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一下189年這場劇變的時間表:

八月二十五日:何進入宮,被殺

八月二十五日夜:袁術燒南宮門

八月二十六日:袁隗殺樊陵、許相

八月二十六至二十七日:袁紹殺宦官2000餘人

八月二十七日夜:張讓在小平津跳進黃河

八月二十八日晨:董卓迎駕回宮

短短三天之內,大漢朝最後一輪外戚和宦官,全都覆滅。少帝劉辯回到了血氣衝天的皇宮,無論如何,該算大難不死,平安回來了。

大約是在太傅袁隗的指導下,劉辯宣布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昭寧,任命火燒孟津的丁原為執金吾,主管京城的安全防務。然後又是一通忙,清點重要的寶貝。結果發現,傳國玉璽不見了!另外的六璽都找到了,就是最重要的傳國璽沒影兒。最後,實在找不著,隻好先不提了。

我們看現在京都的局勢,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可能各位看官都已經想到了:何進的兵權,北軍五校和西園軍誰來管?

我們越想就越會有疑問:袁隗、袁紹叔侄倆除了殺宦官,對別的就真的不感興趣嗎?比如操縱天下的赫赫兵權!怎麽就不見他倆有什麽動作?難道要把足能扭轉乾坤的棋子,讓給董卓?

這時,回老家招兵的鮑信回來了,一看發生了這麽大的變故,他暗想“不好”,跑去跟袁紹說:“本初啊,現在董卓的士兵太強悍,恐怕將有異心啊!如果不早點兒幹掉他,就會被挾製了。不如趁他立足未穩,趕快突襲,把他抓了!”袁紹沉吟半天,沒同意。鮑信一看這樣,好吧,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袁紹你自個兒對付董卓吧,我可回泰山去了。鮑信拉著隊伍走了。

袁紹為什麽不聽鮑信的?而且,為什麽沒把何進的軍權搞到手?這真是好大一個謎!我們論斷古人時,不能輕易做愚蠢推定,特別像袁家叔侄這種,本來極有政治智慧,他們又不是何進,怎會那麽容易犯低級錯誤!這裏必有問題。

很可能是:董卓帶著少帝回城,在袁隗麵前,表現得沒那麽凶悍,很像個門生故吏!袁隗被蒙住了,對他放鬆了警覺。甚至可能是:董卓作為門生故吏,表示投靠故主,跟袁隗說,您錄尚書事,我做大將軍,一起管天下事,咱兩家都發達,難道不香嗎?而且,您是我的主公啊,您對我還不放心嗎?表現得非常戲精!然後,袁隗就答應了,至少是默許了。

以上兩種,都有可能。初來京都的董卓,隻有三千兵,還頂著老袁家門生故吏的大紅蓋頭,他隻好表現得很乖很聽話,至少在袁隗麵前是這樣。

董卓的戲精表演,讓袁家叔侄高枕無憂,也不急著搞兵權了,甚至,讓董卓弄去兵權也不是不能接受!袁紹更沒理由跟董卓翻臉。鮑信吹了半天風,可袁紹想,董卓在我叔叔麵前很乖呀!他再驕橫,但在我家麵前還是萌寶,讓我怎麽跟人家動刀兵!另外,我這邊也沒接管北軍五校,真跟董卓打起來,他那些羌胡兵,可怎麽對付?

不得不說,這時的袁紹對帶兵打仗還是很陌生的,多少有點兒發怵。我們前麵說過,直到現在,袁紹也基本沒打過仗,沒見識過血腥的戰場(殺宦官是頭一遭),所以一看那些羌胡兵,就像看見黔之驢一樣,心裏沒底。如果這事擱曹老板,或是孫堅,那一定果斷無比!一個字,幹!倆字,幹死!董卓早被滅了。孫堅這性子,根本就是董卓的克星!可惜的是,給他的機會太少了。

袁紹,也包括他叔叔袁隗,太相信世家大族那套行事法則,太相信規則的力量了,所以後來董卓隨便一翻臉,就把他倆驚得目瞪口呆。

很可能——當時袁家和董卓達成了某種默契。

但是董卓——才不會滿足那個默契。這是屬於法則之外的,袁家叔侄都料想不到,因為他們對真正的野蠻實在缺乏認知。

於是,就在袁隗和袁紹的縱容和默許下,董卓更進一步地戲精起來。

董卓還沒弄到何進的軍隊,眼看自己就這三千兵,隻怕鎮不住朝裏的人。於是,他就想了個鬼主意,讓軍隊在夜裏偷偷潛出洛陽,到城外紮營,等到天亮,城裏熱鬧起來,買賣店鋪都開了,人們也都上街逛了,這些士兵才排成特威武的軍陣,又呐喊又擊鼓地進城,而且專走人多眼雜鬧翻天的地方。人們趕緊躲到路邊,又驚又怕,也都像看見黔之驢一樣!這些都是什麽人啊,看著好凶猛!什麽?都是董卓的兵?哦,真厲害呀!

