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讀屠格涅夫的小說《木木》,小說中一個啞奴和一隻狗的生死相依,無言而又至深的交流,使我在那一刻確信,狗不再是一個低等的動物,它也不僅是看家護院的惡犬或貴婦膝上的寵物,它同樣可以是窮人和奴隸的朋友,毫無勢利的義士,甚至是上帝的信徒。它們忠誠、勤勞,但求付出不求回報。在某些世俗的人身上,這些品德已經逐漸消失殆盡了。狗性中深具超凡的神性,而人性中卻潛藏著可恥的獸性。
在這個越來越世俗、越來越淡漠的現代社會裏,似乎所有的人都在講究效率,追求功利。為了追求所謂的物質文明,人們再沒有耐性坐下來互訴衷腸,人與人之間的心靈隔閡越來越大,此時,還有誰在保持著不變的忠誠呢?還有誰不嫌你貧窮、不嫌你醜陋、不嫌你疾病、不嫌你衰老呢?還有什麽值得你去傾注關懷,甚至喜歡你嘮叨,讓你喚之則來,呼之則去,不計較你的粗魯和無禮,並無休止地遷就你呢?是啊,除了狗兒還有誰呢?
狗兒的要求最簡單不過了——隻求溫飽而已。它雖然無法與人交談,卻懂得察顏觀色,歡喜時它能與你一起歡呼雀躍,傷心失意時它會舔拭你的涕泣,憤怒時它可以當你的出氣筒。
其實,狗從遠古開始就伴隨著人類成長,並在危機四伏的世界裏守護著人的孤獨。
在所有的動物中,狗也許是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一種,同時它又是最具靈性的尤物。它帶著晶亮憂鬱的眼睛來到人間,感受人間的苦難和罪惡,也遭遇人的迫害與放逐,但它始終是人類忠誠的朋友,義無反顧地追隨著人類的腳步,似乎永遠不會背叛人的情感……
狗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是地球生命的一部分,我們雖然沒有相同的血緣,卻有著相似的生活習性和豐富的情感。對狗類的了解通常也可視為對人本身的反觀,解析狗的意識、心理和情感,同時也可以說是人類對這個世界的進一步解讀和溝通。
狗兒是我們最忠誠的仆人,最可信的朋友,為了鞏固我們之間的情感,它們委曲求全,忍受了太多太多的痛苦和哀傷,臨死還在感激著我們的收養。(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在收養它們的日子裏並沒有真心善待它們。)它們難道不正是一些寬容和無私的道士嗎?
甚至為了取悅人類,狗還要竭盡所能地模仿人類的笑容。它們笑的時候,臉部表情愉悅而放鬆,兩耳下垂,眼睛半眯,嘴唇柔軟微啟,雙頰高聳。
在人類的麵前,它們很不自然地縮緊雙唇,露出牙齒,裝出人類笑的表情。當它們“笑”的時候,同時還會四腳朝天,柔順服從地**腹部,這表示狗兒不但在笑,而且還在充分表達自己“笑”所代表的含義。我們可以設身處地來想它們的用心良苦,因為這是小狗對大狗表示順從的動作,它們以此來顯示自己的渺小和軟弱,希望借此能夠得到人類的關愛。
這樣的動作不是也存在於我們人類嗎?
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狗兒對人類寬容的心態,讀懂了狗心,便洞悉了這個世界上被我們忘卻了的忠誠和仁愛,便也學會了接受別人或被別人接受。
你翻看本書中各種美麗的狗照,不禁一番愛憐。同時,行走在大街上,時常可見一些富態十足的玲瓏小狗,在主人的腳邊憨態可掬地閑逛,但想到還有多少失去寵愛的狗兒野居於荒郊野外,忍受著寒冷和饑餓的折磨,心中不禁又是一番感歎。不同的狗有不同的狗命,其間的天壤之別又何異於人類!讀一篇優雅的關於狗的文字,反省一回百麵人生,相信每個讀者都會各有一番見仁見智。
我還想問一問,曾經有過狗兒走進你的生命嗎?你給了它一個什麽樣的命運?麵對那一雙雙渴盼的眼神,你我可以隻供溫飽,可以置之不理,也可以忍心拋棄,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自己成為愛狗族,自己當另一個伯萊明的主人——隻要你願意。
編者