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來的總是會來。
好萊塢可從來不是什麽溫情脈脈的伊甸園——再說了,伊甸園裏還有禁果和蛇呢——尤其今年又是佳片紮堆出現的一年,頒獎季的競爭格外激烈,多的是人盯緊了院線上的最新反饋。
所以當《完美被害人》在院線上熱映時,忽然收獲一大堆某些影評人把電影踩到泥裏去的差評,真的完全沒有理由驚訝。
“導演最終想要表達什麽?!人物對話矯情做作,除女主角外的角色平平無奇,完完全全為了喬茜.霍頓的奧斯卡之旅製造的流水線產品。”
《洛杉磯時報》的影評人肯尼斯.圖蘭第一個犀利地炮轟這部電影,就像他曾經指責《泰坦尼克號》是“過氣好萊塢愛情故事的複製品”那樣。
“非常的無聊,非常的故弄玄虛。”肯尼斯.圖蘭諷刺道,“以及,作為我的專業建議,喬茜.霍頓實在不怎麽適合繼續她電影明星的職業,她那張從頭到尾隻表現出性冷淡的麵孔是如此的缺乏吸引力,或許轉行去布達佩斯深造是個不錯的選擇。”
——著名的李斯特音樂學院正是位於布達佩斯。
《舊金山觀察報》的影評人芭芭拉.舒爾佳瑟很快加入了肯尼斯.圖蘭的行列:“真是一個故弄玄虛且讓人不適的劇本,導演兼編劇歐內斯特.道森肆意賣弄他並不高超的技巧、故意製造可笑的懸念,他本人的傲慢自大與女主角如出一轍。”
洛杉磯的部分影評人對於《完美被害人》極盡挑剔之能事,然而令這些高傲的影評人門費解的是,觀眾們就是喜歡這部電影——就像他們去年這個時候如此熱愛《泰坦尼克號》那樣。
甚至肯尼斯.圖蘭在開設不久的個人博客網站上發表此篇影評的當天,數量眾多的網友已經摸到了這裏,不僅讓他感受了一把評論爆炸的恐怖流量,還把他本人當初關於《泰坦尼克號》的影評摘錄出來,一字一句都是嘲諷。
這位影評人一開始還親身上陣與廣大網友有來有往地辯駁了幾個,回合就《完美被害人》的影片質量和表演水準,不過雙拳難敵四手,基本上沒有嚐到勝利的滋味。
所以還沒有到半天時間,肯尼斯.圖蘭就在敵軍有理有據的反駁和嫻熟的網上衝浪技巧下節節敗退,很快關閉了評論區的評論權限,並開始刪掉大部分不利於己方的留言。
不過這沒關係,網絡是有記憶的。
當晚熱門的八卦社區NOW就建起了一個高樓——
《點擊就看洛杉磯時報影評人肯尼斯.圖蘭在線控評,頒獎季賤人組搞事不成惱羞成怒!》
帖子裏又是截圖又是表情包,生生把一位還算高大上的專業影評人戲弄成過街老鼠,但也從另一角度讓有心人感受到了,隨著千禧年的越來越近、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這些自詡清高實則傲慢的影評人們撰寫的影評,似乎越來越無法影響到當下的年輕觀眾了。
關於肯尼斯.圖蘭的帖子被掛在熱門話題裏反反複複鞭屍了三天,直接導致了其他拿了各方公關差旅費的影評人們收斂了許多,至少《衛報》的大衛.湯姆森就沒敢全部按照米拉麥克斯的主席哈維.韋恩斯坦的要求去做。
“其實它並不差,我想有的人會喜歡的。”大衛.湯姆森在自己的專欄委婉地寫到,“問題在於,以這個相當豪華的演員陣容,導演歐內斯特.道森完全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是交出這樣一份讓人不夠滿意的答卷。喬茜.霍頓,她是當今世界最優秀的年輕演員之一,但這一次的表演有些過於追求炫技——就像那些李斯特的鋼琴曲一樣。相比之下,我更愛《她比煙花寂寞》的艾米麗.沃森,她的表演扣人心弦......”
