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之謎

曹操不斷地去拜訪許劭,比三顧茅廬還殷勤。

許劭被折磨得實在沒辦法,終於開了金口,然後他就說出了一句謎一樣的大名言,然後……我們後人,就為這句名言,吵了一千多年。

許劭說:

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您是——天下治平時的奸賊,天下大亂時的英雄。

這是《後漢書》的版本。重點在最後,評價是“英雄”!

我們再看另一個說法。

許劭說:

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你是——天下治平時的能臣,天下大亂時的奸雄。

這是《三國誌》裴注的版本。最後的評價是“奸雄”!

而且,前麵的意思也是反的,一個說“奸賊”,一個說“能臣”;稱呼也不一樣,《後漢書》說“君”,也就是“您”,裴注《三國誌》說“子”,也就是“你”。顯然,兩部史書對吉利的尊重程度也不同。

我們再看看其他古籍的記載。《世說新語》:落款——“奸雄”!《三國演義》:落款——“奸雄”!

同是許劭的一句話,史料記載卻大相徑庭,幾乎相反!要問原因呢,其實是取決於做史的人自己對曹操的態度。看來在咱們古代,吉利這個人,確實不太招人喜歡,所以那麽多的史料都把他記成“奸雄”,於是在戲台上,吉利也是幾百年一貫的大白臉。

那麽“英雄”和“奸雄”,到底哪個是真?許邵到底是怎麽說的?我們看看後麵的故事,雖然史料上這句話差別特大,你說“英雄”我說“奸雄”,但曹操聽完之後的反應,記載卻很一致:曹操聽後,大笑、大喜、大悅而去。簡直美上天了。

我們不妨反推一下,這句話能讓曹操美瘋,難道能是“奸雄”?許劭一評,力度跟蓋棺定論差不多,如果他真說的是“奸雄”,雖不能說極度惡評,但肯定不算好,曹操能美顛顛地像得了大寶貝?

所以,許劭這一評,我以為還是《後漢書》更可信,評的是“英雄”。不過,我們也不必太跟史書較真兒,不如跳出來,咱們也當一回許劭,來品品曹操這個人。

你究竟是哪隻熊

總結一下,要弄清的問題是兩個:

第一,在太平盛世的時候,曹操是個能臣還是個奸賊?

第二,在天下大亂的時候,曹操是個英雄還是個奸雄?

先說第一個。太平盛世。

我以為,太平盛世,曹操必是一個能臣,不會是奸賊。

原因有三條。

第一,曹操是個真幹事的人。我們前麵分析過,曹操的路子,跟袁紹完全不同,他玩“實”,袁紹玩“虛”。曹操的腦路很實際,就看什麽最有效,最能達到目標。虛無縹緲的遙遠的事,曹操不考慮,也不感冒。因為出身閹黨,他打小就沒有“看格局”的資本,所以也培養不出“看格局”的能力。如果是太平治世,皇帝派他一個重任,他就會拚上能耐把事兒幹漂亮,讓人人都誇他。曹操的能耐我們不用懷疑吧,說史上難找都不過分。所以,論做事兒,吉利必能幹好。

第二,曹操是個有理想的青年。所謂“理想”,首先得是“無私”,得是“為天下”。如果您這大誌當中,還包含著給自家謀利益,那就談不上理想,隻能叫野心了。這也是他跟袁紹的另一個區別。曹操是有純潔理想的,但袁紹不是。在愛國愛民之前,袁紹更看重他的家族,或者他自己。當然這怪不得咱袁公子,誰生在那個四世三公的頂豪家族都會一樣,因為他那個家太值得維護了。可曹操家,沒人家那分量。於是,他就可以沒有牽累,一心追求理想去。吉利想為天下幹好事,幹實事,這點上,真是不帶私心的。

第三,曹操特別特別希望被人尊重。小時候太憋屈了呀!他的一切躥上跳下,不就是在刷存在感,想讓別人重視,也算他一號人物嗎?如果,你給他表現的機會,他肯定攢足了勁兒往上衝,一定拿出最好的本事來!比如不久後,他當洛陽北部尉,在任上幹的,真是很拚啊!

