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列塔尼有一個地方,粉紅色的花崗岩峭壁和岩石一直延伸到蔚藍的大海裏,海水清澈而平靜。岩石外圍的海上散布著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島嶼,擋住了大西洋的洶湧波濤。岩石中的一處角落是拉古埃斯特,那是一群漁民的村舍。它不是村莊,僅僅是一個隱居處,布列塔尼的漁婦們從那裏進進出出,她們戴著寬寬的白色麻布裹頭巾,避免受到過多的風吹日曬。

高高的曠野上,瑪麗燈塔一般的小度假屋就在一條清晰蜿蜒的小路上,雖隻是幾間破舊的小屋,可周圍卻景色優美。在拉古埃斯特,瑪麗隻是一個普通人。此地的國王是一個駝背小老頭兒,透過他的眼鏡,人們總會看到一雙笑眯眯的眼睛。他的宮殿是一所低矮、狹長的茅草別墅,五葉地錦、牽蔓的金鍾花一直裝飾到屋頂,屋裏充滿了來此地旅行度假者的歡聲笑語。小屋被稱作塔山維昂,在布列塔尼語中,意思就是“一片小果園地”。因為“宮殿”就建在一座果園裏。除非刮東風,塔山的門總是開著,這位年長國王的所有臣民——瑪麗、艾琳、艾芙、約裏奧和孩子們,還有科學家和作家——事實上所有愛他的人和他愛的人,每天都會來拜訪他,卻沒有人曾想到過,他,就是在世的最博學的曆史學家之一——人們所熟知的查理·瑟諾博斯[67]。他發現了拉古埃斯特這個地方,此後每年夏天,巴黎最有智慧、最博學的人都會來這兒度假。

每天清晨,瑪麗都戴著一頂褪色的亞麻布帽子,上身穿著黑色雙排扣夾克,下身穿一條舊裙子,光腳穿著涼鞋出門。她的上衣似乎是拉古埃斯特的“村服”,漁夫漁婦們都穿著同樣款式的衣服。她從那片高原出發,一路穿過陡峭的山崖,最後來到鮮花爛漫的果園裏。

“早上好,居裏夫人。” 瑟諾博斯說。

“早上好!”大約十五個躺在草地和花叢中的人回答道,他們穿著奇怪的服裝,看上去就像一群吉普賽人[68]。

瑪麗把背包往地上一放,在背包旁邊坐下來。拉古埃斯特就像其他地方一樣,也有明顯的社會差別;但是這些差別和其他多數村莊不同。在拉古埃斯特,等級最低的人叫作“俗人”,他們是不屬於拉古埃斯特的陌生人。其上是“大象”,他們是沒有航海生活天賦的朋友,他們覺得在海上生活不如陸地舒適,是群“旱鴨子”。他們值得同情,但通過努力,他們還是能夠改善地位的。“大象”之上,是榮耀的“水手”。最高的神聖等級是“鱷魚”,他們熟知海上生活的一切技巧。他們不但會遊泳,而且會“爬行”,還能在最猛烈的水流中駕馭船隻。瑪麗從來不算“俗人”,也幾乎沒有希望得到“鱷魚”頭銜。她做了短期的“大象”,現在成了“水手”。

瑟諾博斯一聲令下,“水手”們解開停靠在碼頭的兩艘帆船和六艘劃艇,將舢舨和小艇劃到岩石著陸的地方。

“上船!上船!”瑟諾博斯命令。“我劃尾槳,居裏夫人劃頭槳,佩韓和波萊爾劃兩邊大槳,弗朗西掌舵。”

所有的船員都是教授。有一人用力過猛,白綠相間的小船卷入漩渦裏。掌舵人讓劃手注意:“頭槳沒有隨著尾槳!”瑪麗臉紅了,她調整了劃法。陽光下海麵泛起漣漪,水手們唱起了歌:

三個小夥子劃船去小島!

船上載滿了歡笑!

