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該解決這個問題了:東漢為什麽會滅亡?三國為什麽會出現?
記得有個隨時可以吵架、又永遠也吵不完的話題:大漢朝跟同時代的羅馬帝國相比,誰更牛?貌似吵架的結果,是“我們”占了上風。至少,有這麽美麗的故事:大漢朝的軍隊擊敗了匈奴,匈奴狼狽地跑到歐洲,居然在那邊完虐一切,最後還把西羅馬帝國給整趴了!(故事是有的,可內情太複雜,實在不像說出來的這麽美麗。至於漢朝和羅馬誰牛,還是留著大家慢慢吵吧……但不管怎樣,說大漢朝足以雄視當時的地球,還是沒問題的。)
可是……如此“強漢”,它就亡了!亡得這麽透,這麽徹底。豈止“國已不國”,那叫天下土崩!
一個空前規模的大亂世,就從這裏開場。其實,三國隻是這個亂世的第一幕,一個開頭而已。魏晉南北朝,從184年張角黃巾起義,到589年楊堅統一中國,將近400年,中國大地分崩離析,五胡亂華風雲變幻,亂得好透,好久,好喧騰。
那麽,原因在哪兒?大漢為什麽會亡?
正經點兒的說法是:天將降災異於斯國也。
不太裝的說法是:唉!你咋就那麽倒黴呢?
最直接的說法:真是——撞了狗屎運了!
外戚和宦官咋蹦出來的?金環蛇咋煉出來的?兜兜轉轉,其實核心原因就一個:皇帝死得太早,全體遺傳式早掛!不過,咱不用懷疑老劉家的基因,難道劉徹、劉秀都染色體異常?而且皇族後裔們,長壽的也大有人在,偏偏誰當皇帝誰早死!洛陽漢宮那個皇座的頂上,氣運環肯定是黑爆了,比曹吉利腦袋上的閹黨巨鍋還黑。
以上狗屎運第一條,皇帝集體早掛。
下麵,狗屎運第二條:太陽也瘋了?
沒錯,天將降災異於斯國也。連太陽都跑出來幫忙!真是天劫難逃。有專家研究指出,前三國這100年,正好是太陽黑子在1600年裏活動最衰弱的極小期!
極小期意味著啥?地球上的氣候會極度不正常。於是,東漢非常不幸地成了中國曆史上自然災害最頻發的時段。山崩、地震、大旱、洪水、暴風、鼠害、蝗蟲,凡是能趕上的,哪個也沒躲過去,還常常是數災並發。而且每次大災之後,必定緊跟著大瘟疫。
自然災害摧毀了老百姓的日子,但這還不算最可怕的,真正恐怖的是,頻發的天災,摧毀了大漢人民的信仰!
摧毀了生活還有救,就像割韭菜,隻要你人還在,心沒亂,割了一茬還能再長一茬;可摧毀了信仰,就等於連根拔!讓你連怎麽活下去都不知道了。
大漢人民的神聖信仰是啥呢?當然是——儒學!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學就把天下徹底征服了,從皇帝到官員,從士子到老百姓,愛儒家都愛成了迷信。
比如那句名言:“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給兒子留滿筐的金子,還不如給他留一部儒家的經。
又比如,當時有人靠讀經就被免了賦稅,這是何等福利啊,讀書免稅!全天下能不都愛學習嘛!有人因為特懂《易經》,就當上了朝廷兩千石的大官!在漢朝,兩千石可是高級官員的門檻;還有一位叫公孫弘的,因為對《春秋》有研究,居然沒幾年就從一個白衣當上了漢武帝的三公,頂級高官!
