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古學的大師漸漸死完了,新起的學者還不曾有什麽大成績表現出來。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時期,隻有三五個老輩在那裏支撐門麵。古學界表麵上的寂寞,遂使許多人發生無限的悲觀。所以有許多老輩遂說,“古學要淪亡了!”“古書不久要無人能讀了!”
在這個悲觀呼聲裏,很自然的發出一種沒氣力的反動的運動來。有些人還以為西洋學術思想的輸入是古學淪亡的原因;所以我們至今還在那裏抗拒那他們自己也莫名其妙的西洋學術。有些人還以為孔教可以完全代表中國的古文化;所以他們至今還夢想孔教的複興;甚至於有人竟想抄襲基督教的製度來光複孔教。有些人還以為古文古詩的保存就是古學的保存了;所以他們至今還想壓語體文字的提倡與傳播。至於那些靜坐扶乩,逃向迷信裏去自尋安慰的,更不用說了。
在我們看起來,這些反動都隻是舊式學者破產的鐵證;這些行為,不但不能挽救他們所憂慮的國學之淪亡,反可以增加國中少年人對於古學的藐視。如果這些舉動可以代表國學,國學還是淪亡了更好!
(《國學季刊》發刊宣言[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