求已經結束。當最初的性滿足與營養攝取密切相關時,性本能便把性對象指向孩子的身外,即母親的**;當孩子完全意識到了給他帶來滿足的器官屬於誰時,他的本能才會放棄這一對象。此後,性本能變成了自體性欲的,到了潛伏期之後,原先的關係才得以恢複。因此,有足夠的理由認為,孩子吮吸母親**的過程是所有愛情關係的原型,發現一個對象不過是對它的重新發現而已。[130]
幼兒早期的性對象 即便在性活動脫離了營養攝取之後,這種性關係的最基本和重要的意義卻依然存在,以有助於對象選擇和恢複已經喪失的幸福。通過整個潛伏期,兒童學會了去同情那些於無望中幫助他們並滿足了他們愛的需要的人,這不過是他們與喂其乳的母親關係的模式的延續。有人或許不同意在孩子對其照料者的感情與尊敬之中介入**的成分,然而,我認為精神分析的更深刻研究肯定會證明這是真的。孩子的照料者為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性刺激和快感區滿足,尤其是孩子的母親,總是以源於自己**的感情對待孩子:撫摸他,親吻他,搖擺他,十分明顯地將其視做一個完整性對象的替代品。[131]如果母親意識到自己的感情會喚起孩子的性本能並使其強度增加,那她肯定會驚詫不已。既然在照料孩子的過程中她總是避免讓其**更興奮,那麽她就會視自己的所為為“非性”的“純潔”之愛;然而,我們已知道,性本能並非僅靠刺激生殖區而直接喚醒。我們稱為“感情”的東西總有一天會表現出對生殖區的影響。此外,如果母親理解了本能在整個心理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在所有的倫理和心理成就方麵),那麽即便在她領悟之後也不會自我譴責了。她不過是履行職責,教孩子如何去愛。總之,孩子必然長成為強壯大漢,充滿旺盛的性需要,在本能的驅使之下完成人類應該完成的一切。誠然,父母的溺愛有害於孩子,使其出現性早熟,並且對孩子寵愛,也會使他無法忍受愛的暫時缺失或減少。孩子是否長大後會變成神經症的最明顯標誌之一,便是對父母無限度的感情要求。另一方麵,具有神經症的父母,往往又善於表現出過分的感情,從而極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經症傾向。如此看來,具有神經症的父母在將疾病傳染給孩子時,有比遺傳更直接的方式。
幼兒焦慮(infantile anxiety)從很小的時候起,孩子的表現就顯示出,他們對照料者的依賴的本質是**。孩子的焦慮不過是對失去所愛的人的反應而已。有鑒於此,他們害怕任何陌生人,他們害怕黑暗,因為在黑暗中看不到所愛的人;但若握住照料者的手,恐懼也就消解了。一般認為,保姆所講的妖怪和吸血鬼的故事會使孩子變得膽小,這實際上是誇大了故事的作用。事實上,隻有那些本身有膽小傾向的孩子才會受這種故事的影響,對其他孩子故事卻毫無作用。易受影響的往往是性本能過度,或不成熟,或太依賴愛撫的孩子。就此而言,孩子會像成人一樣,當力比多無法滿足時就轉向焦慮;同樣,由於力比多未獲滿足而患了神經症的成人,其行為又像孩子:孤單一人時感到害怕,也就是說,當他離開所愛的人時就失去了安全感,他試圖用孩子的方式驅逐害怕。[132]
**的屏障(The barrier against incest)[133] 由此可知,父母對孩子的感情在其未成熟的條件下喚醒了性本能(如青春期的生理狀況尚未出現之前),以致孩子的心理興奮會彌漫於生殖係統;另一方麵,若他們幸運地躲過了這一點,那麽父母的感情便能導引孩子成熟後對性對象的選擇。毫無疑問,對孩子來講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選擇自童年期起就用抑製的力比多去愛的人為對象。[134]然而,由於性成熟的拖延,孩子們有時間去建立反對**的屏障和其他的性限製,道德戒律使孩子絕對不能選擇與其有血親關係又曾愛過的人為性對象。對這一屏障的敬重完全是社會文明的要求,社會絕不願家族龐大到威脅更高級的社會組織的程度。有鑒於此,對每一個體,尤其是少年男性,社會會竭盡所能鬆散其與家族的聯係,這種聯係在童年期是唯一重要的。[135]
起初,對象的選擇僅以觀念的形式出現,就是成熟少年的**也幾乎被局限於幻想之中,即觀念的活動未必一定付諸實際。[136]在這些幻想中,幼兒傾向會再次出現,但此時已受製於身體的強大壓力。這些傾向中重要的便是對父母的性衝動,由於分化的原因反被異性所吸引,即兒子喜愛母親,女兒則喜愛父親。[137]
