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個朋友跟我說了她的經曆。她說,有次幼兒園讓家委會組織周末秋遊,結果好幾個家長在群裏公開反對,說孩子周末要上英語課、圍棋課、畫畫課、樂高課、編程課……不能缺課!

這時候她才意識到,原來,孩子班裏的同學周末都會上興趣班。

再回頭看看在小區裏玩水槍的兒子,焦慮馬上如潮水般淹沒了她:“我的孩子是不是落後了?該給孩子報興趣班嗎?該報什麽班?該報幾個呢?”

帶著這些問題,她來找我,而我在認真思考後,真誠地回答道:“我不知道。”

這是真話。興趣班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挖掘他的特長潛能。一百個孩子就有一百種不同的興趣愛好,哪會有一刀切的選擇標準呢?

再說,對於報興趣班這件事,我也實在沒有太多經驗啊!

年糕上小班時,我給他報過一個街舞班;到了中班,報了個體能課,由糕爸帶著他去踢足球和打網球。

我一直覺得,給孩子報興趣班的關鍵,不是什麽時候報、報幾個,而是怎麽幫孩子挑選興趣班,並在他想放棄的時候,如何幫他堅持下去。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談興趣班,我還真的有一些心得。

孩子上興趣班,對家長是一個挑戰

孩子上興趣班,不隻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它同時要求家長的高度配合。當孩子被興趣點燃熱情後,要取得輝煌的成果,一方麵需要孩子願意為之長期堅持辛苦的練習,另一方麵需要家長投入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如果家長沒做好吃苦的準備,給孩子報興趣班並不能帶來他們所期望的“超額收益”。

因此,無論給孩子報什麽興趣班,家長都要想清楚:我有沒有準備好給孩子報興趣班?我給孩子報興趣班的目的是什麽?

所以,給孩子報興趣班沒那麽簡單,最大的挑戰還是落在家長身上。家長要清楚,上興趣班不隻是孩子的事,它是需要家長陪孩子一起完成的一個人生挑戰。隻有家長準備好了,才能在孩子麵對困難的時候,帶他克服挑戰;隻有把興趣班看作一艘帶孩子出發的小船,它才不會成為壓得家長和孩子喘不過氣的石頭。

興趣班的選擇標準:不影響全家人的生活質量

很多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是抱著“孩子有個特長,可以增強競爭力”的想法。但真正有競爭力的特長,並不能靠上個興趣班,一周上一兩次課就能培養出來。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在孩子6歲之前,在興趣班的選擇上,家長都可以佛係一點,牢記興趣班隻是給孩子提供豐富的體驗環境,而不是要開始專業訓練。

其實,6歲之前,孩子很容易對一件事產生興趣,新鮮好玩的試聽課總能一下吸引他的注意力,這些興趣班觸發興趣的意義遠大於讓孩子掌握某種技能。

所以,如果孩子感興趣,而家長經過考察後覺得培訓機構和老師都靠譜放心,學習費用也在家庭經濟的承受範圍內,而且最最關鍵的是,培訓班離家近、接送方便,那麽,孩子上什麽興趣班都挺好。

事實上,後兩個條件通常都會被家長忽視,但它們其實很重要:無論是上興趣班的路程還是其過程,隻要孩子不感到痛苦,家長也就不會太痛苦。雖然在興趣班的投入上,很多家長都是視金錢為糞土,但是一旦你每堂課都在想這1個小時值不值180元錢,就必然會追著孩子問到底學到了什麽。更別說,為了節省開支,有些家庭連出遊、休假都不敢安排。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更會嚴重影響全家人的生活質量。長期下來,孩子興趣班上得不開心,家長們也會覺得心累和身累,結果就是並不能實現讓孩子上興趣班的目標。

給孩子報興趣班前,先去體驗

很多家長給孩子報培訓班,都抱持著“多學點總沒錯”的心態,但事實上,所有堅持不下去的才藝培訓都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與其盲目給孩子報興趣班浪費時間和金錢,不如帶著孩子一起先體驗一番。這麽做,一方麵可以觀察孩子對這個興趣班是否感興趣,能否融入這個興趣班的環境;另一方麵,家長親身體驗後,也可以提前感受孩子以後可能麵對的困難,從而能夠理解孩子,進而幫孩子共同麵對上興趣班時遇到的困難,讓孩子更有動力堅持上興趣班,不會中途就打退堂鼓。

比如學鋼琴,很多媽媽最愛問一個問題:孩子幾歲去學鋼琴合適?