董卓這麽戲精了好幾回。百官百姓百工,從上到下,人人都看傻了眼。這一撥一撥的,得有多少啊!至少得好幾萬吧!看他們長得那怪模樣,人還這麽多,真是惹不起啊!

結果,董卓這番表演的效果相當好!人們都以為涼州的羌胡兵源源不斷地到京都了呢!連官員和將領都被蒙了,看著董卓全都大氣不敢出。

這時,何進已經死了好幾天了,他手下的將領們,帶著各自的軍隊,都不知聽誰的,正在極度迷茫中。眼看董卓威風起來了,又是“殺宦官”陣營的,該算正義代表。於是,何進的手下就跟董卓開始了接觸,雙方一拍即合,這些人都願跟著董卓!武人的心思本來簡單,誰武力強就服誰,你牛,我們就聽你的,跟你幹。董卓怎麽也沒想到,就這麽戲精了一把,居然順來了何進的兵權!

必須得說,這幾天董卓的戲做得相當好,看上去真不像禍害,所以,先忽悠了袁隗、袁紹,接著又忽悠了何進的手下。那麽,從此以後,整個京都就再沒人能跟他這頭戲精惡狼抗衡了!

好了,大權到手,董卓可就要放飛自我啦,一直裝蒜多不爽!

董卓瞄上了丁原。因為現在,隻有丁原的並州軍還對他有威脅。

我們看看丁原的實力。

丁原手下三位大將,呂布,張楊,張遼。丁原自己也是猛人,所以才得了武猛都尉這個銜。現在,張遼跟張楊,都被何進派去招兵了,跟隨丁原的,就剩下一個呂布。

呂布是個啥樣的人?

他是——狼。跟董卓不算一個品種的狼。

董卓這頭狼,放肆,粗野,瘋狂,殘忍,還有,肥碩。一頭戲精大肥狼!

呂布這頭狼,狡猾,輕浮,反複,孤獨,還有,矯健。一頭無情無義的真豺狼!

呂布是並州五原郡九原人,就是現在的包頭。五原郡那地方,本來就跟南匈奴親密接觸,就像董卓、馬超在羌中長大一樣,呂布也很可能從小就受到了匈奴人的“不言之教”,弓馬騎射牛上天,力氣大得驚人,身手矯健又敏捷。武力逆天,可文德卻——沒有。能跟匈奴人學的,都學來了;該跟漢人祖宗學的,半點兒不懂。

於是,豺狼呂奉先就這樣出場了。因為武力牛,被丁原看上,任命他當主簿,還特別喜歡他。不過,主簿這個官是掌管文書的,跟呂布不對路。但他又沒出身,又沒學問,一出道能當個主簿,已經很不錯了。

本來呂布還算踏實,丁原待他也挺好,一直留在身邊。但是,一頭對“忠義”“情分”等全無感知的豺狼,待他的任何好,都隻能打水漂。因為,在他的腦回路裏,壓根兒就不認識那些東西。

呂布遭遇了**的考驗,被老戲精董卓看上了。董卓又開始做戲,派人引誘呂布幹掉丁原。

《三國演義》裏,是董卓拿赤兔馬獲得了呂布“芳心”,最終殺丁原、收上將。必須說,《演義》的這處情節,設計得極具匠心,很精彩。那麽,正史中又是怎樣的呢?

——呂布確實有赤兔馬,但沒說是董卓送的。董卓具體拿什麽去**了呂布,也沒明確記載,總之,“高官厚祿”“稀世寶貝”這些玩意兒,對呂布這頭狼來說,都是極有效果的。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呂布是如何動了心——

董卓的謀士(簡稱董秘):呂主簿,您的神武威名,董公早就聽說了,對您可傾慕啦!

呂布(輕蔑):你什麽意思啊?

董卓的謀士(陰笑):主簿難道看不出嗎?董公威震京都,就將執掌天下。現在唯有丁建陽還在擋董公的路……其中的意思,主簿你自然明白。董公傾慕閣下,如果閣下肯發力相助,日後必愛重有加,前程無量啊!