與此同時,隻有在**的幻想被克服與遺棄之時,青春期最重要也是最痛苦的心理過程才能夠擺脫父母的控製。這種使新老兩代對立的本身,對文明的進展尤為重要。在人類必須通過的每一發展階段上,總有一些人會滯留不前,即從未擺脫父母的控製,對父母的情感依戀隻能部分撤回,或根本做不到。這主要集中在女孩身上,她們在青春期後還保留著對父母孩子式的愛,頗使父母歡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正是這些女孩不能在婚後對其丈夫盡其所能,冷若冰霜,**麻木。由此可見,**與所謂的對父母的非**同根而生,也就是說,後者對應於幼兒的力比多固著。
對性心理發展的深層障礙研究得越深入,**對象選擇的重要性就越突出。在精神神經症患者中,由於性活動的遺棄,性活動的大部分或全部仍在潛意識中用於對象尋找。對感情過分渴求,同時也過分害怕**生活實際要求的女孩,一方麵,在其生活中奮力實現非**的理想,另一方麵又將力比多深藏於感情之後,並毫無自責地任意表達這種感情,終其一生將嬰兒式愛戀指向父母或兄弟姐妹,並明顯地再現於青春期,精神分析可以輕而易舉地指出,這種人正愛戀著他們的血親(此處愛戀表達的是它常用的意義)。根據他們的症狀及其他病理表現,精神分析追溯到他們的潛意識思想並轉換為意識性思想。當一個健康人因愛情的挫折而患病時,其患病機製肯定會表現為他的力比多又轉向了幼兒期所愛的人。
幼兒對象選擇的影響 即使有幸逃避了力比多**固著的人,也很難全然不受它的影響。最常發生的是,一個男子初戀的第一個對象是一位成熟的婦女,而女孩則會鍾情於一位具有權威性的老人。這顯然是早期發展階段的“餘音”,因為這些形象可喚起父母形象的再現。[138]毫無疑問,不管每次對象選擇以何為基礎,都必然與父母的原型有關,雖然有時顯得不夠密切。男人尤為明顯,他們總是尋找能代表母親形象的人,因為母親的形象從童年早期就占據了他的心靈。如果母親還健在,她或許對自己的“替身”表示怨恨並敵視她。說到親子關係在決定未來**對象選擇上所起的重要作用,那麽也就不難看出這種關係的任何障礙都會對成年後的**產生嚴重影響。情人中的嫉妒總有嬰兒期的根源或至少受到了幼兒期的強化,父母間的爭吵,或父母的婚姻不幸,注定使孩子的性發展出現障礙或患神經性疾患。
孩子對父母的感情無疑是最重要的幼兒軌跡,經過青春期的複蘇,指引孩子的對象選擇之路。當然這不是獨一無二的,具有同樣早期淵源的其他因素,也以童年生活為基礎,為男人的對象選擇提供了更多的條件,使得他們發展出不止一個的**方向。[139]
性變態的預防對象選擇中的必要任務之一就是尋找異性。然而,如我們所知,這卻不可能不經任何摸索地徑直完成。青春期後最初的衝動常有偏頗,雖然未必留下永久的嚴重後果。德蘇(Dessoir,1894)曾經正確地指出,少年期的男孩和女孩總是與同性建立充滿柔情的友誼關係,毫無疑問,阻止永久性性變態的巨大力量隻能是異性所展示的吸引力。此處我不想對這一問題發表任何看法。[140]然而,這一因素本身並不足以消除性變態,顯然還有許多其他的因素在起作用,其中最主要的當然是社會的權威禁止。在性變態不被視為犯罪的情況下,總有相當數量的人表現出性變態傾向。此外,我們還可設想,若男人在小的時候總受到母親或其他異性的照料,那麽對童年期這種情感回憶本身就會成為一種導引他們選擇女性的巨大力量[141];另一方麵,若在他們的早期經驗中其性活動受到了父親的幹擾,或他與父親有著競爭關係,則會使他們遠離同性。這兩種因素同樣適於女孩,因為她們的性活動尤其受到母親的嚴格監視,於是她們敵視同性,從而決定了她們的對象選擇趨於正常。受男人教育的男孩(如古代的奴隸)似乎被鼓勵同性戀,今日的貴族階層之所以也常出現性變態,恐怕與雇傭男仆及母親對孩子關照不夠有關。在有些癔症患者身上,我們發現,早期父母一方的失去,無論由於死亡、離婚或是分離,都使剩下的一方將孩子的愛全然吸收,從而決定了未來性對象的性別,並造成永久的性變態。
