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性凶猛,不論蝶、蛾、青蟲等,若在它們身邊,便任意殺戮,不妨稱為百蟲之王。胡蜂種類很多,最普通的是:全身生黃褐色毛的黃胡蜂(Vespa auraria)和拖著兩條長腿的長腳蜂(Polistes hebraeus),以及腹部有黃色細條的紋胡蜂(Vespa crabra)和翅膀暗褐、全身黑色的黑胡蜂(Phynchium flovomarginatum)等。

胡蜂造巢的地點,有地下和地上的不同:像大胡蜂和黑胡蜂造在地下,像長腳蜂和紋胡蜂造在地上的樹枝間,地下的巢多呈片狀,枝間的巢都呈球形。

春天,常見胡蜂飛到屋裏來,這是它們在找尋宅地。地點一找定當後,如是枝間巢,便在枝上造一個堅固的柄。若是地下巢,便用它堅強的大腮,先將地麵的木片、細枝、草屑、小石等掃除淨盡,再開掘下去,遇到樹根之類,將它咬斷,也做上一個強韌的柄子。這些是造巢的準備工作。

它再去尋得枯樹或朽柵,用大腮齧下幾片,嚼碎,混入唾液,於是便成製紙工場中的木漿了——可見在我們未發明用木材造紙之先,蜂已早在實行。它將木漿運回,在柄子周圍,一塗再塗,塗成一張薄片,這就是巢的基礎。木漿用完時,它再飛到原處,重新咬嚼木片,製得新木漿運回,在薄片中央,做成四個下垂的房。又趕忙在這四個新建的房裏,各產一粒卵子,再做一個傘狀的蓋,罩住全巢,下方開一出入口。此後,不絕地將木漿運向巢中,在四房的周圍,挨次更建造許多房。當這薄片鋪滿時,第一層房屋已告成了。造巢於地下的,出巢時常把泥屑帶出,可見是一麵掘穴,一麵把巢擴大的。而且它們的巢,不分層次,盡管向四周擴張,呈一片狀。胡蜂的巢房,不像蜜蜂這樣懸掛,而且水平地排列,換一句話:蜜蜂的建築是垂直式,而胡蜂的建築是水平式。

當巢還不十分擴大時,當初產在四房中的卵子已經孵化,此時,胡蜂就放下建築工程,替孩子們到野外去采集食物。才剛孵化的幼蟲,小得很,所以食料也隻是些軟嫩的蚜蟲、青蟲等,而且,將它咬碎,做成團子,才給幼蟲吃。有時,也喂一些花粉、花蜜。房口雖然向下,但因為有一種膠質物,將幼蟲的尾端粘住,所以不會落到地麵的。

女王一麵養育孩子,一麵增加房屋,順便產下新卵子。孩子一天天大起來,所要的食物更多,它就不管什麽昆蟲,看到便捉。運回巢後,嚼成肉醬,給孩子吃。有趣的是:牛肉店和豬肉店,它也常常光顧,弄得夥計們手忙腳亂。胡蜂學會吃牛肉、豬肉,還是近幾年的事,大概它們起初是為了捉群集肉上的家蠅和肉蠅,而到店裏來的,偶然發現美味的牛肉、豬肉,知道鮮肉養分很多,最適宜於喂養孩子,於是,捕蠅的益蟲變為掠奪鮮肉的害蟲了。

巢中有二十多間房造成時,第一次的幼蟲已經老熟,將自己吐出來的絲,封住房口,貼裏麵再造一層蓋,於是,這房就成藏蛹的繭了。孩子一到造繭,母親就不再放在心上,隻努力於養育別的孩子和建造新巢房。

此後再過10天到12天,最初孵化的四條幼蟲已化蛹,成工蜂了。當羽化時,這年青的蜂,能夠自己咬破繭蓋,不必母親幫助。這四隻工蜂一來,女王當然喜歡得了不得,因為它不必再到野外去替孩子們采集食料,一切由這幾隻工蜂負責。

女王自己所建造的,隻有起初的二十多(間)房,到工蜂一出來,便咬破巢的外套,將巢擴大。同時,又在巢的中央,向下方建造一根稱為中軸的柱,在末端造三四間房,再逐漸在周圍增添,於是第二層房子又告成了。再把中軸延長,建設第三層、第四層的巢房。大的胡蜂巢,竟有五十層之多,簡直和紐約的摩天樓相差無幾了。在中央的一層,麵積最大,上麵有三四千(間)房。這些房,在夏季,至少是三次,有時五次,做孩子的搖籃。羽化的蜂一出來,別的工蜂便把房蓋和蛹殼掃除,讓女王再去產卵。產卵的順序,是從中央到外側,再回到中央。

到秋季將近,最下二層上,便有幾個大形的房造起來。這些房的蓋,常呈球形,不像工蜂房那樣是扁平的。這房裏藏著將來成女王的幼蟲和成雄蜂的幼蟲。前者因得到富於養分的食物,變成女王,為傳種的基礎,和蜜蜂絲毫無異。這時,巢的外罩,恰呈倒立的花瓶形,有八九張紙這樣厚,這是幾千工蜂共同建造的。

長腳蜂的巢

長腳蜂的巢雖也造在枝間,但隻一層,而且沒有外罩,這是我們常能在灌木叢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