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4歲的時候,我帶他去參加了一個科技展。排隊看展的人很多,讓年糕興奮不已的炫酷智能汽車也很多。在這種連大人也需要耐著點性子的情況下,年糕像個小大人兒一樣,安靜、有秩序地耐心排隊,有條不紊地進行自己的體驗計劃。

在陪他完成體驗的過程中,我特別為他感到驕傲——表揚他懂事的人很多,但我看重的是他的自律。

“自律”是個現實又抽象的概念,那麽讓孩子學會自律要從何開始呢?

答案在生活中就能找到。從吃飯、睡覺這樣的小事開始,引導孩子學會安排好自己的日常,並長久地堅持下去,直到成為習慣,這就是培養自律的起點。

培養孩子自律,從教孩子認識時間開始

很多家長總嫌棄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不夠自律,卻沒有意識到,孩子可能隻是因為不知道時間是什麽。

當我們催孩子“都8點了還不起床,要遲到了”“隻能再玩5分鍾”“再不出門就來不及了”的時候,孩子可能根本理解不了為什麽。

時間的概念,是不可能憑空出現在孩子腦子裏的。要培養孩子自律,家長首先需要教會孩子認識時間。

年糕開始認識數字時,我就特意買了每一格都有數字的大掛鍾帶他看時間。雖然他沒有辦法確切地掌握幾點幾分,但很容易就能理解長針走幾格代表五分鍾、十分鍾。

糕爸就更厲害了,他在年糕活動的每一個地方都布置上這種大掛鍾,以便年糕隨時能“看到”時間。因此,我們家餐廳、客廳、我們的房間、他的房間,到處都是那種又笨又土的大掛鍾。

在認識時間、感知時間的氛圍中,年糕開始試著安排自己的時間。

比如,他自己坐上餐桌的時候就會開始計劃:“等長針走到7(8點35分),我就要去上學了。”吃完飯,他看看掛鍾會說:“還有五分鍾,我回房間玩一下。”有了時間意識,不用我們催,年糕都能把時間安排好。

在需要向年糕強調時間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會說“快點”“再過一小會兒”,而是具體告訴他:“我再給你五分鍾”“長針走到哪裏”。對於更小的、對數字沒有認知的孩子,小沙漏是一種更好的計時工具。

有一個問題是,很多家長在催促孩子的時候,遲和早的標準往往是根據自己的情況界定的,說開始就開始,要求結束就結束。這種混亂的標準,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去遵守和執行,當然也談不上自律。因此,在培養孩子自律時,家長還需要給出明確的時間標準,做好預期管理。

培養孩子自律,須做好預期管理

培養孩子自律的第二個重點:給孩子做好預期管理。

那麽,怎麽做預期管理呢?就拿晚上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舉例,總有媽媽頭疼,孩子會“聽完一個又要一個,沒完沒了”,最後睡前溫馨一刻還是以孩子的哭鬧和大人的吼叫告終。

不過,這樣的情況在我們家從來沒有發生過,因為每次給年糕講故事之前,我都會先和他做好約定,故事講到哪裏或講完幾個故事就睡覺。比如,年糕非常喜歡一本叫《飛機小百科》的書,書裏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飛機。他經常要我在睡覺前講,裏麵每架飛機大概要講三分鍾。每次開始前,我都會先問問他:“你今晚想讓我講幾架飛機呀?”

一般情況下,他總會要求講很多,比如說十個。這個時候,我會先把他的預期降低,和他說隻能講一個,同時也會給他個說服我的機會。

討價還價之後,我會假裝妥協:“好吧,本來我隻能給你講一個的,但你說的很有道理,那就講三個吧。”

這個過程既鍛煉了他的語言邏輯能力,也是幫孩子做好預期建設,讓他明白這個世界不是什麽都由他說了算,不是他的什麽要求都能得到滿足,同時還是讓他明確界限存在的一種方式。因為如果現在什麽事情都無條件地滿足孩子,在今後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很受挫。

做出約定,給出預期管理後,我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還會注意做好鞏固。比如我和年糕約定睡前講三種飛機,那在講的過程中,我會一直提醒他:“現在我們開始講第一種飛機。”“現在講第二種了,還剩一種噢。”“現在我們講第三種,是最後一種了噢,這種肯定特別厲害吧!”

我一直不斷地強化這個約定,待講完所有故事時,我就會提醒他:“結束了哦,現在該怎麽做呢?”這時,年糕就會自己把書合上,乖乖睡覺了。

對於孩子來說,他沒有那麽強的自律能力,能明確地把控每個時間節點。這個反複強調約定的過程,就是給孩子強化預期管理,讓他學會自律。

比如,我和年糕在科技展體驗智能汽車的時候,年糕好不容易才坐上心愛的汽車,坐上後他就舍不得下來。但是,我們後麵還有很多人排隊,這時我就和他說:“後麵還有很多小朋友在等,你看下手表,等長針再走兩格,我們就下來讓給後麵的小朋友坐,好不好?”

有了明確的預期和約定,到了時間,年糕自己就知道該下來了。

很多媽媽都覺得自家孩子總是磨磨蹭蹭,每天起床、吃飯、洗澡、睡覺等各種小事都要人催著去做,每次總要鬧得雞飛狗跳。這些事,往小了說,決定了你現在帶孩子有多累;往大了講,關乎孩子麵對未來挑戰的競爭力。在這些事上,孩子聽不聽話尚在其次,重要的是,家長要讓孩子通過這些事養成自律的習慣,因為這將提升孩子麵對未來挑戰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