總 結
現在我對以上的論述總結如下:我們以性本能對象和目的的變態現象為起點,提出了它們究竟源於先天因素還是後天經驗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建立在精神分析對精神神經症性本能活動的理解之上(這是具有相當規模的一群人,他們偏離健康的程度並不很重)。我們發現,他們之中的每一變態傾向都存在於潛意識之中,從而導致了症狀的形成。因此可以說,神經症是性變態的負麵表現。由於性變態的傾向如此廣泛,我們不能不得出這樣的結論,即性變態傾向是人類性本能的原始而普遍的趨向,正常的性行為乃是有機體變化及成熟過程中心理抑製的結果。我們希望能在孩子身上發現這種原始趨向。在限製性本能發展方向的力量之中,我們尤其強調了羞恥、厭惡、同情以及社會所建構的道德結構與權威的作用。於是我們將任何偏離正常性活動的變態視為發展受到抑製和幼稚的結果。雖然有必要強調原始趨向多樣性的重要性,但它們之間的關係並非相互對立而是相互配合的。此外,既然原始趨向極為複雜,那麽性本能本身恐怕也由多種因素構成,在性變態時它卻變成了相互分離的要素。因此,既可將性變態視為正常發展中的抑製、又可視為發展過程中的解體。將這兩個因素合起來我們就可設想,成人的性本能是童年期多種衝動合而為一的結果,最終指向了單一目的。
我們認為,在精神神經症中,變態傾向所以處於主導地位,乃是因為本能的主流在受到壓抑之後不得不轉向旁門左道之結果。[142]解釋了這一點之後我們又討論了童年期的**問題。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發現童年期性本能的事實被予以否定,兒童身上所經常觀察到的性表現卻被視為不正常。恰恰相反,我們認為兒童是帶著性活動的基因來到塵世的,在攝取營養的過程中他們已體驗到了性的滿足,並堅持在吮吸拇指的活動中不斷重複這一體驗。然而,兒童性活動的發展似乎並不與其他功能具有同步性。在經過了2~5歲的旺盛發展之後[143],遂進入了所謂的潛伏期。在潛伏期間,性興奮的產生並未中止,以便積蓄能量,並在很大程度上用於性以外的目的。具體來說,一方麵將性要素貢獻給社會情感(social feeling),另一方麵(通過壓抑和反相形成)建構起抵抗性活動的未來屏障。就此而言,將性本能固定於某一方麵的力量主要形成於童年期,這既以犧牲性變態的性衝動為代價,又借助於教育的力量。幼兒性活動中的一部分或許會逃過這些而表現為性活動。此後我們又發現,兒童的性興奮源於多種能量,其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從快感區的適宜興奮中得到滿足。似乎身體的任何部分和任何感官——或許任何器官——都可以成為快感區[144],隻不過有些快感區較為突出,其興奮借助於某些機體機製很容易產生。此外,性興奮似乎是一種副產品,產生於有機體的許多過程達到一定強度時,特別是產生於相對強烈的情緒出現時,盡管這種情緒本質上令人不快。源於所有這些能量的興奮還未聚在一起,而是各有各的目的,旨在獲取某種快感。因此,在童年期性本能並未匯聚起來,起初也無對象[145]而是自體性欲的。
生殖快感區似乎在童年期就引人注目了。它或許以兩種形式出現:要麽像其他的快感區一樣,由適當的感覺刺激帶來滿足;要麽以尚未清楚的方式,滿足具有其他的來源,同時產生的性興奮與生殖區有著某種特殊的關係。我們不情願承認的是,我們尚不能對性滿足與性興奮,或生殖區的活動與其他的,性活動之間的關係做出滿意的解釋。
