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7歲的芳子亭亭玉立,已出落成美麗的少女,10月6日的那個晚上,芳子永遠都不會忘記。當天晚上,養父把芳子叫到自己書房中,說是要給他看一幅中國名畫,芳子7歲來到養父家中,10年了,她對養父的依賴就像對待自己的生父一樣。聽說有幅中國名畫,便高興地來到養父書房中。當芳子進了書房,養父隨即按下了門鎖。這一反常的動作,讓芳子有些意外,“父親,請把畫拿出來吧!”芳子說道。養父不理睬芳子的問話,卻猛地一下把芳子死死摟住。芳子叫嚷著,試圖掙脫,可還是失敗了。這一夜,59歲的養父霸占了她。

當天夜裏,芳子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大正13年10月6日,我永遠清算了女性!”第二日一早,她早早起床,梳起了日式發髻,身穿底擺帶花和服,走進了照相館,拍了一張照片,她將這張照片當作與少女芳子訣別的證物。從照相館出來後,芳子便剪了個男式分頭,換上了男裝,從此在心底裏與女性身份徹底“訣別”。對社會、對人生都充滿了仇恨。

這個女孩並非是無父無母的孤兒,她的父親是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肅武親王豪格的十世孫——愛新覺羅·善耆。她是肅親王的十四格格,名叫愛新覺羅·顯玗,她的養父為她起的日本名字叫川島芳子。沒錯,她就是日後臭名昭著的“東方女魔”、大間諜川島芳子。而霸占他的養父川島浪速,是川島芳子親生父親的“好友”。

那麽,父親善耆為什麽會如此狠心,將年僅六歲的女兒過繼給川島浪速,並送到日本去呢?難道他不喜歡這個女兒嗎?恰恰相反,十四格格顯玗是善耆最心愛的女兒。

多年後,當川島芳子以間諜的身份在法庭上受到公審時,她居然編造謊言,說她的生母是日本人。事實上,她的生母張佳氏,原本是肅親王府中的使喚丫頭,15歲時,長相貌美的張佳氏被肅親王善耆立為四側福晉。善耆一生有五位夫人,一位正福晉,四位側福晉,最得寵的就屬四福晉張佳氏,從15歲嫁給善耆到37歲去世,22年間她一共為肅親王善耆生下了10個子女。川島芳子是張佳氏生下的第一個女孩,是善耆的十四女。

十四女剛剛降生,善耆就請京城最知名的命相專家,給她看了生辰八字,結果說這位格格命相不凡,若是男孩將來必定是大清國的宰相,雖是女兒,將來也是巾幗英雄。既是自己心愛的妾室所生,又有這麽好的命相,善耆對這個女兒格外喜愛。為她取名“顯玗”,意為“似玉的美石”。

由於善耆的嬌寵,顯玗從小就逞強好勝。五歲時,哥哥憲方欺負她,顯玗氣得直哭,鼻涕一把眼淚一把。忽然,她擰了一把鼻涕,“叭”地一下甩在哥哥憲方的臉上,笑嘻嘻地跑走了。這麽沒規矩的事,恐怕隻有十四格格做得出來。

在善耆把女兒過繼給義兄川島浪速時,曾為女兒取字“東珍”,希望她到了東洋,依然被當作珍寶。然而,善耆將寶貝女兒送給了義兄,川島浪速卻把他們一家人推向了死亡的邊緣。

川島浪速用極端的軍國主義思想來教育義女,在她少女時期,就從政治、軍事、情報等多方麵訓練她。強暴事件過後,川島浪速曾對芳子的哥哥憲東說:“你父親是個仁者,我是個勇者。我想,如將仁者和勇者的血結合在一起所生的孩子,必然是智勇仁兼備者。”能說出如此喪心病狂的話,可見這個人有多瘋狂。畸形的教育,致使成年後的川島芳子返回中國,長期為日本做間諜。日本戰敗後,川島芳子由於先後參與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滿洲獨立運動等秘密軍事行動,曆任偽滿洲國“安國軍總司令”等要職,被河北省高等法院判為漢奸罪,但律師抓住她是日本國籍,要求判定她為戰犯而不是漢奸。但是,當川島芳子給養父寄去求救信時,川島浪速並沒有為她出具日本國籍證明,說是在一場大火中被燒掉了,隻是交代了他領養川島芳子的事實。日本是戰敗國,82歲的川島浪速不想將自己卷入這場官司,為了保全自己,他再一次將養女推向了死亡的邊緣。最終,川島芳子被判漢奸罪成立,處以死刑。