再比如,那時候法官審案子,可以不完全依據法律,那依據什麽呢?還是那個字——經!拿出儒家的經書就能判罪。這就叫“春秋決獄”,是我們司法史上極有特色的一筆……
那時儒家,不僅僅是一門學說,簡直成了國教,所有人都全身心地信、全身心地愛啊。
可是,如此“神聖”它就……崩了,跟東漢的國運一起走向了末路。要問罪魁禍首,很明確,就是天災。或者說,是太陽一不小心打了個盹兒,弄了個黑子極小期,於是,大漢人民的信仰,呼啦啦似大廈傾……
天災又是怎麽毀了儒學、毀了全體人民的信仰的呢?這就必須得說,董仲舒老先生那個偉大的“天人感應”理論。
漢武帝用董仲舒的提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天人感應”正是董仲舒這一整套的核心。
“天人感應”是這麽教我們的:皇帝之所以是皇帝,因為他是“天”選定的,是“天”讓他來統治人民的。老百姓不要不服,因為這是“天命”。
有人就要問,皇帝是老大,是不是就可以為所欲為,誰也管不了?不是。董仲舒說,“天”既然選了這個皇帝,那“天”就會負責,就會管。
如果,皇帝是好的,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天”就會降下吉瑞,對皇帝進行表揚。我們常在史書裏看到,哪座山上又發現了祥瑞神鳥,哪塊地裏又刨出了五彩神石,皇帝一聽說,都高興得手舞足蹈,這正是“天”在表揚他的政績,誇他幹得好呀。
如果皇帝幹了不好的事,“天”又會怎麽辦?那就降下災異。所有的自然災害,都是“天”對皇帝的警告和懲罰。就是太空裏掉下塊隕石,昆侖山發生了雪崩,東海刮幾天台風,也都是因為皇帝犯了錯,是“天”對他的懲戒。所以,一逢災異,皇帝立馬誠惶誠恐,趕緊救災不說,還得立刻寫檢討,發詔書,這叫“自譴”“罪己”。這種檢討,光武帝劉秀就寫過四回。
後來皇帝們不願再“罪己”了,災太多,檢討不過來,那總得有人來“頂災”吧,於是就“策免三公”。啥叫策免?就是把太尉、司徒、司空這等頂級大官先教訓一通,再免職回家。國家出了問題,當然得有人受罰,得有人丟官,這樣才能對“天”、對老百姓有交代呀。
可無奈的是,東漢的自然災害太恐怖了!據《中國災害通史》統計,東漢一百多年間共發生:水災,75次;旱災,77次;地震,101次;蝗災,54次;風災,21次;雹災,28次;凍災,18次;瘟疫,37次……
皇帝得發多少“罪己”詔,難不成周周寫檢討?那就策免三公吧,可是……三公的人頭太少,哪夠用。西漢時“策免三公”,是真“策免”,免了官就回家,再不錄用了。可到了東漢,“策免三公”早變成了走形式,做樣子,成降級任用了。你今天被“策免”,從“公”變成“卿”,但過不多久又發生自然災害,那個頂職上去的,就又被“策免”了,於是,你又被提拔,當回了“公”。所以東漢不少“三公”,這輩子都被“策免”過好幾回。
神聖的儒學,人人都信奉的“天人感應”,現在簡直跟玩過家家一樣,甚至連皇帝自己都開始不踏實了。我賑災了,罪己了,策免了,可“天”怎麽還看我不順眼呢?山洪還是暴發,隴西還是地震,瘟疫還是流行……難道……難道是儒家的說法有問題了?難道“天人感應”本身就不對頭?