通過對神經症障礙的研究[146],我們發現,性本能組織的起始之狀在兒童**之初就能覺察出來。在第一階段,口欲性欲居主導地位;在第二個前性器結構階段,虐待狂和肛原性欲處於優勢;隻是到了第三個階段,生殖區在**方麵才開始具有決定作用,即隻有到了這一階段,陰莖的主導性才得以確立。[147]
直到這時我們才不得不承認,我們最令人驚奇的發現之一,是在幼兒**的早期萌芽中已經開始了對象選擇,且所有的心理活動都滲入其中。盡管在不同的本能成分之間還缺少係統性,性目的也尚未確定,然而,可將這一階段視為最終性結構的重要先驅。
人類的性發展分為兩個階段,中間由潛伏期所隔,這一事實尤其應引起注意。這似乎是人類走向更高文明的必要條件之一,當然這也會導向神經症。就目前所知,在人類的動物近親中尚未發現類似的現象。因此,人類的這一獨特性隻能從人類的史前期找到根源。
現在還不可能斷定童年期有多少性活動屬於正常,對將來發展是否會產生危害。童年性表現在本質上具有**性。經驗進一步表明外在引誘可造成潛伏期的中斷甚至停止,所以,兒童的性本能具有性變態的多樣性。此外,任何不成熟的性活動都會降低孩子的可教育性。
盡管我們關於幼兒**的知識仍有欠缺,但是我們仍舊試圖對青春期所帶來的變化予以檢驗。我們認為有兩個方麵具有決定性:一是性興奮的所有來源都讓位於生殖區的主導性;二是開始了對象尋找的曆程。這兩者在童年期已初露端倪。前者通過尋求前期快感的機製得以完成。過去的性行為既有快感也有興奮,現在變成了服務於新的性目的的行為(性物質的排泄),這一新目的的快感性使興奮趨於終止。就此而言,我們應考慮性活動的性別分化,我們發現,女孩要變成成年女性,必須經過一個壓抑階段,放棄幼兒性活動的男性方麵,為生殖區的主導性做準備。至少在對象選擇方麵我們發現了趨向於父母及保姆的兒童性傾向(這一傾向在青春期複蘇),隻是由於反對**屏障的建立,隻好選擇那些與父母或保姆相似的人。最後要補充的是,在青春期的變化過程中,身體與心理的發展相互獨立,直到強烈的心理性欲衝動產生並支配了**的神經之時,正常的性功能的身心統一體才得以建立。
影響發展的因素 正像我們在許多情形中已經看到的那樣,在這個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每一步都可能成為“固著”之點,匯聚中的每一個接點都可能造成性本能的分裂。[148]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理清各種因素,看這些內在與外在因素在影響發展的過程中造成障礙的機製究竟如何。當然,這些因素的重要性並非相同,要找到每一個因素的適當價值尚有困難。
肌體與遺傳 首先和最重要的是必須指明肌體的先天變異性(variety),也許這是最具原則性的,當然這也隻能通過後來的表現才可清楚地推論出來,甚至並非總有把握。我們將這種變異性視為眾多性興奮源的突出特征,並認為先天的差異必然在後來的生活中表現出來,即便在不超出正常的範圍內。毫無疑問,或許有一種變異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下直接導致變態的**,可將此描述為“變性的”(degenerative),並把它視為遺傳變性的表現。說到此我有必要舉出一個突出事例。在我用精神分析方法治療過的嚴重癔症患者和強迫症患者當中,一半以上病人的父親在婚前染上了梅毒,不管是否已得過脊髓癆(takes)或全身麻痹症(general paralysis),抑或病曆上表明曾患過梅毒病。我必須準確地聲明,那些以後患上神經症的孩子,在身體上沒有梅毒遺傳的任何跡象,因此,隻好把他們的變態性體質看做是對梅毒遺傳的反響。我雖然並不主張父母的梅毒必然成為孩子神經性體質的條件,但我所觀察到的這種關係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毫不重要的。