川島浪速表麵上好像和大清鐵帽子王善耆是好友,一心幫助他複辟大清,但實際上他卻利用善耆幫他實現日本陰謀侵華的野心。他不僅把川島芳子變成了漢奸,同時,他給了晚年已經沒有什麽利用價值的善耆致命一擊。

清朝覆滅後,肅親王善耆一心想要複辟帝製,於是將祖上在關外的森林、煤礦、土地作為抵押,傾家**產,向日本銀行借貸100萬,他將這筆錢悉數交給川島浪速,讓他組建軍隊。然而,川島浪速卻背著善耆,把錢拿到他的家鄉長野縣的鬆本市,購置了公館和別墅。

這次失敗,不僅讓善耆的精神備受打擊,也導致他傾家**產,失去了東山再起的財力。此時,為了照顧重病的善耆,身懷有孕的四福晉累得流了產,由於出血過多,胎死腹中,四福晉也沒能搶救過來。這讓善耆更加痛苦,兩個月後,便抑鬱而終。

至死,川島浪速都沒有放過他,在善耆彌留之際,川島浪速還以善耆一家生計為名,與關東都督府商請,在大連要到一塊地皮,並開辦大連露天市場,親自經營。善耆病逝後,露天市場逐漸落入川島浪速一人之手。1943年,他將該市場以125萬元售出,攜款返回日本。

一個多次利用他、欺騙他、害得他家破人亡的人,善耆為何還將他視為至親?難道善耆真是個糊塗的無能之輩?

其實,善耆並不是個糊塗人,在清末諸王中他算得上是佼佼者,幹練,開明,忠心耿耿。為挽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他吸收、借鑒了當時西方列強的一些科學管理方法和經驗,接連創造了幾個“中國第一”:起草了第一個“地方自治”的具體方案;甲午海戰後,第一個提出重建海軍方案;召開中國近代第一次衛生防疫方麵的國際學術會議;建立王府井商業街;設立“國營禁毒設施”等。善耆跟那些隻會享樂的晚清皇室宗親不同,他自幼習武,英勇過人。20歲時,就任二等鎮國將軍禦前侍衛,23歲升任頭等禦前侍衛,與光緒帝朝夕相處,倆人年齡相仿,互相影響。1898年,光緒帝推行變法維新,因與保守派對立而失敗,光緒帝被慈禧軟禁於中南海瀛台。這時,32歲的善耆剛剛繼承肅親王爵位,正在家裏守孝,沒能參與變法,但他卻是光緒變法維新的忠實支持者。

隨後,八國聯軍攻入北京,迫使慈禧太後挾光緒帝出逃。聽到皇帝出逃的消息,善耆不顧守喪之禮,撇下病重的生母李佳氏,來不及收拾家財細軟,便策馬揚鞭,連夜追趕。追了三天才終於追上慈禧、光緒等人。恰好這時,一行人行至河北宣化,一條大河攔住了眾人的去路,過河時眾人隻顧抬著慈禧,竟把光緒皇帝拋在一邊。

等慈禧過了河,也沒人回來伺候光緒。眼見這情景,光緒大為惱火,怒斥這幫奴才,又抱著善耆大哭。善耆也急了,居然反過來教訓起光緒:“您就是好急,當初的維新就毀在急上。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不就過河嗎?用得著這麽急嗎?”

● 川島芳子

● 善耆

● 段祺瑞

● 張作霖

此時此刻,可以說是善耆一生最好的機會。如果他力勸光緒回京,推行改革,或許會為晚清政局增添一抹亮色。可惜善耆頂撞完光緒後,親自背起光緒過河,繼續跟著慈禧走。此時的善耆想要變革,但卻膽略不足。可是,善耆沒想到的,慈禧可想到了,她怕善耆擁立光緒回京,獨攬大權。行抵山西大同時,就命善耆回京,會同慶親王奕劻、大學士李鴻章辦理善後事宜,實則是要把光緒帝同善耆分開。回到京城,善耆傻了眼,城內遭受戰火,到處淩亂不堪,連他的府邸,有著205年曆史的肅親王府,也受到戰火的波及,被徹底燒毀了,隻留下斷壁殘垣,還被日本大使柴五郎的守軍占領了。肅親王府舊址就是現在北京市政府的所在地,與紫禁城相隔不到兩公裏。

善耆馬不停蹄地趕到紫禁城,幸好紫禁城沒有被損毀。善耆很納悶,自己的王府都被燒沒了,紫禁城為什麽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呢?

