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多年如一日,上躥下跳地求好評,難得是一個執著,終於,得來了有數的幾個讚,他是又激動又感恩。何顒、李瓚、王儁,在吉利心裏,個個都是知己。但最“知”他、最喜歡他的那個,得數橋玄。
橋玄是何許人?
先說橋玄的年齡,公元109年出生;曹操呢,155年出生,倆人差了46歲,皇帝都換了五輪!曹操跑橋玄府上求好評時,不到20歲,橋玄已經快70了!妥妥的爺孫組合,要數代溝的話,都不知道多少代了。
可偏偏這個橋爺爺就看曹吉利順眼!難道真是爺孫情結?老爺爺一般都喜歡小孫子能蹦躂嘛,眼看孫子上房揭瓦,還開心地笑,“孩子嘛!越折騰越聰明!”反正,不管是不是爺孫情結,橋玄是真的跟吉利對上眼了。
再說橋玄的官職,絕對的頂級大官。看上吉利的這四個人裏,數橋玄官大。司徒、司空、太尉,當時的三公,橋玄轉圈兒當了個遍。其實,橋玄做過大大小小的官,從中央到地方,全都曆練過,甚至還當過將軍,跟鮮卑人、匈奴人打過仗,結果大勝而歸,把邊境搞得特別安定。
橋爺爺真是閱遍了天下變幻,人世滄桑。最難得的是,他還保持了一輩子的正直性情,為人果斷剛毅,從不向黑惡勢力低頭。
年輕的時候,橋玄在縣裏當了個小官,對當地還有周邊的壞人壞事很了解,旁邊陳國的長官叫羊昌,作了很多惡。等專管監察的豫州刺史周景來了,橋玄就攔路跪拜,義正詞嚴地一條條上報羊昌的罪惡,極其誠懇地請求,讓他去徹查羊昌。周景一下就被橋玄的正義感動了,當即同意,讓橋玄辦這個案子!
可就在這時,變故突起,這個羊昌跟梁冀的關係特別好!梁冀聽說這事,立刻派出快馬,傳書到當地,要求停辦!刺史周景哪敢不聽,趕緊跟橋玄說,案子快停,別辦了,還拿出梁冀的信給橋玄看。哪知橋玄接過信,連封都不拆,直接放一邊了。他反而更抓緊地審訊,直到把羊昌的罪惡都查清了,關進囚車,這才上報。於是,橋爺爺的不畏強權和剛正不阿,一下就出名了。
關於橋玄,還有一個故事,特能表現他的個性。
橋爺爺的小兒子10歲時,獨自在外玩耍,突然蹦出三個劫匪,把娃給劫持了。幾個劫匪劫了孩子,來到橋玄家的閣樓上,讓橋玄拿錢來贖。橋玄不給。他不是心疼錢,就是不想助長劫匪的氣焰。在這種僵持局麵下,司隸校尉(主管京城一帶監察的官,手下管著訓練有素的法警隊)帶著手下官兵趕到了。大家都擔心橋玄兒子的性命,誰都不敢往上衝。哪知這時候,橋爺爺翹著白胡子,聲如洪鍾地說:“惡徒沒有人性,我怎麽能因為是自己的兒子,就縱容了賊人,讓他們再去為惡,你們還不快上!”大家還是猶豫。橋玄一再催促,士兵終於衝上去,擒獲了劫匪,可憐的小娃也在混戰中被殺。
橋爺爺失去了最小最心疼的兒子,性情好剛烈!雖然這事很痛心,但也收獲了極大效果。當時天下越來越亂,劫匪越來越多,可經過這次,劫匪們知道了,原來官兵抓人,根本不管人質死活啊!那這票營生可還怎麽幹?於是,從橋爺爺失去兒子後,就再沒發生過劫人質事件。
這就是橋玄,一個特剛毅、特敢幹、特能幹,還氣場倍兒足的正義老爺爺。是不是跟吉利有那麽一點兒相似,比如這個“敢”,這個“能”。橋爺爺一看吉利,就勾起了對自己年輕時的某些回憶?反正,不管怎樣,橋爺爺真是看上了吉利!