我們對主動型性變態者(Positive perverts)的遺傳條件所知更少,因為他們知道如何逃避檢查。但我們有很好的理由設想,適於神經症的也一定適於性變態。因為我們常常發現性變態者與精神神經症者總出自同一家庭。從性別上看,男性成員(一個或幾個)成為主動型變態者;女性成員則由於性壓抑的傾向而成為被動型變態者,即癔症患者。[149]由此可見,在這兩種障礙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係。
進一步的變化 當然我們也不能接受這樣的觀點,即性肌體的不同部分一開始就一勞永逸地決定了**的形式。恰恰相反,這一過程仍在繼續,並取決於來自不同根源的性活動支流的變化。這一變化便決定了最後的結果,相同的肌體可導致三種不同的結局。
如果構成變態的各種先天性傾向的關係保持不變,且在成熟期變得更為強烈,其結果一定是倒錯的**。迄今為止,關於這種變態肌體傾向的分析仍很匱乏。但我們已經知道有些例子可容易地對此做出解釋。比如,研究這一問題的專家聲稱,所有性變態固著的必要前提存在於性本能的先天弱點之中;我認為這種觀點難以立足。但是,如果這種觀點指性本能中某一特定因素的肌體弱點,也就是指將分散的性活動匯聚起來用於生育的生殖區,它還有一定的意義。因為若生殖區產生弱點,青春期的匯聚必然失敗,而性的其他因素則會變得強盛起來,並以性變態的形式繼續下去。[150]
壓抑 如果在發展中某些變得強盛的先天傾向因素臣服於壓抑過程(必然強調的是,這不同於取消),那結果就不同了。如這種情況發生,興奮還會像過去一樣出現;但由於心理上的障礙而難以實現目的,於是改轍進入別道,直到出現病狀。這種結果也許非常接近正常的**(通常是有限度的),但同時卻患有精神神經症。通過精神分析對神經症的研究,我們對這種情形已很熟悉。他們的**一開始就像性變態者,且相當一部分在童年期就充滿了倒錯的性活動,有些則持續至成熟期。由於內在的原因(通常於青春期前,有時則出現甚晚),壓抑開始出現,然後神經症取代了性倒借,舊的衝動死灰複燃。如同一個諺語所言:“小妓女變成了老尼姑。”所不同的是小的時間變得更短了。神經症取代性變態的事實,如我們所提到的性倒借與神經症出現於同一家庭一樣,再次證實了神經症是性變態的負麵。
升華 異常先天傾向的第三種結局可能是升華過程。這使得源於某一性源的過強興奮尋求出路,以在其他領域大展風采。因此,本身雖具危險性的素質,卻可使心理效率大大提高。於是我們找到了藝術創作的來源之一。通過對升華或完全或不完全的分析,關於天資頗高尤其具有藝術素質的人的性格研究表明,他們是效率、倒錯和神經症的混合體。關於升華的亞類可在反向形成的壓製現象中找到,它起始於兒童的潛伏期,若條件有利會持續終生。我們所描述的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建構於性興奮的素材之上,它包括自童年期就固著的本能成分,由升華而獲得的結構以及雖認為無用但卻有效地阻止了性變態衝動的其他結構。[152]童年期種類繁多的性變態天性可視為人類美德(virtues)的來源之一,因為通過反相形成,它刺激了這些美德的發展。[151]
偶然經驗 在影響性發展的諸因素中,沒有哪個因素在重要性上可與性的釋放、壓抑與升華媲美,隻不過我們對後兩者的內在原因仍一無所知。我們或許可將壓抑與升華視為機體素質的一部分,它們則是生活中的具體表現。持這種觀點的人必然認為,**的最終形式必然由先天的肌體組織所決定。然而,明察秋毫者肯定會承認童年期及以後偶然經驗所產生的重要影響。隻是要對肌體與偶然因素的效應做出估價並不容易[153]。從理論上講,前者很容易被高估。然而,治療實踐卻非常強調後者的重要性。不過,不應忘記的是,這兩者的關係是相互配合而非相互對立的,肌體因素必須在經驗的作用之下才能表現,而偶然因素則必然以肌體為基礎。對大多數情形而言,我們可用“補充係列”(complemental series)加以概述[154],一個因素強度的下降必帶來另一個因素強度的增強。然而,也不能否認在這一係列的兩端會有極端的例子出現。