事後,善耆從慶親王奕劻那裏得知,是一個叫川島浪速的日本人從中斡旋,才得以讓紫禁城保存完好。當八國聯軍入侵時,紫禁城內還留有六位皇妃、二百餘名宮女,太監和兩千人左右的守衛部隊。德軍因為公使克林德被殺,在景山上架起六門大炮,準備炮轟紫禁城以示“報複”。這時,日軍已經占領了東四牌樓、西四牌樓以北的區域,川島浪速此時任日軍總司令福島安正的翻譯官,由於精通漢語,被任命為“警政事務官”。當時,日軍反對炮轟紫禁城。川島浪速作為交涉者到景山找到德軍指揮官,以英法聯軍曾經焚毀圓明園,遭到國際社會譴責為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勸說他們不要做讓全世界輿論譴責的事情。

最終,德軍指揮官答應給川島浪速48小時期限,讓他勸說紫禁城內的守軍放棄抵抗,打開城門。隨後,川島浪速立即趕赴神武門,說服守軍放棄抵抗,由日軍把守紫禁城各門、負責“維持秩序”。連慈禧老佛爺和皇上都逃了,誰還願意為一座城拚命?當天夜裏,川島浪速就勸降成功了,隨後,日軍兵不血刃地拿下了紫禁城。

而奕劻卻認為多虧川島浪速的勸說,紫禁城才得以保持完好。日軍派川島浪速管理紫禁城,他也領導有方,成效卓著。聽了奕劻對川島浪速的介紹,讓善耆不由得肅然起敬,二人都認為川島浪速不僅是個好人,而且是個能人。在之後的交往中,善耆更加堅定了對川島浪速的這一印象。

川島浪速以一人之力救下紫禁城的行為,讓善耆記憶深刻。王府被毀,善耆帶著一大家子人搬到了京城的西邊、位於如今北京門頭溝區的第三代肅親王丹臻的陰宅“冷格莊”內居住。為了補償善耆的損失,慈禧下令任命善耆為京師稅務總管“崇文門監督”,這可是個肥差。按照慣例,崇文門監督負責征收北京城的商稅、房契稅、田賦、過路費及其他營業性稅收,但善耆清正廉潔,非但沒有中飽私囊,反而通過內部整頓、清查貪汙,將稅收淨收入從30萬兩增加到60萬兩。善耆的這一做法雖然為自己博得了清廉之名,但無形中卻得罪了大批的既得利益者。

僅僅一年的時間,善耆便被慶親王奕劻借故彈劾,慘遭罷免。善耆就是這樣一個有些偏執的人,在那個貪汙受賄、腐敗成性的朝廷裏,善耆能獨善其身,實屬難得。可是僅憑他一己之力,也難以挽回清朝沒落的局勢。庚子事件後,京城街市破壞嚴重,社會治安惡化,為了改善治安,清政府新設立了工巡總局,由善耆擔任工巡總局管理事務大臣,剛一上任,他就想到了那個傳奇的人物——川島浪速。

善耆聽說川島浪速在日占區任警政事務官,實施的是日本式警察製度,在他嚴格的管理之下,日占區秩序較好,百姓安定。眼下善耆正要籌辦北京警務學堂,便找到了川島浪速。第一次見麵,川島浪速就讓善耆印象深刻。見到肅王爺的第一麵,川島浪速就向善耆畢恭畢敬地行了個90度鞠躬禮和單腿跪拜禮,以此顯示自己是個地道的中國通。

言談之中,善耆發現川島浪速竟然與自己對世界局勢的看法一致。川島浪速對善耆說:“如今世上對清王朝統治造成最大威脅的,是白人帝國主義諸國。我們大東亞地區應聯合起來。”川島浪速的話說到了善耆的心坎裏,善耆答道:“如欲挽回如此滔滔大波之頹勢固非易事,若非中日兩國提攜,終難達亞洲複興之目的。中日兩國,若能長短相補,則東方出現一大富強之亞洲,抵禦白色勢力綽綽有餘。”

