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當時往往專指諫諍的自由,我們現在叫做言論自由。

從中國向來知識分子的最開明的傳統看,言論的自由,諫諍的自由,是一種“自天”的責任,所以說,“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從國家與政府的立場看,言論的自由可以鼓勵人人肯說“憂於未形,恐於未熾”的正論危言,來代替小人們天天歌功頌德、鼓吹升平的濫調。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九百年前範仲淹爭自由的名言》[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