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考
尼莫船長到底是在哪一個廣闊而又隱秘的地方建造了鸚鵡螺號呢?我們一起跟隨阿洛納克斯教授的腳步去看一看。
閱讀批注
第二天,2月20日,我很晚才醒來。昨晚見到亞特蘭蒂斯的興奮,讓我一直處在一種神秘的疲倦之中,這是一種被崇高的情懷所折服的疲倦與不堪。將近下午四點鍾,鸚鵡螺號駛過亞特蘭蒂斯,我們告別了這座神奇的古城。
到了21日,一切又跟往常一樣恢複了平靜。早上八點鍾,我從**爬起來,趕到了客廳,這時,鸚鵡螺號已經浮在海麵上了。潛艇沒有晃動,說明海上風平浪靜。可是,我透過玻璃發現外麵竟然是一片漆黑。[1]
“難道不是早上八點?是我搞錯了?”抱著這樣的疑問,我正準備爬上平台。
“是您嗎,教授先生?”黑暗中,尼莫船長的聲音響起。
“啊!尼莫船長,”我回答,“我們這是在哪裏?為什麽外麵這麽黑?現在不是早上8點嗎?”
尼莫船長轉過身,淡然地說:“在地底下,教授先生。”
“地底下?”我驚叫,聲音有點兒顫抖,尼莫船長帶給我的驚喜已經夠多了,我不知道這一次又能看到怎樣的景象。
我踏上平台,周圍黑得如此純粹,連尼莫船長的臉都沒法看清,我抬起頭,看到我的正上方,有一道微光在閃爍。這時,鸚鵡螺號內的舷燈突然亮起,它的強光使微光消失了。
我看清了,眼前是一片被懸崖峭壁包圍著的湖,直徑有兩海裏,湖四周的峭壁內傾,像一個倒扣著的巨大漏鬥,高度足足有五六百米。而頂上有一個圓洞,剛才看到的那一縷微弱的光線,就是從圓洞中射進來的。[2]
“這是什麽地方?”我最先想到的是岩洞,海底隱藏著的洞穴。
但尼莫船長告訴我,我們在一個死火山正中心。“這是一座因為地殼運動和海水灌入而形成的內部湖泊,在您睡覺的時候,鸚鵡螺號進入了這片湖泊。我可以告訴您,這是鸚鵡螺號的母港,是它的家,安全又神秘,比大陸上任何一個港口都好。”[3]
“確實,我隻能說您的選擇非常明智,這的確是一個安全的港口,任何陸地上的港口都不能與之比擬。”我同意尼莫船長的說法。
“我是無意中發現它的,就像我在無意中發現亞特蘭蒂斯一樣。”
其實,這種種“無意”,是在一趟趟的海底旅途中形成的,看似“無意”,實則與不斷地貼近海底航行有很大的關係。
“教授先生,我還有一個秘密要告訴您。鸚鵡螺號偶爾也需要燒煤,通過煤炭產生鈉。在這裏,埋藏在海底的大片森林,經過幾千年的演化,已經變成了煤炭,這裏的煤礦資源取之不盡。”
“原來如此,所以您手下的人正在這裏做礦工挖煤嗎?”
“是的。”
“真巧妙!”我讚歎不已,“我可以看看您的同伴挖煤的樣子嗎?”
“真抱歉,這次不行!我們的時間比較緊張,隻有一天的時間,所以不能打擾他們工作。不過,您和您的夥伴可以趁這個時間到處逛逛。”[4]
暫時告別了船長,我找到了康賽爾和尼德,跟他們一起在附近閑逛一下。我們坐船來到岸邊。在岸上,尼德采到了很多蜂蜜,他非常興奮。“我們回去可以烤蜂蜜蛋糕吃了!”尼德看著自己的“戰果”,高興地說。
沒過多久,水手也完成了鈉的裝載,鸚鵡螺號再次起航。
接下來的十九天時間,鸚鵡螺號一直在大西洋上航行,站在平台上,一眼望去,海麵上沒有人煙,海天一色,我們呼吸著大西洋上新鮮的空氣,感覺非常愜意。不過,有一天,我們被幾條捕鯨船追逐,他們可能以為我們是一條巨型鯨魚,當然,捕鯨船肯定無法追上鸚鵡螺號。
尼莫船長不想讓這些勇敢的捕鯨者白費時間和力氣,他指揮鸚鵡螺號潛入水下,主動結束了追捕。
閱讀賞析
本章我們跟隨尼莫船長一起來到了鸚鵡螺號的母港——一座死火山的湖底。這個由大自然親手構建的湖泊被高聳的懸崖峭壁遮擋起來,同時也將巨大的鸚鵡螺號隱藏起來;更神奇的是,湖底還蘊藏著豐富的煤礦資源。同時,尼莫船長也解答了教授和讀者對於鸚鵡螺號燃料來源的疑惑。讀到此處,我們再次感歎作者凡爾納超凡的想象力,以及設置懸念的高超技巧,懸念揭曉這一刻,真是讓人忍不住讚歎。
閱讀延伸
1.鸚鵡螺號的避風港是如何形成的?
2.請你總結一下尼莫船長選擇在這個湖泊建造鸚鵡螺號的幾個原因。
[1] 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這裏對周圍環境的描寫,有助於表現阿洛納克斯教授的心理活動。
[2] 景物描寫 此處由下而上的景物描寫十分真實,仿佛這座被懸崖峭壁包圍的湖就在我們眼前。
[3] 敘述、語言描寫 感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為尼莫船長提供了一個如此廣闊而隱秘的空間,並得以建造一座如此強大的鸚鵡螺號,它又帶著書中人物和讀者一同探險,領略無與倫比的海洋風景。
[4] 詳略得當 前麵講過加快敘事節奏的方法是:略寫。挖煤的場景一筆帶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