此時,在善耆的意識中,錯誤地認為日本是大清朝戰勝西方列強的亞洲盟友,若能與日本聯手,方可保大清基業。善耆這麽想並非沒有原因。

清朝在那個時候孤立無援,甲午戰敗後,國人紛紛向日本取經維新變法,此時的日本采取了拉攏維新人士的政策,給予大力支持。康有為、梁啟超在維新失敗之後,也是流亡日本,由日本提供庇護的。支持維新的善耆,也對日本充滿了好感。

在善耆的助推下,清政府賜川島浪速四品頂戴,並任命川島浪速為警務學堂監督一職,相當於現在的校長,全權辦理包括畢業生分配定級、任職後考績升遷等一切事務,並效法日本設立新的警察製度。這一職務,讓川島浪速在中國擁有了政治勢力。善耆從不徇私枉法,他是看到了川島浪速的才能,才舉薦他當警務學堂監督的,而川島浪速也確實沒有讓他失望。在二人共同治理下,京師的治安得到大大改善。京城內第一次出現了派出所,巡警被派到各個街區,路口也被設置了木製的“巡警閣子”。

經過幾年公事上的合作,川島浪速成了善耆府上的常客。川島浪速經常給善耆傳遞一些有關八國聯軍的情報,這些情報都相當準確。在善耆麵前川島浪速表現得正直、忠誠、可靠,凡是善耆請川島浪速辦的事情,他都盡力照辦。

川島浪速很善於利用人際關係幫助自己升遷。他出生在日本一個窮武士家庭,十分貧寒,連飯都吃不飽,但川島浪速很快便借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川島浪速少年時期的教育中,日本帝國朝野上下都在鼓勵拓展疆土,這種意識根植在川島浪速的腦海中。

15歲那年,他考上了東京外語學校,選學漢語。畢業之後,他想到中國來,可他窮得連一張船票都買不起,在日軍參謀部工作的同鄉福島安正資助了他,並將他介紹到上海從事間諜工作。到了上海之後,川島浪速進入“廣業洋行”,這是日本軍部諜報機關開設的秘密據點,在這裏川島浪速學著成為一名諜報人員。為了快速提升自己的身份地位,29歲那年,川島浪速娶了比自己大四歲的鬆崗福子。鬆崗福子的哥哥鬆崗洋右是九州巨富,日後更成了滿鐵株式會社的總裁。

努力不如借力,這句話用在川島浪速身上再合適不過了。這場婚姻讓川島浪速收獲了巨大的經濟資本和政治資本,他不再是那個為一張船票而發愁的窮酸小夥了,他不但可以享受有錢人的生活,更可以在日本這個等級森嚴的社會中接觸社會高層,並躋身其中。

善耆對於川島浪速來說,也是極好的過橋梯。川島浪速多次表示,願意代善耆與日本政府和軍界聯絡,爭取日本對大清的支持。兩人在“滿洲”問題上是一拍即合,幾乎天天坐在一起飲酒高論,暢談東亞大勢。

與川島浪速交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此時的善耆正在部署著一個驚天計劃:慈禧死後,他要擁立光緒帝上台。為此,他利用職務之便專門成立了一支消防隊,練習爬牆上房,而且按軍隊的模式裝備新式洋槍,每天按時出操。他計劃著,慈禧已到風燭殘年,一旦慈禧壽終正寢,立即以救火為名前往瀛台救出光緒帝。

等到光緒帝重掌大權,他就可以借助日本人的力量進行變法維新。為了搭上日本這條線,善耆甚至提出與川島浪速結拜。1907年冬季的一個早晨,善耆來到川島浪速位於東單三條胡同的府邸,見到肅王爺親自登門,川島浪速熱情地把善耆請進門。

兩人做了結拜,但各有各的目的。然而,就在善耆為光緒皇帝暗中策劃之際,光緒皇帝卻病入膏肓。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緒皇帝在中南海瀛台的涵元殿逝世,終年三十八歲。光緒皇帝突然駕崩,讓肅親王善耆毫無準備。第二天,慈禧選擇了三歲的溥儀為新帝,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當天傍晚,慈禧太皇太後在儀鸞殿去世。光緒和慈禧相繼去世,人心惶惶。但在善耆的嚴格警戒下,京城沒有發生任何治安事件,這讓參加葬禮的外國使節都十分感歎。

光緒皇帝駕崩,攝政王載灃上台,當時的肅親王善耆羽翼已豐,又有日本人的支持。載灃為了提防善耆,始終沒有讓軍權落到善耆手中,還撤掉了他民政大臣的職務。此時的善耆也心灰意冷。就在這時,北京發生了一件震動清廷、轟動全國的大案,汪精衛謀刺攝政王載灃。

