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地使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這就是“反間計”,也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敵人派間諜刺探我方軍情的時候,我們故意透露虛假的消息給他,讓他回去複命,然後讓敵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或者幹脆重金收買敵方的間諜,孫子說“反間不可不厚”,隻有給敵間優厚的待遇和重金,才能使其樂於為我效勞。
另外,“反間計”還有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我方派人在敵方挑撥離間,給敵方製造是非,分化敵人,破壞敵方內部的團結,讓敵方不戰自敗。聰明的人會通過製造誤會、散布謠言等方式離間敵人。但反間計在使用的時候需要特別小心,因為如果這一過程中有了破綻,那麽不僅計策不會成功,對方還會對我方同樣使用這一計。古諺道:“非聖智不能用間。”意思就是說,才智不是很高的人就不能很好地應用“反間計”。
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我方在敵人布置的疑陣中再反設一層疑陣。利用敵人內部的間諜去爭取勝利,那麽我方就不會遭受任何損失。
“反間計”又名離間計,是指針對敵方的將帥與部下的性格以及局勢采取的挑撥離間之計。將一些假的情報以及假的設計,讓敵方信以為真,從而作出錯誤的判斷以及錯誤的行動。
公元208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在占領荊州後,揮師大舉南下準備一統江山,東吳都督周瑜率軍前來迎敵,與曹操在赤壁對峙。周瑜乘船親自觀察曹軍陣式,隻見曹軍沿長江建有二十四座水門的水寨。他們的大船在外一字排開,猶如銅牆鐵壁,而小船則在間隔中通行,防敵偷襲,而岸邊駐紮的營地則如山巒延綿不絕。
周瑜觀測完心中已經涼了半截,暗道:誠心投奔魏國的蔡瑁、張允果然是水戰內行。兩軍實力懸殊,若想以少勝多必須先除去此二人。周瑜正在軍營裏思索著,就聽探子通報:“蔣幹來訪!”周瑜暗喜:“有辦法了!”蔣幹是周瑜昔日的同窗,現任曹操手下的官。
周瑜早已猜到蔣幹此行的目的,而蔣幹則害怕兩軍大戰將至,會受到周瑜冷待,未想周瑜對其,盛情款待還帶其觀營看兵。蔣幹看到吳軍兵精將勇,十分佩服同窗治軍之嚴整。在宴會上,周瑜喝得酩酊大醉,拽著蔣幹與他同房休息,不分主賓之禮。蔣幹在午夜試探了周瑜兩次,周郎毫無反應死氣沉沉,他便趁機爬起來偷看周瑜的機密書。蔣幹在繁多書信中發現了一封張允、蔡瑁投誠的信,隻見上麵寫道:“吾等本為荊州人,投逆賊因形勢所逼。如今已欺曹孟德,將魏軍困於水寨中間。待時機一到,立提曹賊的頭顱奉上,送都督為見麵禮。”蔣幹閱畢大驚失色,把信揣在懷裏,連夜跑回荊州,把信交給曹操看。
曹操閱後已經怒不可遏,立即把蔡瑁、張允叫來,先不動聲色地說:“我準備讓你們立即出兵作戰。”
蔡瑁不知丞相為何提問,但依然如實回答:“不行呀!士兵們還沒有熟悉水戰,不能輕易出兵。”
曹操大斥道:“等爾等把兵練好後,該提著我的頭獻給周瑜了吧!”曹操即刻下令斬殺了蔡、張二將。
想曹孟德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在問斬後方知中計,隻好選派不懂水戰的毛玠、於禁二人代替蔡、張任水軍都督。周瑜得知自己的反間計成功了,高興地說:“我擔心的就是這兩個人,現在不怕了!曹操此次進犯東吳,必敗無疑!”
