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兒

曹操小時候是一個猴兒,跟吉利這名字特搭。大概從出生就不是省油的燈,所以才得了這個又活脫又喜慶的名字。

要說娃娃們的天性,真是造物的鬼斧神工,實在不是我們凡人能左右的。規律是:你出生時是猴兒,必然一輩子是猴兒,一歲有一歲的猴兒,十歲有十歲的猴兒,長大以後,還有長大以後的猴兒,即使老了,也是老人堆裏的猴兒!所謂“別看現在淘,大點就好了”,就是自我安慰用用,根本不存在的。

不過,後天教育也不是沒用,多少能調理調理猴兒性,限製一下繼續猴兒化,早點像個正經人。

但曹吉利,是猴兒得很徹底的,都當大佬了,還時不時猴兒性爆表。

他怎麽能這麽猴兒?

第一,天生來的,這個連親爹親娘都無能為力;

第二,沒接受去猴兒化訓練,親爹親娘都沒管。

所以,吉利一猴兒到底,再不回頭了。

絕對放養的童年

吉利家的育兒思路,絕對是放養,全開放式。

吉利是他們家的大兒子,下麵有好幾個弟弟。可他這個長子,從小就不招老爸待見。大概太猴兒了!管起來實在頭疼,老爸曹嵩根本懶得理他。老爸不待見,那總有親媽吧?可吉利的命實在不好,親媽很可能不是正室,也很可能早逝,完全沒存在感。後來吉利都老大了,還特別沉痛地寫詩:

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

乍一看,還以為是個孤兒呢!

——我是真可憐哪!從小就沒福。生來就低賤,沒人疼沒人管。既沒有老媽給我“三徙”的教育,也沒有老爸給我“過庭”的指導……我真慘哪!

“三徙教”“過庭語”,是兩位頂級大人物的育兒典故。

“三徙”,指的就是“孟母三遷”。

話說,孟子老爸死得早,孟子跟著他媽長大。一開始,他家住在墓地邊,孟子就跟著鄰居小孩一塊兒玩哭喪,又是下跪,又是捶胸頓足地號,學得跟真的一樣。孟子老媽一看,這哪兒行!就說:“這不是我兒子能住的地方,咱走。”於是搬家。

搬到了市場附近,鄰居是個屠戶。這回可好,孟子又跟鄰居小孩學起殺豬來了,不但學殺豬,還學會了怎麽賣豬肉!孟子老媽又皺眉了,“這也不是我兒子能住的地方,咱走!”又搬家。

最後,孟子老媽把家搬到了學館旁邊。每天聽著琅琅書聲,不錯,清心。孟子還能跟著一塊兒讀。每月初一,官員們還到學館的文廟來參拜,一個個端端正正,連走路姿勢都講究。孟子也學得有模有樣。孟子老媽這才點了頭:“嗯,這個地方,才適合我兒子住。”於是,孟子家終於實現了定居。

就是這麽一位不怕“搬家”這天下第一煩的偉大母親,讓曹吉利羨慕得牙癢癢,我怎麽就沒有這樣的親娘對我進行教育呢!

另一個“過庭語”的故事,說的是孔子教育兒子。

一天,孔子端正地站在堂前,兒子孔鯉經過,誠惶誠恐地一溜小跑,孔子威嚴地開口:“你過來。”孔鯉乖乖走到爹麵前。孔子又威嚴地問:“今天,你讀《詩》了沒?”孔鯉低眉耷眼地回答:“沒有。”孔子說:“不讀《詩》,你怎麽懂得表達?”孔鯉趕緊點頭:“是是。我這就去讀。”

另一天,孔子又端正地站在堂前,孔鯉又一溜小跑地經過,老爹又威嚴地把他叫住了:“今天,你學《禮》了沒?”孔鯉又搖頭:“沒有。”孔子說:“不學《禮》,你怎麽知道為人處事?”“是是,我這就去學。”

孔子問的這兩次“學了沒”,就叫“過庭語”。

說到這兒,大家是不是已經很有感了,太熟悉了有沒有?

“你課文背完了嗎?”“你練習做完了嗎?”

咱老父老母們哪天不得跟娃吼個幾十遍。隻不過孔子是聖人,問了兩遍“作業完了沒”,就成了千年經典,育兒楷模,咱凡人老爸就是吼一萬遍,也隻能算狂躁發瘋,最後還全沒效果。

這就是“過庭語”的典故。曹吉利一想到這事兒,心裏就不忿。我爹怎麽就不能像孔子老爺爺那樣吼我做作業呢?真是完全放養啊!所以你看看,我都成問題少年了!

