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坐月子應該由婆婆來照顧的,但臘梅跟丁氏鬧到這會連麵子情都沒了,自然不想讓婆婆來伺候自己坐月子。好在李氏主動把這差事攬了過來,臘梅自然是更信任親娘的。
臘梅剛喝了兩口湯,小孩子就扯著嗓子嚎了起來。
“這孩子聲音可真大。”李氏一臉寵溺的看著哭嚎的小外孫,囑咐閨女:“他肯定是餓了,你趕緊喂喂他。”
小門小戶的還不興奶娘那一套,女眷們普遍都認為孩子還是自己奶的才跟自己親。就算有奶娘,也不肯讓孩子跟奶娘太親近,一般都是孩子大點就打發出去。
好容易哄睡好孩子,臘梅忍不住打了個嗬欠。綿綿見她神情疲倦的樣子,就起身告辭歸家。
李氏忙著照顧閨女和小外甥,隻歉意的對她揮揮手。
綿綿出來,正遇到剛往鄰居家送完紅雞蛋的堂姐夫。
鄭長林也不知道為什麽,明明這個小姨子年紀不大長的也很和善,可他每次見了對方都忍不住有一種害怕的感覺。
他有些拘束的站直了身子,憨笑著道:“大妹妹拿了雞蛋再走吧。”
“姐夫不給我自己也會開口要的,這可是沾喜氣的東西。”綿綿笑著回了一句,看到對方褲腿上的石灰點子又問:“姐夫今兒去鋪子了?收拾的怎麽樣了?”
姐妹幾個籌劃的幹果鋪子竟然真的操作起來了。
聽到這個,鄭長林自信了許多,不自覺的挺了挺腰板,揚聲回道:“都已經粉刷完了,地麵也打掃幹淨了,隻等擺上櫃台桌椅掛上匾額就可以開業了。”
“那明天姐夫找人去醬菜鋪子把以前那舊櫃台拉到山上。”綿綿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很是不辭辛苦的從老娘醬菜鋪子的庫房裏扒拉出一堆能用的東西來。
除了櫃台,還有一堆雜七雜八能用的東西。
話說她老娘也是很能折騰啊,醬菜鋪子統共開了幾年,已經裝了三回了!開始不過一間鋪子,現在把左右兩邊的都給盤下來了,妥妥的四間大開間。大門是氣派的雕花大門,門口還鋪了齊整的青石板,店裏也鋪了水磨石的板子。光看門口,不知道的都不敢相信這鋪子是賣醬菜的……
“那匾額怎麽辦?”
鄭長林的問話把綿綿從吐槽中拉回了現實。
綿綿咂咂嘴:“匾額麽,就讓達哥寫好了。好歹是咱家第一位秀才老爺,寫副匾額還不是手到擒來的小事。這事我去跟他說。”
“那好。”鄭長林悄悄的鬆了口氣。
如果說眼前這位小姨子還能讓他說出話來,那嶽家那位小舅子他可是真的懼到了骨子裏。別看那位小舅子不會罵粗話更不會動手打人,可他從門縫裏看人的那種眼神和滿嘴的之乎者也,讓他見了就頭疼。
其實以前,小舅子見了他還是挺親熱的……
唉,都怪自己被豬油蒙了心。現在才被嶽家一家子都看不起。
想到這裏,鄭長林對綿綿更加感激了幾分。要不是這位堂妹給了他一份活計,他都不知道自己回來後該怎麽重新跟嶽家的人打交道。
大堂姐坐月子,另兩個堂姐隻管當甩手掌櫃,鋪子的一應事宜都落到了綿綿頭上。
加上家裏家外的一攤子事還要她張羅,即使天天魚肉不斷,綿綿還是肉眼可見的瘦了下來。
這可把家裏的下人們給疼壞了。
張媽更是急的嘴上都起泡了:“姑娘唉,您想吃什麽倒是吱聲啊,便是老婆子不會,也可以讓人到外頭買去,怎麽越來越瘦了呢。”
“也沒什麽,就是天熱,不想吃。估計是苦夏吧。”綿綿無精打采的趴在桌子上。涼皮涼粉什麽的已經被她吃膩了,這麽熱的天實在不知道該吃什麽好了。
當初要知道會穿越,她一定要好好學學怎麽製冰,這時候光賣冰就能掙老鼻子錢了。更別提還能吃到清涼美味的冰沙冰碗冰粥……
隨著氣溫的升高,翠芽的母親薑氏的病一天天好了起來,等盛夏的時候就痊愈了。綿綿又請大夫給她把了脈,確定她身體無恙之後便暫時讓她到廚房幫忙。
從女兒那知道綿綿很喜歡吃肉夾饃和關中飲食,頭回下廚便做了臘汁肉夾饃。
這回的臘汁肉夾饃是正宗的西安做法,饃香肉酥、肥而不膩,綿綿覺得比自己前世吃過的那些還要好吃。許久都沒什麽胃口的她竟然一氣吃了兩個。
自打入夏開始家裏天天都少不了涼皮,薑氏還自己調了一份料汁,拌出來的涼皮別有一番滋味。
前天還嚷嚷著吃膩了涼皮的綿綿,這回也忍不住吃了半碗,吃飽了還抱著肚子意猶未盡:“剛才不吃那倆桃子就好了,這會實在吃不下了。”
張媽見到綿綿總算恢複了以前的胃口,忙笑道:“姑娘喜歡,晚上再讓薑媽去做,可別把肚子撐壞了。”心道果然沒枉費她私下裏提點了薑氏一番,這不大姑娘總算吃的多了。要不然等老爺太太回來看到姑娘瘦了一大圈,還不責怪她們這些當下人的不盡心?
綿綿揉著肚子站起來在屋子裏轉圈:“還別說,剛才坐著沒覺出來,一站起來肚子可真脹的慌。”
聞言,白蒿和翠芽都忍不住捂著嘴偷笑。
綿綿在屋子裏轉了幾圈,覺得這麽好吃的東西不能自己一個人享用(其實是覺得不能自己一個人長肉)。於是問道:“饃跟肉都還有嗎?”
張媽知道她的習慣,往常做了好吃的都是要往各處分一分的,忙回道:“都還有呢,肉有一砂鍋,做饃的麵也還有一大盆。薑媽說這個饃要現吃現烙才好吃。”
綿綿滿意的點點頭,這才是肉夾饃的正確打開方式嘛。於是大手一揮,先給自己的倆閨蜜一人送一份。獨胖胖不如眾胖胖,大家一起長肉肉才是好閨蜜嘛!
然後就是親親未婚夫啦,提到未婚夫,綿綿才想到未婚夫的師弟自己的親哥玉寬童鞋(這位親哥存在感實在太弱),繼而想到了於閣老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