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時,筆者曾被法布爾筆下的萬物生靈深深吸引,許多年後,當筆者重讀《昆蟲記》,依然有如第一次進入法布爾的“荒石園”,被那個不可思議的昆蟲世界震撼和感動。
《昆蟲記》是一部裏程碑式的學科著作,也是一部出色的文學作品,對於正在大量積累知識的你來說,《昆蟲記》的意義在於,它不僅為你提供一扇認識昆蟲世界的窗口,也用它生動的語言、細膩的描寫和真摯的情感提供了良好的寫作範本。
讀過《昆蟲記》以後,想必你一定對文中的細節描寫印象深刻。《昆蟲記》可謂是我們學習使用細節描寫的範本,它向我們證明了細節描寫的重要性。沒有細節就沒有藝術,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細微複雜感情,點化人物關係以及暗示人物身份處境的最重要方法。沒有細節的人物就如同流水線生產的半成品,千篇一律、死氣沉沉,缺乏辨識度,也難以讓讀者產生興趣。一旦加入了外貌、神態、動作、語言和心理的描寫,角色便有了生機,成了真真正正活著的存在,不再是單調的紙片人。《昆蟲記》向我們證明,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可以讓一隻昆蟲也變得獨特起來,即使經過許久,你一定還會記得愛排隊走路的鬆毛蟲、把巢穴建在滾滾濃煙裏的細腰蜂,還有生來就有製衣技能的被管蟲等等。
那麽書中究竟傳授了我們哪些進行細節描寫的技巧呢?
首先,細致的觀察是細節描寫的基礎。陸遊曾教導他的兒子說:“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意思是,一個作家所寫作品的好壞,是其經曆、見解和識悟所決定的。一部好作品的誕生,不是僅靠靈感迸發、一蹴而就,而是依托於作家的才智、學識、修養,立足於作家對世界的認知與觀察,來源於作家日積月累的探索與實踐,進而由內而外地生發出對事物的理解與感悟。《昆蟲記》囊括了昆蟲的行為習慣、生長過程、繁衍方式等細節,它們大多無法在一朝一夕之間就被研究清楚,所有精準的描寫、翔實的數據,無不來自於法布爾畢生的觀察。所謂“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用心觀察也將讓你發現生活的更多美好。
其次,要抓住典型角色的典型細節。當我們的描寫對象有多個的時候,要在眾多對象中篩選出特征最典型、形象最突出的一個。在鎖定目標對象以後,細節描寫也不是越多越好,在進行細節描寫之前,應先提煉出目標對象的典型特征,根據文章的表達重點選擇典型細節。如《偉大的母親》一章中,作者並沒有事無巨細地交代滿蟹蛛的所有生活習性,而是把握住它為孩子奉獻一生的特征,集中表現它產卵和育兒的細節。這樣的寫作方式更加突出了滿蟹蛛無私的母愛,從而讓讀者留下更深的印象。總而言之,就是描寫的對象和細節要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能夠由個體反映整體,由現象揭示本質。
再次,要學會巧妙運用修辭手法。修辭手法是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昆蟲記》將擬人的修辭手法應用到了極致,在本書中,昆蟲們可以是建築師、音樂家、泥瓦匠,可以是勤勞的父親、偉大的母親,它們有喜怒哀樂,有生存的欲望也有戰鬥的野心,會無私奉獻也會狡詐陰險。當昆蟲被賦予了人類的行為和情緒,它們似乎也變得不再渺小,作者讓讀者以平等的姿態麵對這些“生命”,在《昆蟲記》裏,這些小家夥再不是比人類低等級的生物。恰當的修辭手法可以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讓細節更為具體、生動。
最後,細節描寫要以小見大,為中心思想服務。細節雖小,但分量不輕,尤其在描寫人物時,好的細節描寫不僅可以使人物生動鮮活,更能通過細節反映人物的思想情感,進而由小見大地展現社會風貌。在《時刻準備著新生》中,作者從天牛通過關口、咬破門簾寫到它衝出黑暗,完整呈現了天牛衝破阻礙、獲得新生的全過程,極具感染力的文字使得讀者仿佛也經曆了一場破蛹而出的鬥爭。《昆蟲記》所記載的昆蟲為生存和繁衍所進行的鬥爭,正是生命追求自我價值的體現,像這樣的細節描寫,都反映了生命的可敬,它超越了一本科普讀物的需要,更表現出作者用人性觀照蟲性的普世精神,如此深刻的細節描寫,才使得作品成為“昆蟲的史詩”。
短短二十餘章,無法閱盡浩浩十卷、長達數百萬字的《昆蟲記》,但我們可以在這些精彩的片段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將這些技巧化為己用,靈活地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無論是進行細節描寫還是學習寫作,相信點滴的積累終能讓你的寫作獲得巨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