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為之振奮!因為一種全新的東西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並改變了人們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談論鐳的不僅僅是科學家,孩子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也談論著。由於世界上所有最偉大的發現都是由男人完成的,因此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女人們都很失望。而這次她們終於欣喜若狂,因為最終是一個女人發現了一種新奇的東西。但開始,沒有人能夠料到鐳竟然是那麽奇妙。

居裏夫婦收到了來自英國、丹麥、德國和奧地利的著名學者寄來的大批信件,請求他們提供有關新發現的資料。各地的科學家也都來研究鐳,並發現了它和相近元素的更多特性。兩個英國學者,拉姆賽[47]和索迪[48],發現鐳自身會放出少量的新氣體,他們把它叫作氦。換句話說,鐳可以轉變成氦。這個發現非常令人吃驚。科學家們多年來已經習慣嘲笑中世紀的煉金術士了,因為術士們竟然相信能把鐵變成金。在科學家眼中,煉金術士在煙霧彌漫的神秘山洞裏煉金的畫麵隻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夢境。科學家們曾經說過,任何物質都是獨一無二的,有它獨特的化學組成和原子量。現在他們卻不得不麵對這樣一個事實:氦來自於鐳。同時,他們也想知道是否還有其他的物質也可以創造出新的物質。也許,那些煉金術士的靈魂正在嘲笑這些化學家呢。

不管怎樣,把鐵變成金隻是傳說,而鐳的發現可是偉大的功績,更重要的還是它的功用。它看上去就像桌子上的鹽一樣不起眼,可是它的放射性卻是鈾的兩百萬倍。它發出的射線可以穿透除了鉛以外的任何堅固金屬。它也有缺點——它太活躍了,即使把它密封在玻璃試管裏,它也會在一天之內揮發掉四分之一。它自身可以產生足夠的熱量,一個小時就可以融化和它等重的冰。若是不受外麵冷氣的侵襲,它就會變熱,而且比周圍空氣的溫度還要高。如果封在玻璃杯裏,它會把玻璃杯變成紫紅色或紫色。如果包在紙裏或棉花裏,它會把紙或棉花腐蝕掉。如果在黑暗中沒有蠟燭,它能發出足夠的光供人閱讀。

鐳最奇妙的一點就是它不但自己有放射性,還會把這種放射性傳遞給任何與之靠近的東西,而這種慷慨的性質經常會帶來諸多不便。

鐳對人類事務突然表現出興趣,因為它會使真正的鑽石發光,卻對玻璃人造寶石不屑一顧。買鑽石的人就可以借此來檢驗鑽石的真假。

可憐的瑪麗發現這種傳染幹擾了他們所有的實驗,這讓她非常苦惱。任何放在鐳試管旁邊的東西都會變得有放射性;它的這種輻射光量會傳給空氣、灰塵、瑪麗的衣服、實驗儀器和筆記本。這些東西根本無法拒絕這種持久的輻射性,甚至在居裏夫人去世後很久,這些東西依然發光。

科學家們都喜歡推翻自己的觀點,所以在剛發現鐳的前幾年裏他們一定很開心。這種奇特的鐳不但自己創造出了新元素,而且這種新元素又再次產生新元素,並不斷產生變化。這些放射性元素組成了一個奇怪的家庭,家庭裏的每個成員,都是其母質自動嬗變產生出來的。但是,令科學家們震驚的事情還不止於此。他們發現在某個確定的時間內,每種放射性元素會失掉它實質的一半,而且這個給定的時間是確定的——這叫作半衰期。但半衰期時間很長,所以我們無須擔心會失去這些放射性元素。鈾的半衰期是幾十億年,而十億年就是十萬萬年。鐳是一千六百年,而鐳射氣是四天,鐳射氣的“子孫”則隻需幾秒鍾。

