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向錢看,應該是這個時代對於中國青年最切合實際的命題。商業文明,向金錢看齊。不是呼籲拜金主義,而是我們需要真正意識到金錢的價值,商業文明對整個人類的價值。

重新定義利己主義

向錢看的本質,是強調利己主義與經商賺錢在中國的合法性。

利己主義可以成為這代中國年輕人的新道德。美國有一位作家叫安·蘭德,她曾說:“我們應將個人作為英雄,以個人的幸福作為人生的道德意義。”這句話告訴我們,人本身就是所有事情的最終目的。一人之本,我永遠都不會為他人而活,也從不要求他人為我而活。

對利己主義的認同,是個人奮鬥合法性的前提,是社會繁榮的先決條件。財富自由,合法賺錢,是每個中國年輕人需要關心的問題。

我們可以說,財富自由與獨立,會給個人帶來精神的自由與解放,會給社會帶來積極進步的變化,會給國家帶來無數個有錢、有趣、有理想的新公民。

美國作家安·蘭德用《阿特拉斯聳聳肩》這本書,係統性地講清楚了一個道理:真正推動和改變這個世界的是企業家。或者說是我們中國人很瞧不起的商人。他們其實承擔了這個社會的賦稅,供養了國家政府,同時也為公益組織進行輸血,並提供了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就業崗位。假如一個國家的企業家精神和商人思維無法興起,對於這個國家或地區來說,將是一個非常大的災難。

阿特拉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擎天神,他被宙斯降罪以雙肩支撐蒼天,把地球背在肩上,所以當他一聳肩,地球就從肩上抖下來掉在地上。“阿特拉斯”是對企業家非常好的比喻,其實企業裏的所有人都背負著整個國家的經濟。所有企業人對自己高尚道德承認的勇氣和對自己存在價值的肯定,都可以來源於納稅以及供養世界。

不斷汲取營養才是真正的利己

既然利己是合理的、合法的,甚至是光榮的,那麽如何才能達到最佳的利己呢?這裏需要摒棄一個錯誤的觀點,利己不是占小便宜——這一次借別人的錢不還,下一次從公司多報銷些錢出來,這樣的行為表麵利己,實則短暫而無效。站在人生的長時間角度來看,是嚴重損害自己的。

真正利己的方式,是讓自己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不斷汲取營養。

不管是企業家,還是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學習都非常重要。把學習常態化,和吃飯、睡覺一樣,是日常的行為。學習就如同吃飯,本來就是每天幫助你進化、吞吐,在精神上新陳代謝的方式,是常態化且必須碎片化的過程。

在我求學和創業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年輕人還有一個迷思和誤區,那就是大學學了4年之後就不用學習了。這是很荒謬的,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一個人不更新自己的知識體係,怎麽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呢?

而且,我們必須知道,如今時代的發展如此之快,以至於一個人每年的主題都是不同的。就我個人來說,2007年,是決心逆襲的一年;2008年,是學習的一年;2009年是戰鬥的一年;2011年是探索的一年;2012年是痛苦的一年;2013年是狂飆突進的一年;2015年是成長學習的一年;2016年是不斷製定和優化戰略的一年。每年的主題不同,想法不同,人的成長本來就是動態的複雜的不斷進化的過程。就算一個大國企很穩定,也沒法指望在裏麵過一輩子。標準普爾指數,是反映美國最優秀上市公司的指數,它顯示美國每30年就會換掉70%-80%的企業。就算成為美國最優秀的公司,例如蘋果公司,都不敢保證未來30年內公司一定會存在。

即便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的偉大公司,也不能故步自封。員工如果在一個看似穩定的傳統國企裏,還不思進取,很可能一兩年就下崗了。柯達、諾基亞這些公司或倒閉或喪失了當年的鋒芒,核心原因就是沒跟上時代科技進步的風向標。柯達、諾基亞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員工,有多年良好的積澱,但他們不堅持學習,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最終也會被時代拋棄。所以,堅持每天學習仍然有落後的風險,如果不持續學習,就一定會落後。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如何向錢看

剛剛進入職場,很多人都會有收入不算高卻還想要投資的想法。深圳有一位聽眾,從事銷售行業,1994年出生,目前存款3萬塊,工資一個月平均下來也就8000元,相信很多年輕人都跟他差不多。

