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廣宗這地方,已經成了靈帝的心病,皇甫嵩可是最後的一張王牌,如果還不勝,真不知該怎麽抓狂了。

我們繼續聚焦前線的戰況。

皇甫嵩兵到廣宗,張梁已經在城外列陣,倆人立刻幹了一仗。

一開戰,皇甫嵩就瞧明白了,這真是黃巾軍的精銳,個個精壯威猛,一人能頂十個盲流級。張角果然挑了最優質的放身邊了!這第一戰,皇甫嵩雖然沒輸,但想獲勝,也幾乎不可能。

這次,皇甫嵩也體會到了兩位前任的難處,想想,覺得人家盧老師是對的,必須穩紮穩打,或者計取。於是,皇甫大將軍沉下心來,想好了對策。

第二天,皇甫嵩命令關閉營門,大家都在營中休息,誰也別出去。然後派人暗中觀察黃巾軍的動靜。這黃巾軍一看,官兵打不贏咱們,肯定是沒招了。自從他們來攻打廣宗,就沒贏過,現在一定是躲起來發愁,想對策呢!咱們這些天不要命地打,都累得吐血了,索性也趁機放鬆放鬆!

皇甫嵩的哨探發現,黃巾們懈怠下來,還真以為平安無事了,麻溜趕來報告。皇甫嵩一聽,立刻來了精神,戰機已到!他當即連夜部署,傳令下去,讓大家悄無聲息地準備,一直等到淩晨。雞鳴時分,皇甫將軍一聲令下,各部兵馬齊出,直衝敵陣。

黃巾哪料到會有這手!雖然正是非常時期,士兵們都不敢放心大睡,但也全無防備。趕緊抄兵器列隊迎敵吧。還列什麽隊,根本來不及了!雙方一直從黎明激戰到傍晚,打得真夠慘烈。

最後,皇甫嵩率領官兵大獲全勝,斬了張梁,斬殺黃巾三萬人!還有被逼進河裏淹死的,足足五萬!

這個把朝廷兩位大將都搞成了“減死罪一等”的廣宗縣,終於拿下了!

皇甫嵩毫不懈怠,乘勝進軍,進逼張角弟弟張寶盤踞的下曲陽,這是北線黃巾軍最後一個據點了。

這時,官兵的士氣真是如火如荼,黃巾軍隻能垂死掙紮了。又是血戰了好幾天,官軍再獲全勝,斬殺黃巾軍十幾萬!

這回,皇甫將軍可以悠長地舒一口氣了,靈帝也像賺到了大錢一樣,安心地歡呼雀躍了。北線黃巾軍已完全平定,張角的老巢巨鹿徹底完了,先後幹掉黃巾軍精銳三十萬!

然後,皇甫大將軍開始了“善後”:

第一,挖出張角的棺材,開棺戮屍。

這個簡直是必須。反賊頭子,還想平安下葬,死得極慘極難看才對啊。即使皇甫嵩不這麽幹,靈帝也會給他下詔。

第二,做了一個大京觀。

啥叫京觀?京觀就是把敵人的屍體一個個、一層層地擺放整齊,搭成金字塔,跟搭樂高一樣。屍體越多,金字塔就越壯觀。古代殺傷慘重的戰爭,有時就築“京觀”。其實,這是一種集中處理屍體的方法,不然,數萬具死屍漫山遍野,也不像話。另外,“京觀”最重要的作用是炫耀戰功,威懾眾人。讓人們都來觀摩,都被徹底嚇趴。看到了嗎?這就是造反的下場!

皇甫大將軍搭的這個“樂高金字塔”,是中國曆史上最大的“京觀”!

將軍果然鐵血!果然對大漢忠心!這些死人都是蓋上了“反賊”大紅戳的,不配得到半點兒憐憫和惻隱!個個都死有餘辜!

其實……真的嗎、真的嗎?這些中的大部分,隻是無以為生的小民百姓而已。但皇甫將軍腦子“正”得很,就裝著他那個朝廷,哪怕這個朝廷已經潰爛得慘不忍睹。

皇甫將軍酷絕無情地處置了反賊屍體,但對活著的良民百姓,還是很有愛的。於是,他又做了第三件善後。

第三,向靈帝上書,奏請免除冀州一年的田租,讓饑民們都能活個溫飽。

現在,靈帝已經美翻,對皇甫嵩的話是言聽計從。下詔,任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裏侯,食邑8000戶。冀州老百姓得了皇甫將軍的照拂,還在民歌裏唱:“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複安居……”真是威名滿天下了。

我們來給皇甫大將軍做個總結。

這位猛人簡直是黃巾軍的克星!三國開端的第一位上將!整個平定黃巾的戰爭,除了朱儁那邊的戰宛城,幾乎都是他一人的表演!馳騁中原十餘戰,無一敗績。別人搞不定的他能搞,別人勝不了的,他就能勝!

