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賞析
提到蜜蜂,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它們圍著森林裏蜂巢忙忙碌碌的樣子。但你知道嗎?有一種蜜蜂竟然能忍受四十多度的高溫,把家安在濃煙滾滾的煙囪裏,讓我們閱讀本篇文章,一起了解這種特別的細腰蜂吧!
閱讀批注
有一種蜜蜂喜歡把自己的蜂巢建在人類的房子裏麵。它所建造的蜂巢結構也和別的蜜蜂不同。[1]它就是細腰蜂。細腰蜂顧名思義腰部纖細,身形優雅。它們的生活習慣很奇特,細腰蜂怕冷,喜歡住在暖和的地方。有時候,它們還會在人類的房間裏取暖。不過因為它生性孤僻,喜歡悄悄地來,悄悄地走,所以很多人不知道這種蜜蜂的存在。我曾在鄉下的房子裏見過它們。鄉下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壁爐,這些溫暖的壁爐就是細腰蜂的最愛。
夏天的時候,細腰蜂會找一個舒適的地方築巢。它們會在天花板的角落、壁爐兩側和煙囪裏麵四處巡視。選好地址後它們就開始用泥巴築巢。雖然細腰蜂選擇築巢的地點各式各樣,但有一個條件是永遠不變的,那就是環境一定要溫暖。
溫暖的環境特別適合寶寶的生長,煙囪的入口處往往會成為它們的最佳選擇。不過這裏煙太大了,特別是冬天,煙囪裏一直冒著煙,細腰蜂的家經常蒙上一層黑色或者栗色的煙灰。[2]
在煙囪裏安家,還有一個壞處就是危險。家裏隨時有可能起火,細腰蜂的幼蟲就會有被燒死的風險。所以,粗大的煙囪一般是細腰蜂的安家首選,雖然有大量的煙通過,但起碼不會著火。
築巢對細腰蜂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細腰蜂要隨時躲避鍋裏冒出來的蒸汽或者木柴燃燒後的濃煙。但它們的膽子很大,敢用牙齒咬著泥團穿越厚重的煙雲。[3我們雖然看不清它們,卻能聽見裏麵傳來的斷斷續續的嗡嗡聲。細腰蜂工作的時候一般會哼些小曲兒。4]
為了更加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我做了一個實驗。我家的壁爐正好住著一窩細腰蜂。為了不傷害它們,我特意囑咐家裏人燒火的時候要控製好火苗,千萬別把它們都燒死了。
我在一邊默默地觀察它們,我發現它們在築巢的時候特別有**。即便壁爐裏不斷有火苗和濃煙冒出來,依舊抵擋不住它們的那股熱情勁兒。細腰蜂比較能幹,幾天後,我發現它們的家已經順利搭建完了,一大家子人都已經樂樂嗬嗬地住進來了。
它們在我家壁爐裏住了整整一個冬天。夏天,它們孵出了細腰蜂寶寶,我本來想好好觀察這些小家夥的成長過程,沒想到細腰蜂一家卻搬走了,而且再也沒有回來過。
我好奇細腰蜂到底能接受多熱的溫度,於是我進行了兩次觀察。[5]
第一次觀察是在繅絲廠的發動機房裏。工廠裏有一口大鍋爐,細腰蜂把它的家就建在鍋爐正上方的天花板上。我拿溫度計測了下溫度,差不多有四十九攝氏度左右。第二次觀察是在一家鄉村蒸餾廠裏。陳舊的機器到氣閥的樁腳上隨處都能看見細腰蜂的痕跡。我用溫度計測了之後發現這裏有四十五攝氏度左右。
也就是說細腰蜂的幼蟲能忍受四十多攝氏度的高溫。這些高溫的熱度十分穩定,不會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它們之所以喜歡暖和的地方,是因為巢穴裏的幼蟲隻有經曆了足夠的熱度才能變成一隻成蟲。
細腰蜂雖然非常重視築巢地點的溫度,但是卻不怎麽在乎築巢的支撐物。牆壁、房梁、煙囪,這些好像都可以。
一次我拜訪了一個農莊,裏麵有一個很大的壁爐,壁爐上一排大大小小的鍋都呼呼冒著熱氣。[6]農夫們從田地裏回來,把罩衫、帽子都脫了掛在牆上。細腰蜂們也不知怎的相中了這些破衣爛衫,當時就把它們據為己有,居然在裏麵搭建起了自己的巢。當農夫們吃飽喝足想要起身離開的時候,發現帽子、罩衫裏掉出來很多泥,顯然這些都是細腰蜂的築巢成果。
女主人不斷抱怨細腰蜂,說它們經常在天花板、牆壁和壁爐裏弄泥巴,甚至有時還會弄進衣服或者窗簾裏,叫人防不勝防。為了把這些家夥趕走,她每天都得抖窗簾。但第二天這些細腰蜂還是會飛回來重新建造它們的家園。
細腰蜂建房子用的材料都是水調和過的泥。它們經常飛到小溪邊,在那裏收集適合建房子的河泥。村裏還有個大噴泉,那裏也有很多爛泥。這些都是細腰蜂經常光顧的地方。