大衛.湯普森的影評一出,倒是如他本人預料的那樣,並沒有大範圍地激起電影觀眾的反感和抵製,但卻引爆了另一個馬蜂窩……
【你這個蠢貨說李斯特什麽來著?你會彈超技嗎就敢評論我們的鋼琴之王過於追求炫技?】
【我實在很懷疑這位所謂影評人的藝術修養,因為他連最基本、最入門的音樂鑒賞都能做到錯漏百出。】
【可是李斯特確實炫技啊,隻要盤點世界上最難的鋼琴曲總是少不了他的名字!】
【不,樓上你沒有明白這位影評人的意思。這位影評人所說的“過於追求炫技”=“表演不應該炫技”,所以大衛.湯姆森先生,您認為演奏會應該彈一些諸如歡樂頌之類的曲子才對嗎?但事實上這是一首規模龐大的變奏曲,也是貝多芬的巔峰之作,並不是您印象中簡單的33455432呢。】
【按照這位影評人的淺薄認知,或許拉三、帕格尼尼之流都是“過於追求炫技”吧。】
【我覺得無論是哪種表演,表演者追求炫技也沒錯吧。三刷電影的普通觀眾表示李斯特的兩首曲子都非常適合女主角在演奏會時的狀態,電影缺少它們必定遜色許多。這就是我看完電影之後的直觀體會。】
【樓上說的很對。我親愛的茜茜雖然不是專業鋼琴家,但她一定是女演員裏鋼琴彈得最棒的,不服來辯!】
【這倒是有道理,做為鋼琴專業的學生,無論是《魔王》或者《鍾》都絕對不是初學者臨時突擊一兩個月就能練出來的,至少她也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係統學習和足夠的天賦條件才有可能短期速成。】
【所以這是我的茜茜演得很棒的意思吧?是吧是吧!】
【李斯特就是最棒的!永遠的神!】
【李斯特好基友肖邦女神表示不服!】
【鋼琴家我還是比較喜歡理查德.克萊德曼吧,當然喬茜.霍頓在電影裏的表演非常精彩……】
【你拿理查德.克萊德曼和李斯特相比???這是李斯特至今為止遭受的最大侮辱!我要求你必須道歉!立刻!馬上!】
【誰說李斯特是永遠的神?我貝多芬想和李斯特battle一下~】
【拉赫瑪尼諾夫請求出戰!】
【別忘了我巴赫!】
【還有我德彪西!】
【以及我布列茲!】
——此處爭吵上千樓——
網絡上從“喬茜.霍頓是不是過於追求炫技”討論到“李斯特究竟是不是隻知道炫技”,演變成古典音樂界幾家粉絲大混戰。
而最後關於“喬茜.霍頓在《完美被害人》的電影裏為什麽主要在彈李斯特的曲子”和“有沒有其它鋼琴曲適合無縫銜接《完美被害人》這部電影”,這兩個與電影息息相關的話題在人為引導之下,也被熱烈討論中。
言歸正傳。
在那些頗為苛刻的影評之中,滾石雜誌的影評人彼得.特拉弗斯宛如一股清流。
他是如此在專欄寫道:
“我感到了一種久違的令人頭皮發麻的眩暈感。
毫無疑問,喬茜.霍頓飾演的女主角艾瑞絲並不是一個可愛或者充滿活力的角色,她身上始終帶有冷色調的陰暗麵。
每個人的內心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陰暗麵,隻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缺乏一個把它點燃甚至爆發的契機,那是一種衝動、一種瘋狂,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內在的生命**。
人沒有可能真正如同酒精那樣幹淨。
正是這些做為人類必不可缺的陰暗麵,讓我們從中感覺到人性的複雜和迷人之處,這一片令人捉摸不透的區域正是電影的戲劇張力所在。
而這一點對於艾瑞絲能否真正成為值得思考的人物至關重要,她很難引起觀眾比較特定的感情,例如單純的喜愛或者厭惡,上一秒你同情她的遭遇、為她流淚,下一秒你會發現她根本不需要——這個女人比任何人清醒和冷靜。
有些影評指出,喬茜.霍頓在片中缺少了一種做為蛇蠍女郎最為重要的性**力,即便是一些縱欲的場景也隻能表現出禁欲的氣質。
我的觀點恰恰相反。
其實性冷淡和性感是兩個十分相近的命題,比如休息室與克裏斯蒂安.貝爾的那場對手戲,亮白色的洋桔梗、暈開的唇線、緋紅的麵龐和濡濕的鬢發,這位女演員的表演能夠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微妙的性張力,禁欲與縱欲不過是一線之隔。
我認為艾瑞絲很像那種冰島後搖的音樂,猶如聖詩般的假音唱詠與虛幻迷離的吉他演奏,散發著無拘無束又冰冷絕望的味道。
不過這種冷是表麵的,當你完全沉浸在電影中時,你會感受到屬於艾瑞絲的**,她無與倫比的鋼琴演是音樂與表演的華美結合,就我個人而言,我是非常喜歡那段炫技式的演奏環節,可以說是非常震撼和無可挑剔的。
除此之外,喬茜.霍頓很少表現得比以前更好,但這一次顯然擺脫了金發甜心和富家小姐的形象,創作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天才女性角色。
橫向對比同樣飾演一位天才音樂家的《她比煙花寂寞》的艾米麗.沃森,我更憐愛這麽一個本質上純粹專注的人物,而不是那個被人為捏造成怪異瘋女人的‘杜普蕾’。
引用我的著名同行羅傑.艾伯特先生的一句話影評:‘無需多言,看完電影之後,你會相信她是一位天才鋼琴家,這就足夠了。’。
喬茜.霍頓扮演的艾瑞絲,讓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她內心的專注、孤獨、恐懼,以及隻屬於天才的自負。
好萊塢年輕一代最好的演員之一,實至名歸。”
“回到電影本身。
《完美被害人》毫無疑問是一部創新且具有誠意的作品,雖說線索細節的鋪墊有一些微不足道的瑕疵,但電影本身對於人性和愛情的思考、對於女性社會地位的探索等等都是極為可貴的。
電影的剪輯和配樂帶有一種悲劇性的詩意,這顯然要歸功於導演本人的文學素養和美學感知,這讓影片由始自終充滿了一種迷人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