來到小島上的是三個小夥子……

第三首歌結束時,他們換了槳手,因為穿過急流到羅斯夫拉需要力氣更大的前槳手——羅斯夫拉是一個淡紫色荒島——拉古埃斯特人差不多每天早晨都要到那裏去洗海水浴。男人們在空船旁邊的岸上脫衣服,與棕色的海鷗一起分享著海岸;婦女們有天然的礁石更衣室,裏麵鋪滿有彈性而且很滑的水草。

瑪麗第一個躍入清澈的海水中,盡管她還不能在水中“爬行”,但她遊得不錯。她變年輕了,人們忘記了她藏在泳帽底下的灰白頭發和滿臉皺紋,隻是讚美她苗條靈活的身體。她動作優雅,並為自己的遊泳技巧而自豪。“難道我不比波萊爾遊得好嗎?”她大聲對艾琳說。“好多了,媽媽。她簡直沒法和你比。”艾琳從不吹捧別人,她說的是實話。

遊完泳,瑪麗一邊享受著日光浴,一邊吃著一塊小酥麵包。“生活真美好,”她小聲說,或者,“這難道不美嗎?”在拉古埃斯特,任何人,包括瑪麗,都很難用語言描述這裏的美。拉古埃斯特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人人都知道這一點,因此反而很少有人再說起它的美了。

中午,船員們唱著歌劃船回家了。瑪麗光著腳,一手提著裙子,一手提著涼鞋,光腳踩著黑泥上岸——岸邊棲息著成群的白色海鷗。

同伴們各自回家吃飯,大多數人乘坐野玫瑰號快艇兩點返回塔山。快艇和船都屬於瑟諾博斯。這裏所有的東西都屬於他,但是他是那種願意將自己的財產與朋友分享的人。瑪麗沒有去航海,她覺得航行很費時間。相反,她會坐在家裏的燈塔上修改論文,或是拿著鐵鍬、耙子和剪刀在花園裏做點事兒。蘆葦和荊棘紮得她的手指出血,她不小心踩到石塊會扭傷腳踝,有時錘子也會砸傷她的手,可她不在乎這些小事兒。六點時,她又會去遊泳,在拉古埃斯特她會陪伴一位年紀最長的老婦人,在那兒看野玫瑰號的返航。野玫瑰號在晚飯前返回,夕陽的映照下,船帆被染成金黃色。興高采烈的船員終於回到了拉古埃斯特,姑娘們的頭上都戴著康乃馨,那是瑟諾博斯每天從花園裏摘來送給她們的。

晚飯後,所有人都穿過那道永遠開著的門回到拉古埃斯特。他們會玩造字或猜字謎的遊戲,有時也會玩球類遊戲。手風琴演奏著古老的舞曲,所有人都會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無論科學家還是農民,仆人還是主人。

天氣好的夜晚,瑪麗會和艾琳、艾芙手挽手一起在深紅色的海邊散步。突然的海風會帶著巨大的浪花撲打在暗礁上,隆隆作響。這好像是在提醒瑪麗,她的鐳也是如此,雖然光芒四射,可也有危險。拉古埃斯特距潘波勒很近,拉古埃斯特人終日在陽光海灘上玩耍嬉戲,而潘波勒人屬於冰島捕魚人,海洋的陰暗苦澀,對人類的冷漠殘酷,他們是再明白不過的了。

每年假期,瑪麗都會享受波光粼粼、純潔無瑕的大海。工作時,她與鐳親密接觸,吸入它的射線,也灼傷了她的手,因為她不願意穿厚厚的防護物,盡管她會讓別人穿上。鐳使她的血液發生了奇怪、神秘的變化,法國醫術最高的醫生對此也無能為力。

1934年7月4號,夏季裏的一天,在坐落於群山之間的桑塞羅默療養院,由於一種不為人們所知的疾病,瑪麗逝世了,終年67歲。醫生們推測,她的去世,可能是因為她與她那偉大的發現——鐳,有過太多的親密接觸。

注釋

[1]居裏夫人的小名。

[2]這裏指德意誌、奧地利和俄羅斯帝國先後於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三次瓜分波蘭。——譯者注(以下若無特殊說明,均表示該注釋是譯者所注,下同。)

[3]瑪尼婭的媽媽患的是結核病。此病容易通過唾液傳給他人,所以她從不親吻瑪尼婭。

[4]法國北部城市,位於巴黎西南,盛產瓷器。

[5]克雷洛夫(1769—1844),俄國寓言作家。

[6]發源於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交界的克爾巴阡山脈,由西南斜貫波蘭中央,匯合支流,從波蘭西北流入波羅的海。

