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的風雲,一天緊似一天。若一朝開戰,慓悍的蠻軍和應用科學利器的軍隊相周旋,各個表現他們的特殊戰法,倒是一場好看的大廝殺咧!也許有這樣想的人。蟻類中的戰法,也因種類而各異,所以若戰鬥發生在異種間時,也是五花八門,好看得很。

前節講過的那種福兒米加(Formiga)屬的山中赤蟻,和塞苦尼亞蟻的戰鬥狀態,要算最好看。塞苦尼亞蟻沒有什麽前衛等,是采用急激突進攻擊法的。當山中赤蟻集成一團,作前進攻擊時,塞苦尼亞蟻卻回敬一個拿破侖式的側麵攻擊。有時以可驚的勇氣衝過後衛,直搗中軍,將在左右前後的一齊推倒。可是,這種行動並不是無規律的,而且對於在混亂中竄逃的敵人毫不傷害。所以塞苦尼亞蟻的作戰法,無非要攪亂山中赤蟻的密集團體。當塞苦尼亞蟻以不及半數的兵力頑強攻擊時,山中赤蟻已浪費許多精力和時間,疲憊不堪了。機敏的塞苦尼亞蟻一看到敵人的弱點和狼狽征相,就乘虛作勇敢的襲擊。它們能單身衝入敵陣中,以加倍的速度和勇武,左衝右突,將敵人推倒。山中赤蟻因援兵不到,張皇失措,露出無法保護孩子的狼狽相時,塞苦尼亞蟻猛然飛奔過去,搶奪孩子。即使敵人是小小的工蟻,或是單身,山中赤蟻已沒有去奪回來的勇氣。塞苦尼亞蟻自覺得勝,排齊隊伍,帶了俘獲品,悠然凱旋了。

福來爾博士曾把家蟻的巢放在離大頭蟻巢1分米處。這時,恰像巢中敲過警鍾般,幾百隻大頭蟻擁到敵人麵前來。可是,家蟻方麵也不示弱,身軀也強健,以壓倒之勢,殺戮大頭蟻,更進逼敵巢。看到大頭蟻毫不抵抗地被咬殺、受毒刺,多數大頭蟻的兵蟻來了,張著大腮,把頭左搖右擺,一麵示威,一麵進行。家蟻終於退卻。這些兵蟻提防著大腮不要被家蟻攀住,同時努力想咬它們的背部。若項頸被它的大腮一軋,家蟻的頭一定滾落。但是若大頭蟻的兵蟻和家蟻個對個相打,勝利倒在家蟻,尤其是家蟻咬住大頭蟻的大腮時,它因為眼睛看不到,無法抵抗。即使家蟻退到巢裏,大頭蟻的兵蟻占據了這巢,但結果還是由許多工蟻將它們屍體拉回巢去。

據福來爾博士的研究,蟻的戰鬥本能不是先天的,因為青年蟻毫無戰鬥能力。蟻的能夠分辨敵人和同伴,也是之後的事。這種辨認的根據,大概以體上固有的臭氣為主,而青年蟻是沒有臭氣的。戰鬥性的強弱,和集團的大小直接有關係,因為敵己兩隻蟻在路上相遇時,也不爭鬥,互相避開,各向一方走去;在戰鬥中,雙方各取出一隻,放入同箱中,也不爭鬥,反之,若雙方各取幾隻。放入同箱中,便起爭鬥,但不激烈,而且不延長,不久,就結同盟了。

法國文豪羅曼·羅蘭曾發表一篇題名《到蟻那邊去》的著作。裏麵有這樣一段,就引來做本節的結尾:

本能這種東西,不是進化的出發點,是中途產生的。換一句話說,本能也是隨時進化的。戰鬥的本能,不是根深的原始的東西。蟻類裏麵,尤其有戰鬥蟻的種類,常將本能訓練和改進。不想,人們本以為自己君臨一切,但比人類社會更進步的蟻類社會中,有許多可學的地方。隻教人們肯把塵埃滿布的窗子推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