結果可想而知,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間計”,慘敗而歸。反間猶如蠱惑,將敵引入虛假之相。其施計者也需偽裝,讓對方對此深信不疑,待敗時悔悟則已晚矣。
公元624年,突厥貴族眼看已無割據勢力可資利用,便傾其全部兵力,大舉入侵唐朝疆域。
突厥的兩位可汗,頡利、突利,聯盟率軍劍指豳州,猶如一把利劍刺進喉嚨,唐都的長安直接受到威脅。當時大業剛成,國內空虛,唐高祖李淵、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帶兵前往抵禦。李世民認為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不能硬拚,隻得智取。他身先士卒統百十騎來到突厥兵陣前,突厥可汗頡利、突利見唐軍如此前來,心有不解,怕唐兵暗設圈套不敢妄動。李世民憤怒地斥責頡利:“孤乃大唐秦王,爾若有膽,與孤單打!”而轉身則態度相反地對突利說:“兄弟,當初我們可是訂立盟約的啊,有事便互相救助。你未幫過我,現在又領兵來攻,咱倆可是義結金蘭,有兄弟之情啊!”頡利隱隱約約聽到李世民說的“訂立盟約”“兄弟之情”之類的話,疑心突利和李世民之間有密謀,遂引兵後退。
突利聽得不知所雲,連自己都有點迷惑了,但看到聯軍退兵便也領兵退去。此後陰雨連綿,秦王率軍多次夜襲突厥,神出鬼沒經常打得突厥人找不到北。突厥軍開始意誌消沉,而這時秦王又用重金賄賂突利,說明利害,使得突利有些動搖。頡利看著突厥軍的士氣低迷,主張再戰,突利則不願意。頡利怕突利與李世民之間有什麽勾結,為免自身遭殃,同意與唐朝訂立盟約,旋即退兵。
雖然頡利、突利二人同為突厥可汗,但屬不同的部落。所謂“非我族人其心必異”,兩人必然各懷鬼胎。李世民看透了兩人之間存在的利益糾紛,所以假裝與突利有過秘密交往,使頡利起了疑心最終退兵。
這一計謀好施,但能將其靈活運用至爐火純青的地步,則十分不易。
明朝嘉靖年間,在今浙江沿海出現了徐海、陳東和麻葉三路海盜。抗倭名將胡宗憲當時決定采取反間計,讓其自取滅亡。他遣部下夏正送大禮與徐海,傳話對徐海說:“閣下累其一生也不過落草為倭,哪裏比得上在關內做官呢?”徐海沉思半晌,默默不語。
夏正見其有些動搖便又附耳說道:“陳東早已和胡總督信約,願擒君歸降,不過胡總督忌憚陳東反複無常,故寄希望於你。隻要閣下縛陳東、麻葉二人歸順朝廷,胡總督就上奏皇上,賜你世襲爵位。”忐忑不安的徐海派心腹去打探消息。而陳東這時已獲悉徐海接待夏正,所以態度惡劣,對使者冷嘲熱諷,結果使者回報徐海,確定陳東臣服朝廷。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徐海一直尋找機會下手,在圖謀抓捕陳東未獲後,碰巧抓到了麻葉,徐海立刻遣人將其送至胡營。未想胡宗憲對麻葉盛情招待,並提議讓他致書陳東,共殺徐海。胡宗憲假意幫麻葉送信給陳東,卻將信送到徐海手裏。徐海閱後憤怒地到倭寇首領薩摩王處告狀。在薩摩王的幫助下,徐海抓到陳東,並親自押陳東去見胡宗憲。徐海領賞後帶兵去了東沈莊。
胡宗憲見到,趕忙將陳東鬆綁,並大為惋惜道:“你的本領不比徐海差,怎麽被他抓住了呢?我並不想害你,而且還打算讓你屯駐西沈莊。”陳東回營後帶著兄弟立刻殺向在東沈莊的徐海。兩軍廝殺幾天之後,徐海終於想通這是胡宗憲的詭計,正待撤兵之時,一直在遠處觀戰的胡宗憲率部眾趕到,徐海終因寡不敵眾,最終淹死在河裏。而一直攻打他的陳東見局勢危險,立即奔逃。一條小小的“反間計”最終將浙江沿海的三股海盜勢力連根拔起。
胡宗憲此例將“離間計”用到了極致,他在敵前扮“好人”,施以此計致使敵人內部自相殘殺,直到兩敗俱傷時,他才坐收漁人之利,將敵人全部剿滅。這種方法不僅降低了自身兵力的傷亡,同時也極大地贏得了戰鬥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