[7]一種遊戲,當一方說話中盡量不經意間地提到“綠”時,另一方一旦聽到“綠”就要馬上做出反應,要拿出綠色的東西,否則就算輸了。

[8]一種早期的羽毛球運動,以一種扁平的木板作球拍。

[9]此處指科塔爾賓斯基,他後來成為波蘭總統。

[10]一種植物,葉子對生,通常為藍色的小花簇。

[11]約合90斤重。

[12]每年的6月15日。

[13]波蘭小說家埃爾茲比塔·巴甫洛夫斯卡的散文詩體裁小說,敘述在俄國統治下的波蘭,並描繪了尼門河地帶的優美風光。

[14]加裏西亞原為奧匈帝國領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歸屬波蘭。

[15]沃斯(1825—1895),英籍法國時裝設計師先驅,率先倡導設計女性服裝,並用青年女郎充作時裝模特兒,在巴黎開設婦女時裝店,長期領導巴黎時裝新潮流。

[16]瑪尼婭·斯可羅多夫斯卡(Manya Sklodovska)的字母縮寫。

[17]索爾本大學又譯索爾本學院、索邦大學、索邦學院,是巴黎大學神學部、理學部、醫學部和文學部的總稱,也是巴黎大學的代稱,被稱為西歐大學之母。

[18]路德(1483—1546),德國神學家。

[19]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鋼琴家、作曲家。

[20]舒曼(1810—1856),德國作曲家。

[21]肖邦(1809—1849),波蘭鋼琴家、作曲家。

[22]帕德雷夫斯基(1860—1941),波蘭鋼琴家、作曲家,也是世界頂尖的鋼琴演奏家。“一戰”即將結束時,帕德雷夫斯基作為著名的鋼琴師去美國白宮給威爾遜總統演奏鋼琴。演奏之前,他痛哭流涕,給威爾遜遞上請願書,希望美國能夠幫助波蘭複國。威爾遜深受觸動,而民族自決也是美國貫徹的方針,“一戰”後波蘭成功複國,1919年帕德雷夫斯基任波蘭第二共和國總理兼外交部長。

[23]李普曼(1815—1921),法國物理學家。

[24]合3200多公裏。

[25]指“居裏天平”和“居裏定律”。

[26]原名威廉·湯姆生(1824—1907),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

[27]巴斯德(1822—1895),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

[28]奧弗涅山區位於法國中部,是火山區域,到處是青山碧水和原始峽穀,自然風光優美,有眾多的山泉和溫泉。

[29]奧布拉克高原位於法國南部山脈周圍。

[30]布列塔尼半島是法國的一個大區,位於法國西北部,在英吉利海峽和比斯開灣之間,首府是雷恩。

[31]龐加萊(1854—1912),法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

[32]艾琳,即艾琳·約裏奧·居裏(1897—1956),法國科學家,居裏夫人長女。1935年,她和丈夫約裏奧·居裏一起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我國著名科學家錢三強在法國巴黎大學留學期間師從她和她的丈夫。

[33]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戲劇家、詩人,舉世公認的大文豪。

[34]亨利·貝克勒爾(1852—1908),法國物理學家,因發現天然放射性,並與居裏夫婦一同在放射學方麵做出傑出貢獻而榮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35]倫琴(1845—1923),德國物理學家,因發現倫琴射線而榮獲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36]引自《不列顛百科全書》。——英文原文注

[37]英文為“Polonium”(釙),發音和拚寫均與Poland(波蘭)相似,居裏夫人以此紀念她的祖國。

[38]法國中南部城市,位於亞列爾河畔。

[39]公元前一世紀高盧社會人民派領袖,曾在格爾哥維亞打敗過凱撒。

[40]凱撒(公元前100—前44),羅馬將軍、政治家,曾被維爾琴蓋托裏克斯打敗過,但最終擊潰維爾琴蓋托裏克斯統帥的高盧軍隊,征服整個高盧。高盧現在法國境內。

[41]貝特朗·杜·蓋克蘭(1320—1380),法國民族英雄,百年戰爭初期傑出的軍事領袖。

[42]古地名,位於地中海東岸,靠近黎巴嫩山。

[43]現位於捷克共和國境內,以製造水晶玻璃製品而聞名。

[44]每磅約合0.45千克。

[45]安德烈·德比埃納(1874—1949),1899年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錒,這是繼居裏夫婦開創的瀝青鈾礦研究之後,繼續研究取得的成果。1906年皮埃爾去世之後,他協助居裏夫人從事教學和科研。1910年他和居裏夫人製造出相當數量的金屬鐳。

