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公眾號的這些年,經常有很多媽媽來和我分享心事,其中有一條留言給了我很大觸動。這條留言來自一位職場媽媽,她說她平時工作很忙,常常加班,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當女兒上小學之後,她才漸漸發現,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差,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和她吵架。
最近,因為她忘記了給女兒帶第二天要拿去學校捐掉的書,她就在家裏大哭大鬧,“你一點都不關心我”“我不想要你這樣的媽媽”。這位媽媽既難過又委屈:自己也是為了給女兒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才會這麽忙、這麽累,但這並不代表她不在意女兒,為什麽女兒這麽不懂事,不能理解她?
當時我給她的回複是:“你有沒有和孩子聊過你的工作?有沒有讓孩子知道你的想法?有沒有認認真真地告訴孩子,她在你心裏永遠比什麽都重要?”
你的愛,要讓孩子看到
很多人都會覺得,哪個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我們放棄了舒適的大房子,換了一個狹窄的學區房;我們淩晨4點不睡,擔心著發燒的寶寶,還要為第二天怎麽跟公司請假為難;為了履行講睡前故事的約定,我們可以放下手頭的工作,耐心讀完故事,再繼續熬夜戰鬥……
但與此同時,我們又常常不自覺地為這份愛設下“條件”。大到“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小到“快點快點,別磨蹭了,真不知道你在磨蹭什麽”。孩子那天然具有吸收力的心靈,不斷吸收著我們說話時的語氣、態度和情緒。
孩子當然不知道什麽是學區房,為什麽要買學區房,媽媽為什麽每周會有五天不見了,客戶又是什麽……他們隻聽到了我們說的話,他們會從這些話中得出自己是否被愛、如何才能被愛的結論,而這個結論往往是:我要做得夠好,媽媽才會愛我。
所以,你很愛孩子是一回事,如何讓他知道並感受到你的愛,則是另外一回事。為了得到媽媽的愛和關注,孩子會把自己變成一個小怪獸:要麽胡攪蠻纏不講道理,要麽小心翼翼讓人心疼。
之所以會生出這樣的感觸,是因為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曆。以前,每次我帶了新玩具、新繪本或小零食給年糕,外婆就會抓住機會教育他:“你看媽媽對你多好,所以你要乖,要聽話,不聽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後來年糕有一次不小心砸壞了家裏的東西,從他忐忑的眼神裏,我讀到了這樣的內容:“我做錯了事情,媽媽會不愛我嗎?”
我想起了之前給他讀的繪本《我愛你,小臭寶》的英文版,故事裏的小男孩每天睡覺前都會問:“媽媽,你會永遠愛我嗎?”他怕自己變成臭臭的臭鼬、凶惡的鱷魚、撕被單的恐龍……像所有心懷忐忑的孩子一樣,他怕自己的一些壞毛病會讓他失去媽媽的愛。
他的媽媽回答:“如果你變成臭鼬,我就給你洗澡,抹上香粉;如果你變成鱷魚,我就幫你刷尖尖的牙齒;如果你變成撕被單的恐龍,我就重新把被單縫起來……無論如何,我都愛你。”
讀完這個故事,我鄭重地告訴年糕:“媽媽愛你,就像小臭寶的媽媽愛小臭寶一樣。媽媽愛你,隻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我是你的媽媽。”我想年糕應該聽懂了我的話,他摟著我的脖子深情地說:“我想永遠當爸爸媽媽的小寶寶!”
可是那個時候,做錯事的年糕還是那麽怕失去我的愛,像被拋棄的小狗一樣看著我,可憐又無助。
確定被愛,讓孩子生出愛的勇氣
那天晚上,我重新把這本書翻了出來給他講了一遍,並且在接下來的幾天,用不同的方式一遍遍告訴年糕:“我愛你,是沒有條件的。”
後來,當我們看繪本《媽媽,你會永遠愛我嗎?》的時候,故事裏正好有這樣一個情景,孩子打碎了花瓶在一邊難過,媽媽在收拾花瓶的碎片。旁邊配有這樣一句話:“你看不見我的愛時,我也愛你。”
我問年糕:“小男孩這時候知道媽媽愛他嗎?”
年糕說:“可能不知道吧。”
我說:“那你做錯事的時候,知道媽媽愛你嗎?”
他說:“我知道!”
之後外婆再說“不聽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這類話的時候,年糕就會毫不客氣地指出:“媽媽說過了,她不會不喜歡我的!”這讓外婆有點懊惱,覺得這樣的孩子不好管。我卻覺得年糕的“頂撞”很讓我欣慰,因為我知道他對於“媽媽始終愛我”這一點非常確定;而且我還知道,這樣的確定才是孩子“好管”的前提。
很多時候,家長抱怨孩子有事不跟自己說、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甚至撒謊。但家長們有沒有想過,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孩子害怕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了,會以為爸爸媽媽真的要收回給他的愛了。
如果一個孩子開始用各種看似無厘頭的問題,來試探我們對他愛的邊界,我們不僅不自知,還朝他大吼一聲“趕緊去睡覺!”,這真是育兒生活中一件可悲的事情。
改變了萬千父母教養方式的丹尼爾·西格爾教授說過,孩子隻有感覺好,才會表現更好。
我們對孩子的愛,不隻是一種情感維係的表達,更是孩子最好的成長動力。
因為被父母珍愛,所以才懂得珍愛自己;因為被父母信賴,所以也能信賴他人。在慢慢把這種肯定內化成自我認識的過程中,孩子才能逐步建立起自立和自信。
我們和孩子的情感聯結,就是構建他認知世界的情境底色。父母能喚醒孩子內心多少愛的回應,決定了他將來會成長為一個怎樣的人。
我想讓年糕帶著內心滿滿的安全感,陽光積極地麵對未來人生的每一天。因為終其一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尋找內心的滿足。能帶給孩子滿足的親子關係,才能走得最遠。這些始於愛的情商種子,就藏在我們對孩子每一次愛的表達裏。
後來《我愛你,小臭寶》被引進到國內,我也有幸被邀請到給這本書寫導讀文章。現在,每個睡前為孩子翻開這本書的媽媽,都能看到我和年糕的這段故事。感謝書中的這位媽媽,她為我提供了一個母愛話語體係,每一句話都在強化孩子的觀念——我愛你,永遠愛你,沒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