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現在的大漢朝,就像一條破爛的巨輪,雖然曾經威武輝煌,但早已鏽跡斑駁,四處透水了。窟窿一個接一個,先是黃巾起義,接著是交趾、涼州,那後麵是哪兒?放心,能鬧騰的地方都會鬧,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果然,又是“砰”的一聲巨響!哪兒?幽州。主角是烏桓。
烏桓,本是東北地區遊牧民族的一支,漢武帝打跑了北匈奴後,烏桓人臣服於大漢,在靠近邊塞的地區居住(現在的張家口、承德、赤峰一帶)。大漢朝也設立了官員專管烏桓,就像涼州有護羌校尉一樣,幽州也有護烏桓校尉。
烏桓的北麵是鮮卑,西麵是南匈奴。南匈奴是歸附了大漢的,北匈奴早被大漢軍隊趕到歐洲去了。烏桓和南匈奴雖然都歸附了大漢,但風格都一樣,全是——天下太平就裝蒜,天下一亂就翻天。
這回烏桓造反的事由是:張溫當初帶兵討伐涼州,從烏桓征了三千突騎,打算帶著烏桓人去打西羌。本來挺常見,大漢朝經常幹這種“以胡製羌”或“以羌製胡”的事,這些邊境民族們,也習慣了當壯丁。但這次大漢朝眼看要日落西山,國力也跟不上,該給人家烏桓人的糧餉,拖了好多天沒給。烏桓人懷疑糧餉沒戲了,結果一個個全都掉頭,一路奔回自己家去了。
本來,這隻是一次逃軍事件,還到不了反叛的高度。誰知這時候,一個漢人摻和進來了,這人名叫張純,是中山國相,即中山郡的太守。張純在張溫麵前自告奮勇,想領回這支烏桓兵,很可能張純跟烏桓人有交情。結果,張溫不答理,他看好公孫瓚。這時,公孫瓚隻是涿縣縣令,跟張純這個國相不在一個級別。張溫寧要公孫瓚一個縣官,也不要張純這個郡守。結果,張純怒了。眼看烏桓人都跑回家,不替朝廷賣命了,張純起了異心。
他暗中聯絡老鄉——從前的泰山太守張舉,還有烏桓大人丘力居,三人結成聯盟,反了!其實這次真正動意的是張純,不是烏桓人。丘力居正擔心會不會受處罰呢,張純就來勸了,丘力居一想,索性趁大漢馬上就玩完的勢頭,反了吧!
這幾人煽動漢人和烏桓人,在薊中一帶攻殺,薊就是現在的北京。他們先殺了護烏桓校尉,又殺了右北平太守、遼東太守,總共聚集了十來萬人,駐紮在肥如,就是現在的河北省盧龍縣,離北戴河不遠。張舉自稱天子,張純叫彌天將軍、安定王,還發書信給朝廷和各州郡,說張舉已經取代漢朝,靈帝你趕緊退位,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吧,朝裏的公卿大臣們,你們都到肥如來迎接新皇帝!果然喪心病狂,亂世出產最多的物種,就是瘋子。
我們回頭來看,靈帝的日子過得也是夠受的。每天裏,除了驚悚就是抓狂,除了抓狂就是暴怒,如果沒有掙大錢帶來的喜悅和安慰,妥妥地會得抑鬱症,精神分裂也大有可能。所以,人有點兒愛好還是有好處的,哪怕是愛錢。至於靈帝怎麽對付幽州,我們後麵再說。反正幽州最後是被一個牛人搞定了,行動很低調,效果很神奇,高明得很!
現在我們要說的,是先主劉備。先主劉備跟張純、張舉這倆瘋子,是有那麽點兒關係的,因為這倆發瘋,先主又得到了打醬油的機會,終於領到了朝廷的盒飯!