嗯!如果按凡人娃娃的標準來衡量,曹吉利這小孩還真有問題。比如下麵這個故事,都能跟魔鬼梁冀有一拚了。

就奸詐,就逞能,怎滴

吉利小時候跟梁冀還真有點兒像,從不幹正經事兒,每天飛鷹走狗,闖禍不斷。飛鷹走狗,本身指打獵,也可引申為到處遊**,遊手好閑。在古代,飛鷹走狗,是權貴子弟不成器的標配詞。

因為太**,吉利也跟梁冀一樣,被人在老爹麵前告了狀。不同的是,給梁冀告狀的,是他父親的朋友;給吉利告狀的,是他的親叔叔。最後,魔鬼梁冀把老爸的朋友給做了,那吉利呢?實話說,他真沒梁冀那個魔性。他是猴兒,梁冀是魔,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吉利怎麽幹的?他想了個陰招,把老爹誑了,還把叔叔給陷害了!

有一天,吉利在路邊玩兒,老遠看見叔叔來了,立馬擠眉弄眼,一張小臉立刻嘴歪眼斜。叔叔一看嚇一跳,趕緊問他,你這是咋了?吉利慘兮兮地說:“我突然中了風,就成這樣了。”娃中風,這可不是小事,叔叔麻溜地找他爹去匯報。老爸曹嵩一聽,也急了,趕緊把吉利叫到跟前。可等兒子來了一看,一切正常!小臉幹幹淨淨,五官都在原地兒,哪有中風的跡象!

曹嵩就懷疑了:“剛才你叔叔說你中風了,難道他說錯了?”吉利滿臉的委屈:“叔叔不喜歡我,所以老說我的壞話。我根本就沒中風。”

結果吉利陰謀得逞,老爸完全上當!後來,叔叔再來打吉利的小報告,曹嵩就不怎麽信了。

曹吉利好奸詐有沒有?看這計策的每一環,都合情合理,哪由得你不相信!難怪他後來一輩子跟人鬥智鬥狠,每每都是贏家。所以,要論“奸詐”的素養,那絕對是天賦!

吉利陷害了叔叔,心花怒放,更為所欲為,徹底地猴兒上天了。

論曹吉利的猴兒性,奸詐是一個爆點,還有另一個爆點,也“閃閃放光”,那就是——逞能!

南朝學者劉昭寫過一部《幼童傳》,記載了這麽一個故事:曹吉利小的時候,大約10歲,在家鄉的譙水裏洗澡,洗著洗著,有一隻蛟從水裏慢慢遊過來,朝他逼近。吉利一點也不怕,“自水奮擊”,從水裏全力襲擊,居然把蛟給打跑了。吉利洗完澡,沒事人一樣,上岸回家了。

後來,有人在水裏又看到了這隻蛟,嚇得哇哇怪叫,抱頭就跑。吉利在一邊嘲笑這幾人:“我早就碰到過它!我的手下敗將啊!不就一隻蛟嘛,你們就嚇成這個樣兒!哈哈哈哈……”這幾人驚魂未定,瞧瞧吉利,心裏暗想,這小子還真不是一般小孩兒啊!

這裏有個問題,“蛟”指的是什麽?難道是蛟龍?當然不是。畢竟咱們是說曆史,不是講神話傳說。那這個“蛟”又是啥呢?很可能是鱷魚。也就是說,曹吉利在10歲的時候,徒手打跑了一條大鱷魚!

看看這能逞的,很凶險也很夠味有沒有?不知道是無知無畏,還是真的膽大過人。反正吉利對幹架這事兒,興趣一直特濃厚,一輩子也沒變。人小的時候就打架,人多的時候就打仗,還經常自個兒帶頭衝鋒陷陣,這有多過癮,多能耐啊!

就這樣,吉利一邊爆著各種壞水,一邊試著各種凶險,猴兒過了童年。轉眼十幾歲了。奸詐的素養和逞能的愛好,一點兒沒變,就是表現方式跟小時候不一樣了。而且,他還開始探索人生問題,琢磨自己要做什麽樣的猴兒了。那麽,吉利生命中最重要的領路人,大哥兼夥伴、盟友兼仇敵就要出場了,他就是——頭頂金標、光芒四射、人見人愛的大帥哥——袁紹大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