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考
沉沒的船隻意味著什麽?意味著有人喪生,意味著許多秘密就此埋葬在海底,無人知曉。
閱讀批注
第二天,我在昏沉的睡眠中醒來,這時,鸚鵡螺號又回到了海麵。
我趕緊走上了平台,站在船頭極目遠眺,麵朝大海,呼吸著新鮮空氣。這時,海麵上空****的,地平線上沒有一片帆影,我們昨天到達的小島也在一夜之間消失了。
“教授先生,您瞧這片大海,它是不是像人一樣?昨天晚上,它像我們一樣沉睡,過了平靜的一夜,現在又醒過來了!”這時候,船長也走上平台,站在了我的身邊。[1]
這個離開陸地太久的怪人,似乎忘記了“早安”“晚安”這樣的問候,也忘了人類社會之間運轉的邏輯。他自顧自地說道:“你看,大海有他真實存在的生命,有他的憤怒,也有他的溫情時刻,他甚至擁有自己的呼吸係統——我發現這些在海麵上和海底來回流動的海流,形成了海洋真正的呼吸現象。”[2]
與其說他是在跟我說話,還不如說他在自說自話,表達著自己對於大海深切的感情。緊接著,船長問我:“您知道大海有多深嗎?”
“船長,我知道目前測到的一些數據。”大家都說“實踐出真知”,麵對這樣一位常年在海洋中航行的航海家,我發現自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是那麽不足,所以說到這裏,我停住了話頭。
尼莫船長滿意地點了點頭,然而他語調一轉,說道:“既然您來到了我的船上,那我希望能給您提供更多、更準確的數據。太平洋這部分地區的平均深度,隻有四千米。”
說完,尼莫船長轉身走了回去,而我的頭腦中卻一直在琢磨尼莫船長的話。[3]
接下來幾周的時間,尼莫船長的助手一如既往地認真記錄著航行的路線,一一寫在本子上。而船長卻很少現身,這時,鸚鵡螺號向東南方向穿過了赤道。
麵對廣袤的海洋,沒有人能視而不見。所以當鸚鵡螺號沉下水中的時候,我貪婪地欣賞著海水中出現的美麗景象,我們看到了海洋不斷變幻出各種奇妙場景,無窮無盡。可是,看起來美好的東西,卻總在你最欣賞它的時候,突然在你眼前展示它最可怕的一麵。當我們欣賞著造物主在海洋中的傑作時,大洋中最可怕的秘密卻逐漸展現在我們眼前——那是在12月11日,一整天,我都坐在客廳中的沙發上埋頭看書,尼德則透過半開著的隔板看被照亮的海水。船停在一千米的深處,這裏很少有生物活動。這時康賽爾走了過來。
“先生可以過來一下嗎?”他用一種古怪的語調對我說。
他是一個性情沉穩的夥伴,聽到他的聲音我感覺到了不安,便問道:“怎麽了,康賽爾?”
“您過來看看吧。”康賽爾繼續以陌生的語調對我說。[4]
我的心裏突然“咯噔”一下,預料到將有什麽不好的事情發生,便起身走到舷窗前,臉貼著玻璃往外看。
在強烈的燈光照射下,一團黑乎乎的東西懸在海中,一動不動。我仔細觀察它,想分辨出這是什麽生物。一開始我以為是一條鯨魚,但我漸漸看清楚了,腦袋裏突然閃過一個可怕的念頭。
“一條船!”
“是的,”身旁的尼德回答,“一條沉入海底的船!”
