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類的戰鬥性,常因種類、人口、離巢距離而有強弱。像愛夫愛聖司蟻(又稱武士蟻),即便在千百成群的敵陣中,也毫不畏懼,又像福爾米各克水奴斯蟻(Formicoxenus)、米爾美克那蟻(Myrmecina),連保護自身、防禦巢穴的戰鬥能力都沒有。蟻巢中人口越增加,蟻類的冒險心、攻擊心越熾盛。小蟻剛才造巢時,膽很小,即使塞住了巢,也多躲著不敢爭鬥。蟻離巢漸遠,勇氣也漸喪失,若在自己巢口,又遇到同伴,立刻膽壯起來。
戰鬥中也有防禦和攻擊兩種:像拖著堅牢身軀迅速地逃走,縮著腳裝假死,將巢移到遠處,用土塊等堵塞巢口等,都是弱蟻在防禦戰爭時應用的兵法。至於巢口設置守衛,用大腮防禦,像赤蟻的在傍晚用木片閉塞巢口,早晨移開,那更是防患未然的了。
勇敢而嗜鬥的蟻,多采用攻擊戰略。它們巢穴廣大,人口眾多,戰鬥的目的是要由破壞的行動來擴張領土,有時是為了爭奪有蚜蟲棲息的牧場。
它們的戰鬥,也和人類社會一樣,不能照著預期而成功。有時雙雄相遇,旗鼓相當,大家殺得人困馬乏時,雖勝負未定,也會突然停戰。它的講和條件,好像是說定將來雙方不得再侵略領土。但記憶常要跟著時間的經過而淡下去,於是,第二年再來一次大廝殺。
同種間也好戰鬥的,是赤蟻類,它們雙方的戰法也一模一樣,而且常發生在兩巢相近的時候。現在把福來爾博士所觀察得的大略記述在下麵:
這裏有同屬於山中赤蟻的甲、乙、丙三巢。甲巢的住民,比乙、丙兩巢少。乙巢在甲巢的左方,相離1米;丙巢在甲巢的右方,相離3米。它們都還沒有孩子和蛹。早晨8點鍾左右,乙蟻向陽取暖,並無何等異狀。甲蟻也開了巢口,到乙蟻這兒來。可是,誤走入甲蟻群中的乙蟻,立刻被捕,受毒液的注射,最後被殺死。還不到半點鍾,像有什麽警鍾似的,乙蟻逐漸興奮起來,有些工蟻向甲巢門口窺探一下,立刻回來,大概是警戒同伴。一方麵,甲巢的蟻,本在和平地負曝,也立刻開始準備,在附近草原上布起戰陣。
起初雖是前鋒小接觸,但的確像激怒了乙蟻,都有奮身赴戰的態度。它們造成密接縱隊,開拔到巢的左側,幫助同伴,捉住敵人拉到陣後去屠殺。這時,甲蟻的戰陣也完全布好。從8點半到9點半,陣地不變。甲巢逐漸增添援兵,戰鬥越發起勁。甲巢蟻雖少,取防禦戰法,決不退卻。
單行的前衛,由三隻至七隻蟻組成。它們都貼地伏著,努力將敵人向自己陣地拉去。同時,工蟻也彎屈著尾尖,發射毒汁,來攔住敵人的攻擊。當戰事方酣時,竟有咬住了自己的同伴,誤認作敵人,後來由觸角認清是同伴時,方才不發射毒汁而釋放。一入混戰狀況,有種種事故發生,這些都是由認識不足而起。這時,無非雙方被拉到敵陣,被屠殺罷了。小小的工蟻若碰到兵蟻,吃它大腮一擊,立刻頭破胸穿。它們逐漸把連鎖狀的陣向前移進,為征服乙蟻而奮鬥。甲蟻這時捕獲的俘虜雖不多,但留在巢裏的蟻群倒很平靜,好像不知道外麵已起了變故。一過9點半,乙蟻勇敢地反攻,衝破甲蟻的前衛,逼它們退到離巢隻半分米光景的地方。這裏有枯葉、小枝,可作為堡壘,守住最後的陣線。這時,甲巢中起一種悲哀的動搖,因為敵軍已臨城下。巢邊的工蟻張著大腮,把觸角搖幾搖,左右前後亂竄,好像它們要棄巢而逃似的。可是,正當這危急萬分的當兒,它們的兵蟻像聽到什麽警鍾似的,從各房擁出來,有決不使祖國領土寸尺讓人的氣概。它們延長前陣的兩翼,對乙蟻作側麵攻擊。乙蟻雖已捉得幾百俘虜,但總不能衝開甲蟻的後陣。戰事愈酣,領土的一部分已被蟻的連鎖隊掩住,成混戰狀態。
到10點半左右,在枯葉小枝前麵的乙蟻看去已經支持不住。它們不得已拋棄以前占領的場麵,縮短防線,而退卻了。甲蟻不管乙蟻的反抗,乘勝追擊。到12點左右,甲蟻終究衝到乙蟻的大本營。這時乙蟻起紛亂狀態,向周圍牧場間東奔西竄地亂逃。換一句話說,甲蟻已征服了乙蟻,戰鬥已告結束。甲蟻中止追擊,這是什麽緣故呢?因為丙蟻也在草蔭下布好戰陣了。
甲蟻乘勝再向丙蟻挑戰。丙蟻沒有援兵,甲蟻已戰得十分疲勞,所以甲蟻隻取守勢,並不進攻,而丙蟻已開始退卻。到下午3點鍾左右,它們已有逃避的行動表現出來。這次戰鬥,終因戰士缺乏而草草終結。
兩天之後,福來爾博士將一群甲蟻放在丙蟻臨時巢的近旁,使它們去包圍。甲蟻就把丙蟻從巢中拖出,殺死大半。這剩下的小群丙蟻,也同乙蟻這樣逃避,到某處再築小巢,在內住居。這裏應該注意的是:這種山中赤蟻,常要乘勝追擊,對半死半生的敵人都不肯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