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

黃巾之亂後的涼州,幾乎成了半個外國,眼看要脫離大漢版圖了。又像燙手的熱山芋,拿都拿不住。於是,有種想法就在大臣中產生了。其實,在張溫他們出兵之前,就有人跑到靈帝那兒提議,陛下,不然……咱放棄涼州吧!那破地方太鬧心,咱大漢朝不缺個涼州,不如不要了吧!

提這建議的,就是那位五百萬買來司徒的崔烈。

這叫什麽?治不好病就截肢,痛快又省心。不過……要這麽截下去,今天截條胳膊,明天截條腿,那最後大漢朝還剩下啥?而且,不是你截了肢,那個病灶就壞死了,相反,它會更加瘋狂地生長!你給了羌人涼州,他們馬上就會要三輔,難道把長安也截了給他?

靈帝一聽,也不表態,說,那就把大家都叫來議議吧。

於是,公卿百官大會朝堂,司徒崔烈又把自己的截肢建議陳述了一遍。

哪知他話音剛落,一個聲音就霹靂一般地響了起來:陛下!要想讓天下安定,必先斬司徒!

大臣們都驚得說不出話來,一看,這位正是議郎傅燮。

傅燮本身就是涼州人,祖籍北地郡。黃巾之亂的時候,他跟著皇甫嵩立了大功,但因為上書說宦官的壞話,趙忠就跑靈帝麵前誣陷他。不過,靈帝很記傅燮的功勞,也特信傅燮的為人,沒答理趙忠,還提拔了傅燮。

傅燮這話說得夠有氣魄!“要想天下安定,先斬司徒”,你崔烈居然能說出放棄國土的話,那就該殺!

尚書郎楊讚覺得傅燮有點兒過分,就說:“傅燮在朝堂上侮辱三公,請陛下懲處。”

靈帝還不急,說:“那傅議郎就說說,崔烈為什麽該殺呀?”

傅燮慷慨陳詞,先是舉了樊噲和季布的例子,當年樊噲為了迎合呂後的心情,在朝堂上說了句誇口的話,季布就說樊噲該殺,現在崔烈說出這種愚蠢又不忠的言辭,當然更該殺!

然後,傅燮又一條條地給大家分析:“涼州是天下要衝,國家的屏障,高祖立業時,讓酈商去占領隴右;世宗(漢武帝)開辟邊境,建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就像斷掉了匈奴的一條臂膀!可見,涼州有多重要!現在,因為當地官員處置不當,讓涼州的百姓反了,崔烈身為宰相,不想怎麽為國家平定叛亂,竟要舍棄這萬裏的疆土!如果把涼州讓給羌人,他們兵強甲固,再禍亂天下,必會動搖大漢的根本!如果崔烈不懂這些,說明他愚蠢至極;如果他明知這些,還要放棄涼州,說明他對國家全無忠心,這樣的三公,難道不該殺嗎?”

傅燮說得正氣凜然,大臣們誰也不知說啥了。

靈帝心想,傅燮你也太實心眼了,崔烈一個買來的官,質量能好到哪兒去?你跟他較什麽真兒。靈帝一笑說:“傅議郎說得好啊!朕即刻發兵,征討叛軍。怎麽能把涼州讓給羌人呢!”

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到,靈帝在大事關頭,並不昏。於是,張溫他們就出兵了。當然,崔烈也沒殺,畢竟是交了真金白銀的。

我們這裏要說的,就是這位傅燮。沒錯,曆史永遠是不乏美好的,無論多黑暗多鬧騰的亂世,也總會有英雄在閃光。

真的和平靜好?

靈帝欣賞傅燮。朝臣們都看出來了,宦官的嗅覺更是靈敏,本來他們是打算害傅燮的,討黃巾傅燮立了大功,結果宦官們在裏麵鼓搗,就不給人家封侯,現在,眼看皇帝喜歡他,傅燮又名聲極好,害不動。於是,宦官們改了策略,拉攏。

趙忠就讓弟弟趙延跑到傅燮那兒,跟人家眉開眼笑地說:“隻要傅議郎以後少管常侍們的事,咱們送您一個萬戶侯都不成問題!”

哪知傅燮一點兒麵子也不給,定定地說:“我沒有封侯,是我的命不好,我認。你不用多說了,我不會去幹那些苟且的勾當,不會向你們求官的!”

趙忠沒討來半點兒好臉色,心裏這個恨呀,又暗中折騰,把傅燮調出了京都,去當漢陽太守。就像前麵把曹操搞出去當頓丘令一樣。

傅燮啥也沒說,到漢陽上任,回到了天水。他本來就是涼州人,也正想盡自己所能,整飭一下亂得沒救的涼州呢!

傅燮到任後,第一件事是安撫當地的羌人,體恤他們的難處,讓他們都安心。周邊反叛的羌人感受到他的恩德,紛紛來歸附,全都不反了!羌人們聽傅燮的話,在漢陽城外開墾土地,安居下來,一年多的時間,建起了四十多個營地!到處都在造反的涼州,竟出現了一個和平靜好的漢陽!可見,當初傅燮說,涼州叛亂是因為當地官員處置不當造成的,果真是這個理兒。

那麽,除了漢陽,涼州的其他地區,又是啥情況?比如金城的叛軍韓遂、邊章他們?