這正是一條失去控製後沉入海底的船,它沉底的時間不長,幾個折斷了的桅杆還掛在船頭,讓人慘不忍睹的是,幾具屍體被繩索纏繞,躺在那裏,多麽慘烈的場麵![5]
我們不知道它為什麽會沉入水中,也不知道可憐的船員們經曆了怎樣的悲慘時刻。但我想起,海麵上時常會發生海難,隻是我們在陸地上的生活太安逸了,不能體會到那些在海麵上冒險的人所能遇到的危險和困境。
這是一個令人傷心的時刻,大家望著沉船和船上的屍體,默默不語,鸚鵡螺號圍著沉船繞了一圈,為他們默哀。[6]
這可怕的景象,隻是鸚鵡螺號一路上碰到的一係列海難的開始,自從鸚鵡螺號航行到這片船隻來往頻繁的海域,我們就經常能看到海水中腐爛的沉船。[7]
不知不覺間,鸚鵡螺號已經航行了八千一百海裏了。在一個島嶼附近航行的時候,我們捕撈了很多的牡蠣,就這樣,每天的餐桌上開始多了牡蠣的身影,我們一邊在餐桌旁愉快地交談,一邊撬開牡蠣的殼子,盡情享用美味的牡蠣肉。[8]
12月25日,鸚鵡螺號在南太平洋的群島航行。這是特殊的一天——聖誕節,雖然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但我們依然一起快樂地度過了這個節日。
隻是,尼莫船長又消失了,我想起來,我都快有一個多星期沒有見到尼莫船長了。
直到27日早上,我才在客廳見到了他。
“久違了,尼莫船長,這段時間你去哪裏了?”我看著他的臉,好奇地問。
可是尼莫船長並沒有回答我的問題,這個怪人走到我們跟前,用一根手指指著地圖上的一個點,說了一句:“瓦尼科羅。”
我的心突然驚了一下,“瓦尼科羅”是個具有魔力的名字。[9]經常航海的人都知道,這是一些小島的名字,之所以說它有魔力,是因為很多船在這裏失事,而且現在還沒有人能說得清楚是什麽原因,它令所有的航海者都聞風喪膽。
“我們要去瓦尼科羅島嗎?”我瞪大了眼睛,驚恐地問道。
誰知船長並沒有在意我的質問,隻是淡淡地回答:“我們已經到這個海域了。”
這時,科學家的好奇心也出現了,我問道:“我可以去看看這個讓很多船隻失事的地方嗎?”
“當然可以!”
我登上平台,尼莫船長跟在我的身後。瓦尼科羅群島就在我們眼前了。在島上,我看到幾個土著人站在樹蔭下,他們對於我們的靠近極為吃驚,像是見到了一條巨大的鯨魚,露出了害怕的眼神。
我們觀察著島上土著人的動靜,這時,尼莫船長轉過頭來問我:“瓦尼科羅群島就是航海家拉佩魯茲的船隊失事的地方,您知道這個海難故事嗎?”
“當然。”我回答他,“這是一件婦孺皆知的故事。”
“那就請您講一下這個婦孺皆知的故事吧。”船長略帶諷刺地說。
時間拉回到1785年,拉佩魯茲受國王路易十六的派遣,率領船隊進行環球航行。他們駕駛著羅盤號和渾天儀號兩艘巡航艦出航,可是離去後卻杳無音信。[10]
後來,法國政府派出艦隊尋找拉佩魯茲船隊的蹤影。一位對太平洋非常熟悉的航海家——迪隆船長發現了拉佩魯茲船隊遇難的證據,1827年7月7日,迪隆船長和他的船隊來到了瓦尼科羅群島萬奴小港——這裏正是鸚鵡螺號停泊的地方。他們在萬奴小港搜集到了拉佩魯茲船隊的裝備:鐵具、石炮、炮彈、天文儀器的殘骸和船上環形頂飾的碎片。
沒有任何疑問了,這裏就是拉佩魯茲船隊遇難的海域。
後來,另一位海軍軍官杜蒙·杜維爾循著迪隆船長的航線來到了瓦尼科羅群島,當地的土著人拒絕帶他們前往拉佩魯茲船隊遇難的地點,土著人好像非常害怕杜蒙·杜維爾是拉佩魯茲的同伴,認為他們是前來報仇的。
因此,杜蒙·杜維爾懷疑這些土著人曾經虐待過遇難的船員。不過,杜蒙·杜維爾最終找到了拉佩魯茲船隊遇難的具體地點,他還從土著人口中得知,在拉佩魯茲的兩艘船都觸礁沉沒後,拉佩魯茲和他的同伴又建造了一隻小船,不過,他們後來還是失蹤了。這一次是在哪裏失蹤的,就沒有人知道了。[11]
這就是我給尼莫船長講的故事的大概內容。
“這麽說來,那些遇難者在瓦尼科羅島上建造的第三艘船是在哪裏失蹤的,仍然沒人知道?”尼莫船長問。
“是的,沒有人知道。”
尼莫船長沒有說話,他引我走向了客廳。[12]這時,鸚鵡螺號下潛到水中,我匆匆跑到潛艇的玻璃前,一個長滿海藻的龐然大物出現在我的麵前——那是沉沒的戰艦殘骸!我不禁張大了嘴巴。
正當我望著眼前的殘骸感到悲傷時,尼莫船長嚴肅地說道:“當時拉佩魯茲的羅盤號和渾天儀號觸礁沉沒,這裏的土著人熱情地收留了他們,船員們在瓦尼科羅群島安頓下來,用兩艘大船的殘骸建造了一艘小船。沒想到他們在另一個地方又一次沉沒了。”[13]
“對那些人來說,這是一座安靜的珊瑚墓。”船長眼睛看著前方,輕聲說道,“上天保佑,願我的同伴和我,我們永遠不會有別的墳墓!”[14]
尼莫船長沒有讓我們上岸,鸚鵡螺號以高速駛離了這片海域。四天之後,到了1868年1月1日,這是特殊的時刻,象征著新的一年的到來。雖然海洋隔絕了我們與大陸的聯係,但時間和節氣卻從不因此而間斷。
“先生,”在鸚鵡螺號的平台上,康賽爾煞有介事地握了下我的手——在他那裏,這是最熱情和真誠的祝福——他微笑著對我說,“先生,祝您新年好!”
