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考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難以想象竟然有昆蟲依賴臭氣熏天的糞便為生。它們為此尋覓、協作、爭奪,儼然有了人類的情緒和思想。到底是什麽昆蟲讓法布爾如此著迷?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來看看這勤勞的“清道夫”。
閱讀批注
春天到了,萬物開始複蘇,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沉睡已久的昆蟲們再次睜開了眼睛,新奇地打量著這個陌生又熟悉的世界。 [1]
天氣正好,我和小夥伴們約好了去爬山。山頂上有一片沙地,我和小夥伴們爬累了正好坐在沙地上休息。正當我們打算起身離開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連串“呼哧呼哧”的聲音。[2]
“這是什麽聲音?”我一時沒反應過來,轉身問小夥伴們。
小夥伴們仔細聽了會兒也都猜不出來,紛紛衝我搖了搖頭。
我可是認真又負責的昆蟲生活觀察家,聽見自己聽不出來的聲音,當然要努力尋找答案!
我馬上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跑過去,結果我愣住了,我居然看到一堆糞便!!![3]
看到糞便沒什麽驚訝的,讓我驚訝的是糞便的周圍擠滿了成百上千隻聖甲蟲。
對,就是聖甲蟲。
我認識這些小家夥。
有關聖甲蟲名字的由來,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說世界上有關聖甲蟲的最早記錄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時期。一天,一個埃及人看到一隻黝黑的小蟲子在不停地推動一個圓球,他認為這個圓球就是地球的模型,這些小蟲子推動著圓球,使其不停地運動,象征了天體的運行不息。他驚奇這隻小蟲子居然知道人類不知道的天文知識,這些小蟲子太神聖了。所以就給這個小蟲子取名為“聖甲蟲”。
扯遠了,我們繼續說為什麽我被嚇住了吧。我看到密密麻麻的聖甲蟲圍在一堆糞便前,熱火朝天地忙著手裏的活兒,居然沒有一個閑著的![4]
顯然小夥伴們也被眼前的景象嚇住了,愣愣地問我:“這些小家夥也吃糞便?”
我點點頭:“對啊,聖甲蟲也是食糞蟲的一種。它們以動物的糞便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稱號。多虧它們,我們才能有這麽好的生活環境。”
小夥伴們聽我說完,頓時對聖甲蟲來了興致。我也是第一次這麽近距離觀察它們,便和小夥伴們一起蹲在地上,靜靜地看著它們。
我蹲下來不一會兒,目光便不由自主地被剛剛加入隊伍的一隻小家夥吸引了。
它跑起來的樣子看上去有點兒笨,肚子圓鼓鼓的,好像裝了一台發動機。一對紅棕色的觸角張開著,也不知道是因為自己來晚了擔心時間不夠,還是因為怕自己能力不足堆不出好糞球來。總之,看上去很焦慮。[5]
我猜它是不是有什麽事兒耽擱了,所以才來得比同伴們都晚。不過我看它好容易找到了地方,卻並不著急行動。
它先是向裏麵望了望,直到看到每個同伴都在熱火朝天地堆積自己的糞球這才有些急了,趕快找了個位置。
聖甲蟲的腦袋邊緣又寬又平,六個排成半圓形的鋸齒像一把大耙子,隻要它低頭,用力,就可以在糞便中間挖來挖去。
鋸齒既可以幫它們收集糞便,也可以幫它們篩選出一些糞便。糞便收集好後,聖甲蟲就可以伸出它帶有鋸齒的腿了,將這些好容易收集好的糞便一股腦兒攏到肚子下麵,輕輕一壓,動作嫻熟地瞬間堆出一個鬆軟的糞團來。
這個小家夥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把這個鬆軟的糞團變成夯實的糞球了。我們能看到一個糞團在聖甲蟲的四條腿中間不停地轉來轉去,最後慢慢變小、變結實。[6]
聖甲蟲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做好了自己的食物,現在隻剩下運輸工作了。聖甲蟲得把這個糞球運到安全的地方去。
我覺得觀察聖甲蟲最有趣的部分就是看它運糞球了。它們的姿勢總是很奇怪。它用它中間的一對腿撐著地麵,把全部的力量都放在了後麵的腿上。看它滑稽的樣子,我突然有點兒想笑,但又覺得嘲笑一個努力工作的小家夥是不對的,於是我忍住了。
聖甲蟲推著糞球很快遇到了困難,這是一座對聖甲蟲來說很高的小山。小家夥試了幾次好容易才把糞球推了一半上去,結果氣還沒喘勻呢,一陣風吹過來,全白忙活了。可憐的聖甲蟲和它的糞球瞬間就被風卷到了山腳下。[7]
我以為它會放棄,或者向誰尋求幫助,然而都沒有。小家夥隻是稍微休息了會兒,馬上重新站了起來。它還是按照剛才的姿勢,又試了一遍。
