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食養形,冶煉黃金,按摩導引一類的神仙方術,雖然含有不少的幼稚迷信,然而其中事事都含有自然科學的種子,都可說是醫學、生理學、物理學、化學、冶金學的祖宗。我們試翻《淮南萬畢術》(茆泮林輯本)的殘章斷句,都可以想見此種方術之士確是在那裏尋求自然界的秘密。搜集民間的經驗知識,作物理的試探。此種向外的尋求,盡管幼稚荒謬,往往可以走上科學發明的道路。不但阿刺伯與歐洲的學術史可以證明比象,即論中國古來的一點醫術、藥物學、冶金術的知識,其中大部分何嚐不是這班方術之士的遺賜?不幸這種向外的尋求一變而成為向內的冥想,幼稚的物理試探一變而為暮氣的出世哲學,這才是走上萬劫不複的死路上去了。試問“恬然無思,澹然無慮”,“不學而知,不為而成”,“形若槁木,心若死灰,忘其五藏,損其形骸”,“存而若亡,生而若死”,——試問這種理想能帶我們走到哪種去?為什麽不做活潑潑的人卻要歆羨那“存而若亡,生而若死”的槁木死灰境界?為什麽不住這現實的人世界卻要夢想“休息於無委曲之隅,而遊遨於無形埒之野”,“上遊於霄霓之野,下出於無垠之門”?

故這種暮氣的出世哲學的完成,乃是中國民族的思想大踏步走入中古世界的信號。這時候印度的

宗教還不曾開始征服中國。然而中國人已自己投人中古的暮氣裏去了。中國人已表示不願做人而要做神仙了,不願生活而願意“存而若亡,生而若死”了!

(《淮南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