當時的汪精衛還是一個堅定的民主革命者,他與幾位誌同道合的同伴決定暗殺清政府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載灃。幾人在琉璃廠火神廟附近開設了一家名為“守真”的照相館,以此作為掩護,對載灃上下朝的路線做了非常細致的考察,最後決定在載灃上下朝必經之路的一座小石橋實施暗殺。隨後,他們按照分工,將事先準備好的炸藥埋伏在石橋下麵。可是埋炸藥的時候,就被清廷的偵探發覺了。藏有炸藥的鐵箱也被清廷起獲。順著鐵箱的線索,找到了製作鐵箱的鐵鋪,又順藤摸瓜,找到了委托製造鐵箱子的守真照相館,在照相館內將汪精衛抓獲。

● 八國聯軍頭目在日本駐京公使館

● 八國聯軍頭目坐在乾寢宮寶座上

依照《大清律例》,汪精衛應以謀大逆罪被判處極刑。審理這個案子的,正好是肅親王善耆,在案件審理的過程中,善耆看到了汪精衛的手稿《革命之決心》《告別同誌書》之後,感慨萬分,對汪精衛等人十分關照,不下跪,不刑訊逼供,還給他們送書送報。

在審判期間,善耆多次到獄中看望汪精衛,做他的思想工作,說來說去,善耆倒被汪精衛這個革命黨給說通了。善耆私下說:“如果不是出生在王族,我早就加入革命黨反叛朝廷了。”在善耆的力促之下,汪精衛僅以“誤解朝廷政策”的罪名,被判處永遠監禁,不久就被釋放了。

此時的善耆對風雨飄搖的大清朝也心灰意冷。他曾對川島浪速說:“革命思想之興起,是由於政治不良基因所致,如果一國的政治得到民眾的信任,則欲革命也無人呼應。然而我大清上自親貴下至小吏,並不解政治為何物,隻知肥私。如此失去天下之人心,其趨勢已接近亡國。”

善耆心裏明白,照此下去,亡國是早晚的事,可他是皇族子孫,保護自己的皇族是他的使命。這一天真的到來了,他卻是最積極的反對者。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後帶著6歲的小皇帝溥儀,在養心殿舉行清王朝的最後一次朝見儀禮,隨後宣布退位。在此前一個月,善耆與皇室貴族溥偉、載濤、良弼等人,堅決反對南北議和與清帝遜位,他們密謀打倒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隨後,袁世凱便授意汪精衛暗殺這些皇室貴族。1月26日,良弼被炸死。袁世凱控製了北京,並派人監視、包圍了各王公大臣府邸。善耆見大勢已去,又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脅,不願意做中華民國的官,不願意做中華民國的民,一個人跑到天津租界。

川島浪速便追到了天津,一見麵就詢問善耆,今後有什麽打算。善耆告知川島浪速,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報告,張作霖、馮德麟、馬龍潭等33名東北將領聯名致電,稱東北軍人願意起兵救援皇帝,誓當剿滅革命軍。自己決定要回東北去,找到趙爾巽,盡快組建滿蒙勤王軍,保住祖宗基業。

關外是大清朝的發祥地,清王室在那裏還附有大批土地、皇產及莊園。東北三省的將領又聯名致電,願意救援皇帝,讓肅親王善耆退回關外,以便東山再起。此時戍守在奉天的張作霖,剛剛鎮壓了革命黨人,被清廷封為關外練兵大臣。張作霖對清廷有一種莫名的“尊崇”,多年之後,他再見到退了位的溥儀,仍然下跪磕頭,給皇上問安。

得知善耆要回東北,川島浪速便稱可以幫助善耆乘火車到達奉天。川島浪速的大舅哥是滿鐵的總裁,善耆相信他能辦到。可是,川島浪速葫蘆裏裝的卻是別的藥,他打電報給日本參謀本部匯報了這一情況。隨後,善耆在日軍北京守備隊隊長菊池武夫的協助下,化名金晏怡,登上了去奉天的火車,可是當火車到達山海關時,前方的鐵路橋被日本人有計劃地炸毀了,不明真相的善耆無奈之下隻好改乘日本軍艦,到日本控製的旅順去。