不過遺憾的是,這一次,可憐的小家夥還是沒能成功。就在我替它感到惋惜的時候,奇跡發生了。也不知道打哪兒來的,總之平白又冒出一個小家夥來。它急匆匆地走到糞球的主人身邊,幫它一起滾動這顆大大的糞球。[8]
一般情況下,聖甲蟲都是自己忙活自己的,很少有聖甲蟲願意幫別的小夥伴。即使看到別的小夥伴可能需要幫助,它們也幾乎不會伸出援手。因為一旦伸出了,可能反而是件壞事。
我想印證心中想的是不是對的,盯著新來的小家夥看。它來了之後,二話不說立刻投入工作狀態中。
它們兩個各有分工,一個向前推,一個向後拉。雖然還是事故頻發,不過效率還是有的。兩個小家夥不停地摔跤,摔倒之後又馬上起來繼續幹活兒。
看到這兒,我以為我想錯了。正想要向新來的小家夥道歉,我發現這個新來的家夥開始偷懶了。隻有糞球本來的主人還在兢兢業業地幹活兒。[9]
我十分好奇它們兩個推著糞球,推著推著遇到了麻煩會怎麽做。於是,我人為地給它們製造了點兒麻煩出來。
新來的小家夥知道怎麽給自己省力氣,趴在糞球上一動不動,任由糞球主人一個人使勁兒。我趁著這工夫,趕緊給它們製造了點兒麻煩,把一根又粗又長的大頭針插進糞球裏並狠狠插進土裏,糞球動不了了,被我固定住了。[10]
兩隻小家夥很快就發現糞球推不動了。它們兩個各自繞著糞球走,想看看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的。它們一邊看,一邊試圖換個方向推推看,結果發現還是推不動。
糞球主人想了一些辦法,發現都沒有用。無奈之下隻能爬上糞球,看看能不能有點兒新線索,然而還是什麽線索都沒有。新來的那個小家夥剛才看了一圈沒發現問題就放棄了。它跑到一邊休息,看著糞球主人圍著糞球爬上爬下。
過了一會兒,新來的小家夥大概是休息好了。我看它和糞球主人激烈地商討起來。我不知道它們都說了些什麽,不過想必是想出了什麽好辦法。不一會兒,它們兩個分別從糞球的兩側鑽進糞球的底部,將糞球慢慢拱了起來。一點兒一點兒,糞球終於被解救出來了。兩個小家夥沒有擊掌歡呼,它們很快又出發了。
兩隻小家夥推著糞球穿過沙地,爬過高山,經曆一番挫折後,糞球更加結實了。它們兩個又走了一會兒,我發現它們終於不走了,看樣子,它們找到滿意的地方,打算把糞球藏起來了。
糞球主人一個人幹活兒,新來的小家夥閑閑地待在一邊並沒有加入進來的意思。我不免有點兒興奮,感覺我心中想的馬上就要得到印證了。[11]
糞球主人馬不停蹄地挖土,工程進展迅速。它每次探出頭來的時候都會瞥一眼糞球,確保它還在。不過洞越挖越深,糞球主人也越來越少露麵。
新來的小家夥原本還懶懶散散的,突然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我跟著興奮起來,果然,這個小家夥要開始行動了!它一開始就沒安好心,時刻想著把別人的糞球“順手牽羊”呢。[12]
小家夥推著糞球跑了好遠的路,糞球主人才從地下爬上來。它沒有如前幾次一樣看到它的糞球,四處聞了聞,靈敏的嗅覺和視覺此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小偷很快被逮住了。
被逮住的小家夥還挺聰明,知道給自己找借口。我看著它們兩個對峙,糞球主人大概是太累了,不想計較,居然又一次相信了它的話。兩個人和好如初,合力把糞球運回了剛剛挖好的洞裏。[13]
洞不大也不深,剛好放下那顆糞球。糞球主人把糞球搬進洞裏,用廢料把洞口堵住了,這樣兩個小家夥開始“同居”生活了。
我悄悄地在它們的洞旁邊又挖了一個小洞,然後用放大鏡偷偷觀察它們兩個接下來的“同居”生活。
糞球幾乎塞滿了全部空間,兩隻小家夥後背緊貼著牆壁,終於可以專心享用它們的美食了。
聖甲蟲的消化器官很神奇,它們吃的糞便雖然都是牛馬羊的排泄物,但它們依然能吸取糞便中的殘留物質。而且它們的腸子很特別,吃進去的食物經曆一個相當漫長的消化過程,直到把所有東西都吸收完才開始排泄。
說到排泄,聖甲蟲的排泄方式也很特別,它們能一邊吃飯,一邊排泄。那些沒有營養的排泄物會在它們身後連成一條長長的帶子,成為大地的天然肥料。
它們一般會在洞裏待一兩個星期,等把整個糞球都吃完了,再重新爬到地麵上找新的糞便,做一個新的糞球。
周而複始。
閱讀賞析
《昆蟲記》是一部充滿科學精神的生物學著作,然而法布爾並沒有因此舍棄文章的趣味性,相反,他用大量的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借助豐富的細節描寫,既詳細深刻又鮮活生動地展示出昆蟲的多彩生活。
在本篇中,作者通過想象為讀者還原了兩隻聖甲蟲搬運糞便的故事。在作者的筆下,聖甲蟲被賦予了豐富的人性,搬運糞便的行為不僅是出於本能,還是為了繁衍和生存。法布爾還巧妙地運用了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聖甲蟲在這次搬運過程中“心態”的變化。諸如此類的寫作方式在《昆蟲記》中還應用過很多次,讓我們繼續閱讀,跟隨作者發現昆蟲世界的更多精彩吧。
閱讀延伸
1.作者對兩隻聖甲蟲有怎樣的情感?