它們收集的泥團到底是什麽樣子的呢?我從細腰蜂那裏偷來幾個。我發現它們也沒什麽特別之處。看來細腰蜂建築蜂巢用的泥巴就是普通的泥巴而已。
不過雖然材料普通,但細腰蜂的家卻建造得相當氣派。蜂巢都是圓柱體的,開口小,底部大。蜂巢外麵塗了一層薄薄的泥漿,上麵還有一道道凸起的細條紋。每一道細條紋代表細腰蜂采集了一次泥土。每個蜂巢上大約有十五條到二十條細條紋。[7]說明細腰蜂要蓋好一個蜂巢,需要來回奔波十幾次、甚至二十幾次。
房間的數目要根據細腰蜂產卵的數量決定。有十間、十五間的,也有三四間或者一間的。很多小房間並列排成直線。蜂巢建好以後,細腰蜂把食物儲存進去,然後把蜂巢封起來。它們會在蜂巢的外麵胡亂塗抹一層灰漿,把那些細條紋都掩蓋起來。等蜂巢變成一個大土包的時候,它們就停工了。[8]是不是很特別呢!
閱讀賞析
細腰蜂在選擇蜂巢時雖然隨意,卻非常重視環境的溫度,甚至冒險在煙囪中築巢。本篇中作者多次使用環境描寫,通過濃煙、熱氣、煙雲等場景渲染細腰蜂的工作和居住環境,進而表現細腰蜂為生存而奮鬥的樂觀態度。
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兩部分,自然環境是指人物活動或事件發生的自然空間內的景物構成的畫麵,社會環境是指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環境描寫並不隻是為了交代文章背景而存在,更重要的是要服務於文章的主題並幫助刻畫人物,通過寫景來寫情,更能達到借景抒情的作用。《昆蟲記》雖然始終圍繞昆蟲來寫,卻篇篇離不開一草一木,文章中的環境描寫,不僅是對昆蟲生活環境的敘述,也往往與情節發展和作者情感的表達密切相關。
閱讀延伸
1.作者通過哪些方麵表現細腰蜂的“隨意”?
2.作者記述了拜訪農莊時農夫和女主人們對細腰蜂築巢的態度,這些情節的作用是什麽?
3.結合本文,歸納環境描寫的作用。
[1] 開篇點題 好的開頭既要緊扣標題,又要引人入勝。此處開篇便通過兩個方麵證明了細腰蜂的與眾不同,一是築巢的地點不同,二是蜂巢結構不同,借此緊扣標題“隨意”二字,並自然而然地引起下文。開篇點題能夠突出中心,也有升華主題的作用。
[2] 環境描寫 煙囪煙大的特點恰恰成為細腰蜂生存的挑戰,作者借助煙灰表明煙囪雖然溫暖,但居住條件依然惡劣。
[3] 環境描寫、動作描寫 “厚重的煙雲”從細腰蜂的視角刻畫煙囪中濃煙滾滾的狀態;一個“咬”字,將細腰蜂在惡劣環境中依然奮力生存的樣子表現得淋漓盡致。法布爾著力刻畫了昆蟲們為生存繁衍所作出的鬥爭和努力,傳遞著他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
[4] 擬人 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下,細腰蜂依然“哼些小曲兒”工作,與其說細腰蜂樂觀,不如說作者將自己的心境投射到了細腰蜂和對細腰蜂的觀察上,字裏行間都流露著他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5] 承上啟下 “承上啟下”即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此處一方麵根據前文得出細腰蜂耐熱的結論,另一方麵交代兩次觀察的內容。承上啟下可以使行文連貫完整,使文章更有層次感。
[6] 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通常服務於文章的主題,能夠從側麵實現對於人物的刻畫。此處交代了壁爐是“熱”的環境,符合細腰蜂築巢的要求,呼應了上文細腰蜂重視築巢地點溫度的結論。
[7] 細節描寫 作者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向讀者展示了蜂巢的整體形狀和表麵構造,整體到局部的寫作順序也符合讀者的觀察習慣,讓讀者對蜂巢的樣子形成立體的認知。
[8] 動作描寫 動作描寫可以確切生動地表現人物的動態。此處活靈活現地展示了細腰蜂嫻熟的建築技巧,也加深了讀者對這些“建築師”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