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徐氏也是一臉興奮,手裏拿著一件杭綢褙子念叨:“自打離了京城,咱們多少年沒見這樣的好料子了?瞧瞧,這料子又軟又滑,穿在身上得多舒坦!”
看到女兒手裏捏著一支珠釵,忙接過去給她在頭上比劃著:“這珠釵做工也好,上麵的金絲拉的真細!”
說著給她插在了發間,又要拿另一支簪子給她戴,被鄭文蘭阻止了:“娘,頭上戴的首飾多了顯的累贅,也顯得刻意。”
女兒在這上頭倒是天生會折騰鄭徐氏也沒堅持,而是順道把簪子插到了自己頭上。
然後笑的一臉滿足:“也是,你正是年華最好的時候,就是什麽也不戴一樣跟出水芙蓉似的。沒看才見了一麵,馮家那小子就被你勾了魂去了。”
要不怎麽能讓人送了這麽些好東西過來?
至於那個陳氏?看那小氣巴拉的樣子,肯定不舍得送這麽貴重的東西。
等婆子再來送茶水的時候,鄭文蘭捏著帕子問:“不知道表哥表嫂這會忙不忙,收了這麽貴重的東西,合該去道謝的。”
她其實隻想打聽雲琦的行蹤,可又不好意思直接問。
“大爺天不亮就去了外地,要過些天再回來。這會子大奶奶正在花廳理事,姨太太和表姑娘過去就是。”
“什麽?表哥沒在家?”鄭文蘭有些吃驚:“他去哪了?”
你一個外八路的遠房親戚管的著嗎?婆子心裏鄙視了一句,麵上卻沒露出來:“姑娘說笑了,這主子的事情我們做下人的怎麽好過問?您想知道,待會可以直接問一下大奶奶。”
去問他媳婦?這是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心思嗎?
這婆子不會是故意戳自己心窩子吧?
鄭文蘭本來就心懷鬼胎,這會又覺得婆子故意這樣說話,不免有些惱羞成怒。
一張俏臉唰的就變了色,扭過頭不肯再跟婆子說話。
鄭徐氏看到女兒不高興,心裏也不痛快,不耐煩的揮揮手:“行了行了,快下去吧。”
婆子依言退出去,臉上也帶著怒色,什麽玩意呀,居然給自己臉色看,老娘還不伺候了。
她越想越氣,準備找個地方偷懶去。
剛走到院子門口就看到她的同伴端著點心過來了:“喲,你這是怎麽了,一臉的不高興。”
婆子努努嘴:“你說說,我這一大早的來來回回也跑了好幾趟了,又是送衣服又是送首飾,還給燒水泡茶……你就是沒有賞錢好歹給個笑臉吧?王母娘娘都趕不上她們譜大,真拿自己當回事了?不就是上門打秋風的破親戚嗎?”
另一個也附和:“誰說不是呢?一大早的還問我要胭脂水粉,我去主院給要了來又嫌顏色不好粉不細淨的……我瞧她原先用的還比不上這些呢!”
“就是,咱們怎麽這般倒黴。”婆子看到鄭家母女都窩在房裏沒出來,拉拉同伴的胳膊:“你還真給送進去呀?這樣的好東西給她們也是糟蹋了,不如咱們找個地方吃了。”
“那裏麵……”
“昨天不是還剩一盤棗泥糕嗎?一會給送進去……”
綿綿吃完早飯,接連忙活了大半個時辰才把家裏的事情都給安排妥當。
扭頭瞧見翠柳一眼不快的樣子,好笑的問:“誰惹著你了?你那嘴都能掛油瓶了。”
白蒿看看她,回道:“她是心疼奶奶的好東西呢。”
“一些身外之物罷了,我都不心疼你倒是心疼起來了。”
綿綿垂下眼,遮住眼裏的謀劃,想要引魚兒上鉤,自然先要拋些餌料。
她剛喝了口茶,就聽丫鬟說:“表姑娘來了。”
綿綿嘴角牽出一絲淺笑,瞧,魚兒這不就上鉤了麽。
鄭文蘭想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過來找綿綿。
一來是當麵道謝,二來也是想細心觀察一下對方的行事,好為日後做籌劃。
她穿著綿綿讓人送去的鮮豔衣裙,頭上插著金閃閃的簪子,笑盈盈的道謝:“多謝表嫂厚愛,贈給妹妹這樣好的衣衫首飾。妹妹實在不知該做什麽才能報答一二。”
“你穿著合適就行,客套話就免了。”綿綿的態度卻有些出乎鄭文蘭的預料,她原以為對方都送自己這些貴重東西了,態度怎麽也該和藹一些才是。
綿綿接下來的話更讓她無措:“那些東西都是外頭送的,我從來不穿外頭的衣裳,白放著也是黴壞了。給你穿倒也罷了……”
最後幾個字說的意味深長,讓鄭文蘭頗有些摸不著頭腦。
等她暈暈乎乎的走了,翠柳忍不住問:“姑娘,您搞這一出到底是為的什麽,看的奴婢一頭霧水。”
“一頭霧水就對了,就是要讓她摸不著頭腦。”綿綿嘴角彎起一個好看的弧度。
人在迷糊的時候是最容易行錯路的。
接下來的幾天,綿綿對鄭家幾人依舊是不鹹不淡,就連飯菜點心都沒有剛開始的時候精致了。
鄭文蘭開始慌亂,她原先以為是馮雲琦相中了自己,綿綿為了彰顯大房的氣度才給自己送東西拉攏自己。
現在看來著實不像,而且馮雲琦一走好些天,聽下人說他至少還要一兩個月才能回來。
可自己已經等不了那麽多天了,鄭文蘭摸摸自己的肚子,再等下去就瞞不住了。
見她在屋子裏轉來轉去的,伺候的婆子還勸了句:“姑娘要是在屋裏待的悶了,可以去後頭的小花園轉轉,這會石榴開的正豔呢。”
鄭文蘭腦子正亂著,聽了婆子的話想著去透透風也好。
午後時分,下人們大多找了個陰涼地躲懶。
鄭文蘭在院子裏漫無目的的亂逛,看到幾株石榴花果然跟婆子說的一樣紅彤彤的開著。
她這會卻全然沒有欣賞的興致,隻覺得諷刺,忍不住采了一朵放在手心裏揉搓。
這時,從外頭進來兩個丫鬟。
因為有花樹擋住了她的身影,兩人並沒有發現鄭文蘭,依舊在那閑聊。
“你聽說了沒,明天咱們奶奶要去府城袁家做客。”
袁家?聽著有些耳熟。
鄭文蘭打起精神,細心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