黃巾軍被滅後,“劉備是個人物”一說已經在民間流傳,先主沒盒飯,但是有流量。所以這次張純造反,就有人去推薦,劉備有本事,他一定可以消滅反賊!於是,劉備就帶著兄弟們又上路了。
不過,這次先主可不是像打黃巾時去打醬油的,而是真玩命了!很可能打過勝仗,也經曆了不少危險。有一次,先主突然在田野間遭遇了敵軍,猝不及防,結果受了傷,而且傷得不輕。劉備動不了,又怕被殺,索性裝死騙過了賊人。後來,他被自己人拿車推著撤離了戰場,這才保住性命。當然,這個“自己人”,很可能是關、張。
這可真是為朝廷拚了命啊!先主也終於得到回報,被任命為安喜縣尉,領到了盒飯。
安喜縣即現在的定州市,當時屬中山國,安喜縣尉,就是安喜縣管治安的武官。劉備領著關、張去上任,以為自己已經正式上道,展開仕途了。哪想到,這份盒飯,居然隻是一張臨時飯票!
劉備的縣尉沒當多久,朝廷突然下了一道旨,說靠軍功當上縣官的,多數要淘汰。其實,這還是起因於靈帝那道“人人都能討賊”的詔書,地痞混混外加流氓,都出來討賊了,人家立了戰功,就得封官,可這些人一旦當官,難免就胡作非為、為禍一方。靈帝大概回過味來了,或者也接到了不少反映,這幫靠討賊上位的,也都跟賊一樣啊!於是,就有了這次“淘汰”詔書。
先主劉備很可能在被淘汰的名單裏。他自己也有些懷疑。這時,郡太守派督郵來查辦。督郵是幹什麽的?是太守手下負責傳達命令、督察縣裏官員行為的官。職權很廣泛,就像一個特派員。
劉備一聽這道詔書,心裏就火了。自己領著兄弟們不要命地幹,換來了一個縣尉,就這麽個小官,還不讓當了。這不是耍人嗎?現在一聽督郵來了,劉備強忍怒氣,想先求見一下,打聽打聽實情。誰知這督郵擺起了譜,不見。當然,也很可能是,劉備確實要被“淘汰”,督郵就是見他也沒什麽意義,氣氛更尷尬。其實,督郵這做法沒什麽不合理。
所以後麵的事,是督郵怎麽也想不到的,真是前世作孽,遇上個活閻王!
然後,著名的故事就開始了。
都督這個“不見”,把先主強壓的怒火一下點燃了。第一,他確信自己肯定被免了官;第二,他不在乎了,反正官也當不成了,這麽耍我,好,你也不會有好下場!
先主怒火爆棚,瞬間惡向膽邊生。他立刻回衙門召集手下,帶上關、張等兄弟,氣勢洶洶地又殺回督郵的住處,然後直接破門而入。劉備謊說:“我奉太守的命令,來捉拿你!”小弟們衝上去,在**就把督郵給捆起來,然後押出門,一直到了安喜縣的邊界,又把人家綁樹上了。為什麽非要到邊界,這顯然是做掉的節奏呀!
劉備解下自己的綬帶掛在督郵脖子上,表示,這破官爺爺我不要了,然後掄起鞭子就開抽,一百來下!這督郵也真夠能抗打,一般人早受不住了。劉備本打算殺了他,架不住督郵一個勁兒地求饒,那叫一個慘,劉備也算解了氣,終於把督郵放了。
之後,先主帶著關、張離開安喜縣,另謀出路去了。
這就是正史版的劉備鞭督郵。咱們引一段史料原文,《三國誌·先主傳》裴鬆之注引《魏略》:
督郵至縣,當遣備。備素知之。聞督郵在傳舍,備欲求見督郵,督郵稱疾不肯見,備恨之,因還治,將吏卒更詣傳舍,突門入,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郵”。遂就床縛之,將出到界,自解其綬以係督郵頸,縛之著樹,鞭杖百餘下,欲殺之。督郵求哀,乃釋去之。
跟老羅的《三國演義》完全不一樣。
有朋友會問,怒鞭督郵真的不是張飛?不是,是劉備自己。老羅為了塑造劉備仁愛得像聖母一樣的形象,把血腥暴力的情節甩給張飛了。
有朋友還會問,難道不是因為督郵是大壞蛋,劉備兄弟才揍他的?這個督郵在史上連個名都沒留,也根本沒向劉備索過賄,你說他是不是大壞蛋?
