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有人說大學時期不談戀愛會後悔的,可我心裏真的沒有喜歡的人啊,怎麽辦?
看到這樣的問題我會笑,我會想起當年的我,也和這位提問的孩子一樣,對世界充滿好奇,但是又有一點點無奈,生怕青春一旦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美好,怎麽辦呢?相信自己,自己是毫無經驗的菜鳥。相信朋友的話,朋友有的說東,有的說西,完全不能幫我做判斷,隻好求助自己夠得著的、信得過的人,試圖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讓自己安心。
也許年輕人都會經過這樣的階段吧。
不過從這樣的問題裏我發現:很多年輕人思考模式的成長過程似乎都要經曆以下四個階段:
1.輕信思維(依賴)
2.盲從思維(從眾)
3.憤青思維(逆反)
4.理性思維(成熟)
一開始我們是沒有什麽批判性思維的,小孩子都依賴父母照顧,自然也會相信別人的話。我剛進大學的時候,完全不能區別什麽是玩笑話,什麽是真話。開始很多人開玩笑逗我玩,我都信以為真,興衝衝去做。直到24歲遇到我現在的老婆,她都說我是一個特別容易相信別人的人。我想這就是依賴性導致我的思維是一種簡單的單線條思維,我對世界選擇相信或者不相信,看起來是我純潔,其實是我思想懶惰,沒有開發。
後來慢慢知道世界不是隻有一條路,有很多選擇。但是這個時候我突然發現自己缺乏做判斷的能力,越是遇到稍微大一點的事情就越不能自己獨立做判斷,大學該不該談戀愛,考研到底好不好,我不做自己的專業會不會很浪費……這些現在我看起來答案不言自明的問題,當時也困擾著我。
我會努力嚐試思考,去分析問題,去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但是我發現就像上一節的小芳一樣,我的大腦隻是在空轉,根本不是一個有效的問題解決者!
怎麽辦?我隻能問看起來比自己強的人,問更多的人,我企圖通過分析他們的回答來找到自己麻煩的解藥。
但問題並沒有解決,隻是我選擇了隨大流,感覺既然大家都這樣做,也許我這樣做,即便錯也不會錯到哪裏去吧。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入了黨,考了研,選擇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單位工作……
這個階段的我,開始有獨立思考的自覺,但是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最後我的思考模式其實是盲從,我就是一個隨大流的人。
但人生往往是對你人生觀的反動。
等我走上社會,發現當初很多成績不好的,甚至是在外麵混黑社會的老鄉比我收入好得多,甚至社會地位也因為有錢而被人高看一眼;我還發現的確工作中有人跟領導關係好就是比你受待見。這種情緒帶到網絡上,令人一眼看過去全是負麵新聞。
我記得有一陣我和別人談話,一說起別人,不就是那個靠XXX發家的誰誰誰嗎,好像別人的成功都是因為有爹拚,我隻是懷才不遇。而且特別喜歡意**假如中國打敗了俄羅斯,占領了日本然後國力如何發達,人民如何揚眉吐氣的幻夢,似乎從中可以獲得一種發泄後的滿足感。
想起來,這個階段的自己也是蠻討厭的,看什麽都不順眼,加上讀了幾本書,也懂一些民主的大道理,喜歡和人抬杠,每每樂得把別人駁得啞口無言,好像自己真理在手。
這當然也不是批判性思維,這是偏激。一個人辯論如果不是為了獲得真相或者接近真理,隻是為了贏,那無論他贏多少次,也不會成為一個理性的批判性思考者。
那個階段我在工作中的狀態也不太好,和直接領導關係緊張,覺得他總是妒嫉我的才能,怕被我取而代之,處處為難我,給我穿小鞋。
現在想來,這完全是憤青思維。以為自己的不愉快都是外因造成的,卻很少反思自己的不足,把自己看得懷才不遇,對別人的付出,別人的成就,別人的艱辛視而不見。
所幸的是我停留在憤青階段不長,因為工作的變化,視野格局得以打開,開始真正能進行換位思考。
我發現一個人學會換位思考並不容易。像我,過去思考領導對我如何如何,更多是從員工角度去判斷領導,思考領導所作所為。等我做了部門領導,才發現要平衡全局,要考慮很多細節,根本不是自己想怎樣跋扈就能怎樣跋扈的,還不如做員工自在,幹得不爽還可以嘲諷領導,自己這個位置是上麵要服從,下麵要安撫,常常是夾心板子打到自己身上了。
但我有做一線員工的經曆,等我做了部門小領導,一邊艱難學習如何做頭,一邊開始能在部門領導位置設身處地站在員工角度去思考各種管理方法的利弊。漸漸就發現很多問題,不是思想問題,不是道德問題,也不見得就是利益衝突,而是我們彼此之間缺乏信任,缺乏溝通,缺乏理性,總是容易被情緒左右,導致很多簡單的事情,簡單的問題被人為地複雜化了,得不到解決。
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就慢慢學會了要了解別人的觀點,了解別人的觀點背後的依據,了解別人觀點背後是否和自己有價值觀的衝突,這樣才能真正有效解決問題。
比如我是個工作狂,對加班沒有怨言,但是有的人認為家庭比工作更重要,你讓他加班,他當然有情緒。這裏麵不能簡單談要服從公司利益,溝通時要充分考慮不同的人對加班的態度,一旦他們認為你為了在老板麵前爭取表現,壓迫員工加班,後果就麻煩了。
你看,在工作的壓力下,我不得不開始獨立解決問題,獨立思考問題,而且要找到問題真正症結所在,我的思維模式不得不開始結構化,開始進行有邏輯的分析,這樣我就越來越接近理性思考,越來越有批判性思維的萌芽了。
回頭一算,從讀大學,到我自認為開始有點理性思考能力,我從17歲一晃到了27歲,整整經曆了十年。但這十年的成長,也不過是為我下一階段真正培養批判性思維奠定了基礎而已。
我現在常常遺憾,要是我早點接觸關於批判性思維的知識,早點有意識鍛煉自己的思維,會不會我就能更早擺脫處處需要別人建議,需要別人影響的思維困境,早早可以開始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互動練習
下麵這張表展示了秋葉和黃鑫老師的思考模式發展軌跡,你和大叔們的一樣嗎?歡迎填寫後發微博並@秋葉 @西安黃鑫,與老師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