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計”,其法在於使敵自累,而後圖之。蓋一計累敵,一計攻破,兩計扣用,以摧強勢也。
當然,“連環計”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使敵自累”。如果敵人互相勾結形成強大的實力,當我方難以直接攻擊敵方的時候,便可以采取製造矛盾,讓敵方互相牽製的方法,讓敵方的優勢變成劣勢,然後逐個擊破。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當敵人的兵力強大時,我方就不要去硬拚,應該運用計謀使他們自我牽製,以至於削弱他們的力量。主帥如果能夠巧妙地運用計謀,克敵製勝就如同有天神相助一樣。
其實“連環計”分為上計和下計,累敵為上計,攻敵為下計,兩計扣用。上計的關鍵在於讓敵“自累”,而如何讓敵自尋煩惱,便是一門學問了。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欺上壓下,滿朝武對其頗為忌憚,一些大臣對其心藏殺機,但又苦於無良策可施。被譽為王佐之才的司徒王允赤膽忠心,深夜獨遊花園,眼望一輪明月,想大漢江山落入奸人之手,不禁潸然淚下,內疚於列祖列宗。忽聞牡丹亭內一聲歎息,原來是家中十六歲的美麗歌女貂蟬在那裏。
王允走到近前,聽貂蟬跪道:“我自入府,大人便待我恩重如山,我不知如何報答才好。近見司徒大人總是眉頭緊鎖,一定是國家遇到大事,但我自知卑賤不敢打擾大人,故隻好暗自憂愁,心想如能解決大人的問題便好了。”
王允翻然醒悟大歎道:“未想到漢朝天下,竟在一個女子手中啊!”他把貂蟬領到亭內,跪在地上給貂蟬磕了個頭。
貂蟬趕忙將司徒大人扶起歎道:“大人,您這是幹什麽?有用我之處,盡管吩咐。”
王允見時機成熟,便對貂蟬說:“董卓和義子呂布都乃貪財好色之徒,名為父子其實都是狼子野心。我今收你為義女,將你許給呂布為妻,後獻董卓為妾,而後你趁機挑撥離間。奉先乃天下無雙之武,天下無他取不下的頭顱,這樣便可保大漢江山。”
貂蟬聽聞滿心歡喜,立即許諾:“如果我不按大人說的去做,不報大義,我當被亂刀砍死!”這就是王允和貂蟬共同定下的連環計,以此除掉了董卓。
當然,此計也可被稱作“美人計”,亦可稱為“離間計”。
關於“連環計”,還有一個著名的案例,那就是火燒赤壁。
據說蔣幹盜得假書信,令張允、蔡瑁兩名善習水軍的都督人頭落地。而後曹操又命蔣幹探聽黃蓋投降的虛實,於是蔣幹二渡東吳。周瑜見了他就抱怨他上次的不辭而別,嚴斥大喝命人將他送至西山後麵的小庵裏。夜晚蔣幹心煩意亂散步時,聽到不遠處草房裏傳來書聲。蔣幹透過門縫去瞧,隻見有個人正在讀《孫子兵法》。
蔣幹向來願攀高人,便輕叩柴門。寒暄過後才知此人乃名滿天下的鳳雛龐統,而今落入這步田地皆因周瑜氣量狹隘。蔣幹聞言大喜過望,暗想:若把被譽為“臥龍、鳳雛,得一者則得天下”的龐統接回,豈不是大功一件?於是他便道:“如果先生肯歸順曹丞相,我願為你引見。”龐統大悅答:“鄙人早欲離江東,素聞曹操識才愛才,隻因無人引薦才暫居於此。倘若先生願成人之美,請帶我離去,否則周郎知我叛變後,我定會人頭落地。”
蔣幹、龐統二人乘船到北岸,曹操見鳳雛龐統來投,喜出望外,他正遇一難題無法解決。他帶著素有經天緯地之才的龐統看了一下魏軍的備戰情況,想順便考驗一下龐統的才能如何,傳言是否言過其實。查看完畢,龐統沉吟片刻向曹操獻計道:“魏軍將士多為北方人,而北方素以平原、陸地為主,固魏軍不善水戰。倘若將船隻首尾相連,整齊劃一,便可如履平地一般。”曹操聞言大悅。
在整改幾日後,曹軍的大船小船便已經連成一體,將士們站在船上異常安穩,沒有人再暈船了。此時,在對岸的黃蓋早已備好幾十隻大船,船裏裝滿了柴草,灌上了膏油,單等東南風起,便扯帆詐降。
夜晚將至時,果然刮起了東南風。曹孟德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看著吳軍率船駛向北岸,還以為是黃蓋率軍來投,竟然擺開陣勢大肆歡迎。在離曹軍戰船還有兩公裏時黃蓋下令點火。戰船借著東風,順利來到曹軍跟前,一瞬間曹營裏火光衝天。因各船之間用鐵環相連,無法分開,黃蓋的戰船裏又是燃料,火勢便越燒越旺,曹軍士兵又不通水性,燒死、淹死的不計其數。曹孟德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會被騙得如此之慘。此後,他再無力南下,而劉玄德則乘機發展自己勢力,最終演變成魏、蜀、吳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這場曠世大戰中,周瑜一連對曹孟德用了三計:蔣幹中圈套後引龐統去見曹操,屬“反間計”;龐統佯裝投降曹操,屬“笑裏藏刀”之計;曹孟德輕信龐統的提議把戰船環扣在一起,被大火悉數燒毀,屬“上屋抽梯”之計。
連環計重在攻心,屬於慢性毒藥,一計不成再來一計,在局勢不斷變換中,要相應出計,這樣才會使對方防不勝防。
公元1140年,南宋名將劉錡統軍守衛順昌。由於順昌為南宋要塞,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而金軍將領金兀術早已看準這塊肥肉,率大軍駛到距順昌二十裏處,意圖圍攻順昌。
宋將劉錡觀金軍初到此地,欲趁其對地形不熟之時先發製人。恰逢近來多雨,劉錡便借兆計從心來,構思出雨夜巧殺敵的良計。入夜傾盆大雨,宋軍派五百精兵乘雨夜潛進金營,殺得金兵哭嚎不止,而宋軍卻迅速撤走了。金兀術怕中埋伏,不敢追擊,隻得下令退營十五裏駐紮。劉琦怎會輕易放過,第二天晚上再次如法炮製,挑精兵百名身配短刀,冒雨再入金營。
第二天天亮時,金軍營帳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卻不見一名宋軍士兵屍體。百名宋兵早已安全離營。最終金兀術隻得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