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花蜂的社會生活

昆蟲裏麵,比蜂更有趣的,大概找不到吧!它們不單種類繁多,而且所過的生活,又是千差萬別:有的隱居泥中,有的高棲樹梢,有的隨波漂浮,有的寄生蟲體,有的孤棲,有的群居。現在隻把習見的和有特色的幾種,來大略講一講:

一陽來複,我們散步郊原時,常有嗡嗡之聲從遠方傳來。這聲音和報春鳥的啼聲一般,使人知道春已到臨,聽了十分暢快。春天最早開的是梅花、山茶。到這些花上來的,就是蜜蜂和花蜂。

花蜂中,有翅膀暗灰色的花蜂(Bombus speciosus),有生著橙黃色長毛的虎花蜂(Bombus diversus),有大形而腹部有黃毛帶的大花蜂(Bombus sopporensis),有全身密生著黑色長毛的黑花蜂(Bombus ignitus)和胸腹部密生著黃灰色毛的黃花蜂(Bonbus lersatus)等種類。它們都過著和蜜蜂相似的社會生活。

早春三月,花蜂已從它們的越冬處出來,這時,隻為了療治自己的饑渴,拚命采蜜。一到四五月裏,就著手造巢,並且替孩子們貯藏花粉和花蜜。它們造巢的地方,毫無一定,有時竟會利用現成的鼠穴,再開一條長長的隧道,通到地麵。它們的巢,不是同蜜蜂這樣有好多層,因它們分泌的蠟,比蜜蜂的要軟弱得多。

蜜蜂社會中,有生殖能力的,叫作女王,但在花蜂社會裏,女王這個名稱,嫌不適當,應該稱為母蜂。為什麽呢?因為它和人類一樣發揮母**。當初隻有它一隻,自己造巢,自己到野外去采集花蜜、花粉和樹脂,作將來自己孩子的食物。它產卵(是受了精而越冬的)保護孵化出來的孩子,自己看這些孩子羽化,飛出巢去。但蜜蜂的女王,不過是一種產卵機器,不發揮養育孩子、保護孩子的母**。母蜂造巢時,像前麵說過的,通常總利用廢棄的鼠穴,將草梗、葉片、苔蘚等咬碎,混入樹脂和蠟液,在裏麵造巢房。它們造巢之前,先到郊外去,用後腳采集花粉,用蜜囊吸收花蜜,帶了回來,掃落花粉,和入吐出來的花蜜,滾成團子,這是未來孩子們的食料。這些團子造成之後,母蜂就環繞團子造一間小室,在裏麵產下十二三粒卵子。不久,又從背部分泌蠟液,將這巢房(小室)的頂封住。同時,再分泌蠟質,造一個薄薄的壺,作貯藏花蜜用。這壺的直徑,約2厘米左右,深約4厘米左右,放在巢房附近。母蜂對於花蜜的貯藏,非常注意,因為是風雨之際的糧食。

黑花蜂

虎花蜂

花蜂

大花蜂

黃花蜂

巢房造成後,母蜂就靜靜伏在上麵,使卵子受熱孵化。這時它總麵向著巢口,留心外敵的侵入,簡直和鳥類等高等動物的孵卵,絲毫無二。

卵子約經四天左右而孵化。幼蟲吝吝吃那些團子,將它蛀成七洞八穿。當糧食吃盡起恐慌時,母蜂便再到野外去采集花粉、花蜜,回來後,在巢房的蓋上咬穿一孔,將花粉或稍稍流動的花粉、花蜜混合物,從這小孔丟落巢房裏。它不采集花粉花蜜時,就伏在巢房上,使孩子得到溫熱。這時若覺得饑餓,便把口吻插入蜜壺內,吸食從前貯藏的蜜。經過一個月左右,孩子已成工蜂,能夠幫助母親采集花粉、花蜜,蜜壺就丟著不用了。花蜂的蜜,比蜜蜂的要稀薄些。

花蜂的幼蟲,白色無足,頭部特別大。孵化後,再經六七天,幼蟲各吐絲造成堅牢的紙似的繭,而化蛹。巢房的中央,微微凹陷,是母蜂曾經靜伏著保護孩子的地方。假使孩子們雖然已經化蛹,還要暖氣時,它依舊伏在凹處,決不飛開去。到了孵化的第二十二三天,幼蜂就出來了。這時母親還負保護之責,替它們將繭上的出口開得大些。第一次羽化出來的花蜂,全是工蜂,比母蜂要小得多。這些工蜂一出來,母蜂便把采集花粉、花蜜的責任交給它們,自己再另造巢房產卵。此後陸續產生的,也全是工蜂,一到中夏,母蜂方產將來可成雄蜂和母蜂的卵子。

秋天,母蜂衰老,工蜂就代替產卵,但全係雄卵,所以這巢不久就要滅亡了。秋季,我們看到的大花蜂,多是母蜂。雄蜂雖也常有看到,但比母蜂稍小,略帶黑色,尾端沒有毒刺,很容易分別的。雄蜂雖在野外吸食種種花蜜過日,但到早霜一降,便一命嗚呼。工蜂也不久死亡,留下的,隻有將來可做母蜂的、**發達的女蜂。

地中的巢,格外大些,有時包含170隻雄蜂、560隻女蜂、180隻工蜂。但是,地上巢中,蜂數較少,大概隻有一半。一隻越冬的母蜂,子孫往往增加到三四百隻。蜂群的興衰,受氣候的影響不少:在亞熱帶地區,花蜂無須冬眠,繼續不斷地營社會生活。反之,在北極寒冷地方,花蜂都過獨棲生活。

花蜂最大的敵人,便是要偷蜜吃和咬破育兒巢房的野鼠。所以,除氣候外,對蜂群影響最大的,便是這地方野鼠的多少。達爾文曾經用貓和苜蓿的關係,來說明生物界的關聯生活。而花蜂也是其中的一環。現在隻講個大概,來結束這節:

苜蓿花的受精結實,全靠花蜂的媒介,而花蜂的繁殖,又常受野鼠的妨害。可是,侵害花蜂的野鼠,又要給貓捕食,繁殖上大受限製。所以,喜歡養貓的村莊,苜蓿最能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