呂布(拿糖):丁建陽是我的主公,待我有恩情,你別跟我說這些話!

董卓的謀士(不屑):什麽恩情?就讓閣下做主簿嗎?董公早有交代,事成之後,以閣下為騎都尉,年俸兩千石!

呂布(咽了咽口水):當真?可是……這怎麽能行?

董秘(取出禮單):怎麽不能行?自古成大事者,先擇明主,丁建陽無能,怎怪將軍不義呢?董公特有好禮奉上,禮單在此,請閣下過目。

呂布(瞄一眼,再咽口水),不說話。

董秘(加勁兒):董公說啦,事成之後,董公還會……總之,董公的天下,也是將來您的天下啊!

呂布越聽越心花怒放,終於再繃不住了:好!替我謝過董公恩義。董公所求,不就是丁建陽的人頭,對呂布來說,這有何難!請董公少安毋躁,不日必能成功,呂布將親自攜頭拜上!

董秘(哈哈大笑):主簿果然是爽快人!鄙人這就回報董公,隻等閣下的好消息啦!

……

於是,一天之後,丁原的人頭就被放在木盒中,呈到了董卓案前。旁邊站著戾氣衝天的呂布,嘴角還掛著一抹自負的笑。

我們無從設想,這頭豺狼究竟在何等情形下,向自己的主公揮起了屠刀。也許,死前十秒鍾,丁原還在一臉寵溺地喊他“奉先”吧!在那個門生故吏能把領導當皇帝愛的東漢,他呂布能一眼不眨地幹掉主公,不愧不懼,還一臉得意,實在非人也!豺狼的心性,真的不是我們所能領會的。

不過,呂布有知音。別人領會不了,董卓能。

這倆本來就該算同類,或者說,同屬不同種,在動物學分類裏,屬於近親。一個是凶殘的大肥狼,一個是梟猛的真豺狼。於是,兩頭狼一下就對上了眼。董卓看呂布,怎麽看都像親兒子;呂布看董卓,怎麽看都像真爸爸。這倆一見鍾情,立馬就成了父子!呂布轉眼就從小主簿躍升成兩千石的騎都尉,威震朝野。董卓不管幹啥,都讓狼兒子持兵器往身後一站,再沒人敢惹。

可憐大漢朝,外戚宦官的妖魔爭霸剛結束,袁紹他們還沒來得及彈冠相慶呢,就又蹦出了一對父子惡狼!真是天降巨災,神魔鬼怪不算,甚至野獸都要出場了!

現在的董卓已經大獲全勝,拿下了整個京都的兵權,又搞來了武力逆天的保鏢。那麽,他還有什麽可在乎的!本來還頂著老袁家門生故吏的紅蓋頭裝戲精,現在——嗬嗬,去他的門生故吏吧!董卓一把扯掉紅蓋頭,終於現出了惡狼本相……

這時,最目瞪口呆的該是袁隗太傅和袁紹大公子吧?但時機已經失去,哪還補救得了。這個京都,已經成了董卓的天下……

說個題外話,關於呂布的武力值,我們這裏做一個小小說明。

真史上,有關呂布的武力,明確記載為:“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還有,袁紹命人追呂布時,將士們“皆畏布,莫敢逼近者”,還有,帥爆了的“轅門射戟”。可見,呂布確實極其神武。但他是不是就是《三國演義》中所說的一騎絕塵、遠超眾將、無可爭辯的天下第一呢?

很難說,像呂布這個檔次的,在三國還有多位,比如:

關羽: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張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

趙雲:強摯壯猛。

馬超:有信、布之勇。

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

文鴦:姿器膂力,萬人之雄。

曹彰:武藝壯猛,手格猛獸。

許褚:勇力絕人,力如虎。

……

不能說呂布有絕對優勢,如果問,呂布和關羽誰厲害?呂布跟文鴦單挑怎麽樣?這個隻能到遊戲裏去找答案啦。咱們這部三國,武將們不排位次,因為,沒法排!巴西隊和德國隊到底誰厲害?深淵一樣的話題,永遠也不會有答案,其實,我們知道他們都很神武,也就足夠。另外,武將的風格也不盡相同,比如許褚,突出的是“力”;孫策,突出的則是“驍”。

關於武將們的神武表現,後麵會有他們各自的高光時刻,我們都會近距離觀賞,這裏就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