“康賽爾,我接受你的祝願,謝謝你,也祝你新年好。”我的情緒開始被節日氣氛所感染,閑聊道:“我得問問你,在這新的一年裏,你覺得我們會結束現在的囚禁生活嗎?”
“我不知道怎麽說才好。”康賽爾回答,“在海底,我們看到了很多很多有意思的東西,兩個月以來,我一直沒覺得厭煩,其實,我想在海底看到更多的東西。”[15]
康賽爾的回答讓我驚訝,我以為他已厭倦了這樣的漂泊生活。“那尼德是怎麽想的呢?”我繼續問。
“尼德想的跟我正好相反。”康賽爾回答,“他是個講求實際的人,天天吃魚已經不能滿足他了,他想吃陸地上的肉,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說起來,這也不怪尼德挑剔,確實,我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吃到陸地上的食物了,海中的食物再好吃,也有厭煩的那一天。[16]
新年的第二天,我計算了一下,鸚鵡螺號已經在海上行駛了一萬一千三百四十海裏,此時,鸚鵡螺號正航行在澳大利亞東海岸珊瑚群大肆生長的危險海域,我們的船沿著海岸行駛,浪花飛濺,聲如雷鳴。
此時,尼莫船長告訴我,他計劃穿過托雷斯海峽去印度洋。這個想法又一次讓大家感到了吃驚,我們都知道,托雷斯海峽是一條很危險的海峽,海峽兩側的新荷蘭島和巴布亞島距離不遠,海峽裏暗礁聳立,海峽中有無數的小島和岩石,稍微不注意就會觸礁沉船,世界上最大膽的航海家都對那裏避而遠之。而且,居住在那裏的土著人常常出沒在海岸上。[17]
趁著這個機會,我和康賽爾、尼德一起來到空無一人的平台上,一張詳盡標記的海峽地圖展開在我們麵前,我一邊仔細地看著這張地圖,一邊抬起頭來,看著鸚鵡螺號在海麵上謹慎地航行。
甲板上,尼莫船長的表情十分自信,他指揮著駕駛潛艇的水手,猶如一位戰場上的將軍。而鸚鵡螺號的螺旋槳像條鯨魚尾巴,拍打著海水,發出令人緊張的聲音。[18]
“看那紮根在海底的珊瑚礁,一個又一個像張開嘴尋找食物的鯊魚,這可是真正危險的地方呀!”尼德對我說。
“沒錯,情況確實很糟糕。”
“這個船長可真是個怪人,”尼德又說,“我想他得對航線非常熟悉才行,不然很容易撞上暗礁!到那時候,我們會跟隨鸚鵡螺號一塊兒粉身碎骨!”