他們可是一點兒沒消停!

那一天的漢陽城

這時是公元187年,黃巾之亂後的第三年,傅燮回涼州一年多。

自從那次火流星事件羌人們嚇回蘭州後沒多久,他們自己就打成了一團,進行了一番內部大洗牌。最後的結果是:韓遂把邊章、北宮伯玉、李文侯全幹掉了!他一人成了主帥,統領十幾萬的叛軍。韓遂圍攻隴西郡,結果隴西太守反叛,跟著韓遂跑了。

就在這等糟糕的局麵下,朝廷這邊又出現了一個豬領導。

這個豬領導名叫耿鄙,是新任的涼州刺史。眼看韓遂這麽囂張,耿鄙準備調兵遣將,征討叛軍。

但現在時機太不合!耿鄙上任時間不長,還沒得到將領士兵的愛戴,他又特別信任一個叫程球的奸佞小人,士人百姓都恨這個程球,可偏偏耿鄙就看他順眼。傅燮看得明白,這樣出征,非出事不可!

於是,傅燮趕來勸耿鄙:您上任時間不長,軍心民心還不定。本來叛軍內部也有問題,可一聽說您征討,反倒一下團結了。羌人驍勇善戰,銳不可當,咱們這邊又是新調遣的將士,上下也不和睦,指揮不順暢,一旦發生內亂,後悔不及呀!不如先不動兵,樹立您的德行和信義,我們不動,叛軍一放鬆,內部矛盾就會爆發,必然你爭我奪,到時,您再率領精銳去攻擊分崩離析的叛軍,必能成功!

傅燮真是一番肺腑之言,分析得條條在理,甚至把後來的狀況都預測得明明白白。可是,豬領導不會聽。

耿鄙非要征討,帶著新調的將領士兵,出發了。

一切正如傅燮所料,走到狄道,大軍突然發生嘩變!耿鄙的手下反了,先殺了那個遭人恨的程球,接著又殺了耿鄙!傅燮的話全都應驗!

豬領導,自古至今真是人類最大的禍害。孫堅碰上個豬領導,損的是千年的名聲,而傅燮碰上的這個豬領導,罪孽實在是太深!朝廷大軍全反叛了,韓遂一下更壯大了,於是,立刻進軍包圍了漢陽。

那是傅燮花了一年多心血、剛剛調理得和平靜好的漢陽啊!本來都已安心歸附的羌人,再次反了。

漢陽城兵少糧絕,傅燮依然堅守。他站在城頭,麵對城外鋪天蓋地的叛軍,心思沒有半點兒動搖。

城外的叛軍裏,有北地郡的匈奴騎兵幾千人,北地是傅燮的家鄉,這些匈奴人都敬重傅燮的為人,紛紛下馬跪倒在地,流著淚求他出城,保證一路送他回家鄉去。那些得了傅燮恩義的羌人,也跟著下拜請求,戰場上居然是一片哭聲。

傅燮的兒子傅幹當時13歲,已經懂事了,他對父親說:“是國家昏亂,才把您逼到這個地步!父親您沒有錯!現在城裏的兵太少,咱們難以自守,不如聽了羌人胡人的,咱們回家鄉去吧,等到天下清明的時候,您再出來輔佐皇帝。”

傅燮非常感慨,歎息著對兒子說:“你知道嗎?我必須死。像商紂王那樣的昏君,還有伯夷、叔齊為他不食周粟而死,當今天子沒有紂王那樣殘暴,我又怎能超得過伯夷、叔齊的品德?我生逢這樣的亂世,不能養浩然之誌,既然已經接受了國家俸祿,又怎能遇到危險就逃避呢?我能走到哪裏去,隻有死在這裏!孩子,你有才氣,有智慧,要努力啊!我的主簿楊會,就是我的程嬰,他一定會盡心照顧你的。”程嬰就是救了趙氏孤兒的那位。

傅幹哭得說不出話,旁邊的將士們也都跟著流淚。城上城下,敵軍我軍,竟是所有人都一樣的傷心。

這時,城下忽然傳來一個聲音,傅燮一看,是已經反叛的酒泉太守黃衍。黃衍高聲說:“傅太守!這天下,已經不是大漢的天下了,這個國家不值得輔佐!府君您願不願意做我們的首領?”羌人胡人們也都高呼請求,反正給自己劫持領導是羌人一貫的程序,更何況是這麽一位讓他們打心裏敬重的人。

傅燮厲聲回答:“黃衍!你是國家堂堂正正任命的臣子,現在,居然來替叛軍說話!”

傅燮怒斥完,當即下令左右,開城進兵!

漢陽將士們跟隨著太守,流淚衝出城去。

最終,傅燮戰死陣前。

傅燮死的時候還很年輕,從傅幹才13歲判斷,他也不過30來歲。他的戰死,讓無數人為之落淚,這其中也包括靈帝。消息傳到洛陽,靈帝痛惜到不行,當即追封他為“壯節侯”。傅燮終於封侯,沒想到是這樣的方式。

在《三國演義》裏,傅燮沒有被提及,所以對大多數讀者來說,這個人物幾乎是完全陌生的。我們的故事說到涼州,寫到西羌,必該為他好好書上一筆。

英雄屹立天水關。曆史中的很多事情,還是不應該被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