2.試著從文中再找出一處使用了擬人手法的句子,分析句子的表達效果和作用。
3.作者把自己的觀察過程和與昆蟲的互動也記錄在文章中,這樣寫有什麽好處?
[1] 擬人 作者賦予昆蟲們人的動作和感情,“新奇地打量”寫出昆蟲們對世界的好奇,作者與昆蟲的平等“對話”為全篇奠定了活潑生動的基調。擬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擬人能夠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在《昆蟲記》中,我們還將看到大量擬人手法的運用。
[2] 聲音描寫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從聲音到形象的描寫順序能夠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使得昆蟲的形象更加生動立體。
[3] 動作描寫、感歎句 一個“跑”字表現出作者尋找答案的急迫心情,而答案遠超出他的預料,他將這種驚訝用三個感歎號表達,足見成百上千隻聖甲蟲聚在一起帶給他的震撼。
[4] 動作描寫、擬人 “熱火朝天”原意是形容群眾性的活動情緒熱烈,氣氛高漲,就像熾熱的火焰照天燃燒一樣。此處作者將聖甲蟲忙碌的狀態與人的工作狀態進行類比,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初見聖甲蟲的震驚場麵。
[5] 細節描寫、擬人 作者的觀察從群體到個體,賦予聖甲蟲人的情緒和性格。此處的細節描寫能夠很好地調動讀者的情緒,讓讀者自然而然地對這些小生命產生喜愛之情。
[6] 動作描寫 作者用一係列動詞展現出聖甲蟲篩選、整理糞便的過程。在作者的筆下,小小的聖甲蟲靈活機敏,是一名技術嫻熟的“清道夫”。動作描寫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夠生動地反映人物的身份、心理活動、性格特征,這裏將聖甲蟲人格化了。
[7] 誇張、對比 對於聖甲蟲來說,一個土丘就是一座小山。讀者雖然無法體會聖甲蟲的心情,但大多有過爬山的經曆,作者通過類比昆蟲和人類世界,巧妙地將聖甲蟲所麵臨的困難傳達給了讀者。
[8] 擬人 在作者的筆下,聖甲蟲們總是緊張又忙碌,這也反映出它們作為“清道夫”的兢兢業業。
[9] 擬人、對比 作者發現聖甲蟲並不是隻知道“工作”,竟然也有“偷懶”的心思。作者僅用兩隻聖甲蟲就寫出了這個種群的多樣性,仿佛每隻聖甲蟲都有自己的性格,寥寥幾筆便將聖甲蟲的小社會建立了起來。
[10] 心理描寫、動作描寫 細致的觀察對於寫好細節十分重要。作者不僅是觀察,也親身參與到聖甲蟲的搬運工作中。作者的仔細觀察和熱情互動,體現了他作為昆蟲學家的專業、專注和對昆蟲的喜愛。
[11] 懸念 作者心中的想法是什麽?這裏並沒有給出解答,而是設下懸念,吸引讀者繼續閱讀的興趣。
[12] 轉折 原本的幫手終於露出真麵目成了“小偷”,作者筆鋒一轉,巧妙地完成了一出精彩的“順手牽羊”大戲。適當地設置懸念並在恰當的時候揭開,能有效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使得故事結構緊湊、衝突層層遞進。
[13] 想象、擬人、心理描寫 作者發揮豐富的想象力,給了偷盜的故事一個完整的結局。作者的想象風趣、幽默,擬人化的聖甲蟲們因此更加活潑、可親,通過作者的解讀,我們也仿佛體會到兩隻聖甲蟲的心理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