橋爺爺又驚異又興奮,對吉利說:“天下將亂,安民生者,其在君乎!”——天下就要大亂了,能給老百姓安定日子的,一定是你這個娃吧!
吉利當然是激動得快哭了。更料不到的是,橋爺爺的真心喜歡還在後麵,他不但大讚吉利,等兩人混熟以後,還跟吉利說,我也一大把年紀了,必將不久於人世,日後,我這妻子孩子的,就都托付給你啦!
吉利感動得無以言表,一定會猛拍胸脯、熱淚盈眶地說“你老放心,一定包在我身上”的吧。
吉利和橋爺爺的交情實在不尋常,既是知己,又是朋友,還是爺孫。感情很複雜,情意很深厚。吉利深深地記了一輩子。
橋爺爺為了幫吉利早早成名,還替他謀劃,給他出主意。他對吉利說:“你要成名,有條好路,也算一條捷徑啦,就是——去結交許劭。”吉利一聽,立刻記在心頭。
於是,因為橋玄的這個提醒,一個特別著名的故事就發生了。
不過,在說這個故事之前,我們先得扒一扒——這位許劭。
許劭,字子將,汝南人。沒錯,又是汝南,這汝南真是多名士啊!
許劭是汝南的大名士,很得人們賞識。他跟從兄許靖,在汝南老家開了一個論壇,專門品評當代人物的品行、才能。不管這人是當官的,還是在野的,都在品評之列。因為當時官場太敗壞,他們就想通過這個論壇,激濁揚清,給天下人樹立好楷模,好榜樣。而且,這兄弟倆特別有識人之能,凡被他們評價過的,往往很快就能得到驗證,評得倍兒準!於是,這論壇一下就火爆起來了,沒多久就聞名天下。因為許劭兄弟是每月初一開壇評論,所以就叫“月旦評”。
月旦評雖然維持時間不長,但在曆史上很有名氣,比如到宋朝,大詞人秦觀在給老師寫挽詞的時候,還寫道:月旦嚐居第一評,立朝風采照公卿。門生故吏知多少,盡向碑陰刻姓名。
月旦評在當時的影響力可是太大了。天下士人們就算啥都不怕,也怕許劭的那張嘴。許劭一個好評,你轉眼就能名動天下;許劭一個差評,你這輩子基本完蛋。許劭當了汝南郡的功曹,一個小官,可汝南的大小官員們,都嚇得戰戰兢兢,個個檢點行為,半點壞事不敢做,生怕被許劭隨口來個差評,自己就別再混了。就連咱袁紹大公子,回汝南老家時都得防著許邵。本來,他帶了不少的車馬隨從,等快到家了,一想不行,我可不能讓許子將看見我這麽奢侈!他要是說我壞話,那事兒就大了。於是,袁紹趕緊把車馬另行安置,自個乘著一駕車,裝模作樣地回家了……
當時的許劭就這麽厲害。
所以,橋爺爺建議吉利去跟他結交。要是得句好評,那得有多高的含金量啊!
吉利立馬去了,可結果不出意外,許劭不搭理他,跟大多數清流一樣。連去了好多次,還加上撒潑耍賴,仍然沒半點兒用。許劭還是不置一評。
曹操真急了。已經開始打歪主意,我就不信,刀架他脖子上,他還能一句話不說!史書說,曹操最後是“伺隙脅劭”,人家才開了口。其實細品,還真不一定是“脅”,像許劭這等大名士,恐怕是不會吃威脅這套的。最大的可能是,吉利太執著,也太煩人了,許劭實在受不了這個“唐僧”,索性給他評了吧!反正關於曹操的評語,他心裏早就有數了。
那麽,許劭給了曹操什麽評價呢?那真是三國裏最有爭議的一句千古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