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的文明的最大特色是知足。西洋的近代文明的最大特色是不知足。

知足的東方人自安於簡陋的生活,故不求物質享受的提高;自安於愚昧,自安於“不識不知”,故不注意真理的發現與技藝器械的發明;自安於現成的環境與命運,故不想征服自然,隻求樂天安命,不想改革製度,隻圖安分守己,不想革命,隻做順民。

這樣受物質環境的拘束與支配,不能跳出來,不能運用人的心思智力來改造環境改良現狀的文明,是懶惰不長進的民族的文明,是真正唯物的文明。這種文明隻可以遏抑而決不能滿足人類精神上的要求。

西方人大不然,他們說“不知足是神聖的”(Divine Discontent)。物質上的不知足產生了今日鋼鐵世界,汽機世界,電力世界。理智上的不知足產生了今日的科學世界。社會政治製度上的不知足產生了今日的民權世界,自由政體,男女平權的社會,勞工神聖的喊聲,社會主義的運動。神聖的不知足是一切革新一切進化的動力。

這樣充分運用人的聰明智慧來尋求真理以解放人的心靈,來製服天行以供人用,來改造物質的環境,來改革社會政治的製度,來謀人類最大多數的最大幸福,——這樣的文明應該能滿足人類精神上的要求;這樣的文明是精神的文明,是真正理想主義的(Idealistic)文明,決不是唯物的文明。

固然,真理是無窮的,物質上的享受是無窮的,新器械的發明是無窮的,社會製度的改善是無窮的。但格一物有一物的愉快,革新一器有一器的滿足,改良一種製度有一種製度的滿意。今日不能成功的,明日明年可以成功;前人失敗的,後人可以繼續助成。盡一分力便有一分的滿意;無窮的進境上,步步都可以給努力的人充分的愉快。所以大詩人鄧內孫(Tennyson)借古英雄Ulysses的口氣歌唱道:

然而人的閱曆就像一座穹門,

從那裏露出那不曾走過的世界,

越走越遠永永望不到他的盡頭。

半路上不幹了,多麽沉悶嗬!

明晃晃的快刀為什麽甘心上鏽!

難道留得一口氣就算得生活了?

……

朋友,來罷!

去尋一個更新的世界是不會太晚的。

……

用掉的精力固然不回來了,剩下的還不少呢。

現在雖然不是從前那樣掀天動地的身手了,

然而我們畢竟還是我們——

光陰與命運頹唐了幾分壯誌,

終止不住那不老的雄心,

去努力,去探尋,去發現,

永不退讓,不屈伏。

(《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