我們來論論這裏麵的是與非。
先主無辜不無辜?無辜。但督郵比他更無辜!先主的無辜,在他耍起黑社會手段的時候,就已經**然無存了。
督郵隻是郡太守的特派官員,傳令來的。免掉先主的官,也不是他的主意,至少不是他一個人的主意。千不該,萬不該,他不該不見劉備的麵。雖然不見劉備沒有錯,但卻惹了幾乎殺身的大禍!一個並沒有做錯的督郵,惹上了怒火爆棚的劉先主。雖然,我很想寫寫先主的雄豪事兒,很願為大佬主角增光添彩,但這件事,我必須得說:倒黴的督郵好無辜!而且,這隻是無辜的開始。到了《三國演義》,更慘。
老羅為了使先主永遠正義,還給這個倒黴蛋加了一籮筐的罪。因為主角揍了你,所以,我必須為他找到揍你的正當理由,你必須該揍,必須是大壞蛋!督郵本來丟了半條命,到了老羅這裏,剩下的半條命外加最後的一點兒臉麵,也全丟了,完全被黑進了深淵。我們看《三國演義》電視劇,督郵連形象都是那般的猥瑣!
可憐無名也無惡跡的小人物督郵,因為被先主一頓無厘頭的胖揍,就遺臭萬年了,甚至還連累了“督郵”這個官稱,史上督郵千千萬,可後人一聽這官名,就立刻產生聯想,嗯,肯定沒有一個好東西!
說過了督郵,我們再回頭說先主。
先主的憤怒可以理解嗎?當然。用性命換來的一點兒小認可,也要被剝奪了去,當然火大了。隻是,他的發泄方式……實在太悍猛了!督郵何罪?先主該去揍上級郡太守,也就是中山國相,其實郡太守也不是禍首,劉備真正該揍的,是皇帝!是靈帝要免他們的官。劉備當然不能也不敢去揍太守、揍皇帝,隻能抓著個督郵,於是,就把所有的憤怒都發泄到這個倒黴蛋身上了……
我們看先主的真實個性,夠有脾氣,夠有狠勁兒!跟《三國演義》裏那個動不動就仁慈地掉眼淚的皇叔,根本不是一個人。
三國裏很多著名人士都評價過劉備,比如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比如魯肅:“劉備天下梟雄”;比如賈詡:“劉備有雄才”;比如程昱:“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當然,最著名的,還是曹操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而”。
我們暫不論先主到底是英雄還是梟雄,但無論如何,這個“雄”字,是全天下的公認。劉備是一個妥妥的“雄傑”!《三國演義》太想體現先主的仁愛和聖母了,把劉備塑造成了淚點極低的阿姨範兒,卻大大減損了他的“雄傑”氣!就連我奶奶,在評書和戲台上知道了劉備,都嘲笑地說:“劉備啊,他就會個哭!”
當然,真實的先主不是這樣的,他有仁心,但不是聖母;他有情有義,但不靠眼淚撩人。本來他是個鐵鐵男人,是真“雄傑”,有“梟”氣。但這回不問青紅皂白、不吝殺傷無辜地怒鞭督郵,就是這男人“梟”氣的極端表現。果真是,丈夫一怒,管你山崩地裂、大河泛濫,別跟我說什麽事由、什麽情理,我劉備怒了,知道不知道?我才不管那些彎彎繞!
鞭督郵這件事,大致內情就是如此。平心而論的話,督郵真是天大的無辜,簡直當了整個朝廷的替罪羊,去對撞先主作為一個男人的瘋狂暴怒。當然,看先主一輩子,像這樣怒到失控的狀況,並不太多。如果這種瘋狂成了常態,那他就不是“雄傑”,隻是一個“莽夫”了,這等莽夫,又如何能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