尼德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我們的情況確實非常危險,雖然我相信尼莫船長的航海能力,但我還是覺得他的選擇是非常冒失的。
果然到了下午三點,海水高漲,海麵上的風浪越來越大。當鸚鵡螺號接近一片島嶼時,突然,“咣”的一聲悶響,船裏的人都倒在了地上,我也狠狠地摔了一跤,趴在地上,動彈不得了。
後來我們才知道,鸚鵡螺號觸到一個暗礁,擱淺在了這個危險的海峽。[19]
“鸚鵡螺號受損嚴重嗎?”我問尼莫船長。
“不嚴重,一點兒小問題而已。”
“可是這小事故,或許會迫使您重新做回陸地居民呢。”我悻悻地說。
尼莫船長看著我,眼神裏顯示出一種奇怪的神情。他做了一個手勢,表示他能處理好麵前的這一切。[20]
“現在是海水漲滿潮的時候,鸚鵡螺號擱淺了,即使您修好了船,要讓它漂浮起來,還要等到下次漲潮的時候。”我說。
“您說得對,教授先生。”船長回答,“不久就會迎來下次漲潮,屆時,我們期盼著這個樂於助人的地球助我一臂之力,讓海水漲得老高,這樣,我們就能脫險了。”
說完,尼莫船長又回到鸚鵡螺號的駕駛室中。至於鸚鵡螺號,它被珊瑚蟲分泌出來的黏液牢牢地固定在礁石上,一動不動。現在,我們要等五天之後的漲潮才能離開了。
尼莫船長走了之後,康賽爾和尼德找到了我。
“照我看來,這艘船算是變成鐵塊了,它報廢了,隻能按斤賣了。”尼德幸災樂禍地說,“不過,那邊是一個島。島上有樹,樹下有陸地動物,那麽就有肉吃。我可是吃夠海鮮了,想吃點兒陸地上動物的肉。”[21]
聽完尼德的話,我轉眼看了看康賽爾,康賽爾說:“我同意尼德的主意,先生您能懇請尼莫船長讓我們去島上走一圈嗎?我都忘了在陸地上行走的感覺了。先生可以請船長用小艇把我們載到陸地上去。”
“他可能會拒絕我們的請求。”我輕聲說,“不過可以試一下。”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尼莫船長竟然答應了我的請求,甚至連讓我們回到船上的要求都沒有提,難道他不怕我們借此機會逃跑嗎?[22]
第二天早上,他指示水手為我們準備好了小艇,從鸚鵡螺號的平台投到了海裏。
對於陸地之行,我們早有準備,雖然已經在海上漂泊太久,但我們仍然沒有忘記在大陸生存所需要的必要裝備——我們備好了槍和斧頭,為將要到來的捕獵時刻和可能會發生的危險做準備。海麵上風平浪靜,微風從小島上吹拂過來,康賽爾和我用力地劃著船槳,而尼德掌著舵,小艇在岩石間穿行,行至狹窄的通道處,因為小艇體積輕盈,我們順利地滑行了過去。
尼德難以抑製自己興奮的心情,活像一個成功越獄的逃犯。[23]我知道,他一直想從鸚鵡螺號上逃走,但即使尼莫船長不強求我們回到船上,我也不會讓尼德逃走,在新荷蘭島和巴布亞島上逃跑是很危險的。
此時的尼德沉浸在了對肉的想象中,他嘴裏不停地叫嚷:“島上有肉啊!我們很快要吃到肉了,終於不是吃海鮮了!多麽美味的肉啊!我們抓一隻野豬,把它的肉放在火上烤一烤,簡直不能再好吃了!”
“真是饞鬼一個。”康賽爾笑著說,“說得我都流口水了。”
“不過,我們也需要先搞明白,這個島上有沒有能吃掉獵人的野獸。”我給他們潑了盆冷水。[24]
誰知,尼德並不在乎,他興奮地說:“如果這個島上隻有老虎,那我也要把老虎吃掉!總之,不管是天上飛的還是地上跑的,隻要讓我看見,我都給它剝了皮吃掉。”
“尼德老兄看起來才像一隻野獸!”康賽爾說。
八點半的時候,我們乘坐著鸚鵡螺號的小艇安然無恙地繞過了珊瑚礁,輕輕地停靠在了一片沙灘上。
閱讀賞析
海底森林狩獵後,大家又恢複了日複一日的海上生活。隻是,平靜被接連出現的遇難船隻打破了。相較於阿洛納克斯教授、仆人康賽爾的震驚與恐懼,尼莫船長的表現則有些不同。他沒有對前麵遇到的海難發表意見,卻帶領大家去了瓦尼科羅群島探險。作者以教授和船長的對話揭秘了那裏發生的一次不為世人所知的海難。尼莫船長對大海有著熱愛、依戀、抗爭的複雜情緒,對生命則持有令人捉摸不透的悲憫情懷。
眾人離開瓦尼科羅群島後,尼莫船長計劃穿過托雷斯海峽去往印度洋,不料經驗豐富的尼莫船長也在此處中了暗礁的“埋伏”,鸚鵡螺號不得不停下來修整一番。教授、康賽爾和尼德終於有機會踏上了陸地。尼德能吃到他心心念念的烤肉嗎?