你能看見鐳,而且感覺它是靜止不動的,孰不知就在你盯著它看時,它的內在活動隱藏著生產、衝突、殺戮和自殺。

後來,這種奇特而活躍的物質不斷發生新變化,而且將來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變化發生。皮埃爾不顧危險,親自實驗鐳的作用。手上的皮膚變紅了,但是不疼。後來顏色轉深。二十天後結痂,傷口像一般的燙傷。然後出現瘡痕。四十二天後,瘡痕由外到內慢慢愈合。

後來,瑪麗發現鐳也灼傷了她,雖然鐳被放在一個玻璃試管裏,可這個試管是放在一個錫做的箱子裏的。

再後來,他們的朋友貝克勒爾回家時把裝著鐳的玻璃管放在夾克的口袋裏,結果被嚴重灼傷了。

“看看你發現的這個精靈!”他向瑪麗大叫道,“它憑什麽傷害我?我愛它,可我還是得跟它算算賬。”瑪麗也要跟她喜愛的東西算算賬,因為她的指尖也傷得很嚴重,都沒有皮了。

但很快人們就開始善待鐳的這種灼傷功能,因為傷口愈合得很好。醫生們對它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們用它把壞皮膚燒掉,當傷口愈合時,病症也就消失了。這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希望——也許鐳可以用來治療癌症。

不管怎樣,鐳被證明是很有用的。人們都想購買。瑪麗從八噸瀝青鈾礦中提煉出了一克鐳。它值三萬英鎊,但卻不是用來出售的。隻要她活著,她就會珍藏它,把它留給她的實驗室,作為多年努力工作和巨大勝利的珍貴象征。

一個星期天的早上,皮埃爾和瑪麗正坐在凱勒曼大道的家裏,郵遞員送來一封寄給皮埃爾的信,上麵貼著一張美國郵票。他仔細地看了一遍,然後把它折起來放在自己的桌子上。

“我們得談談”,他說,“關於鐳的事情。它將被大量生產。他們從美國布法羅[49]來信詢問關於鐳的一些信息。”

“嗯?”瑪麗有些不耐煩。

“呃,我們可以選擇……我們可以十分公開坦誠地描述我們提煉鐳的方法和結果……”

“當然。”瑪麗微笑著說。

“或者,”皮埃爾繼續說道,並沒有注意到瑪麗打斷了他的話,“我們可以把自己當作鐳的發明者,以此知識的擁有者自居。如果要這樣的話,在發表如何從瀝青鈾礦中提取鐳的方法之前,我們就必須拿到專利,然後就可以從全世界鐳的生產中獲取利潤。”

事實很清楚地擺在他們倆麵前,如果接受,就會擁有巨大的財富。生產鐳的專利權會給他們帶來足夠多的錢,這樣,就可以建一座很好的實驗室並可以買到更多的鐳來做研究。如果他們有了錢,可以做多少事情啊!

瑪麗想了一會兒,說道:“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那麽做,就是在完全違背科學精神。”

皮埃爾也同意,但他讓瑪麗好好考慮了一下,因為一旦做了決定就不能再更改了。他提醒她要考慮到他們兩人都夢想的實驗室和他們女兒的未來。她真的確定不想變得富有嗎?

瑪麗知道科學家們所遵循的老傳統,就像法國化學家巴斯德所作的那樣,她說道:“物理學家總是公開發表他們的研究。我們的發現不過偶然有商業上的用途。我們不能從中謀利。再說,鐳將在治療疾病方麵大有用處。我覺得似乎不能借此謀利。”

皮埃爾又一次同意了,他也認為出賣鐳的知識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當天晚上,他就給美國回信,把他們想要的信息都告訴了他們。

這樣,皮埃爾和瑪麗沒有任何遺憾地與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擦肩而過。他們的鐳不是用來營利的。科學精神給他們和全世界帶來了鐳。不管這個世界如何世風日下,他們還是喜歡科學精神的,因為科學精神可以把知識無償地奉獻給全人類。在皮埃爾和瑪麗能選擇財富的時候,他們選擇了貧窮,他們騎著自行車,穿過夏天的樹林,開始他們的平凡之旅,去為他們的房間采摘野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