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不怕細論,好茶不怕細品
中國人特別喜歡喝茶,尤其是古代的中國人。如果有人來家裏做客,主人幹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給客人上茶。
怎樣喝茶可是一門大學問!你知道這門學問是由誰發揚光大的呢?他就是出生於唐代的“茶聖”陸羽。
說起來,陸羽打小就是個苦命人,在他三歲時便被家人遺棄。
由於被家人拋棄時陸羽還不懂事,所以他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爹媽是誰。
小貼士
既然陸羽不知道親爹親媽是誰,那麽他的姓與名是怎麽來的呢?據說是他長大後自己取的。當時,他用《周易》給自己算了一卦,卦辭上說“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意思是說,鴻雁漸漸飛到陸地上,它的羽毛可以用來製作裝飾品。這是吉兆,所以他便用卦辭中的“陸”字為姓、“羽”字為名。
幸運的是,陸羽碰到了好心的大和尚積公,並且被積公帶回寺院收養。
在寺院裏,積公非常寵愛陸羽,並且還教他識文斷字。
九歲時,陸羽已經開始學習寫文章了。這時,積公有意隻讓他閱讀佛經一類的書籍。
然而,讓積公意想不到的是,陸羽偏偏不喜歡讀佛經,唯獨喜歡讀儒家經典。為此,他還曾說過一番讓積公很失望的話。
積公堅持讓陸羽學習佛經,而陸羽卻十分倔強,堅持要學儒家經典。
就因為這事,積公從此不再寵愛陸羽。
為了逼迫陸羽妥協,積公把寺院裏的髒活累活統統交給陸羽幹,比如讓他打掃寺院,清潔廁所,塗牆壁,蓋房子,放牛。
盡管每一分每一秒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但陸羽依然不忘擠出時間去學習。
由於寺院裏沒有紙張,陸羽為了練字,經常拿著竹子在牛背上一筆一畫地寫來寫去。
有一年,陸羽從一位書生那裏要來“科聖”張衡的一篇文章,名叫《南都賦》。
盡管陸羽不認識裏麵的字,卻愛不釋手,還裝模作樣地讀起來。
這事讓積公知道了,積公擔心陸羽遭到佛經以外的書的毒害,在佛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便讓他在寺院裏修剪草木,還派師兄看管他。
有一次,陸羽在幹活期間卻默記起文章來,看上去像個魂不守舍的木頭人。師兄還以為他在偷懶,便拿鞭子抽他。陸羽歎息道——
師兄誤以為陸羽對他懷恨在心,便拿鞭子繼續狠狠地抽打他,直到把鞭子打斷為止。
陸羽無法忍受這種非人的生活,於是悄悄逃出了寺院,跑進了戲班子裏。
積公聽說陸羽躲在戲班子裏,非常傷心,便親自去勸陸羽回去,並且向他承諾,隻要他肯回去,可以順從他的意願,想幹嗎就幹嗎。
陸羽有沒有跟隨把他撫養長大的積公回去呢?當然沒有!
你可能不會想到,陸羽竟然是個醜男!他長得跟東漢“建安七子”中的王粲、西晉的大文豪張載有一拚。他說話也磕巴,跟西漢的大才子司馬相如、揚雄有一拚。
不過,在戲班子裏,這些缺點也恰恰成了陸羽的優點,因為這些缺點更容易讓他演活一個醜角。與此同時,他還擅長寫段子。
每次上台演出,他滑稽的外表加上他幽默的段子,常常逗得觀眾捧腹大笑。這也讓他在當地圈粉無數。
後來,陸羽離開了戲班子,隱居在浙江湖州。他在那裏建造了一座茅草屋,並且整天閉門不出,埋頭讀書。
他偶爾會約和尚、隱士到他家聊天,品茶。有時候,他還經常一個人遊山玩水。
一個人在山野中遊**的時候,陸羽喜歡朗誦佛經,吟詠古詩,撥弄流水……直到玩盡興了,然後號啕大哭一番才回去。
當地人都認為他是個奇葩,還說他是“現代版的狂人接輿”。
盡管陸羽隱居在浙江,但名氣卻傳到了京城。皇帝曾召他去京城做官,但他死活不去。
也正是在隱居期間,嗜好飲茶的陸羽寫下中國曆史上第一部關於茶的著作《茶經》,他也因此被稱為“茶聖”。
小貼士
《茶經》是一本關於茶的百科全書,論述了茶的產地、生長規律、采摘方法、烹煮方法、飲用方法,甚至包括如何使用茶具等方麵的內容,開啟了中國茶道的先河。
《茶經》一經問世,立刻在全國掀起一場飲茶之風,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飲茶。
陸羽死後,那些販賣茶葉的商人還將他的雕像供奉起來,並且將“茶神”的名號也一並送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