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史考伯屬下的一名工廠經理來找他求助,因為他的員工總是完不成工作量。史考伯問:“你這麽能幹,怎麽就不能讓員工們幹好活呢?”那位經理回答說:“我也不知道怎麽回事,無論我說好聽的,還是說難聽的,都不管用,他們就是完不成任務。”
這時候正好日班已經上完了,馬上要開始上夜班。史考伯走進車間,要了一根粉筆,然後,他轉身問最靠近他的一名工人:“今天你們這一班生產了幾部暖氣機?”那個工人回答:“6部。”史考伯默默地在地板上用粉筆寫下一個大大的阿拉伯數字“6”,隨後走了。
當夜班工人進來時,看見了那個“6”字,他們就問這是什麽意思。那位日班工人回答:“今天老板來過,他問我們班一天的產量,我們說6部。他就在地板上寫了這個‘6’。”當史考伯第二天早上又來到工廠車間時,發現夜班工人已把“6”擦掉,換成了一個大大的“7”字。等日班工人來上班時,也看到了那個大大的“7”字。他們認為,這是夜班工人在向他們示威,於是他們決定還以顏色。他們非常努力地幹活,下班時,他們留下了個大大的“10”字。
就這樣,這家落後工廠的產量很快地上升,生產的比其他的工廠還要多。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史考伯說:“要把生產搞好,就必須激起競爭。不是靠錢,而是靠激起他們勝過別人的鬥誌。”勝過他人的鬥誌,迎接挑戰和挑釁!這是激勵人的一個非常管用的辦法。
如果沒有受到別人的挑戰,西奧多·羅斯福可能就當不上美國總統。當初,羅斯福作為義勇騎兵隊的一員,剛從古巴回到美國,並競選紐約州州長。但是,反對黨發現他不是紐約州的合法居民,這時候羅斯福不由得打起退堂鼓來,就在這時挑戰出現了,托馬斯·科力爾·普拉特突然轉身麵對羅斯福,大聲叫道:“聖璜山的英雄,難道隻是個懦夫嗎?”羅斯福接受了挑戰,勇敢地留下來了。這項挑戰不僅改變了他的命運,也影響了美國的曆史進程。
“每個人都會有害怕的東西,但是膽大的人把他們的害怕扔到一邊,接受挑戰,結果有時輸了,但總會贏的。”這是古希臘國王侍衛的口頭語。克服困難,迎接挑戰,沒什麽大不了的。查爾斯·史考伯很明白挑戰的功效。普拉特和艾爾·史密斯也知道這個。
艾爾·史密斯當紐約州州長的時候,辛辛監獄醜聞和謠言不斷,管理職位出現了空缺,所以史密斯要找一個厲害的人物來管理辛辛監獄。不過,誰能勝任呢?他找到了新漢普頓的劉易斯·路易斯。
見到劉易斯的時候,他高興地說:“把辛辛交給你管怎麽樣?那裏需要個有經驗的管理者。”劉易斯·路易斯很犯愁,他明白辛辛監獄的危險性。那些前任們就沒有幹長的,其中有一個家夥就隻幹了3個星期。所以,他必須考慮一下自己的大好前程。
“這灘混水值得我去嗎?”史密斯看見他在發呆,於是往椅背上一靠,樂了:“小夥子,我不會責備你的恐懼,這個地方的確難纏,它需要一個大人物才能鎮得住。”麵對史密斯的挑釁,劉易斯反而向往起當大人物的感覺來。
所以他去了,並待了下來,再也沒走,成了當代最有名的監獄長。他寫了一本叫《辛辛兩萬年》的暢銷書。他上了電台廣播,他的監獄生活的故事,也被改拍成十幾部電影,而他的罪犯“人性化”帶來了奇跡般的監獄改革。
哈維·貝爾斯通是火石輪胎及橡膠公司的創始人,他說:“我看出來了,光用薪水是留不住好員工的。我覺得,是活兒本身的競爭……”
偉大的行為科學家之一弗瑞德瑞克·侯茲柏也這麽認為。他仔細琢磨了好幾千個從工人到高級經理的幹活態度。他找到了激勵幹活的最大因素,是什麽啊?工作很刺激?鈔票?舒服?福利?都不是。讓人們好好幹活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活本身。如果人們覺得這個活挺有意思,那麽他們就會願意做,還會加把勁兒把它幹好。
這就是每個成功人士最喜歡的東西:競爭和展現自我的機會,實現自我價值、勝過別人的機會。
規則十二:提出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