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麵對孩子,總會有不知道該一起幹點什麽的困惑,除了陪看書、看動畫片,還有什麽事是可以陪孩子一起做的?
我家有一項經常進行的活動——桌遊。
桌遊,就是桌麵遊戲(Board Game)的簡稱,它源於德國,現在流行於世界各地。它之所以流行,不僅是因為它折射了這個世界最普遍的規則,還充滿了輕鬆的場景、大家熟悉的故事,是人與人之間很好的黏合劑。家人圍坐在桌邊,不需要電源,不需要網絡,在遵守遊戲規則的前提下,扮演各種角色,鬥智鬥勇,一輪遊戲玩下來,在歡聲笑語中,彼此的感情拉近了不少。
親子在玩桌遊的過程中,家長放下了總板著臉教訓人的身段,孩子也不再隻盯著電子屏幕,在熟悉規則、鬥智鬥勇、體會輸贏間,給予彼此最好的陪伴。
桌遊的選擇
桌遊聽上去很高級,但其實我們小時候玩的七巧板、跳棋、大富翁,都是桌遊,隻不過現在的桌遊已經經曆了無數次迭代。
因為我工作的關係,年糕很早就當上了桌遊體驗官,有條件接觸到很多新的桌遊玩具。陪他玩過之後,我會挑選一些留下來,桌遊就這樣慢慢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關於桌遊挑選的標準,我一般遵循“寓教於樂”的原則,選擇能開發、培養年糕各種能力的桌遊。比如:
培養邏輯思維和觀察力:兔寶寶魔法箱、三隻小豬、塞車時間。
訓練記憶力:勝在有腦。
訓練專注力:TOI小手電找找看、Smart Games IQ係列。
訓練語言、想象力:火星豬之故事大爆炸、Mighty Mind磁力拚圖。
培養數學思維:小狗天平、TOI熱帶魚數獨遊戲。
訓練邏輯思維:火星豬之數字龍卷風。
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彌鹿9合1經典拚圖。
除了適合年糕外,挑選桌遊還有一點我很看重:我也能玩得很開心!
說真的,即使我們再明白陪孩子的時候要全身心投入,做到有效陪伴,但是孩子樂此不疲玩的事情——蹲在路邊看螞蟻一個小時,撿一口袋不同形狀的石頭,用玩具槍對戰,真的是屬於孩子才懂的樂趣,大人很難走進那個世界。玩桌遊很解壓,恰恰就是我喜歡的事。
年糕3歲以後,我們的陪玩時間有了一個“潛規則”:做一件小孩喜歡的事,再做一件大人也喜歡的事。
讓孩子正視困難,玩桌遊是最好的演練場
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我們開始玩一些比較燒腦的桌遊。
比如,我跟年糕都很喜歡的一款桌遊——塞車時間(Rush Hour)。它有很多張難度不斷升級的任務卡,要通過挪動車輛的位置把卡在停車場裏的特殊小車弄出來,需要不斷去試錯。
一開始的任務容易,我還能“居高臨下”地管住自己,不去提醒年糕,或者巧妙引導他一下。等到困難模式,我跟年糕一起犯難:“我不會啊,怎麽辦?”
這時候我就老老實實地告訴年糕:“媽媽也不會,但是媽媽很想做出來,我們可以多試幾次。”多試幾次,無非就是按照一定的規則試錯,這時候我需要自己抵禦住想要上網搜攻略、去背後看答案的**。
年糕當然不知道網上有攻略,背後有答案,他隻是眼睜睜地看著媽媽,跟自己一樣,磕磕絆絆才能答出一道題,他的心似乎也能因此跟我走得更近一些了。
當我成功完成任務時,年糕會陪我一起歡呼,他表現出來的那個感動和激動是非常真切的。看到我的親身示範,5歲的年糕特別信服:世界上本沒有天才,練習得多了,才可能誕生天才。
希望將來,在遇到任何想放棄的事情時,他都能記住這一點。
孩子在桌遊中學習尊重規則,體會輸贏
玩桌遊並不總是愉快興奮的,當遊戲出現輸贏的時候,考驗來了。
我們玩的紙牌遊戲“數字龍卷風”,有點類似接龍遊戲,需要出數字一樣或者顏色一樣的牌。一開始年糕贏了兩局,非常得意,但是第三局快輸的時候,他就不高興了,嚷嚷著“不算不算”,扔掉自己不想要的牌,還想搶我們手上的萬能牌,這種時候,護著孩子的奶奶還會跳出來說:“小孩子嘛,你們讓讓他怎麽了!”
