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賞析
有這樣一種長相奇特的昆蟲,它們花費十數個小時隻為了在果實上鑽一個洞,但你知道它們這樣做的目的嗎?相信讀完本篇,你會和法布爾一樣由衷地佩服這些小家夥。
閱讀批注
我住的地方有一株橡樹,到了秋天,它會結出好吃的果子分給大家。田鼠、鬆鴉、栗象都是它的客人。村子裏的人為了養豬也會來這裏摘果子。一大早,能看到一大家子人早早出發來到森林裏打果子。一家人各顯神通,每個人都不閑著。父親用竹竿打橡樹高處的枝杈;母親在矮樹叢裏忙著采摘橡栗;孩子們背著小背簍興奮地撿拾樹上掉下來的果實。[1]
今天我要觀察的對象是一隻叫栗象的小家夥,一聽它的名字,你們就能想象出它的模樣吧。它長得可有趣了,嘴上好像永遠叼著一根長長的煙鬥!
煙鬥是棕紅色的,又細又長。為了不讓它斷了,栗象隻能斜著身子。煙鬥其實是栗象的鼻子,和大象的鼻子有一拚。不過它比大象的鼻子厲害,它的上麵有一個鑽頭,可以穿透堅硬的物體。[2]栗象就是用它來摘橡樹的果實的。
此時橡栗還沒有完全成熟,它們還是綠色的。橡栗成熟之後會變成褐色,自己從樹上掉下來。
我抓到一隻栗象,它的長鼻子已經一半插到橡栗裏了。為了研究它,我打算把它帶回家養一段時間。
栗象的腳底像穿了有黏性的鞋似的,能在玻璃瓶裏靈巧地爬上爬下。我把一個橡栗放進玻璃瓶內,它繞著橡栗緩慢地移動,然後把自己的長鼻子一點兒一點兒鑽進了橡栗裏。[3]
一個小時後,栗象的長鼻子不見了。過了一小會兒,栗象拔出了它的長鼻子,表情不是太好看,它好像不太喜歡這顆果實。
我又抓來幾隻栗象,順帶折了幾根長滿橡栗的樹枝放進去。我有了新想法,為了證明這個新想法,我把樹枝的一端泡在水裏,這樣可以保持橡栗的新鮮度。
果然,一隻雌栗象走了過來。雌性栗象比雄性栗象身體更加壯實,鼻子也更長,它仔細地檢查了一顆橡栗,不出意外應該是打算在裏麵產卵了。
雌栗象爬到橡栗上麵,前前後後、上上下下看了個遍,它好像很喜歡這顆橡栗。現在它要在橡栗上麵鑿一個洞出來了。
栗象的鼻子長,操作起來不方便。它隻能抬起後腿,穩住自己的身體,然後把長鼻子伸到身體下麵。它成功了,長鼻子豎起來了!它緩慢地在橡栗上鑽洞,從右到左,再從左到右。[4]
我之前看過一些栗象的死法很奇怪。長長的鼻子插在橡栗上,栗象在沒有任何支撐物支撐的情況下垂直懸在空中。到底栗象死之前發生了什麽事情呢?[5]
栗象鑽洞的時候時常會發生一些事故。比如腳打滑,身體控製不好平衡被甩出去等等。它們的鼻子特別長,有好處也帶來了麻煩。有時候它們為了鑽東西,身體需要脫離地麵,這就導致它們總是沒有支撐點支撐它們的小身體。
不過眼前這隻栗象倒是站得挺穩當,盡管它鑽洞的速度非常慢,但總算沒把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我坐在一邊耐心地等它接下來的動作。
我等了兩個小時,它還是沒什麽動靜,我實在是受不了了,隻好讓家裏人過來替我看一會兒。大約過了八個小時吧,栗象的工作終於見成果了。它把身子往後撤,小心翼翼地抽出自己的長鼻子,很快,那根長鼻子又筆直地伸向了前方!
難道它要準備產卵了?!