要我說,問出這個問題的人,大概也跟我一樣是不會彈鋼琴的。曾經我也想給年糕報個鋼琴班,因為班裏有個小男孩,在晚會上穿著一身帥氣的小禮服,表演了一個鋼琴獨奏,引來無數掌聲和羨慕。那真是一位老母親的高光時刻呀,看得我都心動了:要不給年糕報個鋼琴班?可是年糕從來沒說過自己想要學鋼琴,那僅僅是我的一廂情願,怎麽辦?

我有個好習慣,在確定讓年糕學一樣新東西之前,我自己都會先去體驗一遍。

那天,我來到鋼琴培訓中心,那裏放著一架可以試彈的鋼琴和《小星星》的簡譜。在老師的協助下,我才找到琴鍵上中央C的位置,磕磕巴巴彈了一遍不加和弦的《小星星》。我當時唯一的感受是:累!

鋼琴有88個鍵,每個鍵按下去,都會感到一股阻力,術語叫“鍵重”。不同牌子的鋼琴,鍵重還不一樣。因此,要彈鋼琴,手指必須有一定力量。作為一個成人,我在彈鋼琴的時候都感覺很累、很吃力,更別提孩子那柔嫩的十根手指了。要不是親自體驗,我根本體會不到孩子們對練琴的抗拒和恐懼,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經過我自身的體驗,我最終放棄了給年糕報鋼琴班的打算。如果他以後主動提起學彈鋼琴,我會考慮,但我不會再按照自己的意願給他報班了。

孩子的堅持,離不開他的興趣和家長的引導

有些孩子,在參加興趣班體驗課時,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可是等真正報名上了興趣班後,他卻不願意了,或是動不動就不肯去。麵對孩子的反複無常,家長總會很迷茫:怎麽做才能讓他堅持下去呢?

首先,要選孩子真正感興趣的。興趣是讓孩子堅持下去的最大驅動力,那麽,要怎麽判斷孩子對興趣班是否真正感興趣呢?

更多的是要看孩子上完興趣班的表現。如果他每次上興趣班的狀態都是放鬆的,上完興趣班後都是開心的,那麽他偶爾的抱怨並不會影響他對興趣班的堅持。比如,年糕小班時上街舞班,雖然他一直挺喜歡跳街舞,但有時也會說:“我再也不想去上課了。”不過在堅持帶他去上完課後,他又會說:“我還想再跳一會兒。”雖然平時他很討厭在人前表演,可是在街舞匯報演出那天,他又很開心。所以,年糕能一直堅持上街舞班。

另外,孩子能不能堅持,還要看家長如何引導。這裏,我想分享一下閨密虎皮媽的故事。

虎皮媽的女兒曾經因為好朋友練跆拳道,便也哭著喊著要去。結果練了一年,她就不肯再去了。雖然很無奈,但虎皮媽也同意了。

後來女兒又想學鋼琴,這次虎皮媽沒有馬上答應,而是拖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裏,她反複問女兒是不是真的想學鋼琴,還帶著女兒一起逛琴行、選老師……讓女兒親身參與各種上鋼琴班的準備活動,讓她體會機會難得,從而珍惜並堅持。

然而,隨著練習的日漸枯燥和練習曲目的難度加大,女兒果然又不肯繼續練琴了。

這次,虎皮媽就帶著女兒回到了當年的跆拳道班,讓她看看之前和她一起學跆拳道的孩子,看看他們都取得了怎樣的成績。然後,虎皮媽問女兒:“你現在還會跆拳道的基本動作嗎?”女兒搖頭說已經忘光了。

於是,虎皮媽告訴女兒:“放棄很容易,但是你看,一旦你放棄,你之前付出的所有艱辛、做出的所有努力都將歸零。隻有堅持下去,你才能變得越來越厲害。”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隻負責引導,最終的決定權還是要交給孩子。

有些家長可能覺得,強逼著孩子去上興趣班,等孩子度過了“瓶頸期”,自然就能堅持下去。但有些家長則擔心:硬逼著孩子去上興趣班,會不會給他造成心理陰影呢?

這樣說起來,我自己還真有個類似的慘痛經曆。小時候,我爸媽讓我學二胡,但他們不懂鑒賞,也給不了我任何指導,就是純粹覺得女孩子應該學個樂器。他們每天給我定個鬧鍾,規定我練習一個小時。這段莫名其妙又枯燥痛苦的練二胡經曆,直到現在都是我心頭的一抹陰影。

所以,對於要不要強逼著孩子去上興趣班,家長要看孩子的情況來決定。畢竟,相比特長,健康的心理更為重要。

其實,隻要家長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等他長大一點,他自然能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這時對於上興趣班,甚至不需要家長的過多幹涉,他就能自發地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