如果我們比較強調童年早期經驗中的偶然因素,那麽就要與精神分析的研究相吻合。這樣,單一的病因就會分為兩個方麵:一為素質的(dispositional);二為確定的(definitive)。前者包括肌體與童年偶然經驗的相互作用,後者則指創傷性(traumatic)經驗。所有這些因素對性發展的損害都造成了退化,即退回發展的早期階段。
現在讓我們回到原來的任務上,羅列一下在對性發展有影響的因素中哪些具有操作力量,哪些僅是這些力量的表現而已。
早熟(precocity)在這樣的因素之中,自然的性早熟便屬一種,無疑它是造成神經症的病因。當然,像其他因素一樣,它還不是充足理由,會造成潛伏期的中斷、縮短或中止。由於性抑製的不徹底及生殖係統的欠發展,其性表現的障礙必然是變態的,這種變態傾向要麽如此持續下去,要麽在壓抑之後變成神經症的動機力量。無論在哪種情況下,性早熟都會使更高級的心理機能對性本能的控製更為困難,使本能的衝動性更加增強,從而構成了本能心理表征的特征。性早熟常與智力早熟並駕齊驅,在許多名人和強人的早期生活中可發現這種現象。就此而言,它似乎就不像在單獨存在時那樣具有病理作用了。[155]
時間因素 與早熟並列且值得注意的因素還有時間。本能衝動的活躍順序似乎是物種所決定的;同樣,在被新的本能衝動取代之前,或臣服於典型的壓抑之前,它持續的時間長度也被決定了。然而,無論在時序方麵,還是在持續性方麵都有變異,這些變異必然對最終的結果起決定作用。一種傾向向其相反傾向轉化的早或晚並非無關緊要,因為壓抑的效果肯定顯現,時序的多樣化必然造成結果的不同。另一方麵,具有特殊強度的本能衝動常常僅維持很短的時間,比如後來表現為同性戀的人對異性的依戀便是如此。其實沒有理由擔憂童年的強烈暴力傾向會永久地控製成人的性格,它們很可能消失或轉向相反方向。
對於發展過程中時序障礙的原因我們幾乎一無所知,這恐怕涉及到許多的生物學甚至曆史學方麵的問題,而這對我們仍是遙不可及的。
早期印象的頑固性(pertinacity of early impressions)所有早期性表現的重要性,都因一個不知其因的心理因素所增強。在目前我們必須承認,這隻能是一個假想的心理學概念,在我看來,為與事實相符,我們必須設想,凡以後成為神經症者或性變態者的人,其早期的**印象一定很頑固或對固著很敏感。同樣的性早熟表現,若發生在其他人身上,就不會造成如此深刻的印象,他們既不會有重複的衝動傾向,也不會為終生的性本能鋪就道路。造成早期印象頑固性的部分原因恐怕在於另一種心理因素,它在神經症的成因中不容忽視,即心理生活中充滿了對往事的記憶,而很少形成新的印象。這一因素顯然依賴於智力教育,並隨著個體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強,而野蠻人則常被稱為“瞬間的不幸之子”。[156]由於文明與性自由發展之間的顛倒關係,造成了我們的生存結構:在文明程度或社會階層較低的條件下,孩子的**對以後的生活並不重要,否則就是重要的。
固著 以上所說的這些心理因素,如同偶然經驗一樣,對幼兒的性活動提供了有利的刺激。後者(最基本和重要的是受其他孩子或成人的引誘)所提供的材料,加上前者的相助,固著於永久的障礙之上。以後神經症者和性變態者身上所觀察到的變態現象,在相當程度上是決定於童年印象的,而這一階段竟被認為是沒有性活動的。這些原因包括肌體脆弱、早熟、早期印象頑固性的增強以及對性本能的外在刺激。
然而,我們的結論隻能是令人不滿意的,因為就**障礙的探討而言,關於性本質的生物學過程我們仍知之甚少。因此,試圖通過這些片斷的信息構築理解正常與病態情況的理論大廈尚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