我激動極了。正想著連日來的辛苦總算沒白費,誰知那隻栗象忽然離開了!它竟然離開了!頭也不回地拋棄了那顆橡栗。[6]
它鑽洞鑽得那麽辛苦,卻又沒在裏麵產卵,這一點我十分不理解,它究竟想做什麽呢?[7]
我又觀察了許多鑽了洞卻沒有卵的橡栗,終於發現了其中的奧秘。那些洞裏有栗象卵的橡栗通常都是掛在樹上的,和那些普通的橡栗一模一樣,乍一眼看不出區別來。隻有仔細看才會發現,那些綠色的外殼上有一個針眼大小的小洞,外麵有一圈褐色,那是栗象鑽眼留下的痕跡。
而那些外殼上雖然也有小洞,但洞周圍沒有褐色的橡栗裏麵是沒有栗象卵的。栗象卵總是被放在小洞的底部,包裹在一些絮狀物中間。幼蟲剛剛出生的時候啃不動硬物,隻能吸吮絮狀物中的汁液。
我曾經見過一隻栗象幼蟲,它出生吃到的第一口食物就是絮狀食物。那些食物對幼蟲來說就像是新鮮的麵包一樣美味。[8]幼蟲需要吃這種食物來增強體力。然後鑽進媽媽事先挖好的通道裏,再鑽進橡栗的果肉裏。
如果橡栗熟透了,那些絮狀物也會變硬的。所以栗象媽媽為了不讓剛出生的幼蟲餓肚子,不會選擇那些過於成熟的橡栗。
每個栗象媽媽在把卵放進橡栗之前都會先檢查一下這顆橡栗是否已經成熟了。如果僅僅是通過橡栗的外殼看,是看不出裏麵的情況的。所以,栗象媽媽為了保險起見,會紮個洞親自看看橡栗的內部情況。
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栗象媽媽終於把它的長鼻子伸進裏麵去了。如果那裏的食物讓它滿意,它就會選擇在那顆橡栗裏產卵。如果不滿意,就會像剛才那個栗象媽媽一樣果斷放棄,繼續找新的橡栗。
這和人類母親照顧小嬰兒是一個道理的。我們剛剛出生的時候,內髒很嬌嫩,受不了太燙的食物,所以媽媽喂奶前通常會先用嘴唇試試奶的溫度。[9]栗象媽媽真的好辛苦啊,為了寶寶們的第一口食物煞費苦心。
找到合適的食物,鑽好洞等一係列準備做完之後,栗象媽媽終於要產卵了。排卵的時候它的動作非常迅速,它把腹部末端緊貼在洞口上,伸出一根細長的管子,排卵,排完卵以後,那根管子又自動縮回到它的肚子裏。然後,栗象媽媽會飛快地離開。[10]它已經替孩子們做好一切準備了,所以現在它一點兒都不用擔心它的寶寶。
閱讀賞析
在這一篇文章中,我們看到勤勞的“鑽井工人”栗象其實也是盡職的母親,最讓人感動的是它們花費幾個小時鑽開洞口,是為了給幼蟲選擇最優質的食物,這和人類母親喂養小嬰兒的行為如出一轍。
在結尾部分,我們看到作者使用了類比的寫作手法。其實,類比和比喻有相似之處,二者在結構上都包括本體和喻體,且都是選擇具有共同點的兩個事物進行比較,從而達到表意更具體準確的目的。但二者也有不同之處,比喻的“比”強調“打比方”,通常作為一種修辭手法而存在。類比的“比”強調“比較”,可以通過比較得出結論,進而完成說理的過程,因此可以成為一種論證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應該認識到比喻和類比的異同之處,根據寫作目的選擇恰當的手法進行使用。
閱讀延伸
1.回顧作者觀察栗象鑽洞的過程,總結栗象鑽洞經曆了哪幾個階段,作者的心情分別是怎樣的?
2.歸納總結作者從哪些方麵證明栗象是“勤勞的鑽井工人”的?
3.通過對栗象媽媽的描寫,作者表達了對栗象怎樣的感情?
[1] 環境描寫 作者以橡樹為切口,從一個側麵展現了居住環境和諧且生機勃勃的景象,並自然而然地將讀者的目光從橡樹帶到以橡栗為生的栗象身上,開篇順暢,承接自然。
[2] 對比 采用橫向對比的方式,將同樣有“鼻子”的大象和栗象進行比較,雖然栗象的體形完全無法與大象相提並論,卻有勝過大象的堅硬鼻子,兩相對比之下,栗象的不凡之處鮮明體現了出來。
[3] 動作描寫 作者觀察栗象之初,迫切希望有所發現,而栗象緩慢的行動則讓作者更加著急。此處作者並未描述自己的心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發現作者的心情越來越急迫。
[4] 動作描寫 法布爾密切關注著栗象在橡栗上鑽洞的全過程,也為栗象的成功而激動。此處將栗象笨拙但執著的樣子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橡栗上鑿出一個洞則顯得十分不易,讓讀者與作者對故事的主角產生了深度的共情。
[5] 設問 先拋出“奇怪”的死法,緊接著向讀者發問,法布爾在本篇中再次用設問與讀者進行互動,將讀者的注意力牢牢抓住,然後帶領讀者尋找答案。
[6] 心理描寫 前文作者反複提到等待和觀察栗象鑽洞的經曆,並毫不回避地向讀者展示他焦灼的內心狀態。到了此時,栗象終於有了下一步的動作,卻忽然離開,不難理解作者此時有多麽意外和沮喪。作為一名成功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不僅在《昆蟲記》中分享他的研究成果,也將他觀察中遇到的阻礙忠實地記錄下來,正是這些如好友對話般親切的內心剖白,讓《昆蟲記》讀起來更加輕鬆詼諧、生動活潑起來。
[7] 設問 通過設問對讀者閱讀的關注點進行引導,明確後文的研究內容。當設問用在一段或一節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時,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8] 比喻 讀者雖然無法想象絮狀食物的味道,但一定對新鮮麵包的香氣再熟悉不過了。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時,除了本體和喻體有相似點,還要注意思想感情的一致性,不能用好的比喻壞的,用厭惡的比喻欣賞的。
[9] 類比 此處將栗象媽媽試吃食物的行為和人類母親喂養嬰兒的方法進行類比,使讀者加深對栗象行為的理解,也體現出栗象媽媽濃濃的母愛。
[10] 動作描寫 這一段動作描寫完整呈現了栗象媽媽從產卵到離開的全過程。動作描寫通常要完整地描繪動作發生的前因後果,呈現動作發生、發展、結束的過程,從而使文章更具有真實感,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