但是我不答應。我認真地告訴他:“你想要玩得開心,就要去熟悉規則,而不是去追求特權。每次都拿到萬能牌,沒什麽意思的。”
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小孩自己可以體會到:規則就是規則,不會因為你不知道、不了解、不熟悉,它就可以不存在或是改變。
大人和孩子玩這種需要一定技巧的紙牌遊戲之所以容易贏,與其說是有智商優勢,不如說是大人更容易很快地理解規則。一開始我讓著他,可以讓他先熟悉這個遊戲並產生興趣,這對孩子獲得遊戲掌控感很重要,但是我會先示範給他一個失敗者的風度:“啊,我輸了!剛才那張牌我應該再仔細考慮一下的,祝賀你贏了一枚勳章。”
慢慢地,他越來越熟悉規則,也明白媽媽不會讓著他,不會為了取悅他而改變規則,他不但真正體會到了有輸有贏的遊戲才好玩,也潛移默化地懂得了尊重規則的意義。
桌遊,居家旅遊必備的帶娃神器
印象中很深的一次,我提醒年糕該刷牙洗臉睡覺了,年糕很不情願,看樣子就要賴倒了。我靈機一動問他:“要麽我們現在來玩一局‘動物對對碰’,贏的人就能決定誰給年糕刷牙。”
這種時刻,我是很佩服自己的智商的——反正不管誰贏,下一步就是去刷牙。
動物對對碰是我們愛玩、常玩的一種紙牌遊戲,它需要玩的人聚精會神地觀察,爭分奪秒地搶答。兩人玩的時候,一人出一張遊戲卡,誰最快找出相同的動物並大聲喊出來就獲勝。在我們愉快地大聲喊出“獅子”“老虎”的時候,年糕不想去刷牙的小小怨念完全沒有了。
桌遊,既沒有破壞我們的日常慣例——按時睡覺,又避免了跟孩子陷入討價還價之爭。
所以,每當我工作很累,回到家精力不太充沛的時候,我都會建議年糕:我們來玩桌遊吧!
另外,年糕是比較內向的小孩子,平時我會刻意邀請一些小朋友來家裏玩,讓年糕可以在他熟悉、有安全感的環境裏鍛煉人際交往能力。我會為來玩的小朋友挑選一些競爭性不高、娛樂性很強的桌遊,每次他們都能玩得很開心。
出去旅行,如果要坐長途飛機,我也會給年糕準備一個拚圖桌遊。在航程中,他安安靜靜玩一個小時,玩累了倒頭就睡,非常省事。
在國外,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在公共場合打擾到別人,都是一件讓人很難容忍的事情。在有些餐廳,很多時候我們一落座,服務員就會送上一個塗鴉本和蠟筆,或者是一個簡易桌遊,其實就是告訴我們:讓小孩保持安靜。
有一次在一家外國餐館等待就餐時,我們拿出了自己準備的桌遊。見此情景,服務員一臉驚訝,對我們讚不絕口,還特意幫我們調了一個很好的位置。
你看,能和孩子一起玩,並且你也能樂在其中的桌遊,是你陪著孩子一起成長的好道具。在這個互動的時光裏,你能看到孩子的很多麵,也會在不經意間,發掘養育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