從皇帝到小民,人人都開始懷疑,可人人也都不敢說出口。直到有一天,漢桓帝忽然拜起老子來了!皇帝拜老子,這標誌著啥?儒學的黃金盛世,是真的已成往事,國教一樣的神聖信仰,是真的崩了……
國家潰敗,信仰崩塌,真是一場天劫。任你鋼筋鐵骨,計謀百變,也禁不住三坨狗屎運。早死的皇帝們和熄火的太陽黑子,終於把大漢朝送上了不歸路……
那麽最後,我們就來畫一幅圖,一幅大漢的“千裏江山”,去看看那些末世中的人物們都在幹啥。
場景一:洛陽漢宮。
洛陽宮裏,荒唐又愛財的漢靈帝,在後宮大擺市場,讓宮女太監們扮成小商販,擺攤叫賣,他在一邊高興得歡蹦亂跳。其實,靈帝早嫌玩過家家不過癮,早就做起真買賣來了。那他一個皇帝能賣啥?賣官。都標好價:兩千石的官賣兩千萬,四百石的官賣四百萬,幾千萬賣一個公,幾百萬賣一個卿。錢賺來了,皇帝滿意了,拉起大宦官張讓和趙忠的手,快樂地說:“張常侍就像我親爸,趙常侍就像我親媽呀……”
場景二:京都大官們的府宅。
在這些深宅大院裏,新時代的年輕人成長起來了,他們在思考,在探路,給自己探路,也給天下探路,他們一塊兒策劃,一塊兒折騰,一塊兒逞能,準備在馬上就要到來的亂世中脫穎而出,比如袁紹和曹操。
場景三:邊荒之地涼州。
一個雄壯威猛的俠士,殺掉了自己家的牛,請一群羌人頭領喝酒。這俠士有本事,力大無窮,能左右手射箭,為人還特講義氣,所以羌人們不服別人,就服他。於是,這個俠士在涼州漸漸成了氣候……這個人,名叫董卓。
場景四:遙遠的江南。
江南吳郡,富春縣,一個帥帥的男孩長大了。這小夥打小就不同一般,性格豁達,行事威猛,走到哪兒都搶眼。跟老爸出去辦事,正遇上盜賊搶商人,別人都嚇得抱頭就跑,小夥卻淡定地跟老爸說:“這夥強盜我能搞定。”說罷提刀上前。他一邊走一邊用刀比畫,做出指揮手下左右包抄的樣子,強盜一看,這小子帶了多少人呀!一定是官兵來了!嚇得立刻丟下財物麻溜跑了。小夥跟著衝過去,一人追殺一窩強盜,還斬首了一名……周圍的人又驚又服,急著問:這是誰家孩子呀?也太厲害了吧!這個人……名叫孫堅。
場景五:洛陽緱氏山中。
大學問家盧植的學館裏,書聲琅琅,一群年輕人正跟著盧老師讀經。學生裏有兩人最引人注目,一個身材挺拔,模樣俊俊的,說話也好聽,特別善於辯論;一個悶頭不開口,看不出喜怒哀樂,特深沉,但他性子隨和,待下人很好。這倆學生是好朋友,不過,書都念得不咋樣。特別是那個不愛說話的,為人義氣,好交朋友,可就是不喜歡念書,所以這倆也算不上盧老師的得意門生。誰又能猜到,這倆差生後來的叱吒風雲……又俊又能說的那個,名叫公孫瓚,貌似深沉的那個,名叫劉備。
場景六:風雨飄搖的中原大地。
一個道人,披著頭發,拄著九節杖,手裏還捧著一碗水,碗上貼著符。他麵前,跪滿了窮人百姓,人們朝他不斷磕頭,排隊等喝他手裏救命的“符水”。道人身後,隨從和信徒更是成百上千。道人自創了一個教派,名叫“太平道”。他一出來布道,動靜比當地太守都大。窮人老百姓現在不是沒人管了嗎?好,我來管。這道人自稱“大賢良師”,一邊教育百姓們一心向善,一邊救濟他們,給他們治病。治病的辦法是;喝符水。符水治百病!老百姓們沒得可信,都拚命地去抓這根最後的救命稻草,“太平道”的信徒簡直呈幾何級數增長,很快達到了幾十萬、上百萬!遍布整個中原!老百姓就看這道人親,比皇帝有愛多了,為了他連性命都能豁上……這個道人,名叫張角。
這就是亂世。英雄梟雄,神魔鬼怪,高士清流,地痞癟三,人人眼裏放光,都攢足了勁兒,等著要出場!看看眼前的世道,規矩壞了,信仰塌了,空間大了,自由度高了,誰都能一展身手,各種能量都可以無壓力地爆發!
那麽,開始吧。
華麗麗的三國亂世正式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