原來,日參本部不願善耆與張作霖合作,他們要把善耆掌握在自己手中,於是電告川島浪速,將善耆接到旅順,又怕善耆不願配合,才出此下策。

隨後,川島浪速又到北京,把肅親王善耆的家人也帶到了旅順。到了旅順之後,肅親王善耆受到關東都督府的熱情接待。日本關東都督府民政長官還將自己居住的宅院騰出來供王爺一家使用。那是一座簡約的俄式二層建築,最初是俄國租借大連期間,俄商經營的一家私人旅社。從此這座普通的俄式建築,便成了“旅順肅王府”。剛剛安頓好的肅親王就立下誓言,“無論生死不履民國寸土”。

到了旅順,善耆仍然不死心,想方設法與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取得聯係。此時,不僅是善耆在盯著東北,日本人也準備以支持複辟為由染指東北;革命黨人也試圖奪取東北。在複雜的局勢麵前,趙爾巽果斷拉攏張作霖等地方軍事強人,成立了東三省保安會,穩定東北局勢。

讓善耆沒有想到的是,在袁世凱就任總統的兩個月後,就與趙爾巽達成了東北三省歸順民國政府的協議,黃龍旗降下,五色旗升起,東北第一次易幟。不能依靠東北軍,善耆還能依靠誰呢?

袁世凱上台,川島浪速擔心這會阻礙他們侵略大陸的計劃,於是想借助肅親王善耆複辟的決心和影響力,加快實施侵占東北的計劃。川島浪速便順著善耆的想法,聲稱願意代表他與日方交涉。可是,重視資格、論資排輩的日本政府,一開始並不同意讓川島浪速來代表肅親王善耆。川島浪速在日本並沒有什麽官位,隻不過在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的庚子之亂中,擔任日軍總司令福島安正的三等中文翻譯官,那已是11年前的事了。當川島浪速沮喪地將這一消息告訴給肅親王善耆時,善耆仍堅持不更換人選,因為川島浪速是他最信任的日本人。

為了讓川島浪速代表自己與日方談判,善耆將女兒十四格格過繼給了川島浪速。

有了這層親屬的關係,川島浪速才被日方接受。但是,由於趙爾巽和張作霖的全力抵抗,還未等川島浪速動手,他所購買的軍火就被張作霖洗劫一空,可此時的善耆還蒙在鼓裏。當年7月,日本明治天皇去世,在舉行大喪期間,善耆竟然以清室貴胄的身份,身著喪服,齋戒素食,為日本天皇披麻戴孝三天。為了複辟,他幾近癲狂。第二年,川島浪速就將七歲的十四格格顯玗帶去了日本,取名川島芳子。不久之後,善耆還把三個兒子一個孫女也送去了日本川島浪速家。並且把孫女也過繼給了川島浪速,取名川島廉子。他並不知道,這是親手將子女們推向絕境。

此時,不甘心失敗的善耆又將全部祖產作為抵押,傾家**產,向日本銀行借貸100萬,讓川島浪速組建軍隊。然而,川島浪速卻背著善耆,把錢拿去購置房產。

就在這時,善耆又看到了一個機會,1915年,袁世凱準備稱帝。善耆認為這是他複辟大清的好時機,於是提出“扶清討袁”的口號。正當善耆以為複辟指日可待時,袁世凱暴斃了,“扶清討袁”的口號已經失去意義。親日派段祺瑞組閣,日本對華政策轉變,為了避免引起中國人的反感,日本軍方開始壓製善耆,不讓他再輕舉妄動。接連的複辟失敗,不僅讓善耆的精神備受打擊,也導致傾家**產的他失去了東山再起的財力。此後,善耆深感複辟無望,便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他不許子女做中國的官,也不許為中國的民。他把三十八個子女陸續都送去國外,除三個兒子分別去了英國、德國、比利時,其餘全部進了日本學校,隨後他便與世長辭。

臨終前,他還固執地對兒女講:“無論生死不履民國寸土。”無奈之下,遺體運回北京時,一路上棺材下麵都鋪滿了紙錢,用紙錢擋住民國的土地。善耆被安葬在肅親王墓地中,緊挨著自己的父親。廢帝溥儀嘉獎善耆的忠誠,追贈諡號“忠”,全稱肅忠親王。

善耆在清末諸王中,可謂是開明的代表,然而為了達到自己複辟清朝的目的,卻一步步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的傀儡。更為悲劇的是,他的子女們在他的影響下,日後多人成了日本侵華的幫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