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火燒南宮門。
張讓他們一看,這國家真要完蛋!你們啥都敢幹呀!好,你們敢幹,那我們也幹!
宦官立刻各持兵器衝進宮去,把皇帝和太後都劫持了!
劉辯哇哇大哭,什麽話也說不出。何太後又氣又怕,眼看這些宦官個個眼冒凶光,妖魔一樣,這還是平日裏那些溫順可憐、又懂事又體貼的身邊人嗎?難道現在才是他們的真麵目?
何太後正想痛罵這些人,可宦官們哪還聽她的呀!揮舞兵器上前,逼住了太後和皇帝,又抓來陳留王劉協,押著他們從天橋往北宮走。劉協原本被封勃海王,後來改封了一回,現在是陳留王了。
何太後邊哭邊罵,隻能跟著宦官走。等到了天橋,忽然聽到橋下一個洪鍾般的聲音:“段珪!你個閹臣賊子!膽敢劫持太後!”從天橋華麗麗的窗子往下一看,這人是盧植!
原來,袁術給袁隗、袁紹報信之後,袁隗他們通報百官,宦官反了,還殺了大將軍。現在大夥兒都到皇宮護駕,殺宦官去!文武公卿們,好多都驚呆嚇傻了,還各懷鬼胎,都磨嘰著不動。這到底是咋回事?裏麵是什麽內情?消息是真是假?現在就往前衝,是不是太危險、太不妥帖了?皇帝、皇太後遭逢大難,公卿們卻個個目光閃爍,小算盤扒拉得飛轉!
盧老師這時是尚書,真是看不上官員們的那些嘴臉,你們不去我去!盧老師就衝出來了。河南尹王允還分派了一部分士兵給他,讓他帶去保衛陛下。
盧老師帶兵直奔皇宮,來到南宮和北宮間的夾道。一抬頭,正看見段珪押著太後從天橋上走過。盧老師當即怒喝,真把段珪嚇得不行。是啊,劫持皇上和太後,死一百回都有餘辜啊!段珪心裏一懼,就鬆了手。
何太後不愧是屠戶女兒出身,雖然在宮裏這麽多年,但身手還相當矯健,眼看段珪愣神兒,她立刻掙脫,翻身從窗子跳出去了。雖然很危險,但那是投奔可信的盧老師,是投奔安全去的!
終於,何太後靠跳天橋,從宦官手裏逃脫,被盧老師救下了。她萬萬想不到,做皇太後,竟還是需要有點兒功夫傍身的!
張讓、段珪帶著皇帝和陳留王,繼續奔向北宮。然後又從北宮出逃,跑出洛陽城了。
我們再回頭來看袁紹。作為這場劇變的第一推動者,他在忙啥?
接到弟弟的報信,袁紹跟叔叔立刻行動起來了。什麽?宦官們發矯詔,任用樊陵和許相?好,我們也發矯詔!袁隗錄尚書事,正好由他主持。袁隗偽稱皇帝的詔書,召來樊陵和許相,當堂抓捕,斬殺!可憐這倆宦官密友,全被蒙在鼓裏,根本沒弄清怎麽回事,就成了刀下之鬼。
然後,袁紹跟何進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一起,領兵直奔南宮朱雀門。袁家人真是各司其職,配合默契!
袁紹帶兵衝進南宮,正趕上趙忠火燎煙熏得實在受不了,帶著一幫宦官往外逃。袁紹立刻下令抓捕,不由分說,斬了。這位驕橫飛揚了一輩子的皇帝“親媽”,終於走到了末日。
袁紹瞧著周遭情況,暗暗想好對策,打定了主意。正要吩咐士兵,突然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何進的小弟吳匡他們,一直看何苗不順眼,因為一來何苗跟何進沒血緣;二來何苗一直向著宦官,跟何進不對付。吳匡很懷疑,這回何進被殺,沒準就是何苗給宦官報的信!現在一見何苗,吳匡又悲又恨,氣不打一處來,突然朝著軍士們大喊:“害死大將軍的,就是車騎將軍,你們願不願為主公報仇?”吳匡手下都是何進的鐵杆,立刻痛哭流涕地高呼:“我們誓死要為大將軍報仇!”
吳匡立刻帶兵進攻何苗,跟他一起的,還有董卓的弟弟董旻。董旻是奉車都尉,掌管皇家車駕的武官。董卓、董旻名義上都是除宦官的,所以,對親宦官的何苗,殺之後快全沒遲疑。
袁紹在旁邊一看,你們又內訌起來了?好得很!這個何苗,公子我早就不想留著了,要不是他,這事還不至於砸成這樣,於是,袁紹在一旁坐視,吳匡和董旻瘋狂撲上,就把何苗給砍了,屍體直接往皇宮園子裏一丟。至此,何進、何苗兄弟在同一天全被滅。
袁紹掃視局麵,南宮已經攻破,各方將領也都到了位,好,那就開始吧。
袁紹下令,封閉北宮門。士兵們從南宮朱雀門開始,捕殺宦官,不分年齡長幼,不分官位大小,格殺勿論!宦官已經全被裝進了口袋,下麵,就是把他們一個個清除!
士兵們人人亢奮,全天下哪有不恨宦官的,一說殺宦官,絕對是萬眾一心啊!