[46]倫勃朗(1609—1669),17世紀荷蘭最偉大的畫家。

[47]拉姆賽(1852—1916),英國化學家,1904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48]索迪(1877—1956),英國化學家,1921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49]美國紐約西部城市。

[50]法國南部城鎮,皮埃爾母親的出生地,並葬於此地。

[51]讓·佩林(1870—1942),法國物理學家,他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看法,從而證實了物質的原子性質。由於這一成就,他在1926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52]郎之萬(1872—1946),皮埃爾生前的學生,也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學家,對次級X光、氣體中離子的性質、氣體分子動理論、磁性理論以及相對論等領域研究頗深。1909年任法蘭西學院教授,1934年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院士。1931年保羅·郎之萬被國際聯盟派往中國考察兩年,在他的幫助下,成立第一個中國物理學會。他堅決反對法西斯,反對侵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被德國占領軍逮捕入獄,和法西斯進行了嚴正的鬥爭。中國“九一八”事變後,他進行了各種聲援中國的活動,並批評了國際聯盟對日本侵略者的縱容。郎之萬在老師皮埃爾·居裏去世多年後,與居裏夫人過從甚密,在1911年當時的巴黎鬧得沸沸揚揚。愛因斯坦在1911年11月23日給居裏夫人寫了封信,以表安慰。他對這件事的看法是:“如果他們相愛,誰也管不著。”

[53]馬格魯(1869—1945),法國著名雕塑家。

[54]愛因斯坦(1879—1955),現代物理學家,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同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理論為核能的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為幫助對抗納粹,他曾致信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直接促成了美國開發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而“二戰”後他積極倡導和平,反對使用核武器,並於1955年簽署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愛因斯坦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55]指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簡稱“一戰”,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都卷入了這場戰爭。

[56]也譯馬恩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西部戰線的一次關鍵性戰役,發生在1914年9月,英法聯軍合力勉強打敗了德國的軍隊,阻止了德軍的進攻。

[57]法國西南部城市,位於加龍河下遊,出海即大西洋比斯開灣。

[58]法國國旗由三個豎立的長方形構成,從左向右分別為藍、白、紅三色。

[59]正式名稱是巴黎聖母主教座堂,興建於1163年,是一座位於塞納河畔、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築,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曆史價值無與倫比,是世界曆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

[60]即工農兵代表會議,一種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形式,這裏借指來自各地的人聚到一起。

[61]《聖經》裏所描述的古代巴比倫未建成的通天塔,因上帝製造語言混亂,使各國人民不便合作,因而塔未建成。這裏喻指鐳研究院的學生們來自世界各地,民族不一、語言不同。

[62]這裏指的是居裏夫人為中國培養的唯一的物理學博士——施士元(1908—2007)。他於1929—1933年在鐳研究院師從居裏夫人,獲得博士學位後,婉言謝絕了居裏夫人的挽留,回國開辟中國的核物理事業,為我國培養了大批人才,並第一次提出了“原始粒子”的猜想。

[63]讓·弗雷德裏克·約裏奧-居裏(1900—1958),法國物理學家,1935年他與妻子艾琳(居裏夫人大女兒)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不但是著名的核物理學家和化學家,而且是著名的和平衛士。他對中國人民抱有同情態度,不但應學生錢三強之邀,積極參與營救被美國扣押在日本的物理學家趙忠堯,而且他鄭重向毛澤東建議,中國也要搞原子彈。約裏奧-居裏的建議促進了中國發展自己的原子能科學。

[64]拉瓦錫(1743—1791),法國化學家,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因政治問題受牽連被處死。

[65]居裏夫人1934年預計女兒女婿會因此獲得諾貝爾獎。1935年長女艾琳和女婿約裏奧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其時,居裏夫人已經去世。

[66]哈定(1865—1923),美國第二十九任總統。

[67]查理·瑟諾博斯(1854—1942),法國曆史學家。

[68]著名的跨境民族。吉普賽人可能原居今伊朗境內,十世紀前後開始外移,遍布世界各洲。吉普賽作為一個天生流浪的民族,內心有著關於流浪的一些浪漫的向往和天生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