所以,如果以《後漢書》為準,“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的評價是真,那我就想小小地質疑一下許劭了,我以為,清平之世,曹吉利也會是一個能臣。

我們說第二個問題,也是爭議最大的:天下大亂時,曹操到底是一個英雄,還是一個奸雄?

關於這個問題,就像大漢朝和西羅馬誰強一樣,吵了不知多少年了,一直也沒吵出結果。在古代,因為特講品德,所以一個“奸詐”就足夠把吉利砸趴,一輩子別想翻身。於是,吉利一直都是“奸雄”。

到了近代,咱們不再隻認孔子一個老師了,對“道德”的理解也就更複雜,更寬泛。於是,就開始有人為曹操正名,還都是絕頂級別的。比如,魯迅先生就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郭沫若和翦伯讚兩位學界大佬,也先後寫文章,替曹操翻案。郭沫若先生說“曹操應該被稱為民族英雄”,翦伯讚先生說“應該替曹操恢複名譽”,前些年易中天先生品三國,他也說:“曹操是一個英雄。”

那麽,曹吉利到底是不是英雄?英雄、奸雄,再加一個陳琳寫檄文時罵他的“梟雄”,他究竟是哪隻“熊”?我也姑且說說自個兒的認識。

我以為,曹吉利,不是英雄,也不是梟雄,更不是奸雄。總之,他不是一頭熊!其實讓他做個人不好嗎,為什麽非要當“熊”?如果必須得說“熊”的話,那麽我認為,他是英雄和梟雄之間的一種,雜交熊。或者說既是英雄又是梟雄,兩麵熊。

說到這裏,我們就得分析分析,英雄和梟雄這兩個詞,究竟是什麽含義。

英雄,有仁心,甚至是聖心,道德門檻很高。梟雄呢,足夠強橫,手段厲害就行了,道德門檻基本沒有。就像武俠小說裏名門正派和魔教的區別。梟雄要再極端起來,就是惡魔了。

有時候,吉利真的像個英雄,他定北方,清邊境,抑豪門,濟貧弱,興屯田,選人才,讓一個已經崩到粉碎、老百姓幾乎沒了生存可能的天下,又整合起來了,社會秩序重新建立,讓人們回到了煙火生活,這是救了多少生民啊!論功業,當然算英雄。而且,他也確實有英雄心,自小就有理想,要濟天下的。

我們讀曹操的詩,比如《蒿裏行》:“鎧甲生蟣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滿滿都是對亂世中悲摧的老百姓的愛啊!

再比如《卻東西門行》:“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也是真心憐惜常年在外作戰的將士們。

可有時候,吉利又真的……我們如果把吉利分成兩半,就看這邊的一半,英雄無疑,史上都難找出相像的。但再看另外一半,簡直……慘不忍睹。

那一半的吉利,真的像個梟雄,還是很極端的那種!刹那間魔王附體,幹出來的事,說作惡實在太便宜他,該叫罪孳!

比如,他攻徐州,屠殺百姓幾十萬,屍體把泗水都堵住不流了,五個縣被屠成無人區。

比如,他攻鄴城,又屠城。

比如,他攻烏桓,再屠城。

還有……他殺掉呂伯奢一家,又留下那句千古名言: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這是那個寫下“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的吉利嗎?這是那個很有理想、要解天下之困的好青年嗎?可不管你信不信,這些都是曹吉利。為百姓疾苦真心垂淚的是他;魔性上來,隨手搞個“屠萬方為雄”的也是他。

所以,無論史家怎麽好評,說曹操是“英雄”,我總是不能很信服。英雄在一個“仁”字,從吉利身上哪能找到?他為百姓傷心,是感動,是發自天然,但是,到不了必須經過道德考量的“仁”的高度。