大清掃從南宮開始,沒有一個宦官能逃脫。還有不長胡子、看著像宦官的,也被誤殺;還有不是宦官的,隻好脫了衣服向士兵驗明正身,才僥幸保住性命。
兩千多人被殺,到處屍體橫陳,血流遍地。一夜之間,整個皇宮成了血淋淋的修羅場。
袁大公子的策劃終於實現了。宦官近一百年積攢下的仇恨,終於以慘烈的方式進行了償還。東漢六輪外戚和宦官的鬥爭,到這裏完全終結。在成功地幹掉外戚一天之後,宦官——這支東漢最毒最惡的政治力量,也全部覆滅。
袁紹在宮中一處處視察現場,也會極受刺激吧!如果我們仔細盤點他的經曆,就會發現,這可是袁大公子第一次上“戰場”!其實,他沒見過多少血腥!在消滅黃巾軍的戰爭中,他先是隱居,後是當何進的手下,一直琢磨玩政治,根本沒有到過前線。後來當西園校尉,頂多是練兵,搞搞形式而已。相比曹操、孫堅、劉備,他實在太陽春白雪。
我想袁紹在這場大屠殺中多少受了點兒刺激,不然,他也不會沒醒過神似的,錯過了最重要的時機。
我們前麵說過,在這場瘋狂劇變中,最關鍵的軸心是何進。何進不死,萬事俱成;何進一死,滿盤皆輸。當然,不是說何進這豬頭有多關鍵,而是——他手中的兵權太關鍵!這個兵權,是整個京都的定盤!
本來,何進死了,也不是不能挽救,就該——在第一時間抓住何進的兵權!鎖住董卓的兩道保險鎖,最要緊的第二道已經崩了!抓到了兵權,董卓再惡貫滿盈,也不敢輕舉妄動。
但是——袁紹晚了。也許,他沉浸在屠殺受到的刺激中;也許,是何進的兵權很不好交接。他雖然被任命為假節的司隸校尉,但沒有調動北軍五校的權力,讓叔叔袁隗給他任命將軍吧,也不太合適。他一直沒軍功,又隱居了多年,不屬於那些混臉熟的,所以,接掌何進軍權這事,袁家叔侄倆都挺遲疑,大約是想找到最合適的辦法。另外,他們也真沒想到,董卓能如此不按規則出牌!
那麽,董卓又是怎麽摻和進來的呢?我們回到皇帝這一路。
張讓和段珪挾持著皇帝和陳留王,走到了小平津關。這時,已是二十七日晚上。小平津關在黃河邊,眼看渡河無望,再也逃不了了。
盧植盧老師追了過來。自從救了何太後,他就一路追趕張讓和皇帝。盧老師跟河南中部掾閔貢一起,在黃河邊趕上了皇帝和陳留王。閔貢持劍上前,厲聲嗬斥張讓他們:“你們還不快死嗎?非等我來殺你們!”說著,閔貢手起劍落,斬了幾個宦官。
張讓一瞧,完全沒路了呀。心裏忽然悲傷了,他跪拜在少帝麵前,流淚叩頭說:“陛下,老臣們死了,您要自己保重啊!”
於是,東漢最後的這一群宦官,全都跳進了黃河。“皇帝的親爸”張讓,和趙忠一樣,也走到了末日。東漢的宦官史,從此結束了。
閔貢和盧老師攙著少帝和陳留王,追著螢火蟲的光,一步步往南走,打算回宮去。走了幾裏後,弄來了一架百姓家的大板車,大家就坐在板車上,走到了洛舍,可算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少帝劉辯乘一匹馬,劉協和閔貢乘一匹馬,繼續回宮。文武官員們陸陸續續趕來護駕。
這時,董卓出現了。那晚,他從顯陽苑急速進兵,天不亮就到了洛陽城西,一打聽,皇帝跑北邊去了!他又趕緊一路朝北追,終於找到了。
董卓真的搶了先。來迎接的官員裏,隻有他帶著兵!袁紹他們還在宮裏忙著斬草除根呢,分不出人手來追皇帝。董卓自己也沒料到,居然能摘到這麽一個大桃!
董卓眼看所有人裏就數自己牛,立刻就驕橫起來了。明明是帶兵衝撞了聖駕,也沒半點兒收斂。少帝劉辯一看董卓那些怪模怪樣的羌胡兵,嚇得又哇哇大哭。
大臣們高聲嗬斥:董卓引兵往後退!陛下在此!
董卓瞟了瞟這幫人,不屑地說:退什麽退,你們這些當大臣的,連王室都守不住,讓陛下受這麽大的罪,你們還好意思讓我往後退!大臣們又愧又怕,誰都不敢吱聲了。
董卓仔細瞧瞧劉辯,怎麽還在那兒哭呢?他又裝模作樣地跟劉辯請示、對答。劉辯雖然已經14歲,不算小了,但早嚇破了膽,一邊哭一邊說話,支支吾吾,說得亂七八糟,把董卓弄得暈頭轉向。
董卓心想,這小皇帝咋這麽煩心!屠戶生的兒子就是上不得台麵啊!難怪先皇老子都不待見!
董卓煩得夠嗆,轉臉又問陳留王。哪想到,這個8歲的小萌娃居然對答如流,穩穩當當,從頭說到尾,又明白又合理。董卓立刻驚了:哇!這娃牛啊!對了,他可是董太後養大的,董太後跟咱家一個姓啊!我們姓董的養大的娃,還能錯得了!殺豬的兒子可怎麽跟我們比啊!嗯,好,這孩子跟我老董有緣!
於是,董卓認定劉協跟他“有緣”了,一瞬間,他就生出一個念頭。當然,這個念頭還得等他料理好其他大事後才能實施。現在,他搶到了迎駕這第一功,其實,不是搶了這個“功”,而是搶到了皇帝!皇帝在手,江山我有呀。
董卓寸步不離地護著少帝,回了皇宮,一下成了天下第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