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我們先來看看到什麽年代了,看看三國的時鍾,指在了哪兒。
現在是漢靈帝建寧年間,大約公元168年到174年,離天下土崩的黃巾之亂,還有10年。
袁紹快20歲了,曹操也十七八了。袁紹已經定型,基本成名。可曹操呢,還在找路。
不得不說,曹操實在挺悲摧:相比袁大公子的人見人愛,曹吉利基本上是人見人嫌。你個閹三代已經夠黑了,還到處蹦躂,長得醜不是你的錯,可你別出來嚇人好吧!一個頂著黑鍋的鬧猴兒,誰會看好。
但是,曹操不甘心。他覺得自己“能”!確實,曹操真的“能”,不管是誑老爹陷害叔叔,還是徒手退大蛟;不管是劫新娘還是行刺張讓,哪件事都透著能耐,真不是尋常娃能幹的。絕對是天才!像袁紹那樣的世族大公子,雖不能說一擼一把,但曆史上並不難找;可像曹操這種天生的奸詐和敢幹(當然,我們也可以用褒義的說法,天生的聰明和膽識),那真是千載難尋其二!很原始很野性,但極具生命力!
沒錯,曹操不甘心。現在鬧騰這條路走不通,那我再找。於是,曹操想出了新策略——求好評。
求好評,還真是千古不變的定律,大名人給你點個讚,再寫上幾句好評,小嘍囉也能身價倍增。不過,古代是不能刷單的,咱古人太講氣節,特別在東漢的時候,名人們個個都是“清流”,你膽敢給人家送錢,讓人家給你刷單,那結果必然是——人家非但不接受,還會立刻給你個大差評,從此你這名聲就直接掉進黑洞,萬劫不複了。說起來,咱們的古代社會,有些地方還真挺讓人懷念。
曹操厚著臉皮求好評去了。當然,十有八九都是遇冷。要不然,就是連名人的門都進不了;要不然,就是進了門,可人家卻愛答不理,走大街上跟名人碰見,人家也會把他當空氣。
比如,有一回吉利去拜訪大名人宗承。宗承是南陽郡的大名士,人品高尚,特受人敬重。吉利一大早趕去拜見,發現要見宗承的人還真多,得排隊,於是就老老實實地等,終於得個機會進了正廳。見到了宗大名士,可這屋裏的客人太多,宗承跟這個寒暄寒暄,跟那個打打招呼,看都沒看吉利。終於,見宗承得空了,吉利立刻躥上去,拉著人家的手要跟人家攀談。哪知宗承使勁兒把手抽走了,把臉一扭,理都不理。吉利那一臉無辜的熱情啊,立即石化。
其實,以宗承的見識,當然知道來人是誰,不答理吉利,就是因為看不起。看不起吉利這頂著黑鍋的猴兒。你出身不好,品性不好,風度不好,有什麽資格來跟我結交?
後來,曹操成了事,當了司空,總攬國家大權,又見到了宗承,還很有意思地問:“現在,你願意跟我結交了嗎?”人家宗承還是目不斜視,看也不看地說:“我的誌向就像那鬆柏,不會改變的。”
這就叫名士清流!我管你是不是權傾天下,該瞧不起你,還是瞧不起你!曹操一聽,也沒生氣,反正小時候被鄙視慣了。而且,對這些真正的清流,他還是打心裏敬重的。宗承這麽懟他,他也沒報複,還讓兒子曹丕他們向宗承行弟子禮,拜人家當老師。
宗承這樣的例子,吉利真是沒少碰,走哪兒都是一臉灰。
不過,這世上的事,隻要你的夢想不是太離譜,一般還是有回報的。老天不會辜負苦心孤詣的孩子。吉利終於得到了回報,真有幾個人看上他了。有一位不僅看上了他,還把他當成了忘年摯友!