所以,我弱弱地認為,曹操不能算真英雄。

但我們也不能因為他幹了魔王事,就抹殺了他的大功,說他是大梟雄、大魔王,就像幾百年來戲台上那樣,永遠畫個大白臉。所以,曹操也不能算真梟雄。

至於“奸雄”一說,這個詞跟吉利的氣場和能耐不太搭,曹操在細節處事時奸詐,但在大局上,並不是靠陰謀手段,所以“奸雄”的說法顯然有點不夠檔次,咱就不多扒了。

說到這裏,我們還得回答,那曹操到底算哪隻“熊”呢?

其實,我還是想回到最開始的那句話:咱讓他做個人不好嗎?為什麽非得是“熊”?各種“熊”都是有定義的,都是簡單的。可是人這東西,偏偏最複雜。

一個娃,原生家庭這麽特殊,生活年代又這麽混亂,他成長得多千奇百怪、驚世駭俗,都屬正常啊!我們隻需記住他很複雜,記住他可愛的時候特可愛,可恨的時候又特可恨就夠了。至於什麽“熊”,那是大漢鬥羅馬、關公戰秦瓊,永遠不會有答案的。

所以,如果再碰到曹操究竟是什麽“熊”的問題,我也要學學許劭了,不予置評,大概這才是最合適的方式吧。

好了,我們終於把“熊”的事扒完了。咱們回到故事。

真心念你一輩子

曹操從許劭這兒弄到了“英雄”這倆字,美得連道謝都忘了,歡天喜地地跑了。確實,因為這一評,曹操的聲望值很快長了一大截!橋爺爺給他指的道,真是捷徑!吉利對橋爺爺更感激了,倆人關係好到了不行。

過了幾年,橋爺爺去世了。曹操每次經過他的墓,都特別傷心,誠心誠意地灑掃祭奠。直到建安七年(公元202年),這時的曹操已經47歲了,他終於寫下著名的《祭橋公文》,讓人們好好地感動了一把。

在這篇祭文裏,曹操先是稱頌了橋爺爺一輩子的高風亮節,然後寫道:

“我小的時候,頑劣鄙薄,鬥膽登上您的廳堂,被您這樣的大人君子接納。我增添了榮光,增長了見識,這些都得自您的嘉獎和幫助。……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我永生不忘。記得當時,您跟我開玩笑說:‘等我過世之後,你經過我的墓地,如果不拿鬥酒或者拿隻雞來祭奠我,等你的車馬走過三步,肚子疼可別怨我啊!’雖然這是您跟我開玩笑的話,但是,如果我們不是至親至好,又怎麽會有這麽親密的言語呢!今天,我奉命東征,駐軍在家鄉,向北遙望您的陵墓,全心地惦念啊!恭敬地為您準備下微薄的奠禮,請您享用!”

一個多深情的曹吉利!用他自己詩裏的話說,真的是“心念舊恩”。這篇文章感動了無數後人,特別感動了一位絕頂級的大人物,他就是蘇東坡蘇學士。

蘇學士寫下千古名文《文與可畫筼簹穀偃竹記》時,就是受了曹操這篇祭文的啟發。他在文裏說:“當年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的故事,所以,我也寫了我和與可平日裏的嬉笑之言,來以此紀念他。”

寫下《祭橋公文》時的曹操,是一個可愛的曹操,一個真心有情人。由此可知,吉利是多麽複雜!這個人,既奸詐又老實,既真情又冷酷,既愛民又殘暴,既自卑又狂傲,既務實又放縱,既浪漫又直男……簡直是人類各種品性大集合!好吧,那句話放到這裏也適用:曹操是個筐,啥啥都能往裏裝啊……

現在,曹吉利的名聲亮了,上躥下跳的求名,終於有了好結果。那麽,他的人生之路又該何去何從呢?他的好發小袁紹,如今又怎麽樣了?

答案是——他們都等來了機會,都要開始人生新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