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我們這個年歲,“歲月靜好”似乎成了理衡量生活狀態是否理想的唯一標準。這代表了曆經鉛華,表示對平安寧靜的向往。喝喝茶,插插花,寫寫字,偶爾烘焙,仿佛無欲無求,已然升華。事實果真如此嗎?
隻因為現實生活中的各類“大媽”行為令人匪夷所思,避之不及。
一段時間,頻頻被轉發的各類“河東獅吼式”的“大媽”視頻,還見得少嗎?
不願意被歸類為“大媽”的我們,願突出成另一種生活方式——歲月靜好。人到中年,女人還求個啥?現世安穩,不折騰、莫鬧騰。
自古好女人標簽——“溫柔賢惠”“歲月靜好”。
然而,女人永遠是矛盾體。我們無一例外,都期盼成為有魅力的女人。
那魅力,到底是指什麽?
經過些感情,體會過婚姻,身為母親而激發出強大的生存力。自己的事情自己說了算,敢於麵對年齡,接受自己。
年齡增長給閱曆帶來的好處,斷不是盈盈年輕女生能體會的。風韻猶存之狀態,我想,其實是這個階段最好的樣子。
風韻之霸氣“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論風韻猶存的極致範本,當數丁玲。
人到中年不可避免的發福,一樣呈現在丁女士身上。你大概不會說丁玲漂亮。
現人隻津津樂道她的“桃花運”和四段非比尋常的感情。
她與比她小一歲的編輯胡也頻及後來的詩人馮雪峰,曾經三人同居。
丁玲與胡也頻。
丁玲與馮雪峰。
盡管後來沒有在一起,馮雪峰也沒說過丁玲的半點不好。
丁玲說:“我知道,你那樣講,是為了維護我!”
而當時更令整個延安轟動的,是38歲的丁玲主動追求小她13歲的下屬陳明。
工作中,天性敏感的丁玲喜歡上了陳明。
陳明偶然提道:“主任,你也該找個終身伴侶了吧?”
丁玲立刻說:“你看我們兩個怎麽樣?”
這讓25歲已婚的陳明無比糾結。他在日記中寫道:“我要盡早結束這樣的感情。”可是他內心又無法克製對丁玲的愛慕,他把日記給丁玲看,丁玲反問:“我們的感情還沒開始,何來結束?”
丁玲與陳明。
光從照片上看,你看不到兩人的般配之處,可是這段最不被人看好的婚姻,卻一直走到最後。這一對老夫妻晚年的燦爛笑容,相濡以沫、苦盡甘來的自在開懷,勝過多少物質財富。
當今的評論者說她是“飛蛾撲火”的一生,為什麽要用“犧牲”的角度來形容呢?那份愛和相互支撐的精神,哪裏是要求門當戶對、按部就班的世人能體會的呢?
兩人曾相互約定:“一不準死,二不準瘋。”他們愣是靠著這樣一份感情撐過來了。
我想說的是,丁玲之所以有著如此獨特的魔力,不如說是因為對生命有轟轟烈烈追求的**吧,無論文學還是感情,誰能抗拒生命之火的力量呢?
這何嚐不是成熟女子風韻的魅力?
永不放棄追求愛情“別說自己老了”
另一位同樣對生活有著熱情的女人,叫黃宗英,她一生同樣曆經了四段愛情。直至晚年,她依舊熱愛生活,不放棄對愛情的追求。
黃宗英17歲與一位音樂指揮結婚,婚後18天丈夫因心髒病發作去世。
21歲,黃宗英與欣賞、憐愛她的社長程述堯結為伉儷。還是大女孩的黃宗英,並不懂愛情,更多的是在比她大9歲的程述堯這裏“療傷”。
再之後,她遇到大她10歲而風度翩翩的趙丹。趙丹對已婚的黃宗英陷入無法自拔之境,向黃宗英的表白直截了當:“你應該是我的妻子!”
68歲時,黃宗英收獲了人生中第四次愛情——80歲的作家馮亦代為黃宗英傾倒。僅一年時間,他們寫給對方的信就超過了50萬字。
92歲的馮先生的最後一封情書:
可是我又得去檢查,雖然隻有兩個星期,那總是不在一塊的……我所希望實現的,是永遠永遠不分離,總在一塊,這是以後的日子必須做到的。這是我的想法,而且必須做到。從現實講,我是十二萬分的愛你,比愛自己更多。你是我所見的唯一的天才。天才與瘋狂本來是一根線兩個麵,不能嚴格分別,這是總難以分割,有一時是天才,有一時看是瘋狂,問題不在你本人,問題在第三者不知的人要誤解,而我看你的正是這個。有人說你處世瘋狂,而我看來卻是你的本色,天才就是這樣的,但是凡人就看不慣。
幾經喪夫之痛,黃宗英依舊能坦然麵對自己的感情。
晚年的黃宗英,堅持彈鋼琴、跳舞、練書法,甚至還學英語。她曾經寫下一首小詩《別說自己老了》:“別說自己老了,別老說自己老了,根本別去想我是老還是不老……”
如此人生,生命的活力使 “她像一團火,火熱而善良、善良而天真、天真而執著……”
忘年戀令人肅然起敬
歲歲年年,從28歲到43歲,你見到的“忘年戀”中的翁帆,有著愈發煥然的堅定和自若。麵對猜忌和圍觀,她做了選擇,並勇於麵對。
楊振寧慶90歲生日時表示,青春並不隻和年紀有關,也和精神有關。風韻猶存的女人不也一樣?卻少有媒體能寫出挖掘這樣女性內心的報道。
翁帆曾在《鏘鏘三人行》中簡短評價丈夫:人人認為楊先生為人很“精”,這與我認識的楊先生的為人處世態度完全相反。
看看翁帆給丈夫的情詩:
嚴冬,此處冷,彼處寒。枯葉凋零,君屬何人?君麵憂鬱,含淚而笑。喃喃自語,難言再見。我心沉落,淚湧似濤。
不得不對這位成熟的女性肅然起敬。
普通人,太習慣將旁人的生活作為參照了。
看看別的同齡女人,對照自己的生活——嫁了什麽樣的老公、老公賺多少錢、他們的婚姻如何、到底是不是真愛……
反觀上述少有的魅力女人,她們敢於做出“駭人聽聞”的舉動——不按世俗模板生存,相信自己的判斷、自己的選擇,不後悔、不比較。
自然,這樣的女人是不多的,正因如此,她們人生的魅力才顯得更加“傳奇”。
可是,記住,我們並不是為傳奇而活,我們隻為自己的一生負責。
過來人的閱曆和見識不能成為羈絆。
讓獨立生活的能力和勇於追求的熱情,成為你風風火火的風韻、風致和風度。
別再強裝歲月靜好,你本風韻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