後來荊州之戰時,人人都說關羽“威震華夏”,其實早在三十多年前,也就是現在的公元184年,皇甫嵩就已經威震華夏了!因為《三國演義》為給劉備加戲,隻是輕描淡寫地表了表皇甫嵩,所以對我們大多數讀者來說,這位功勳赫赫的上將軍,幾乎被忽略了。

當然,功勳不可能磨滅,“威震華夏”也不是亂誇的。

不過,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將軍功勞太大,這氣氛是不是就有點不對了?即使他自己心思穩當,但在別人眼裏,是不是……多少就能整出事?於是,有一個人來找皇甫嵩了,這個人叫閻忠。據說閻忠很有眼力,打小就看出了賈詡是個人物,後來賈詡果然成事了。

閻忠找皇甫嵩幹什麽來了?我們先看看他說的話。

閻忠對皇甫嵩說:“世上最難得也最容易失去的,是時機;所以聖人講究因機而動,順勢而發。現在,將軍的時機來了,您如果不抓住的話,不就太可惜了?”

皇甫嵩被一下說蒙了:“你什麽意思啊?”

閻忠說:“將軍您暮春時領命,入冬就成就大功,才幾個月的時間啊!真是兵動如神,有謀必成,破敵就像摧枯拉朽一樣,商湯、武王,也沒有您這樣的神武!您的功勞太大,皇帝都不好賞了,您的德行又太高,卻還侍奉這麽昏庸的君王,如果不幹點什麽,隻怕您以後的日子也不好過!”

這回皇甫嵩聽明白了,這閻忠是勸他——謀反!趁現在“威震華夏”的名聲,一把取代大漢朝。皇甫嵩的神經這回可繃起來了,你這不是給我下套、要陷害我吧?他立刻回答:“我為朝廷效力,心裏不忘忠義,我的日子能有什麽不好過的?”

閻忠又說:“您沒看到當初的韓信嗎?為了恩義錯失了良機,最後還不是遭猜忌死於非命……”然後,閻忠又給皇甫嵩分析了一大通,如果成大事,後麵一步步怎麽走。

皇甫嵩弄明白了,這閻忠確實不是想陷害他,是真心要支持他造反!皇甫嵩很快地掂量了一下,說出了一段特別有意義的話。他說:

“我不能做不合常道的事,創建大業,不是庸才能做的。去幹沒希望的事,不如保住自己的節操,就算別人給我進讒言,最多就是罷官流放,即便我死了,也可以在後世留下美名。你說的這種話,我不敢聽。”

這幾句話,簡直就是對皇甫大將軍一輩子的素描。重點有兩條:第一,沒野心。他說自己是“庸才”,事實上當然不是,但他卻甘心要做個“庸才”;第二,保名聲。就算是流放,就算是死,他都認為,沒有名聲更重要。

這該叫忠義?還是叫迂腐?

不管後世怎麽評價吧,皇甫大將軍終始是一個對朝廷無害的上將,靈帝當政,他又聽話又順從,董卓那小子當政,他還是又聽話又順從。後來,爛人李傕、郭汜當政,他仍然又聽話又順從!所以,一開頭這麽亮眼的大將,自從各路有野心的人物一出場,他就被湮沒進了史書,徹底養老去了,完全無所作為!

說到這裏,讓我想起了另一個人——林衝。

話說,如果不是高衙內那不經意的一瞥,瞥上了林衝的漂亮老婆,把林衝害到了家破人亡,除死無路,那我們的林教頭,很可能會是另一個皇甫嵩。

不妨設想,如果林教頭沒被“逼上梁山”,那後來征討反賊的隊伍裏,必是上將一員,甚至當主帥都極有可能。參見他為梁山立下的赫赫戰功,完全可以想見,他為朝廷得有多拚多賣命。跟皇甫嵩一樣一樣!

皇甫大將軍和林教頭,是同一所學校畢業的吧。倆人永遠秉承信條:朝廷虐我千百遍,我待朝廷如初戀。我是活該被虐,越是受虐,我心裏就越踏實。看這倆一輩子,活得就是那麽不透亮,不出挑,不血性,讓讀者都跟著憋悶。

所以,在某些情形下,人有點兒野心,也不一定是壞事,甚至是應該的。

三國第一位上將,一生大致就是這個場景。

現在,張角老家已徹底被端,但別忘了,掃滅黃巾軍的戰爭還沒完全結束。下麵,我們就去聚焦精彩的收官戰——破宛城。

在這一戰中,我們又要迎接一位大佬來打醬油了。事實上,人家那不叫打醬油,而是真給力!曹操是給大家送吉利來的,董卓是關鍵時刻掉鏈子來的,他呢,是真給大家開路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