首先,1994年出生的他,平均每月收入可以在8000元左右,如我的父親奮鬥了20多年,在一個三線城市,而他的工資才達到8000元而已,所以這個時代對於年輕人來說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其次,在深圳能夠存到3萬元現金,說明他是一個對未來有規劃、懂克製的人。此時如果沒有理想的杠杆渠道的話,先不用考慮投資,而是應該考慮如何在本職工作的銷售渠道中盡快打通職業發展路線,讓自己在本職行業中更進一步。

據我所知,很多世界500強企業的CEO都是做銷售出身的,銷售人員對人性的體察都特別深邃。包括我自己在進行融資時,其實就是我們公司最大的銷售人員。所以如果把這3萬元投入在請“老司機”教你如何銷售,還有行業中各種各樣專業的銷售培訓班上,是更有價值的。對他來說,至少在未來的兩三年中,首先關注的應該是銷售技能、工作能力的提升問題。

職業發展的岔路口如何向錢看

工作一段時間以後,不少人都會走到職業生涯的岔路口,此時如何選擇更好的道路就成為核心問題。我有這樣一位女性聽眾,接近30歲,在醫院的體檢中心上班,在她看來是幹著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的醫療工作。

除了維係這份職業,她還有另一條道路,那就是辭職去考博士。但是據她所知,博士內定的居多,不是分數夠就能上,運氣實力都要有。即使考上了也要麵臨兩個問題,一個是不好畢業,要在國外著名的雜誌上發表論文才能畢業;二是自己攢的錢上學期間會用光,畢業了還得一個月一個月地從零掙起。當然她可以選擇維持現狀,收入還可以,隻是看不到未來,沒有價值感。她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在我看來,這是很多年輕人工作幾年之後的普遍現象,而她本身又身處風口浪尖的醫療行業,更具有代表性。我雖然並不從事醫療行業,但是我個人非常看好醫生這個職業。因為現階段的中國嚴重地低估了醫生這個職業的價值,但是我相信,它不可能永遠處於被低估的狀態。

我之前在美國讀書的時候,發現醫生這個職業在美國的地位非常高,而這才是中國醫生未來的狀況。而且,醫生的職業門檻非常高,如果一人想要成為一名醫生,他需要花費巨大的時間投入和教育成本的投入。同時,並不是任何人投入相同的時間和金錢後都有能力成為一名醫生,這對於個人的天賦也有相當高的要求。

每個國家都是這樣,醫療教育資源是有限的,所以當一個人成為一名非常好的醫生之後,他不僅僅可以實現救死扶傷的理想,同時也在這個社會的競爭中擁有了一件非常強的盔甲。從這個角度來看,要清楚地判斷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困難是可以克服的。我在進行法學院入學考試(LSAT)之前也從沒有學過法律,最後的分數也很高,所以,永遠不要低估自己。對那位聽眾來說,放棄現在的一些東西,努力追求未來的、更大的金錢和價值回報,考取醫學博士,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實現財富自由後如何向錢看

當度過了職業初期,完成了職業規劃,一切順利的話,一個人就很有可能趨近或者實現財富自由了。那麽在這個時候,還需要向錢看嗎?如何向錢看呢?這也是很多聽眾在問我的問題,他們想知道,一個財富自由的人,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

我在2013年的時候實現了個人層麵的財富自由,然後從2014年回國創業到現在,每一天都是在工作中度過的。在大多數人的想象中,如果一個人成為億萬富翁,他很有錢,或者他實現財富自由之後,他就變成一個天天享樂,周遊世界,每天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的人。其實絕大多數人都不是這樣的,我覺得不僅僅我是這樣,包括我的老師馬雲、我的湖畔大學校友們,他們基本上每天都在工作,因為工作是他們一個非常大的樂趣。

我從周一到周日一般都在工作。當然,我非常喜歡我現在的生活狀態。而且我也知道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義的,這時候我依舊在向錢看,但不僅僅為了我個人的財富增長,也是為公司的員工、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恰好這種價值的體現是金錢罷了。所以,我的幸福感很高。對我來說,工作也是一種享受。

年輕人向錢看,把合法賺取更多的金錢作為自己的目標,不僅沒有什麽羞於啟齒的,反而是應該被鼓勵、被倡導的,因為隻有這樣,他才能不斷地學習,規劃自己的職業方向,調整自己的工作狀態,漸漸將自己每天在做的事情,有效地調整成為一種非常開心愉快的工作。這種利己,才會讓他個人產生更多的消費,為國家繳納更多的稅賦,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自己也會離財富自由越來越近。

大膽向錢看,堅定向錢看,未來在這條道路上等著你。

永不放棄,努力追趕

是對這個時代最好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