閱讀延伸
1.請你總結一下海難發生的原因。
2.文中多處使用了懸念和伏筆,請你分析總結一下這兩種技巧的不同之處。
[1] 借景抒情 上一段的景物描寫既交代了敘事時間,也是為下一段尼莫船長的抒情做鋪墊,這就是借景抒情。作品中的描寫景物,多數是為了抒發感情,以達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2] 借景抒情、擬人 尼莫船長將大海視為有生命的人類,這段話抒發了他對大海深沉的熱愛。但是,請你注意尼莫船長提到了“憤怒”一詞,它暗示了本章的故事基調不像之前那樣充滿了溫情和美好。
[3] 敘述 尼莫船長的行為的確讓人迷惑,他為什麽突然和教授討論海水深度呢?尼莫船長深藏著太多秘密,但在熱愛科研這一點上,他和教授別無二致。
[4] 對話、懸念 連教授掉進海裏康賽爾都沒有變過臉色,到底是什麽事情讓他感到不安?這是典型的懸念寫法。懸念,本質來說是作者為了激活讀者的“緊張與期待的心情”而設置的寫作技巧,它包含“設懸”和“釋懸”兩個方麵。前麵有“設懸”,後麵必有“釋懸”。
[5] 場麵描寫 懸念揭曉,讓康賽爾和教授感到無比難過的是,他們在孤寂的大海中見到了其他航行者的屍體。此處的場麵描寫充滿了慘烈和悲傷。
[6] 場麵描寫 龐大的鸚鵡螺號繞著沉船行駛一周,向死者默哀,這個場麵描寫壯觀又令人悲痛。隻是,為什麽鸚鵡螺號頻繁遇到沉船的原因作者還沒有道出。以上幾段關於沉船的描述是為後續的探險做敘事鋪墊。
[7] 敘述、鋪墊 船隻航行頻繁的海域,發生海難的概率自然會高一些,但這一定不是根本原因。這段敘述依然是為下文的海上探險做敘事鋪墊。
[8] 景物描寫 這裏的景物描寫針對具體的“物”——牡蠣來展開,烘托了即將到來的聖誕節的喜悅氣氛。
[9] 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懸念 “瓦尼科羅”到底是個什麽地方?尼莫船長對它諱莫如深,教授對它十分忌憚。
[10] 直述改轉述 敘事從第一人稱轉換為第三人稱,便於講述航海家拉佩魯茲失蹤的故事。
[11] 一波三折 敘事節奏一波三折。羅盤號和渾天儀號的殘骸還留在這裏,但是航海家拉佩魯茲和同伴卻又一次失蹤在海上。
[12] 對話、動作描寫 結合尼莫船長和教授的對話,以及尼莫船長的動作來看,他似乎知道更多關於拉佩魯茲的信息。
[13] 語言描寫 果不其然,尼莫船長透露了拉佩魯茲和船員經曆船隻沉沒後在瓦尼科羅群島安頓下來的內情。隻可惜,拉佩魯茲最終還是消失在海裏。
[14] 抒情 看似冷漠的尼莫船長對拉佩魯茲及其同伴充滿了同情和憐憫,推己及人,他不禁祈禱他和他的同伴能夠幸運地活下去。
[15] 伏筆 伏筆,主要指作者對將要出現的人物和時間做預先的提示和暗示。看似閑筆,實則不是。伏筆用得好,會達到前後照應、結構完整的效果。
[16] 對話、敘述 此處對話和敘事看似是不經意之間的閑聊,實則是一處伏筆。
[17] 鋪墊 既然提到了托雷斯海峽的危險性,而尼莫船長又計劃帶領大家穿越該海峽,那麽該段敘事就必然是一處鋪墊。
[18] 鋪墊 這還是一處鋪墊。從情節發展的角度來說,鋪墊有兩種,一種是正麵鋪墊,另一種是反麵鋪墊。正麵鋪墊是指鋪墊的方向與情節發展一致。反之,鋪墊的方向與情節發展相反,就是反麵鋪墊。我們可以繼續往下閱讀,確認一下這個鋪墊是正鋪,還是反鋪。
[19] 敘述 鸚鵡螺號還是觸礁了。看來,上一段畫線處的鋪墊是一個反向鋪墊。
[20] 對話、神態描寫 經驗豐富的尼莫船長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通過兩人的對話和對尼莫船長的神態描寫,不難看出尼莫船長非常高傲,不肯輕易認輸。
[21] 前後照應 與前文中教授和仆人康賽爾聊起尼德想吃肉的情節對照起來。
[22] 懸念 難道尼莫船長真的不怕教授等人借機會逃跑嗎?
[23] 比喻句 他們三人的確是鸚鵡螺號的“犯人”,隻不過沒有完全限製他們的自由。這個比喻句十分恰當。
[24] 懸念 設置懸念的具體方法有很多,某一時刻的人物神態描寫或言行舉止都可以成為懸念。此處的對話也是一處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