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袁紹是真朋友,打小一塊兒和過尿泥的!
雖然曹操這輩子打交道的人多了去了,但標簽無非就這麽幾種:親戚、手下、敵人、女人。還有,該殺的、該整的、該清的、該算計的、該拉攏的,等等等等。
但就是“朋友”這標簽底下,相當稀少。曹老板很寂寞啊!還不如咱吃瓜群眾,要清點的話,總能點出幾個狐朋狗友來。
曹操一個政治家,不能說有“真朋友”。但如果刀架脖子上,非逼他說出一個,那麽,除了一位鮑信,我想他也一定會說:俺本初大哥。
吉利是從小就跟著袁紹混的,袁紹也樂意帶他玩兒。年齡上,袁紹比吉利大一點,具體幾歲,史書記載不明,我們也無須深究,總之稍大就是了。
看這兩個葫蘆娃,一個是官五代,一個是閹三代,倆人家裏官位都大,勢力都豪,妥妥的紈絝子弟組合。但他們倆能玩到一塊兒,原因還挺微妙。
袁紹家的爺爺、爸爸、叔叔、伯伯,個個都是人又好官又大,被大家誇了一百多年,袁公子天生就帶著光環。吉利呢,腦袋上卻頂著“閹”字大黑鍋。按理,光芒四射的袁大公子,不該看上滿臉黑線的曹吉利。但袁紹的燦爛光環裏,有瑕疵;吉利的大黑鍋上,也有閃光。於是,相看兩不嫌棄,倆娃真心混到一塊兒了。
袁紹的瑕疵是啥呢?——他的生母是婢女。就是說,他是丫頭養的,庶出!在古代,這個正出跟庶出,可是美玉和破石頭的差距,具體待遇可以參見賈寶玉和賈環。雖然後來袁紹被過繼給了二伯,搖身一變成正牌長子了,但小時候,這個庶出,可像烏雲一樣罩在頭頂,鬱悶了他很多年。而且,他還有個正出的親弟弟袁術,也常跟他們一塊玩兒,更襯得袁紹灰頭土臉。
袁紹和袁術互相看著不忿。袁紹想,明明我是你哥,可你眼裏哪有我?啥好處你都占先,還嫌不夠?見了我,眼睛就跟長頭頂上一樣,你這個弟弟,不要也罷!
袁術想,你本來是一個丫頭生的,我這根正苗紅的娃,還得畢恭畢敬地喊你哥,你也配?我就不理你,又怎樣?
這對親兄弟打出生就沒好過,互相嫌棄了一輩子。小時候,袁術在娃群裏排擠袁紹,讓哥哥難堪,等老大了,袁術還跟別人說,袁紹是他的家奴呢!
所以,袁紹不是燦爛得沒挑,短板也很搶眼。吉利呢,雖然頂著黑鍋,但也有閃光,這閃光就是,他爺爺是個不錯的宦官!說不定,吉利的爺爺和爸爸,跟袁紹那些官大名高的父輩祖輩,關係還挺好。
同病相憐的味道有沒有?你是庶出,我是閹黨,倆人心裏都鬱悶,還都沒法說出口。好吧,就算別人嫌棄,咱倆可以組隊啊。所以,袁紹和吉利很小就混在一塊兒了。
本來袁紹性子比吉利沉穩,可現在被這個猴兒友一帶,袁紹也猴性開掛了!
這說明了啥?對付葫蘆娃們,讓一個上躥下跳的去跟一個沉穩乖巧的學乖,結果一定很悲摧。因為必然會是沉穩乖巧的娃,一瞬間就學會了上躥下跳,上躥下跳的那個呢,更是猴上加猴,敢造反太空了。指著猴兒跟人家學乖,根本沒可能啊!就好像殺雞給猴看,結果沒嚇著猴,反倒讓猴也學會了殺雞一樣。
於是,袁紹跟吉利猴兒到一塊兒了,偌大的洛陽城,沒有這倆不敢幹的,折騰得昏天暗地,真是京城一景兒。
關於這倆的折騰,《世說新語》裏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回,袁紹派人偷偷拿劍去刺曹操。細品這事的起因,也不難理解,以吉利那性子,平日肯定沒少跟袁紹逞能,什麽徒手退蛟龍之類,肯定沒少吹。袁紹心想,行啊,你不是牛嗎,那我就試試你。
他們兩家離得不遠,袁府、曹府都在洛陽的富人區,倆娃這麽多年互相串門、猴鬧,早混得跟自家似的,所以袁紹派人進曹府,是易如反掌的事。
當時吉利正在**躺著,周圍垂著帳子。這來人鬼鬼祟祟地一進門,他就覺察了。
果然,一把劍突然從帳外刺來!吉利一挺身,躲開了!劍從他身下刺過,低了。吉利心想,好你個袁紹啊,居然派人暗算我!再冷靜一想,一劍沒刺成,必定還有下一劍。這劍刺低了,那下一劍,肯定刺高!於是,吉利緊緊把身子貼在**,一動不動。第二劍又刺來了!果然高了!