那麽,都有誰看上曹操了呢?總共四位。
第一位,咱前麵提到過,跟袁紹關係特好的黨人明星何顒。因為常跟袁紹在一塊兒混,何顒和曹操也熟得很,於是就給了他“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的評價。這句話可把曹操美爆了。
第二位,名叫李瓚。這李瓚談不上多出名,但他老爸太有名了,於是他說的話自然有分量。李瓚他爸,就是黨人的頭號首領,被奉為“天下楷模”的李膺。李膺兒子的話,當然非同凡響了。其實,李瓚沒當麵誇曹操,是私底下跟家人說的。他快去世的時候,跟兒子們談後事,就教育兒子:“天下就要亂了,論英雄沒有能勝過曹操的,張孟卓(張邈)是我的朋友,袁本初是你們的外親,但你們別跟著他倆,一定跟著曹操!”後來幾個兒子聽了李瓚的話,都跟著曹操,果然善終。
第三位,王儁。王儁是汝南名士,跟袁紹同鄉。人都說,這王儁“外靜而內明”,雖然不說話,但心裏跟明鏡一樣。王儁跟黨人明星範滂、岑晊都有交情。
有一回,趕上袁紹母親去世,袁紹跟袁術回老家安葬老娘,曹操和王儁都去了。當時葬禮的場麵空前,有三萬多人參加!那時候,袁紹幹點什麽都能引發大型集體事件。
看著袁家兄弟搞儀式,行祭禮,三萬多人真的假的一塊兒痛哭,曹操的奸詐勁兒就又發作了,拉著王儁一邊竊笑一邊說鬼話。吉利說:“我看這天下就要亂了,將來啊,罪魁禍首必是這兄弟倆!為了給老百姓請命,咱現在就把他倆給殺了吧!”王儁一聽就樂了。他是少有的明白人,當然聽懂了曹操這玩笑裏的深意,看看,袁家真是傾動天下呀!一個老娘的葬禮就來三萬人!等到天下一亂,可不就看他們的了?王儁也很有深意地一笑,說:“嗯,你說得對。我看以後真能濟天下的,隻有你啊!”曹操跟王儁相視大笑,這時吉利的心裏真是樂開了花。
不過玩笑歸玩笑,王儁可是真心看好曹操的,後來也沒忘了給曹操幫忙。官渡之戰前,劉表和袁紹結盟,反對曹操,王儁就去勸劉表,原話是這樣說的:“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興霸道,繼桓、文之功者也。”
王儁這話雖然是誇,但非常到位,也極有說明意義!他說,曹操是天下之“雄”,必能興“霸道”。沒錯。曹操是“能”人,“能”得空前絕後,極有英雄潛質。雖然除了“能”,再沒別的長處了,但這個“能”,正是整飭亂世最需要的!這也正是這四位都欣賞曹操的原因。
雖然袁紹很牛,資本極雄厚,為人也有眼光、有誌向,但袁紹的資本,能讓他成大事,也會讓他受牽製。很多曹操能幹的事,袁紹幹不了。亂世需要行“霸道”,但袁紹不行。他是世家大族的帶頭人,不敢淩駕於世族之上,還得照顧世族的利益,受他們的製約,這樣才能得到他們的支持,才能把他這個“虛”玩到極致!
可曹操無所謂,如果把腦袋上的黑鍋一摘,就是個有家底的豪強,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他沒家世,沒人望,沒品行,簡直就是三無青年。但他“能”,就靠這個“能”,闖遍世界全無懼!天下土崩的大亂世,呼喚的是真雄傑,是有能耐、能幹實事的,不是風度高雅的大名士。
王儁真心欣賞曹操,曹操對王儁也感激涕零。後來王儁去世,曹操聽說了特別傷心,等到他平定荊州,還親自到江邊祭奠,把王儁當先賢一樣敬重。
我們看,吉利也有特別深情的一麵,在咱們以後的故事裏,他這深情也會時不時地蹦出來,讓我們感動一把。吉利確實奸詐,確實野性,但也確實是個有情人。在他最落魄、最沒價值感的時候,真心給過好評的人,吉利個個都特別追念,還情不自禁地給人家寫文章。
那麽下麵這位,就是曹操最感念的一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