看看吉利有多能耐,多奸詐!《世說新語》把這個故事放在了假譎篇,就是想跟後人說,曹操這小子真是打小就奸詐得邈視古今啊!
再說說袁紹這把劍,其實未必是真劍,他再怎麽猴兒,也不會想把自己難得的發小殺了吧?再怎麽有預知力,也不會料到這最要好的朋友,幾十年後會是他最大的仇敵吧?袁紹不過是逗逗吉利,嚇嚇他,想煞煞他的吹牛愛好罷了。
但從這個故事,我們似乎也能大致看出,論起使詐、耍滑,袁紹還真不是吉利的對手。還是那句話,“奸詐”這素養,那絕對是天賦!
這個“行刺”的故事,雖然聽著挺險,但畢竟是小孩兒的事,他倆沒鬧出圈。下麵這個“劫新娘”的梗兒,那可就是真真的擾亂京城治安了,誰聽後都得擰眉瞪眼。
有一天,這哥兒倆在街頭窮逛,正趕上有人家辦婚事。這倆一邊看熱鬧一邊就打起壞主意來了。當然,主謀必是曹吉利。倆人悄悄對話。
吉利說:“你信不信?我能把這新娘子給劫了!”
袁紹說:“別吹了你!那麽多人,你怎麽得手?”
吉利說:“你看我的呀!”然後,在袁紹耳朵邊低語半天。
袁紹一聽,也來了精神:“行啊!那就幹!”
倆人混進人家的園子,辦婚事很熱鬧嘛,人來人往的,很多人相互都不認識,所以看到這倆孩子,誰也沒覺得不正常。這時,吉利突然在人群中扯著脖子喊開了:“抓賊啦!有小偷!抓賊啦!”
古代的婚禮都要搭個帳子,新娘在裏麵,叫青廬。主事的和張羅的,也大多在青廬裏。吉利在外麵這一叫,裏麵的人都驚了,趕緊跑出來看,於是帳子裏就剩下了新娘。
吉利一看得逞,跟袁紹換個眼色,哈哈,妥啦!倆人一塊兒衝進去。吉利拿出隨身的短刀,把新娘給劫持了,還押著新娘往外走。
太無語了有沒有?哪兒見過這樣的劫匪!不為劫財,不為劫色,就為了在發小麵前逞個能!
可是,周圍的人當然理解不了吉利的追求,真是如臨大敵,紛紛高喊:“抓強盜啊,別讓他們跑了!”
這倆一看人這麽多,也有點怕了。反正吉利劫持新娘的能耐已經顯擺完了,目的達到,索性趕緊跑。
吉利丟下新娘,拔腿就跑。他倆慌亂之中選的道還不一樣。要說犯壞時的敏捷和機靈,袁紹真是不如吉利,一個不小心,掉進荊棘叢裏,一動也動不了!吉利一看急了眼,不能把好朋友給扔了呀,於是又扯起脖子喊:“小偷在這兒哪!在這兒哪!”人們一下都被吸引了,衝過來抓吉利,袁紹這才從荊棘堆裏爬出來,逃了。
當然,以吉利的能耐和奸詐,最後還是平安回了家,袁紹也順利脫身。就是倆人回家後,會不會被老爸痛揍,就難說得很了。
人在童年時的友情,必是真摯的,全憑本心,全憑喜歡。隻有長大了,心不那麽幹淨了,才會懂得相互利用的法則。
這倆是兒時鬱悶中的小夥伴,是一塊兒犯壞時相互幫襯的小萌賊,是三國亂世裏兩顆最飽滿、最有生命活力的好種子。
老天弄人,實在是世之常情。觀賞著這對小萌猴,讓我們怎麽去體會,袁紹讀著陳琳寫的討伐曹操的檄文,從曹操的祖宗開始罵起,罵得狗血遍地、不忍卒聽時,那是什麽心情?
我們又怎麽去體會,曹操擊敗袁紹,攻占鄴城,走進袁府,看著袁紹日常用過的每件器物時,又是什麽心情?
所以人生常態,就是事事無常。哦……後話還很遠,咱們還是趕快把心情收回來,陪著他倆一塊兒繼續長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